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市场为导向的管理创新.ppt

上传人:sccc 文档编号:5969176 上传时间:2023-09-09 格式:PPT 页数:88 大小:569.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以市场为导向的管理创新.ppt_第1页
第1页 / 共88页
以市场为导向的管理创新.ppt_第2页
第2页 / 共88页
以市场为导向的管理创新.ppt_第3页
第3页 / 共88页
以市场为导向的管理创新.ppt_第4页
第4页 / 共88页
以市场为导向的管理创新.ppt_第5页
第5页 / 共8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以市场为导向的管理创新.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以市场为导向的管理创新.ppt(8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以市场为导向的管理创新,新疆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刘志林,个人基本情况,刘志林,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管理学硕士,英国 READING 大学访问学者,现任新疆财经大学教授,硕士生及MBA导师,工商管理学院副院长,高级商务策划师.电话:0991-7842081E-mail:,经济全球化时代的企业创新,第一节经济全球化的本质和特征第二节经典企业创新理论第三节企业创新的意义和特点第四节企业创新的原则第五节企业管理理论演进第六节当代企业管理新理论,第一节经济全球化的本质和特征,经济全球化的本质经济全球化的特征,经济全球化的本质,经济全球化是社会分工国际化的高级形式,它要求各类资源(包括资本、技术、人才、自然

2、资源、社会文化资源)在全球范围内进行市场化的优化,配置,从而从整体上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率,降低经营成本,进而更好地满足顾客需要,增加社会福利。,经济全球化的含义-A麦格鲁(AMcGrew),全球化是指超越构成现代世界体系的民族国家(包含着社会概念)的复杂多样的相互联系和结合。它确指一种过程,通过这一过程,在地球某一地方的事件、活动、决定,会给遥远的另一地方的个人、社群带来重大的影响。如今,商品货物、资本、人员、知识、影象、交往、犯罪、文化、污染物、毒品、时尚以及信仰,都早已在跨越民族国家疆界而流动。跨国的网络、社会运动和关系,实际上已扩展到从学术到性的人类活动的一切领域。全球贸易、金融、生产系统

3、的存在,以非常复杂的方式把全球的家庭、社区和民族的命运联在一起。因此,疆界就社会活动和关系不再在它面前停止这一点而言,已无可争辩地不重要了。从而继续区分社会经济活动的内部和外部,国内的和国外的,已经关系不大了,经济全球化的含义-哈维,哈维的观点,“在最近20年,我们经历了一个时空收缩的强烈阶段,它对于政治经济实践,阶级力量的平衡,以及文化和社会生活都带来了令人迷惑和混乱的影响。这个阶段是与资本主义积累的一次深刻危机相契合的。这个阶段最强烈的时期是70年代后期到80年代早期,与之相伴随的便是全球化的明显加强。它最明显地表现在制造业生产和金融领域。技术和组织的变化加速了资本的全球流动,产生了新的国

4、际分工。处于这种变化核心地位的就是第一个真正全球金融体系的创立。”,经济全球化的含义-李琮,李琮:论经济全球化 中国社会科学1995.1作为一种现实运动,“全球化”可以区分广义和狭义二层。狭义的“全球化”是指的从孤立地域国家走向国际社会的进程;而广义的“全球化”,则是指在全球经济、文化交流日益发展的情况下,世界各国之间的影响、合作、互动愈益加强,使得具有共性的文化样式逐渐普及推广成为全球通行标准的状态或趋势。,经济全球化的特征,全资源配置国际化 市场营销本土化交易规则通用化 技术创新快速化国际竞争国内化 成功模式多样化企业危机经常化 竞争对手联盟化社会经济网络化 顾客消费体验化企业管理知识化,

5、全资源配置国际化,自然资源配置国际化人文资源配置国际化资本配置国际化人才配置国际化技术配置国际化信息配置国际化商品(市场)配置国际化,市场营销本土化,从市场调查、产品设计开发制造到产品销售和市场竞争战略及策略的制定都直接从所在国家消费者的偏好出发。人才本土化管理制度和组织结构本土化资本筹措、资源利用本土化,交易规则通用化,多边贸易规则:自由贸易原则;互惠原则;非歧视原则;关税保护原则;贸易壁垒递减原则;公平贸易原则;一般禁止数量限制;争端解决机制。例外原则:国际收支平衡例外;幼稚工业保护例外;关税同盟和自由贸易区例外;对发展中国家的特殊待遇;安全例外;保障条款等。,技术创新快速化,科学技术突飞

