小学六年级语文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十一册教材分析.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5968406 上传时间:2023-09-09 格式:PPT 页数:48 大小:26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六年级语文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十一册教材分析.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8页
小学六年级语文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十一册教材分析.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8页
小学六年级语文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十一册教材分析.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8页
小学六年级语文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十一册教材分析.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8页
小学六年级语文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十一册教材分析.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六年级语文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十一册教材分析.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六年级语文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十一册教材分析.ppt(4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十一册教材分析,常州市局前街小学 金东旭,六年级语文教学想说爱你不容易!,各方“呵护备至”肩负各方期待教材“全面改版”颇感雾里看花考核“悄然升级”挑战传统习惯素养“参差不齐”确定参照困难,六年级语文教学我们做什么?,提高默读速度,提升默读能力。每分钟不少于300字 根据需要搜集信息、处理信息 引导理解、辨析、概括、探究、体验、评价明确年段目标,提升阅读品性。体会词句的感情感情色彩和表达效果强化语境意识 揣摩表达顺序,体会思想感情,领悟表达方法。强化篇章意识 学会阅读叙事性作品、诗歌和说明性文章强化结构意识关注二次选材,提升写作能力。文通句顺 修辞手法 谋篇布局 写作技巧 规划课

2、外阅读,提升认知情感。合理运用新补充读本;引导阅读散文类文学作品;研究命题改革,提升应试能力。研究本校或本地区的试题编制特点 研究常州市小学生综合素养调研卷的命题动向,六年级语文教学我们怎么做?,方法一:循规蹈矩型大而全(两段式:“四面出击”式的日常教学+“四面楚歌”式的复习操练),方法二:专项提升型小而精(两段式:“各个击破”式的日常教学+“提升建构”式的复习提升),视角一:小初衔接既让学生赢得现时的素养优势,又为学生的初中学习负责。,视角二:一课一得不能四处出拳拳拳无力,而应追求简约(舍弃)的设计。,六年级语文教学我们怎么做?,三大目标:夯实学生语文基础;提升学生综合素养;拓展学生文化视野

3、;,两条建议:潜心挖掘和转化教材价值点;精心设计和安排能力提升点;,六年级语文教学我们怎么做?,如何挖掘每篇课文的价值点?第一单元:心中有祖国,我们爱你啊,中国句式工整,层层递进;直抒胸臆,语言凝练;定语后置,突出特点。(理结构练诵读明情感仿表达),郑成功一文一事,有详有略;脉络清晰,适于复述;(理脉络,练概括读场面,练描写议结尾,学方法),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情感主线贯穿全文,“多情”归于“一情”;描写生情(第二、五小节),叙述含情(第三、四小节)(找线索,理文脉读描写,悟情感读叙述,观关键),揣摩表达顺序,体会思想感情,领悟表达方法。标准的这项要求,包含如下三层意思:一是把握文章的谋篇布局,

4、结构顺序;二是领悟文章的写作方法,表达效果;三是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这三者是相辅相成的,只有把这三者作为一个整体目标进行训练,才能收到最佳效果。阅读教学,如果不引领学生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领悟表达方法,那么就很难体会文章的深层思想感情;而对文章深层内涵的探究和领悟,又会提升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加深学生对文章写作方法的领悟。这项要求,明确地规定了高年级阅读教学,既要引领学生理解课文写的什么,还要引领学生领悟课文是怎么写的。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标准要求的揣摩表达顺序领悟表达方法,着眼点是为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引领学生感悟文章的内涵,体会文章思想感情服务的。与传统的从知识点的角度所进行的写作方法教学是

5、有着本质的区别的。,六年级语文教学我们怎么做?,如何挖掘每篇课文的价值点?第二单元:人间真情,负荆请罪多幕剧(以人物对话推进故事情节的发展;从人物对话中揣摩人物内心,感受人物形象;)(训练点:1.从外表读内心;2.初步感知读小说的方法很多小说中采用以人物对话推进故事情节的发展;3.练习如何描写人物语言;4.练习如何转述故事情节,并尝试概括;),最后的姿势真实事件叙述(以环境和场景的描写烘托人物形象;以他人的评价来侧面烘托人物的壮举;文章标题;)(训练点:1.充分研读环境,读出环境中的“情”和环境中的“人”,初步掌握“联系环境读人”的方法;2.初步学习侧面描写的方法,并能在习作中简单地运用;3.

6、练习如何结合文章内容理解题目的意思,并学习拟定作文标题的方法,提高自我命题的能力;),船长和爱之链小小说(小小说的四要素:环境、人物、情节、矛盾冲突;通过人物语言、动作、神态表现人物品质的方法)(训练点:1.帮助建立全新的“阅读模型”;2.初步学习直接描写的方法,并能在习作中简单地运用;3.继续巩固如何结合文章内容理解题目的意思,并学习拟定作文标题的方法,提高自我命题的能力;4.感知并尝试模仿两种方式的结尾),关于诗歌教学,诗歌是抒写心灵的艺术。在所有的文学体裁中,它是最富有灵气与情感的一种表达形式。诗歌折射出一个民族的思维方式和文化秉性。中华民族重领悟、重意会的思维方式和审美习惯在各种审美领

