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范围内的比较研究媒介学.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5986541 上传时间:2023-09-11 格式:PPT 页数:95 大小:48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学范围内的比较研究媒介学.ppt_第1页
第1页 / 共95页
文学范围内的比较研究媒介学.ppt_第2页
第2页 / 共95页
文学范围内的比较研究媒介学.ppt_第3页
第3页 / 共95页
文学范围内的比较研究媒介学.ppt_第4页
第4页 / 共95页
文学范围内的比较研究媒介学.ppt_第5页
第5页 / 共9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文学范围内的比较研究媒介学.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学范围内的比较研究媒介学.ppt(9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文学范围内的比较研究媒介学,比较文学研究专题之五:,一、媒介学的渊源、定义及特征二、媒介学的研究范围和对象三、媒介学的研究方法四、媒介学的发展前景及意义,一、媒介学的渊源、定义及特征,(一)渊源,媒介学(mesologie)一词来自于法语,词源出自希腊文的“mesoos”,词义为“居间者”或“中介者”。,法国人最先将这一词语用于比较文学研究,用以研究不同国家之间所发生的文学关系过程中的中介活动。法国学派认为,国与国之间文学影响关系的产生,必然存在放送者和接收者,在放送者和接收者之间,又必然有一个传递者。这个传递者就是媒介者。它可以是人,也可以是事物。媒介者把一国或民族的文学作品、文学理论或文学

2、思潮传播给另一国或民族,使它们之间产生影响的事实联系。,(二)定义,有关媒介学的定义,不同学派有不同的论述。法国学派是以事实联系为主要研究对象的,媒介学是他们首当其冲的研究焦点。,法国学派之梵第根,1931年,梵第根在比较文学论中认为,“在两个民族文学交流的方式中,媒介应给予重要的地位。媒介为外国文学在一个国家的扩散,为一个民族文学吸收采纳外国文学中的思想、形式提供了便利”。法梵第根:比较文学论,戴望舒译,上海:商务印书馆1937年版,第152页。在两种或两种以上文学发生相互关系的“经过路线”中,从“放送者”到“接收者”,往往是由媒介者来沟通的。媒介可以是个人,也可以是团体,包括朋友的集团、文

3、学社团、沙龙、宫廷等“社会环境”,还可以是论文、报刊、译文等。,法国学派之基亚,1951年,基亚在比较文学中介绍了比较文学的七大研究领域,将“世界主义文学的传播者”列在首位,并对其作了详细的论述。基亚认为,媒介学研究的对象是“有助于国与国或文学与文学之间了解的人士或典籍”,这些人和物包括五类:语言知识或语言学家,翻译作品或译者,评论文献与报章杂志,旅游与观光客,一种因为地理与文化特殊情况所造成的国际公民。法基亚:比较文学,颜保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3年版,第1834页。,法国学派之布吕奈尔等,1983年,布吕奈尔等在什么是比较文学中从“人及其见证”和“工具”两个方面,用丰富的实例论述了

4、旅游者、旅游的影响、集体的作用、印刷品的文学、翻译与改编等一系列涉及文学的媒介。法布吕奈尔:什么是比较文学,葛雷、张连奎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第3967页。,韦斯坦因,倡导平行研究的美国学派的比较文学学者对媒介学也给予了关注和论述。韦斯坦因在比较文学与文学理论中提及了“放送者”、“接收者”和“媒介者”,特别提到了大众传播媒介(广播、电视、电影等)对接收者接受外国文学知识所起的作用。象职业翻译家这样的媒介的社会和文学作用,应该指出,读者大众对某一外国文学的知识,大体上取决于非文学的因素:出版家以经营为主的选择标准、政治生活和意识的变化(例如在18701871、19141918,1

5、9391945年的三次战争后的德法文学关系)和大众传播媒介(广播、电视、电影等)的作用。此外,译者的经济状况也是国际文学交流中不可低估的一个因素。(美)乌尔利希韦斯坦因.比较文学与文学理论.辽宁人民出版社,1987年07月第1版.第6061页。,苏珊巴斯奈特,1993年,英国比较文学学者苏珊巴斯奈特(Susan Bassnett,1945)在比较文学中主张将比较文学当做翻译研究的一个有价值的研究领域,突出文学翻译在比较文学中所具有的重要地位。由于翻译是媒介学中的主要传播方式,巴斯奈特的论述无疑对媒介学的理论和实践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中国学者,从20世纪20年代比较文学的兴起到80年代的兴盛,