6、猛进科学技术影响日益深化,科学技术发展情况,20世纪后30年,人类所取得的科技成果比过去2000年的成果还多。19世纪科技成果大约每50年增加一倍,到20世纪中叶约每1015年增加一倍,现在约每58年增加一倍,按此递推,今后科学技术的发展更是十分惊人。拿计算机的发展情况来说,它经历了电子管、半导体、集成电路、大规模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几代的发展,目前计算机的计算速度已超过每秒12万亿次,性能较最初研究成功的的计算机提高数干万倍,科学技术发展阶段(1),1 第一次产业革命是以蒸汽机的发明为代表,1781年瓦特发明了蒸汽机,1800年实现了工业化生产,1803年便用于火车上,此后,在工业生产中蒸汽机

7、开始成为主要的动力来源。2 第二次产业革命是以电力的的发现为代表,1879年爱迪生发明电以后,建成世界第一个发电厂,此后,电力成为工业生产的主要动力。,科学技术发展阶段(2),3 第三次产业革命是以原子能的发现为代表,1945年美国在日本广岛扔下了第一颗原子弹,此后便转向和平利用,1951年美国建成了第一座核电站,到目前不少国家核电的比重已超过30-50,有的国家甚至达到70。4第四次产业革命是以高新技术为代表,以信息技术及生物技术等的发展为标志,1945年美国研制出第一台计算机,到20世纪末,计算机已广泛应用于生产和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信息技术成为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动力。1944年美国科学家O

8、.T.埃弗里等人发现了作为生物遗传信息的载体DNA,2000年破译了人类基因密码,生物技术在经济发展和人类生活中开始展示出它无限的发展前景和巨大的生命力。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特别是高新技术的发展,人类社会将进入知识经济时代。,20世纪重大发明,1 一种技术:计算机技术 2 两个理论:相对论与量子论3 三项突破:核能利用,空间科学,基因序列4四个模型:夸克模型,宇宙大爆炸模型,地球板块模型,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现代科学技术的趋向,1 一个升起:纳米技术2 两大问题:资源问题,环境问题3 三个可开发的领域:陆地、海洋和宇宙空间 4 四大支柱产业:信息产业、制造产业、新材料产业、生物工程产业5五个

9、基础学科:生命科学,物质科学,宇宙科学,数学,思维科学,国际竞争国内化,国内企业直接与跨国公司争夺国内市场国内企业直接与跨国公司争夺国际市场市场国内企业直接与跨国公司争夺国内资源,成功模式多样化,企业的成功是内外因素综合作用的的结果企业的成功与特定的时空条件有关单纯模仿无异于东施效颦和邯郸学步,企业危机经常化,环境变化导致企业危机企业内部因素导致企业危机,竞争对手联盟化,企业资源的有限性与市场需求的无限性竞争对手的存在可以为顾客提供多样化的选择,从而更好地满足顾客需要,社会经济网络化,互联网使得整个社会分工协作关系更加紧密,信息沟通更加顺畅。电子商务和网上营销等新型交易方式不断涌现企业管理更加

10、精细化和现代化,第2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1、中国网民数量达到2.53亿,网民规模跃居世界第一位。截至2008年6月底,中国网民数量达到2.53亿,网民规模跃居世界第一位。但是普及率只有19.1%,仍然低于全球平均水平(21.1%)。2、手机网民规模达到7305万人,28.9%的网民过去半年曾使用手机上过网。截至2008年6月底,中国网民中的28.9%在过去半年曾经使用手机上过网,手机网民规模达到7305万人。手机上网成为网络接入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3、中国男性居民中的互联网普及率为19.9%,女性为18.3%。中国网民中女性比例上升到46.4%,比2007年底上升了3.6个百分点