7、域都有所体现:中国画法“遗形似而尚骨气”,“虚实相生,无画处皆成妙境”。中国艺术中的这种以意统形,以神摄形,略于形式的美学追求迁移到中国诗歌上,有着惊人的相似。,遵循诗歌教学的规律。让“模糊”成就诗歌教学的“朦胧美”。让“诵读”成就诗歌教学的“韵律美”。让“感悟”成就诗歌教学的“意境美”。挖掘诗歌的情感因子。诗歌教学前,要激发一种情感。诗歌教学时,要积淀一种情感。诗歌教学后,要提升一种情感。,我们怎样教诗歌?,我们怎样教诗歌?,有效的教学活动设计基于教师的个性化鉴赏。有效的教学活动设计要考虑文体和文本的特点。文本内容全诗充溢着鲜活的形象、丰富的情感和广博的知识。如果一位游历甚广,阅历颇丰的人来

8、读,那他会在阅读的过程中将诗歌高度凝炼的语言转化成为一幅幅美不胜收的画面。文本形式通观全诗,全诗采用了大致整齐的结构,形成一种整齐的美。这首诗还运用了变式句。这些变式句的出现,更是体现了语言本身的魅力,也与作者的表达需要紧密结合。如第二小节中的四句话都把修饰语放在了中心语的后面,着重强调了祖国山水的不同风貌。文本核心价值这首诗中有许多直抒胸臆的句子。这些语句直接抒发了自己对祖国的一片挚爱之情。但这一切都和诗中对祖国壮丽的山河、丰富的物产、众多的民族、灿烂的文化、悠久的历史和巨大的成就紧紧地联系在一起。这些鲜活的形象承载着博大的爱国情怀。如果没有这些生动的描写和介绍,感情的抒发就是无源之水,无本

9、之木,就不能打动人、感染人。,我们爱你啊,中国歌曲导入 了解祖国1、欣赏歌曲:今天,老师带来了一首歌。播放我爱你,中国2、畅谈感受:从这首歌中,你听出了什么?3、交流认识:你对祖国了解多少呢?(教师根据实际情况相继补充相应的知识)(“中国”这一名称始于周朝。但最初“中国”并不是指国家,而是指国都。至于把华夏民族的居住地和建立的国家称为“中国”,那就是后来的事情了。古人把星辰中最引人注目的北极星看作是“天中”。这是因为古人观察到满天的星星都围绕北极星转,就像一把转动的伞一样,而伞的顶端就是北极星。依此设想,人们便认定人君的国都就是“土中”,即大地的中心。传说武王伐纣(zhu)成功以后,所做的第一

10、件事情,就是寻找“土中”,结果找到了伊、洛平原,并定都洛阳,其用意是让天下百姓像星星那样向自已团聚合拢,此地后来被称为中原、中州、中土。以后随着时代的推移,逐渐演变为把华夏民族的居住地和建立的国家叫“中国”了。)4、揭示课题:我们爱你啊,中国,初读全诗 感知内容1、提出学习要求:自由朗读全诗两遍,要求读准字音,把诗句读流畅。思考:这首诗从哪几方面抒发了对祖国的无比热爱之情?2、指名分小节朗读全诗。3、引导交流:出示:我们爱你啊,中国,你有。学生自由选择某一个小节,根据小节的内容,概括说出,教师相机板书。第一小节:我们爱你啊,中国,你有辽阔的疆域。第二小节:我们爱你啊,中国,你有壮丽的山河。第三

11、小节:我们爱你啊,中国,你有丰富的物产。第四小节:我们爱你啊,中国,你有众多的民族。第五小节:我们爱你啊,中国,你有灿烂的文化,巨大的成就。第六小节:我们爱你啊,中国,你有悠久的历史,伟大的秉性。第七小节:我们爱你啊,中国,你有优秀的子孙。,灵动表达 感受诗意1、教师激情引读:我们爱你啊,中国,你有辽阔的疆域。学生接读2、读后,你有什么要问的吗?(学生质疑,教师相机指导,补充知识,引发想象)学生质疑问难,扫除阅读障碍。句式辨析,感受诗意 A、出示:当东海之滨已是清晨的时候,帕米尔高原还是夜晚。当灿烂的太阳跳出东海的碧波,帕米尔高原依然是群星闪烁。B、引导学生比较两句话的不同表达效果。C、教师引

12、导:板书:诗情画意。D、引导学生创作诗句。(诗歌要有韵味。而诗歌的韵味则来自于“描摹趣味盎然的画面”,并在描摹的同时倾注某种情感。这样的语句更能打动人。其实只要有一颗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心,每个人都能写出韵味十足的诗句。请同学们也来当回诗人,将第一句话改编成韵味十足的诗句。)例句:当东海之滨还沐浴在晨光中的时候,帕米尔高原还依然沉浸在甜美的梦乡里。能力迁移:你能学着刚刚的方法,改编一下后两句话吗?当北国的男孩在雪地里追逐游戏时,南疆的女孩早已跳起了春天的舞蹈。)教师小结:刚才我们尝试着改变了原诗的语句,然而我们表达的意思却没有改变。不同的说法都让我们透过时空、季节的反差,感受到了祖国疆域的辽阔