6、我国比较文学学者融汇了西方各学派的理论,对媒介学作了借鉴式的论述。从下列定义可以看出,中国比较文学学者将媒介学限定在影响性的文学关系范围内。,卢康华、孙景尧,1984年,卢康华、孙景尧在比较文学导论中将媒介学定义为“研究不同国家文学产生影响的具体途径和手段”。卢康华、孙景尧:比较文学导论,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版1984年版,第156页。,赵毅衡、周发祥,1993年,赵毅衡、周发祥的比较文学类型研究将媒介学定义为“研究文学借以跨越国界进行传播的中介活动的学问”。赵毅衡、周发祥:比较文学类型研究,石家庄:华山文艺出版社1993年版,第50页。,曹顺庆,曹顺庆的比较文学教程这样定义:“媒介学(M

7、esology)是与影响研究有关的术语,它是影响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外国作品进入本国的方式、途径、手段及其背后的因果规律。”曹顺庆:比较文学教程,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第89页。,媒介学的定义,媒介学(Mesology)是对国与国文学和文化间的关系的研究,它主要以一个国家的文学对另一个国家的文学发生影响的方式、手段、途径以及原因和效果等为主要研究内容。,媒介学与渊源学、流传学、译介学等虽然各有其独特的研究范围、对象、任务和功能,但又是互相联系、互相渗透、互相作用的,并不是截然分开的。,(三)特征之一实证性,媒介学作为比较文学影响研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同比较文学形成的内在逻辑和

8、法国学派的影响研究密切相关。比较文学的诞生深受19世纪法国的实证主义哲学影响。在这一哲学的渗透和影响下,法国的比较文学学者从一开始就注重研究和考证“国际文学关系”,力图寻找事实联系。,第一个系统阐述法国学派观点的梵第根从“放送者”、“传递者”、“接收者”这条路径探寻到比较文学的三个研究内容:渊源学、媒介学、流传学。这就从理论上为探讨各国文学和文化间的事实联系的研究奠定了基础。,此后,确定法国学派体系的卡雷和基亚继承和发展了梵第根的理论,认为比较文学不是文学的比较,而是“国际文学关系”。基亚说:“比较文学是国际文学关系史。比较学者跨越语言或民族的界限,注视着两种或多种文学之间在题材、思想、书籍或

9、情感方面的彼此渗透。”法基亚:比较文学,颜保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3年版,第4页。,孙景尧,对影响研究内的再划分,就应依据影响联系的“特殊矛盾性”这一标准来进行。影响联系的特殊矛盾性,则有谁发出的影响、谁接受的影响和谁来作媒介或译介的四种情形,故依此又可再分为渊源学、流传学、媒介学以及译介学等四个分支研究。,渊源学就是研究影响联系的起点,解决谁发出影响的问题。流传学则是研究影响联系的终点,解决谁接受影响的问题。媒介学是研究影响联系的途径,解决充当媒介作用的“第三者”问题。而译介学也是研究媒介问题,然而它却是专门研究语言文字的翻译媒介,它不仅是影响媒介的主要途径,而且还涉及到接受的具体方

10、法手段等众多问题。,无论是流传学,还是渊源学,或是媒介学和译介学;也无论是由起点到终点的顺时方向研究,或从终点向起点的逆时方向研究,抑或是从中间向两端方向的研究,实际上都是在查一种文学现象的“家谱”,都在考证其谱系网络,并求得其共同的源头。,渊源学,渊源学是影响研究的三大重镇之一。其研究任务是:研究文学作品的主题、题材、文体、人物、情节、风格、语言、技巧和创作方法等的来源,以及文学思潮、文学运动等的源头。它的特点是:从各国语言文学有因果联系的终点或接受者出发,去探求影响的放送者或起点的研究;它可以从本国立场出发,也可以从他国立场出发,但目的是在考察一个作家或一种文学所曾吸取或改造过的外来因素之

11、源头。,“皇帝的新衣”本源何处,安徒生童话集?,我国著名翻译家杨宪益在他的译余偶拾中,却对此作了新的考证并发现,在梁代高僧传的鸠摩罗什传记中,就已经记有这类故事了。鸠摩罗什的老师在讲佛经教义时举了这么一个例子:“如昔狂人,令绩师绩绵,极令细好。绩师加意,细若微尘,狂人犹恨其粗;绩师大怒,乃指空示曰:此是细缕。狂人曰:何以不见?师曰:此缕极细,我工之良匠,犹且不见,况他人耶?狂人大喜,以付绩师。师亦效焉,皆蒙上赏,而实无物。”杨宪益认为这类讽刺故事恐怕源自印度,并“至晚在西元6世纪初年已传入中国了”。,汉斯克里斯汀安徒生(Hans Christian Andersen,18051875),是19