11、,中国网民逐渐走向性别均衡。目前中国男性居民中的互联网普及率为19.9%,女性为18.3%。4、中国IPv4地址拥有量已经超过日本,跃升至世界第二位。IPv4地址数量为1.58亿个,年增长率为33.7%。比其他三类互联网基础资源中的增长水平低,IPv4地址平稳增长。2008年6月份,中国IPv4地址拥有量已经超过日本,跃升至世界第二位。5、网吧网民规模达到9918万人,占网民总人数的39.2%。网民在网吧上网的比例为39.2%,规模达到9918万人,半年内在网吧上网的人数增加了2800万人。网吧网民以男性居多,占到63.3%。24岁及以下网民占到网吧网民的70.7%,比总体网民高了20.8个百

12、分点。6、网络音乐使用率达到84.5%,用户量高达2.14亿人。网络音乐是中国网民的第一大网络应用,使用率达到84.5%,用户量高达2.14亿人。网络音乐是中国网民的重要娱乐方式,也是促进网民群体增长的重要驱动力之一。7、拥有博客/个人空间的网民比例达到42.3%,规模突破1亿人。拥有博客/个人空间的网民比例达到42.3%,用户规模已经突破1亿人关口,达到1.07亿人。半年内更新过博客/个人空间的网民比例为28%,用户规模超过7000万人,半年更新用户增长率高达43.7%。8、中国即时通信用户达1.95亿人,半年增长率达到14.3%。中国网民对即时通信的使用率已经非常高,2008年6月达到77

13、.2%,用户规模达到1.95亿人,半年增长了2442万人,半年增长率达到14.3%。总体上即时通信用户规模的增长比较稳定。9、网络视频的使用率为71%,用户量已经达到1.8亿人。网络视频也是中国网民通过互联网娱乐的重要方式之一。网络视频的使用率为71%,用户量已经达到1.8亿人,是中国网络应用中的第四大网络应用。10、台式机仍为目前上网设备的主流,有87.3%的网民使用台式机上网。台式机仍为目前上网设备的主流,有87.3%的网民使用台式机上网。笔记本电脑和手机已经成为网民的重要选择,分别有30.9%和28.9%的网民使用这两种设备上网。就总体趋势而言,台式机的使用比例在下降,笔记本和手机的使用

14、比例在上升。但是手机目前还主要以辅助性上网设备的身份存在。,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2008.7),顾客消费体验化,关注顾客的情感消费关注顾客的消费过程和环境在企业营销中更多地关注顾客的情感和感受,企业管理知识化,顾客的知识水平越来越高员工的文化水平不断提高,第二节经典企业创新理论,约瑟夫.熊彼特的创新理论技术创新理论制度创新理论,约瑟夫.熊彼特的创新理论,概念:企业家对生产要素的重新结合,即建立一种新的生产函数,形成一种新的生产要素和生产方式的组合方式,并将其引入到社会生产体系中使其产生出更高的效率,从而推动经济和社会向更高阶段发展。种类:产品创新;技术创新;市场创新;渠道创新;组织和制度创新

15、,第三节企业创新的意义和特点,企业创新的内涵企业创新系统的构成要素企业创新的分类企业创新的特点,企业创新的内涵,企业创新是企业以提高自己的市场竞争能力为目的,对企业的各种资源和能力进行重新整合、配置和提升素质的活动企业创新的目的在于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企业创新是对企业的各项资源和能力的重新整合和配置的活动企业创新是企业提升经营资源素质的活动,企业创新系统的构成要素,创新主体创新客体创新过程创新环境,创新主体,企业家中层管理者基层员工,创新客体,产品、技术、企业文化等经营方式、盈利模式等管理制度、管理模式、管理流程等,创新过程,明确创新的目的或目标收集整理相关信息拟定多种企业创新方案评估和选择

16、企业创新方案效益标准风险标准先进性标准实施创新方案监督检查和反馈。,创新环境,激励创新的社会制度和氛围宽容失败的社会制度和氛围保护创新成果的社会制度和氛围实现创新的社会制度和条件,企业创新的分类,从企业创新的内容划分:投入创新;过程创新;产出创新。从企业创新的方式划分:渐进式创新;突变式创新。从企业创新调整各方面利益关系的方式划分:存量调整方式和增量调整方式按照涉及的范围和产生的影响划分:整体创新和局部创新,企业创新的特点,需求导向性风险性复杂性多样性,第四节企业创新的原则,彼得.德鲁克的观点本书的观点,彼得.德鲁克的观点,五要原则有目的、有步骤的创新要从分析机会开始要走出去看一看、问一问、听