13、,同时也感受到了作者对祖国的无限热爱。3、集体有感情朗读第一小节。,激发想象 丰富认知1、教师过渡:作者还爱祖国的什么呢?让我们集体朗读一下第二小节。2、交流后,教师讲述:祖国辽阔的大地上镶嵌着一颗颗明珠,这一处又一处奇特而又美丽的自然风光,曾经让无数的文人墨客为她折腰。出示: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李白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李白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苏轼云层飘浮罩峰林,日落烟波涌玉屏。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苏轼群峰倒影山浮水,无水无山不入神。-爱国志士吴迈1935年3、从这些具体的诗句中,你体会到了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通过对具体诗句的理解和感悟,

14、提炼出一些词语,并结合具体的语境尝试理解词语的意思。(对于提供的这些诗句,应引导学生反复诵读。)桂林山水:清奇俊秀(桂林四绝山青、水秀、洞奇、石美)杭州西湖:淡妆浓抹(湖光山色,秀美无比)黄山庐山:云雾飘渺(黄山三绝奇松、怪石、云海。飘渺形容隐隐约约,若有若无。)长江黄河:波澜壮阔(波澜壮阔比喻声势雄壮浩大。)4、集体有感情朗读第二小节。,第二课时,复习导入 渲染情感1、教师:祖国是一个神圣的名称。但他不是空洞的。在作者的眼中,“祖国”一词意味着辽阔的疆域和壮美的山河。让我们拿起书,集体有感情的朗读一下课文的第一、二小节。2、“祖国”这一名称还意味着什么呢?今天我们就继续来学习这一首诗。,自学

15、研读 感受真情1、出示学习要求:从三六小节中选择自己喜欢的小节,反复读读,结合自己搜集到的材料,想一想:你有些什么话要对大家说?2、四人小组交流彼此的感受或想法,教师有选择性地参与到某个小组的交流中。3、引导交流。(在交流过程中,应引导学生大胆想象、相互补充,教师也可以作相应的补充,以此提升学生的认知和感悟。)龙井茶的清香,茅台酒的醇美,江南丝绸的光洁绚丽,景德镇陶瓷的巧夺天工。(着重赞美闻名世界的祖国名产)傣家竹楼前如水的月色,世界屋脊上布达拉宫的巍峨,吐鲁番的葡萄、哈密的瓜,大草原的羊群、戈壁滩的骆驼。(着重体会对生活在祖国大家庭里兄弟民族的热爱之情)战国编钟奏出的古曲,改革开放谱写的新歌

16、,神州万里涌动的滚滚春潮,祖国大地燃起的希望之火。(着重体会对祖国古老灿烂的文化、改革开放的成就的热情赞颂)奋斗书写的史册,汗水浇灌的硕果。松树的伟岸、梅花的高洁,博大的胸怀、恢弘的气魄。(着重体会对祖国悠久历史的赞美和对民族品性的讴歌)4、选择自己喜欢的小节,练习感情朗读。5、指名学生朗读。6、语言内化:以“伟大的祖国”为题,结合某一小节的内容,说一段话。,照应全诗 升华情感1、教师小结:学到这儿,在我们的眼中,祖国真的不是一个空洞的符号,爱祖国也不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她有着太多太多的内涵。因此,作者最后发出了这样的呼唤齐读课文最后一个小节。2、诗中说道:我们骄傲,我们自豪,我们奋发,我们开

17、拓。对于“骄傲”和“自豪”,我相信我们同学都懂了。那么,我们该如何奋发?如何开拓呢?请结合诗歌的二到六小节,想一想这个问题,同桌也可以讨论一下。3、学生思考讨论,教师了解学情,随机指导。4、引导交流:(应该结合前文,结合时事)奋发、开拓保护壮美的自然风光,让这些自然文化遗产永远闪耀光芒;秉承民族的品性,始终做个堂堂正正的中国人;牢记祖国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并不断发扬光大5、教师小结:只有这样,我们的中华民族才能永远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6、结尾再一次点明了题目,是不是与第一节有重复的感觉?(开头只为祖国的辽阔而感叹,现在想到祖国有着无比壮丽的山河、世界闻名的特产、迷人的民族风物、灿烂的历史文化和伟

18、大的民族精神,展望未来将会更加美好,更加辉煌,怎能不激动万分,情不自禁地发出赞叹)2、品读全诗:“我们爱你”是全诗的一条情感主线,作者从多方面表达自己对祖国的炙热情怀。你有没有产生和作者一样的情怀?把你的这种感受通过你的读有感情地读出来。3、练读,准备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朗读比赛。4、进行朗读比赛。作业1、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全诗。2、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两选一)分工合作,完成我爱你啊,中国手抄报,并在国庆节前展出。按照课文的写作顺序,将这首诗改成一篇优美的散文。,古诗两首,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是杜甫52岁流落到梓州时所写,被称为生平第一首快诗的佳作。后人说:此诗句句有喜悦意,一气流注,而曲折尽情,绝无妆

19、点,愈朴愈真,如此等,都是非常精当的评语。示儿一诗是南宋宁宗嘉定二年(1210)除夕前夜,作者临终前留下来的最后一首绝笔诗。全诗文字质朴自然,情感沉痛真挚,催人泪下,表现了作者相信恢复中原大好河山的壮志一定能够实现。这两首诗的教学重点在于走进那个时代,走进诗人的内心,去感受那份情,获得情感上的共鸣和震撼。因此,对于这两首诗的教学,教师一方面应该给学生补充相关的历史背景,让学生走进那个时代;另一方面,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抓住关键字词体悟诗人的情怀。,一、谈话导入 了解背景1、读题闻官军收河南河北。2、教师:这首诗被称为杜甫“生平第一快诗”。(板书:生平第一快诗,而后问:你明白什么叫“生平第一快诗”吗