12、世纪第一个赢得世界声誉的丹麦作家。中国最早介绍安徒生的是周作人。周作人最早提及安徒生当推至1909年。1909年7月,鲁迅、周作人兄弟二人刊行域外小说集第二集,这一集里曾预告下集出版时将登出安兑尔然(即安徒生)的寥天声绘(有学者认为这寥天声绘即无画的画帖,见朱自强中国儿童文学与现代化进程),但由于域外小说集第一、二集均销路不佳,未能继续出版。,1912年,周作人撰有童话略论,1913年,该文发表在教育部编纂处月刊上。在这篇文章里,周作人认为童话可分天然童话(民族童话)和人为童话(艺术童话)两类,在论及人为童话时,周作人指出:“今欧土人为童话惟丹麦安兑尔然(Andersen)为最工,即因其天性自

13、然,行年七十,不改童心,故能如此,自郐以下皆无泛矣,”这是中国最早论及安徒生的文字。,最早译介安徒生作品的,当属刘半农。他连删带改翻译了安徒生的皇帝的新装,取名为“滑稽小说”洋迷小楼,发表在中华小说界(1914年7月1日出版)上。,洋迷小楼以安徒生的皇帝的新装为本,保留了该故事的“故事核”,只更换了主人公的身份及故事发生的背景。主人公由“皇帝”更换为“白海外游学归来”“满身沾满羊骚臭”、被人称为“洋迷”的“某公子”,这位“公子”重演安徒生笔下“皇帝”的闹剧,结果光着身子出门,被人笑话,却还咬定舌根说:“这是西洋新发明的织物,你们都不是好东西,哪有看得见的资格呢。”皇帝的新装是安徒生的名篇,幽默

14、风趣,又有鲜明的讽刺意义,是很受中国人喜爱的作品。刘半农的翻译,意在针砭“洋迷”,并不忠实原文,是林纾式的意译和再创作。,流传学,流传学研究的是某个作家、作品、某国文学或文艺运动等在国外的声誉、成就和影响,是从放送者(起点)出发,旨在寻找其流传终点(接受者)及其接受影响与变异创新的研究。流传学与渊源学同属影响研究,因此其研究手段与方法是相同的。,流传学研究举隅在中国,季羡林教授在1986年中国比较文学上发表的论文在中国,是从印度文学出发,对印度两大史诗之一的罗摩衍那在中国五个民族中“传播的情况及其影响”所作的一篇考证缜密、材料翔殷、分析深刻并探讨出重要规律的佳论。,论文首先根据梵文原作译介了罗

15、摩衍那的基本故事情节,接着就按汉、傣、藏、蒙、新疆的顺序,将“中国境内的各异本”与之对比,一一辨析出了它们的异同及其原因。用来作对比的主要译本计有:汉佛经本三个,傣族本两个,藏族本一个,蒙古奉四个,新疆的古和阗语本三个和吐火罗文一个。其中既有直接从印度流传来的,如汉族本、傣族本;也有同时接受来自印度原著和汉译佛典的,如藏族本;还有通过其他民族的媒介再传入本民族的,如蒙古本是从西藏并经佛教作媒介而传入的,而新疆本是由伊朗语族的文字传入的。,这篇论文,除了扎实的考证辨析外,还探讨了印度文学流传中国的规律。在做了理论认识方面的研究分析后,在“结束语”中作了高度的归纳总结。首先,就思想内容的影响来说,

16、在印度因佛教后来消失了,并只剩下印度教的一统天下,故罗摩衍那的影响完全是在印度教方面;然而它在国外的影响,因为是通过佛教而传出的,所以“许多本子毫无例外地宣传的都是佛教思想”。其次,就它在中国各族中的流传过程及其变异来看,有三个规律:一是“各族都加以利用,为自己的政治服务”。尽管在各族中的表现存有差异,如汉族本子“特别强调伦理道德的一面”,即渗入与强化了忠孝之道、兄弟之道、夫妻之道等;傣族则用来“美化封建领主制,美化佛教”;藏族“通过对罗摩盛世的宣传,美化当地的统治者”;而新疆和阗文本子,最后十头王被打败称臣纳贡,也是服从于统治集团的利益等,然而共同的都是“通过对佛教的宣传来为各自的政治服务”