17、一听一项创新要有效,必须简单、目标明确有效的创新开始时规模都不大,要作的只是具体的事情成功的创新要以建立领先地位为目标三不要原则:不要精巧;不要分散力量,零敲碎打,试图一下完成许多事情;不要为将来搞创新,要为现在搞创新,本人的观点,以顾客为中心,以需求为导向突出重点,协调一致巧用外部力量加强对市场营销创新过程的管理把握好市场营销创新的时机坚持群体创新的原则,管理创新思维方法,不按常理出牌放纵模糊性思维主动向规则挑战克服思想上的“随大流”善于寻找多种答案逆向思维,第五节 企业管理理论演进,科学管理理论行为管理理论定量管理理论权变管理理论,科学管理理论,泰罗制一般管理理论官僚组织理论,泰罗制,一般

18、管理理论法约尔,管理的职能: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管理的原则:劳动分工;权责相当;纪律严明;统一指挥;统一领导;个人利益服从整体利益;报酬;集权;等级制度;秩序;公平;人员的稳定;主动性;团结精神。,官僚组织理论韦伯,韦伯的官僚行政组织原理,清楚而确定的任务和角色关系,确定员工应如何行为的书面规则和标准操作程序系统,官僚行政组织应具备的条件,清楚而确定的职权等级,公平公正地奖励员工的筛选和评价系统,科学管理思想的特点,管理研究的重点是如何提高效率主张用科学管理来代替单纯的经验管理主张管理专业化和职业化,行为管理理论,霍桑试验人际关系运动行为科学,霍桑试验,霍桑试验:由梅约主持,在芝加哥

19、附近的西方电气公司的霍桑电话机工厂进行,始于1924年,主要研究工作环境与工人劳动生产率之间的关系。主要研究成果体现在工业文明中的人的问题(1933年)主要结论:工作环境中的许多因素与工人的劳动生产率无关;工人是社会人,是复杂的社会系统的成员;企业中除了存在正式组织外,还存在着非正式组织;新的领导能力在于提高工人的满意度。,人际关系运动,马斯洛:人的动机理论(1943年)提出需求层次理论道格拉斯.麦格雷戈:企业的人性面(1957年),提出X-Y理论,行为科学,该学派强调通过科学研究来形成关于组织中的人的行为理论,并要求能据此只带管理者的管理实践。不仅关心人的需求、动机和激励因素,而且研究环境的

20、压力、沟通、组织的变革、纷争的解决、领导的方式等。它最终是形成管理者能据此评价各种情势并采取合适行动的科学理论。,定量管理思想,管理科学作业管理计算机在管理中的运用,管理科学,管理科学也称运筹学,它的目的是通过具体的数学模型和统计模型的应用来提高决策的有效性。,作业管理,作业管理也称运营管理,是企业管理中的一部分,包括库存管理、工作安排、计划编制、设备安装及设计、质量控制等,常用到预测技术、库存分析、物质供应系统、网络图、质量控制统计技术和项目计划评审技术等。,计算机在管理中的应用,用计算机建立管理信息系统,通过该系统把信息转化为各个层次管理者所需要的信息。,权变管理理论,系统理论权变理论过程

21、理论,系统理论,系统是相互依赖的各个部分以一定形式组合而成的一个整体。包括:从周围环境中获得该系统所需要的资源;通过技术和管理等过程促进输入物的转化;向环境提供产品或劳务;环境对组织所提供的的产品或劳务做出反馈系统论认为:组织是一个系统,是由相互依存的众多因素所组成;组织是一个开放的系统,是一个与周围环境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系统,作为开放系统的组织,输入人力资源资本技术信息等,转换过程 技术 机械设备 管理等,输出产品和服务员工行为损益信息等,反馈,系统,权变理论,该理论认为,组织的管理应根据其所处的内外环境的变化而变化,世界上没有一成不变的、普遍适用的“最佳的”管理理论和方法,过程理论,该理