20、?)3、杜甫为什么这么高兴?你了解当时的一些情况吗?(公元755年,安禄山趁唐朝政治腐败,在范阳发动叛乱。叛军南下攻占洛阳、长安。唐朝用大将郭子仪等率军平叛。后来安禄山的部将史思明又起兵反唐。直至763年,唐朝才打败叛军。这延续了七年多的叛乱,历史上称作“安史之乱”。“安史之乱”彻底平息时,杜甫正携着妻子流落在四川梓州,听到河南河北被官军收复,不仅大喜若狂,在极度兴奋中,以轻快活泼、爽朗奔放的语言,写下了这首脍炙人口的七律名作。)4、指名学生朗读这首诗。5、解题。,二、地名入手 理解诗意。1、教师:杜甫写的这首诗中出现了六个地名:剑外、蓟北、巴峡、巫峡、襄阳、洛阳。你知道这些地方在哪里吗?2、

21、诗人在区区的56字小诗中,连用六个地名,丝毫不觉堆砌,这是杜甫的高明之处。那你知道杜甫的这首诗中为什么出现这么多的地名吗?从中你有体会到了些什么?(这一个问题的提出,有可能使部分孩子不知道所以然。但是正是这种“愤悱”状态,才使学生最大限度的投入学习活动之中通过互动交流,逐渐清晰:杜甫听闻失地收复,欣喜若狂,急于想回到旧日都城。)3、自由朗读全诗,想一想:你还能从诗中的哪些地方感受到这种强烈的情感?(这一环节主要是在引导学生初识情感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诗句)字词 古诗文理解 体悟情感(在读和理解的过程中,引导学生仔细体味“忽传”、“初闻”、“却看”、“漫卷”、“即从”、“便下”的涵义,感受其中蕴

22、含的丰富情感。)4、学生反复练习有感情朗读诗歌。,三、理解诗歌情感。1、诗人表达了自己怎样的情感?表达的情感:诗人通过这首诗表现了自己归心似箭和为收复失地儿喜悦的心情。写作的方法:前四句由“忽传”到“初闻”,再到“却看”、“漫卷”,几个连续动作把惊喜的心情描绘得生龙活现。后四句通过想象,尽力描写“喜欲狂”时的激动心情:他不但要高歌痛饮,而且恨不得乘着大好春光马上回到家乡,这从他一口气列出的四个地名,就能看出他的心早已沿着这一路线飞走了!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和背诵课文。,小学生古诗必背70首六年级具体篇目安排,赠汪伦唐李白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宋苏轼夏日绝句北宋李清照 四时田园杂兴(选二)宋范

23、成大示儿南宋陆游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南宋陆游春日南宋朱熹 题临安邸南宋林升乡村四月南宋翁卷 墨梅元王冕石灰吟明于谦 己亥杂诗清龚自珍咏柳唐贺知章,两点建议:1.能够背诵,不张冠李戴.2.了解大意,不囫囵吞枣.,我们怎样教散文?,“三读”读线索读情感读思想“三品”品人物(事物)品语言品意境,姥姥的剪纸(第二教时),一、复习导入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12课姥姥的剪纸。我的姥姥是个剪纸高手,一把普普通通的剪刀,一张普普通通的彩纸,在姥姥的手里翻来折去,就要什么有什么了。人物、植物无所不能。我从小就听人啧啧赞叹(出示,齐读。)2、你能学着这句话的韵味和形式,也来夸夸姥姥吗?(模仿文本语言形式围绕“你

24、姥姥神了!”说一句话)2、听到这里,你想用哪些词语来赞美姥姥或者姥姥的剪纸?(栩栩如生 惟妙惟肖 入木三分 心灵手巧 炉火纯青)难怪人们都叫她金剪刀,神剪王呢。,二、学习第二段。1、用心读读课文的46小节,想象当时的情景,你从中感受到了些什么?可以把关键的句子、词语划出来,把自己的想法批注在书上。2、学生自学,教师巡视。3、交流。(1)姥姥剪纸技艺出神入化。“捂住眼睛 工夫不大 形象生动 大小疏密无可挑剔”(2)姥姥剪纸技艺练就的原因:找到文中的相关句子,读一读,说一说自己的感悟。感悟“身心入境”的真正含义。(3)祖孙情浓。姥姥的慈祥,包容,孙子的调皮,天真;祖孙之间浓浓的亲密)4、练习朗读。

25、5、总结:通过用心读书,我们在这样一段文字中,不仅有一次感受到了姥姥剪纸技艺的高超,还明白了姥姥高超技艺练就的原因,更读出了祖孙之间浓浓的亲情。读书就应该这样,读出藏在文字里的东西,读出作者的情感来。,三、看“牛兔图”,品“剪纸情”1、密云多雨的盛夏,姥姥怕我溜到河里游泳出危险,便用剪纸把我拴在屋檐下。(幻灯出示这句话)轻声读读7-12小节,找一找,文中共描写了几幅牛兔图?最后“我”被拴住了吗?2、学生自读,圈划批注。3、组织交流并随机指导分角色朗读。(1)文中描写了几幅牛兔图?把内容读给大家听一听。(牛驮小兔、牛兔食草)引读完整。(2)最后我被拴住了吗?再读这一部分。姥姥的剪纸到底有什么神奇

