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标解读与教材分析.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5969702 上传时间:2023-09-09 格式:PPT 页数:29 大小:23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语文课标解读与教材分析.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小学语文课标解读与教材分析.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小学语文课标解读与教材分析.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小学语文课标解读与教材分析.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小学语文课标解读与教材分析.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语文课标解读与教材分析.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语文课标解读与教材分析.ppt(2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漳县武阳西街小学 赵富江,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解读暨4-6年级语文教材分析,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解读,一、语文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的演变与发展,建国前有:1902年 钦定蒙学堂章程、钦定小学堂章程 1904年 奏定初等小学堂章程 1904年 奏定高等小学堂章程 1912年 小学校教则及课程表 1916年国民学校令施行细则 1923年 新学制课程标准纲要小学国语课程纲要 1929年 小学课程暂行标准小学国语 1932年 小学课程标准国语 1936年 小学国语课程标准 1941年 小学国语课程标准 1948年 国语课程标准,一、语文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的演变与发展,建国以后:19

2、50年小学语文课程暂行标准(修正草案)1954年 改进小学语文教学的初步意见1955年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草案(初稿)1956年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草案)1963年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草案)1978年全日制十年制学校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试行草案)1980年 全日制十年制学校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试行草案)1986年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1988年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初审稿)1991年中小学语文学科思想政治教育纲要(试用)1992年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试用)2000年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课程标准有:2001年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

3、稿)2011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一、语文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的演变与发展,例1:1902年钦定蒙学章程(摘录“凡教授儿童,须尽其循循善诱,不宜操切儿害其身体,尤须晓之以知耻之义,夏楚之事宜断不宜施。凡教授之法,以讲解最为重要,诵读次之,至背诵则择紧要处试验。若遍则背诵,必伤脑力,所当戒之。”,一、语文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的演变与发展,例2:1950年的小学语文课程暂行标准(修正草案)课程标准对阅读教学提出了几个注意点:1、教学方法要看课文性质而定。2、大概文艺性的散文或剧本,注重欣赏、练习和表演;3、韵文注重欣赏、吟咏和熟习;4、一般的记叙文、说明文,注重研讨和理解。,一、语文

4、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的演变与发展,例3:1955年,出台新中国第一部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草案(初稿)大纲草案中规定阅读能力的基本指标:“理解文章的内容,理解文章的基本思想。”,一、语文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的演变与发展,例4、1956年以来对几部大纲语文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的比较和分析:1、关于识字、写字教学大纲,一、语文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的演变与发展,注:一下所举“义务教育大纲”均指1992年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试用),2、历次大纲在听话、说话教学方面的比较如下:,一、语文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的演变与发展,3、历次大纲都对阅读教学的内容和要求做出明确规定。,一、语文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的演变

5、与发展,4、历次作文教学方面的比较如下:,一、语文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的演变与发展,5、历次大纲在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方面的比较如下:,一、语文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的演变与发展,(一)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修订的依据是什么?1、十年中,教育部组织了两次全国性的调查。2、修订组收集了十年来报刊书籍网络上的相关文章,对实验稿的教育理论价值和应用价值作出判断。3、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精神,作为标准修订的基本指导思想。4、研究十年来世界教育的新变化、新进步,了解别的国家母语课程、母语教

6、学的新发展,据此调整我国语文课程标准的目标内容和具体建议。,二、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与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的最大差异是什么?,(二)语文课程标准坚持了实验稿的哪些基本精神?1、“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2001版: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语,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

7、、体、美的和谐发展。2011版: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语文课程应激发和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适应实际生活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语文课程还应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促进学生和谐地发展,使他们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二、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与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的最大差异是什么?,(二)语文课程标准坚持了实验稿的哪

8、些基本精神?1、“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2、“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1)重视人文内涵的深刻影响,又尊重学生感受的多元;(2)重视语文课程内容的价值取向,又尊重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独特体验;(3)重视实践,应该让学生多读多写,日积月累,培养语文实践能力;(4)特别要关注汉语言文字的特点,据此开展语文教学,二、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与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的最大差异是什么?,(二)语文课程标准坚持了实验稿的哪些基本精神?1、“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2、“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3、“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坚定地确立“学生是学习主体”。4、“

9、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二、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与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的最大差异是什么?,二、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与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的最大差异是什么?,(三)课程性质的对比2001版: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负责的基础。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决定了它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地位。2011版: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义

10、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应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吸收古今中外优秀文化,提高思想文化修养,促进自身精神成长。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四)“课程目标与内容”的对比 1、针对识字写字学习负担过重的问题,要求会写 字的数量减少,进一步强调“多认少写”的教学原则。2、要求会写毛笔字。3、背诵篇目数量增加。,二、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与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的最大差异是什么?,具体学段的变化:,二、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与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的最大差异是什么?,第二学段(3-4年级)1、识字写字部分。2、

11、阅读部分。3、习作。4、口语交际部分。5、综合性学习。,具体学段的变化:,二、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与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的最大差异是什么?,第三学段(5-6年级)1、识字写字部分。2、阅读部分。3、习作。4、口语交际部分。5、综合性学习。,一是与时俱进,时代感更加强烈。二是语文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更加注重三是各方面要求更加明确、具体。,二、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与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的最大差异是什么?,一、识字方面二、阅读方面三、习作方面四、口语交际方面,北师大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教材分析,1、教材的阅读量2、选文的质量3、语文天地4

12、、特殊的位置,北师大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教材分析,一、为什么单元数量减少呢?1、课文内容时空跨度加大,涉及的问题广泛。2、课文文化含量增大。3、比较前几册,文章体式的多样性更突出,而童话和儿童故事则减少了。4、要求提高了。,北师大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教材分析,二、本册教学建议:(一)关于字、词积累。(二)关于阅读。(三)关于习作。,北师大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教材分析,主题单元特点:第一、文化含量比较大。第二、教学要求比较高,北师大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教材分析,第一单元解析,北师大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教材分析,一、总体把握。二、教材基本结构。,北师大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教材分析,敬请批评指导!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