22、论是在法约尔的一般管理理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把管理看成是一个过程,认为管理是由许多相互关联的职能所组成的,通过对这些职能的分析,可以归纳出一系列的管理原则,从而形成系统的管理理论。代表性人物:孔茨和奥.唐奈;代表性著作管理学,第六节当代企业管理新理论,企业再造理论学习型组织管理规则重构网络化组织管理细节管理执行力质量管理,企业再造理论,1993年美国的迈克尔.哈默和詹姆斯.钱皮合作出版的著作企业再造-管理革命的宣言书提出了企业再造理论企业再造理论的核心思想:企业已经不再适宜根据亚当.斯密的劳动分工原理去组织自己的工作,在当前的3C(即顾客、竞争和变化)世界中,以任务为导向安排工作岗位的做法已

23、经过时,企业应该以流程为中心安排工作。其核心词有:基本的(企业再造不注重事情“现在是”怎样,而是注重“应该是”怎样;彻底的(即彻底地重建企业流程);显著的(在经营业绩上取得显著的改进);流程(企业再造强调以流程为导向)。,学习型组织,该理论由彼得.圣吉在1990年出版的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务一书中提出。学习型组织:人们能够得以在其中不断扩展创造未来的能量,培养全新、前瞻而开阔的思考方法,全力实现共同的愿景,并持续学习如何共同学习的组织学习型组织构成要素的互动网络;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构成要素的互动网络,公开的信息,充分授权的员工,领导,参与战略,以团队为基础的组织,强有力和强适应性的

24、文化,学习型组织,五项修炼,自我超越改善心智模式建立共同愿景团队学习系统思考,管理规则重构,不同时代的管理思维-法兰克.索能伯格,知识管理,知识管理就是运用集体的智慧提高应变和创新能力。企业未来的生存空间就是知识的空间,有效的知识管理不仅在于企业拥有合适的软件系统的充分培训,它要求企业的领导层把集体知识共享和创新视为赢得竞争优势的支柱。知识管理的方法:设置专门的知识管理部门推广全面知识管理建立知识档案、产权管理通过合作实现知识共享建立能为知识共享和信息交换提供方便的基础设施网络,网络化组织及管理,未来组织的特征网络化组织管理的特征网络化组织管理的新职能,网络化组织的特征詹姆斯.钱皮,以信息为基

25、础在组织上分散而又被技术紧密联结有快速敏捷的应变能力既有创造性又有团队合作精神员工中拥有各类的智慧人才有自我控制能力,网络化组织管理的特征,网络化组织管理的新职能,建立组织定位,指明组织前进的方向调动员工的能动性,使组织充满活力诚实正直,细节管理-汪中求(1),“泰山不拒细壤,故能成其高;江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所以,大礼不辞小让,细节决定成败。在中国,想做大事的人很多,但愿意把小事做细的人很少;我们不缺少雄韬伟略的战略家,缺少的是精益求精的执行者;决不缺少各类管理规章制度,缺少的是规章条款不折不扣的执行。我们必须改变心浮气躁、浅尝辄止的毛病,提倡注重细节、把小事做细。微利时代要求精细化管

26、理:纵观国内的的强势企业,都是在细节的比拼上下过很大功夫的。企业靠战略就能挣大钱的想法是极其幼稚的,正是不注意细节的大企业病拖垮了许多大企业,诸如浪费巨大而熟视无睹,人浮于事相互推诿,对市场信息不敏感,内部各部门之间沟通障碍,员工创新动力不足等,每一个问题都会在细节上找到其理由。忽视细节的代价:白蚁确实可以造成长堤溃决的后果,必须进行科学、细致的观察和研究,才能防患于未然,任何麻痹和对细节的忽视都会带来难以想象的后果。,细节管理-汪中求(2),细节的实质:看不到细节,或者不把细节当回事的人,对工作缺乏认真的态度,对事情只能是敷衍了事。这种人无法把工作当作一种乐趣,而只是当作一种不得不受的苦役,