26、之处,能牢牢地拴住了调皮的我吗?你读出来了吗?剪纸本身的艺术魅力。(不仅形似,而且神似必须联系上文才能体会到)剪纸承载的亲情魅力。(A、我姥姥将老牛和兔子比作自己和外甥,以一幅幅生动的牛兔作品反映了祖孙的生活情景,这一种独特的交流和表达形式吸引了作者。姥姥的剪纸,其实是在传达他的情感。B、兔子总是在玩耍,老牛总是在干活,就好象姥姥对“我”的喜爱与呵护。剪纸把“我”与姥姥的心紧紧地连在了一起。姥姥的爱在一幅幅作品中传达给“我”,“我”被温暖的爱拴住了。我迷上了姥姥的剪纸,迷上了剪纸艺术,迷上了姥姥与我剪纸聊天的亲情。)(板书理解:身心入境)4、齐读12小节。理解:“拴”。,四、学习13小节。1、

27、后来我上学了,小学、中学,大学,越走越远了,离了乡,也远离了姥姥,远离了她美丽的剪纸,但我还是不断收到姥姥寄来的剪纸,齐读最后一小节。2、这次我收到了怎样的一幅剪纸?谁再来读读描写这幅剪纸的文字。(出示相关语句)问:如果,让你给这幅剪纸取个名儿,你会取什么名?为什么?用心读一读,想一想,可以在书上写一写。例如:老牛的期盼、联结的心、心连心、凝望、无声的爱、联结 3、姥姥把所有的心血和爱全部倾注在了剪纸里。就算远离家乡、远离姥姥,又怎能不明白呢?在外地求学的我,收到了姥姥寄来的这样一幅剪纸,心中颇不平静,我要给姥姥回一幅剪纸,来表达我的情意。如果我回信,我会给姥姥寄去一张怎样的剪纸?用简单的几句

28、话描述画面内容。(视情况,可追问:如果是我,我还会把我的梦境通过剪纸告诉姥姥,读读最后两句话,想象,作者的梦境中会有哪些画面呢?此处要达成的目标有两个:)我对姥姥的思念、我对故乡的思念。(姥姥的剪纸是一笔宝贵的财富,给了“我”五彩缤纷的童年生活,姥姥的剪纸是一份浓浓的爱,拴住我的心、我的梦,让“我”的生活永远有声有色,有情有意;姥姥的剪纸更成为我对故乡的一抹记忆,牵动着我淡淡的思乡情。)表情达意的贴切性。(要关注学生的表达,通过师生互动点拨,让学生逐渐习得“表情达意”的方法。)4、教师总结:(齐读最后一小节。),青海高原一株柳,课前热身说“柳”婆娑轻扬、弱不胜莺、婀娜多姿、风情万种、晚风拂柳、

29、柳叶弯眉,“渭城朝雨悒轻尘,客色青青柳色新”王维(唐)渭城曲“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踏歌声”刘禹锡(唐)竹枝词“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白居易(唐)钱塘湖春行“依依袅袅复青春,勾引春风无限情。白雪花繁空扑地,绿丝条弱不胜莺。”白居易杨柳枝“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贺知章(唐)咏柳第一环节:以诗导入,揭示课题 师:刚才同学们交流了许多写柳的词语和古诗句,说说看,“柳”带给你们什么感受?柔美、缠绵,婀娜多姿(学生可以用一两句话来描述一下自己听过上面同学交流后的直接感受这也是这一个环节的主要目标。)揭题:如今,作者在青海高原上也见到了唯一的一株柳树。

30、板书青海高原一株柳 问:那么青海高原的这一株柳树又给了作者怎样的感受呢?这个问题只是为了让学生谈谈自己初读了课文以后的直观感受,也可以直接引用书上的原句),第二环节:移情入境,感受高原 1、教师继续创设情境:是的,在如诗如画的江南,在青草萋萋的湖畔,甚至是在阡陌纵横的田埂旁,我们都能见到柳树,他婀娜的身姿,那垂下的青青柳枝,无不让人产生春的遐想。那么,伫立在青海高原上的这株柳给作者的又是截然不同的感受。这是为什么呢?(让学生简要的谈,不做过高要求,只是为了使学生认识到青海高原的独特环境煅铸了这一株神奇的柳)建议:在教师介绍青海高原环境的过程中出示图片 2、教师提问:青海高原是青藏高原的一部分,

31、平均海拔有3000多米。这是一方神奇的土地。文中有很多地方写到了青海高原给他的感受。请大家认真地读一读课文,用浪线画出描写青海高原环境的句子。3、学生读文划句,教师了解学情。4、引导学生交流 第三小节 师:这一小节写到了青海高原的那些独特景致?预设一:直接说“原野、山峰、蓝天、云团”教师回应:这些景致其他地方没有吗?它们的独特是缘于什么?你能找出这一段中的一些词语来描绘一下吗?预设二:学生说出“广袤无垠、青草覆盖的原野,”教师回应:你关注了这一小节中一些如广袤无垠这样的词语。这些词语浓缩了青海高原上的独特景致。,第四小节 师:你在读这段文字的时候,特别留意了哪个词?预设一:苍茫 教师回应:我们

32、很小的时候就会背一句诗: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你明白“苍茫的原野”是怎样的原野吗?预设二:学生谈了“简洁而开阔”教师回应:是啊,没有树族的原野显得尤其得简洁而开阔。这样的原野就是苍茫的。预设三:学生找到了“壮观”或“独立的风景”教师回应:这株柳树生长起来如此壮大,造成高原如此壮观的一方独立风景。作者这么说,是因为在这显得异常苍茫的原野上,除了覆盖着青草的原野,就只有另一个顽强的生命存在这株神奇的柳。第五小节或第六小节部分语句 教师回应1:这个句子可不容易找到。你很会读书。其实这个句子中只有两个词语是在写青海高原的环境。是哪两个词语?(高寒 缺水)或者(干旱 寒冷)教师回应2:看到这两

33、个词语,你想到了什么?(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高寒缺水的环境)第七小节部分语句 教师回应:这高原风雪又意味着什么呢?(让学生进一步丰富对高原恶劣生长环境的认识),第八小节和第九小节部分语句 教师回应:你读的这句话和其他同学找到的句子有很大的不同。因为作者用一个(或两个)词语概括了青海高原的生长环境。你知道是哪个(或两个)词语吗?(“艰苦卓绝”或“危险艰难”)7、练习朗读:从中选择一到两处地方认真读一读,试着把它读好。8、指名学生朗读这些语句。9、教师过渡:老师从刚才同学朗读的句子中找到了一些词语,并且作了一下梳理。出示词语:*(幻灯片的背景应该是青海高原)广袤无垠 青草覆盖寸草不生 青石嶙峋

34、蓝天深邃 云团凝滞高寒缺水 高原风雪 指读(一组一组指读)教师相继作指导 教师引读:来到青海高原,我们面对的是苍茫的原野学生接读第一组词语 目力所及,背后是连绵的铁铸一样的青山学生接读第二组词语 抬头仰望,我们会发现学生接读第三组词语 青海高原的这一株柳树需要面对着怎样的生存环境啊学生接读第四组词语 教师:读着读着,这已经不是八个词语了,他们变了。想想:他们变什么了?(引导学生谈出来)学生齐读八个词语。10、教师创设问题情境:学到这儿,青海高原在你头脑中形成了一幅怎样的画面,他又给了你怎样的感受呢?(引导学生交流。),第三环节:引物入境,感受神奇1、师:在这样的青海高原,却伫立着这样一株柳,幻

35、灯片出示第五小节(将书中的一幅插图作为背景),学生自由朗读。2、教师情境引读:这是我在高原见到的唯一的一株柳树。引读 这是一株神奇的柳树,神奇到令我望而生畏的柳树,它伫立在青海高原上。引读3、师:这样的一株柳就生长在这样的一片高原上。请你再认真读读第五小节,结合这株柳生长环境,试着完成这个填空:(建议将这个填空打印好发给每个孩子,可选择说一句或两句)出示:这是一株 的柳树,;这是一株 的柳树,。4、引导交流。“这株柳树大约有两合抱粗,浓密的树叶覆盖出百十余平方米的树阴。”枝干粗壮,树冠之大,这是一“奇”。“树干和树枝呈现出生铁铁锭的色泽,粗实而坚硬。”提到“柳”,它素来以“柔”著称,可这株柳却

36、这么坚硬,这是第二“奇”。“叶子如此之绿,绿得苍郁,绿得深沉,自然使人感到高寒和缺水对生命颜色的独特锻铸。”独特生命的独特色彩,这是第三“奇”“它巍巍然撑立在高原之上,给人以生命伟力的强大感召。”是对前三句“具象描写”的“诗意抒发”。5、师:当这么一株柳树突然映入眼帘时,会让我们骤然感到(惊奇、惊喜、惊讶)6、出示“哦”,有感情地读。哦引读第五小节。哦引读第二小节。,1、课文围绕着柳还写了哪些内容?(15)看“柳”(67)读“柳”(89)品“柳”2、总结课堂教学。,四、梳理文脉,引发思考,我们怎样教叙事性课文?,记叙文是最常见、用途最广泛的文体,它包含一切具有记载、叙述一位的文章,如小说、散文

37、、戏剧、通讯、童话、寓言、历史故事等。因为“散文”教学在小学阶段更为特殊,所以前面先单列介绍。,1、具体感受人或事物的形象。通过对事件的还原和创造,人物形象的复原和丰富,以及对文本事件或人物活动背景的感悟和体验,使文本的形象丰满和鲜活起来。2、让学生了解叙事性课文的表达方式,初步感知文体知识。叙事性课文的表达方式主要有记叙、描写、抒情、议论等。这里让学生了解记叙文的表达方式,主要是引导学生通过读书,感悟不同的表达方式所产生的不同表达效果,而不是孤立的教授抽象的知识。3、掌握贯穿全文的线索,选好教学的切入口。对于复杂的记叙文,结构大都比较复杂,有一条甚至多条线索。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捕捉课文中

38、的过渡、照应、总起、总结等关键性词、句、段,理清文章的脉络,找准教学的切入口。,2、郑成功(教材分析),作为六年级上学期的文章,本文可以为教师提供较为丰富的语文教学资源:首先文中出现了较多的情感色彩鲜明的四字词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意引导学生感悟这些词语蕴含着的鲜明而又强烈的情感,从而进一步让学生体悟到:语言有温度,字词知冷暖。其次,因为课文是以事情发展顺序来展开课文内容的。因此,教师在教学设计和组织的过程中,应充分运用教材的这一特点,让学生在反复的阅读涵泳中,经历一个由“厚”变“薄”到由“薄”变“厚”的立体感悟过程,并在逐步明晰课文条理和理解文章内容的过程中,学会创造性地复述课文内容,架