27、因而在工作中缺乏工作热情。他们只能永远做别人分配给他们做的工作,甚至即便这样也不能把事情做好。而考虑到细节、注重细节的人,不仅认真对待工作,将小事做细,而且注重在做事的细节中找到机会,从而使自己走上成功之路。从小事做起:密斯凡德罗是20世纪世界四位最伟大的建筑师之一,在被要求用一句最概括的话来描述他成功的原因时,他只说了五个字“魔鬼在细节”。他反复强调的是,不管你的建筑设计方案如何恢弘大气,如果对细节的把握不到位,就不能称之为一件好作品。细节的准确、生动可以成就一件伟大的作品,细节的疏忽会毁坏一个宏伟的规划,执行力,所谓执行力,指的是贯彻战略意图,完成预定目标的操作能力。它是企业竞争力的核心,

28、是把企业战略、规划转化成为效益、成果的关键。执行力的五个关键点:沟通;协调;反馈;责任;决心,沟通,沟通是前提。SMART原则。目标必须是具体的(Specific);目标必须是可以衡量的(Measurable);目标必须是可以达到的(Attainable);目标必须和其他目标具有相关性(Relevant);目标必须具有明确的截止期限(Time-based)。有好的理解力,才会有好的执行力。好的沟是成功的一半。,协调,协调是手段。协调内部资源。好的执行往往需要一个公司至少百分之八十的资源投入;而那些执行效率不高的公司资源投入甚至不到百分之二十。中间的百分之六十就是差距。这些不仅仅只是在书面上显示

29、的。一块石头在平地上只是一个死物,而从悬崖上掉下时,可以爆发强大的能力。这就是集势,把资源协调调动在战略上,从上到下一个方向,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反馈,反馈是保障。执行的好坏要经过反馈来得知。市场被动反馈或者市场主动调研。而反馈得来的效用可以用具体而细致的数据来展示。同时我们又从数据形成的曲线中了解产品销售走势或者市场占有率等情况,以趋利避害!,责任,责任是关键。企业的战略应该通过绩效考核来实现。而不仅仅只是从单纯的道德上来约束。通过协议书的方式,以法律依据明白当事人责任。从主要业绩,行为态度,能力等主客观方面来评价个体执行能力。具体奖惩措施:奖金,工资调整,轮岗,评选优秀,储备人才培养等

30、,同时实行一定比率淘汰制。用大棒加胡萝卜来增强员工的敬业精神,来更好的管理执行力。,决心,决心是基石。狐疑犹豫,终必有悔,顾小忘大,后必有害!专注,坚持这种人生信条同样也适用于管理执行这个方面!成功就象一扇门,如果战略这把合适钥匙我们已经找到,那么现在需要的只是我们把钥匙插进去并朝正确的方向旋转把门打开。,质量管理的含义,ISO9000“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标准规定:“质量管理是指全部管理职能的一个方面。该管理职能负责质量方针的制订与实施。”ISO8402“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术语”标准中,将质量管理的含义进行了扩展,规定:“质量管理是指确定质量方针、目标和职责,并通过质量体系中的质量策划、质量

31、控制、质量保证和质量改进来使其实现的所有管理职能的全部活动。”并说明质量管理是各级管理者的职责,但必须由最高领导者来推动,实施中涉及到单位的全体成员。在质量管理活动中,必须考虑经济因素。质量管理是指为了实现质量目标,而进行的所有管理性质的活动。,质量管理的阶段,工业化以前的质量管理工业化时代的质量管理质量检验阶段统计控制阶段全面质量管理阶段质量管理的国际化阶段,质量管理发展史(1),工业革命前 产品质量由各个工匠或手艺人自己控制 1875年 泰勒制诞生科学管理的开端 最初的质量管理检验活动与其他职能分离,出现了专职的检验员和独立的检验部门。1925年 休哈特提出统计过程控制(SPC)理论应用统