39、设好内化文本语言的平台。最后,可以充分利用这一历史实,结合当今台湾问题,进行必要和可行的祖国统一教育。,2、郑成功(第一课时教学设计),畅谈“英雄”,导入课题1、教师板书:“英雄”,问:你觉得,什么样的人才能称得上是英雄?2、你知道哪些英雄?(引导学生交流,但在这过程中,教师要适时加以指导,以引导学生正确理解“英雄”和“民族英雄”。只有抗击外国或其他民族入侵的战斗英雄才叫“民族英雄”。)3、揭题:比如,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它讲的就是一位伟大的民族英雄郑成功的故事。(板书课题)4、朗读课题。初步感知 理清脉络1、教师进一步激情:郑成功是收复台湾的民族英雄,可能同学们对他已有一些初步的了解。我相

40、信,只要大家打开书,把郑成功这篇课文认认真真、仔仔细细地读一遍,你对他肯定会有更深刻的认识。2、学生自由地朗读课文,教师巡视。3、引导交流初读感悟:读了一遍课文,谁有话要说?(这一环节的安排,主要实现这样的目标:基于学生点状的认知和感受,教师通过和学生的互动交流,逐渐帮助学生理清文章的脉络,帮助孩子初步进入文章的情景。),4、我们刚读了一遍课文对课文已有了初步的了解,其实课文中有一段话,已经概括了全文的主要内容。请大家快速浏览一下,读读看,找到了吗?5、交流出示:民族英雄郑成功成功收复台湾、建设台湾的伟大功业,是我们永远也不会忘记的。6、从这句话中,我们知道了郑成功的两大功绩是什么?(教师板书

41、:收复台湾,建设台湾)7、你觉得,就台湾而言,他的这两个功绩中,哪一个更大?(这个问题,不是为了争出个标准答案,而是以此为把手,引导学生进一步关注文章,从行文等角度作进一步的揣摩。)8、教师进一步引导:咱们先别急着讨论“收复”和“建设”哪个重要,因为说话要有根据。谁能把“收复”和“建设”这两个部分读熟了,谁的发言才有权威性。看书中哪些地方是写“收复”台湾的?哪些地方是写“建设”台湾的?好好读一读。9、进一步理清文章条理(成功收复台湾:46;用心建设台湾:78)10、文章还剩下一头一尾,你觉得这两个部分又写了什么呢?(决心收复台湾:13;功绩永世不忘(9)11、教师小结:对呀,读书就应该这样,经

42、过我们的交流讨论,我们已经理出了一条清晰的线索,这就是文章的脉络。我们知晓了这个脉络,也就掌握了文章的大概,便于我们进一步理解课文。,研读开头 读懂情感1、人们说,文章不是无情物。文章总是表述着作者一定的感情。这些情感就渗透在文章的字里行间。读了这么几遍课文,你读懂了吗?请你们再认真地读一读课文的13小节,想一想:从中你感受到了哪些情感?2、学生自习后,教师引导交流。气愤(应结合课文的具体语句,进行字词和句子的教学)他们残酷地奴役台湾同胞,台湾人民恨透了这伙强盗。A、奴役、横行霸道这两个词语讲了荷兰侵略者的行径,奴役是说荷兰侵略者把人当奴隶使用。横行霸道是讲荷兰侵略者凭借着自己强大的海上军事力

43、量胡作非为,蛮不讲理。B、强盗这是对荷兰侵略者的称呼。这一称呼再次强调了他们行为的野蛮,台湾人民早就对他们恨之入骨。C、教师小结:他们挖空了心思,用尽了所有卑劣的手段,用尽了所有折磨人的酷刑,把罪恶的魔刀伸向了无辜善良的台湾人民。也许,我们能从一些电影电视里的有关镜头体会到这种残酷的场面。但历史的真实更会让包括我们在内的每一位有良知的中国人义愤填膺!痛恨不已!D、补充资料 荷兰侵略者在台湾的统治长达38年。在这38年中,他们真是丧尽天良,惨无人道。年,艘满载荷兰士兵的战舰在澎湖的马公岛登陆。侵略军一上岸,烧杀抢掠,无恶不作。他们将手无寸铁的居民赶到一个地方集中,然后架起大炮轰击,进行灭绝人性的

44、大屠杀。台湾人民稍有反抗,他们就进行血腥镇压,对起义者残暴蹂躏,严刑拷打,任意杀害,甚至施以“车裂”、“五马分尸”等残暴刑法,有时是整个部落地进行屠杀。这在当时,就连荷兰远征队统帅宋克本人也不得不承认:“我们在中国沿岸的掠夺行为,激起了全中国的愤怒和反抗,他们把我们看成是谋杀者、暴君、海盗。我们对付中国人的手段确实也太过刻薄和残酷了。”,豪情壮志 郑成功慷慨激昂的说:“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绝不允许侵略者横行霸道。我们一定要收复祖国的宝岛台湾!”A、慷慨激昂形容情绪、语气激动昂扬而充满正气。说话的样子就让人感受到这种豪情壮志。B、绝不、一定话语本身也充满着豪情。从中可以感受到郑成功已经有