32、计技术对生产过程进行监控,以减少对检验的依赖。1930年 道奇和罗明提出统计抽样检验方法。1940年代 美国贝尔电话公司应用统计质量控制技术取得成效;美国军方资供应商在军需物中推进统计质量控制技术的应用;美国军方制定了战时标准Z1.1、Z1.2、Z1.3最初的质量管理标准。三个标准以休哈特、道奇、罗明的理论为基础。1950年代 戴明提出质量改进的观点在休哈特之后系统和科学地提出用统计学的方法进行质量和生产力的持续改进;强调大多数质量问题是生产和经营系统的问题;强调最高管理层对质量管理的责任。此后,戴明不断完善他的理论,最终形成了对质量管理产生重大影响的“戴明十四法”。开始开发提高可靠性的专门方

33、法可靠性工程开始形成 1958年 美国军方制定了MIL-Q-8958A等系列军用质量管理标准在MIL-Q-9858A中提出了“质量保证”的概念,并在西方工业社会产生影响。,质量管理发展史(2),1960年代初 朱兰、费根堡姆提出全面质量管理的概念他们提出,为了生产具有合理成本和较高质量的产品,以适应市场的要求,只注意个别部门的活动是不够的,需要对覆盖所有职能部门的质量活动策划。戴明、朱兰、费根堡姆的全面质量管理理论在日本被普遍接受。日本企业创造了全面质量控制(TQC)的质量管理方法。统计技术,特别是“因果图”、“流程图”、“直方图”、“检查单”、“散点图”、“排列图”、“控制图”等被称为“老七

34、种”工具的方法,被普遍用于质量改进。1960年代中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NATO)制定了AQAP质量管理系列标准AQAP标准以MIL-Q-9858A等质量管理标准为蓝本。所不同的是,AQAP引入了设计质量控制的要求。1970年代 TQC使日本企业的竞争力极大地提高,其中,轿车、家用电器、手表、电子产品等占领了大批国际市场。因此促进了日本经济的极大发展。日本企业的成功,使全面质量管理的理论在世界范围内产生巨大影响。日本质量管理学家对质量管理的理论和方法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这一时期产生了石川馨、田口玄一等世界著名质量管理专家。这一时期产生的管理方法和技术包括:JIT准时化生产、Kanben看板生产

35、、Kaizen持续改善、QFD质量功能展开、田口方法、新七种工具(关联图法、KJ法、系统图、矩阵图、矩阵数据分析法、PDPC法以及箭条图)。由于田口博士的努力和贡献,质量工程学开始形成并得到巨大发展。,质量管理发展史(3),1979年 英国制定了国家质量管理标准BS5750将军方合同环境下使用的质量保证方法引入市场环境。这标志着质量保证标准不仅对军用物资装备的生产,而且对整个工业界产生影响。1980年代 菲利浦.克罗斯比提出“零缺陷”的概念。他指出,“质量是免费的”。突破了传统上认为高质量是以低成本为代价的观念。他提出高质量将给企业带来高的经济回报。质量运动在许多国家展开。包括中国、美国、欧洲

36、等许多国家设立了国家质量管理奖,以激励企业通过质量管理提高生产力和竞争力。质量管理不仅被引入生产企业,而且被引入服务业,甚至医院、机关和学校。许多企业的高层领导开始关注质量管理。全面质量管理作为一种战略管理模式进入企业。1987年 ISO9000系列国际质量管理标准问世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对全世界1987年版的ISO9000标准很大程度上基于BS5750。质量管理与质量保证开始在世界范围内对经济和贸易活动产生影响。,质量管理发展史(4),1994年 ISO9000系列标准改版新的ISO9000标准更加完善,为世界绝大多数国家所采用。第三方质量认证普遍开展,有力地促进了质量管理的普及和管理水平的提高。朱兰博士提出:“即将到来的世纪是质量的世纪”1990年代末 全面质量管理(TQM)成为许多“世界级”企业的成功经验证明是一种使企业获得核心竞争力的管理战略。质量的概念也从狭义的符合规范发展到以“顾客满意”为目标。全面质量管理不仅提高了产品与服务的质量,而且在企业文化改造与重组的层面上,对企业产生深刻的影响,使企业获得持久的竞争能力。在围绕提高质量、降低成本、缩短开发和生产周期方面,新的管理方法层出不穷。其中包括:并行工程(CE)、企业流程再造(BPR)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农业报告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