45、了一个坚定的信念收复台湾。他会为此而不懈地努力,直至完成统一大业。C、指导学生读好这句话。3、这句话是郑成功驻军厦门时说的。你懂得什么叫驻军吗?(军队在某地驻扎)4、教师总结:尽管郑成功驻军厦门时,收复台湾的时机还不成熟。但是因为他有这样的坚定信念。因此,在以后的岁月里,他有条不紊地展开了收复台湾的一系列准备工作。这些事情,我们在下节课继续讨论。作业1、抄写词语。2、用简要的语言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3、预习:阅读课文的38小节,将自己的阅读感受和理解简要地记录在书上。,2、郑成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研读战争场面 1、教师:郑成功在厦门修造船只,聚集粮草,加紧操练海军。渡海东征的这一天终于来到

46、了。(教师板示第四小节第二句)2、你觉得这句话中的哪个词用得特别好?(终于)从这个词中可以体会到人们昐望早日收复台湾的心情。还能看出郑军官兵必胜的心情。“终于”这个词正好把他们的信心写出来了。3、郑成功内心也充满着必胜的信念。当他站在船楼上四处瞭望之后,这种信念更为坚定了。他看到了怎样的一幕情景呢?(引读第四小节第45两句)4、教师小结:同学们说得很有道理,而且读书也很有方法,能够联系上下文来理解词语。读书就要这样,对于文中恰当而传神的词句就要细细地品味,这样我们就能在读书的过程中品出滋味,赏出风景。5、提出新的学习要求:大家来读读课文的第五小节,想一想:读后,你内心又有了怎样的感受,或者说你

47、从中体会到了怎样的情感?(允许学生的个性化解读。目标是:引导学生结合具体的词句,畅谈自己的阅读感受。)(痛快、大快人心、振奋人心)6、教师小结:这一节重点描写了收复台湾的战斗过程。假如把这一部分拍成电影,把敌人惊恐万状,乱作一团的惨象拍下来,你觉得应该怎样拍?我想请每位同学都做一回编剧,把这一场面写成一个剧本,发挥自己的想像力,把敌人乱作一团的惨象写下来。可以选择这样写:出示:以“敌人惊恐万状,敌舰队乱作一团”作开头,用“有的有的.”句式来描写。以“敌人狼狈极了”作开头,接着往下写。参考词语:丧家之犬,漏网之鱼,心惊胆战,哭爹喊娘,闻风丧胆,负隅顽抗,屁滚尿流,像像像魂飞魄散,丑态百出。7、学

48、生当堂练笔,教师了解学情。8、全班交流,同时引导学生进行评价。,9、全班交流,同时引导学生进行评价。参考:敌人惊恐万状,乱作一团。有的就像受了惊吓的老鼠到处乱撞,“哇哇”乱叫;有的手拿土枪,但两眼发直,两腿直打哆嗦;有的东躲西藏,不是做了刀下之鬼,就是跌落大海,一命呜呼;有的干脆跪地求饶,哭爹喊娘;有的见势已去,拔剑自刎;还有的竟尿湿了裤子。随着“轰隆”一声巨响,敌人的舰船开了花,他们就像无头的苍蝇一样糊冲乱撞,不是撞上了子弹,就是碰上了刀尖,不是跌进了大海,就是被长矛钩住了双腿一个个面如土色,鬼哭狼嚎,狼狈极了!郑军官兵杀声震天,敌人吓得魂飞魄散,丑态万出。有的跪地磕头,有的举手投降,有的大

49、喊饶命,有的像狗一样趴在地上直打哆嗦,有的像木偶一样直楞楞地翻着白眼10、教师引导:荷兰侵略者终于夹着尾巴逃跑了。从此,台湾人民再也不会受到他们残酷的奴役。人们内心是何等的快乐啊!此时,你想到了哪些词语?(大快人心、欢欣鼓舞、共享太平、安居乐业、载歌载舞、喜出望外)11、是啊,台湾同胞听说郑成功的军队到了,个个喜出望外。他们学生接着读下文。,感受“建设功绩”1、荷兰侵略者在台湾的殖民统治长达37年。现在,这伙强盗被赶走了,然而一个新的难题也产生了。你认为,摆在郑成功面前的急迫需要解决的问题有哪些?默读第7、8小节思考。2、引导交流:一是大力发展生产,改善人民生活;二是大力兴办学校,提高人民素养

50、。3、进一步探究:你觉得郑成功为什么要大力做好这两件事情?(此题书中没有答案,但是只有教师引导学生真正理解,才能使学生从心底里感受到郑成功建设台湾的功绩,从而丰富对于“民族英雄”的理解和感悟。)4、所以,文章最后这样说学生齐读课文最后一小节。5、是的,面对这样一位伟大的民族英雄,谁又怎能忘记呢?面对这样一位36岁抗击荷兰侵略者,多年抗战胜利后,却又与世长辞了的英雄,台湾同胞怎能忘记?每一位中华儿女又怎能忘记?请看大屏幕:(映示几个网页:郑成功塑像郑成功陵墓郑成功纪念馆郑成功诗句两岸共庆郑成功诞辰80周年郑成功邮票)(最后画面定格在“郑成功塑像”。)6、面对这样一位顶天立地的民族英雄,你想对他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