17、。,二是同古希腊比,“中国人不大喜欢或欣赏悲剧”,因此,罗摩故事在印度是一个悲剧,“但到了中国却多被改成喜剧结尾,以适应中国人的心情和爱好”。三是都被“涂上了地方色彩和民族色彩”。季先生动用了多种学问,进行了坚实详尽的考证、缜密准确的辨析,并结合时代、文化背景,从整个影响接受来研究探讨,这才获得了这三条清晰可信的流传变异规律。,作为三个研究内容之一的媒介学包括对中介活动的传递动机、环境和传递者本身的考察,对传递活动中的制约因素的查找,对传递的效果研究等,这些活动具有实证性。它从译介、借代、模仿、改编等方面去考察文学之间的联系,并力图用实际材料证明这种关系是否确实存在的事实联系,探讨媒介活动具体

18、起了哪些交流、扩散、交换作用,受到了哪些文化、政治、经济及媒介自身特点的影响。总之,媒介学所研究的事实是列入社会整体的一系列因素的作用和影响。,(三)特征之二变异性,中介就是符号解码和符号化的过程,传递者先将放送者的意义进行解码,即对原符号的识别、理解、阐释,然后再转换成语言、文字、图像等符号,最后到达接收者。其中,解码、再编码的过程必然经过传递者文化的选择和过滤而变形,其中包括误读、过度阐释等,也有融合。放送者是传递行为的发起人,通常处于主动地位;接收者也不是单纯的被动者,而是通过自己的选择、误读、过滤等反馈行为接收信息,具有自身的主动性。无论媒介者是个人、群体还是环境,必然是通过传递者的信

19、息接收和反馈而展开的社会互动行为。变异就是在这种社会互动行为中产生的。,如狄更斯(Charles Dickens,18121870)的The Old Curiosity Shop被翻译成孝女耐儿传,哈葛德(Sir Henry Rider Haggard,18561925)的MontezumaS Daughter被译成英孝子火山报仇记,克力斯第穆雷(Christie Murray,18301905)的The Martyred Fool被译成双孝子瞑血酬恩记等。原文和译文明显存在着变异。但林纾有意对原文进行“附饰”和“补充”,利用译语文化的“孝”来解构原文,由此产生了误读和误译。正是以林纾的“讹”

20、为“媒”,陌生的客体文化被介绍到中国来,为中国读者所认识和熟悉。朱伊革:林纾与庞德误读和误译的解构主义理据,上海师范大学学报)2007年第6期。,译介学研究举隅不会外语的林纾何以成为翻译大家,小仲马的茶花女在法国文学中地位不高,影响不大,但经林纾的翻译,其中文译本巴黎茶花女遗事却轰动中华,一时“洛阳纸贵”,达到“可怜一卷茶花女,断尽支那游子肠”的热销地步,“原著中心”还是“译文中心”?,谢天振教授的界定:“译介学最初是从比较文学中媒介学角度出发,目前则越来越多是从比较文化的角度出发对翻译(尤其是文学翻译)和翻译文学进行的研究。”,“原著中心论”,“原著中心论”不仅导致了翻译文学的地位低下,而且

21、将原著和翻译弄成了主客二元对立的关系。译介活动本身实际是在理解基础上的进一步阐释,而这种阐释将以另一种语言文字作为载体的形式而予以呈现。因此翻译的过程,实际上是两种语言、两种文化的体系结构性对话与沟通;译者的翻译活动就是在这非同非异、又同又异的不同文化之间架起的桥梁;译作是沟通两端文化的“桥梁”性文本,而并非就是那一端的文化文学文本。因此译文不能复制原文,“原著中心论”就永远找不到“忠实完美”的译本,所有的译本只能是程度不一的“赝品”。,“译文中心论”,“译文中心论”不但肯定了翻译自身的价值,并把译作的地位提高到原著之上。这种翻译观认为,译作问世则原著已经死亡,译作是原著的生命延续,是翻译给予

22、的新生命。这个观念是对传统翻译观的彻底颠覆。美国诗人庞德在翻译一位拉丁诗人的作品时,他为自己不“忠实”的翻译辩护道:“我的工作是要把一个死人救活过来,展示一个活生生的形象。”沃尔特本杰明在译者的工作中把翻译比作再生,认为翻译是作品“生命延续”的阶段。对于在本国已拥有很多读者的作品来说,翻译使它在他国延续了生命;而对于在本国算是次要的作品,翻译则使它获得再生,有了旺盛的新生命。,林纾不懂外文,但他却翻译了一百七十余种作品,成为文学翻译大家。按照“原著中心论”的评价标准,从译作是否忠于原著这一点来讲,不少舆论都指责林纡的译作毛病百出。但从“译文中心论”来看,林译作品却有它独特的价值和地位。正如钱钟

23、书先生所说的,他“发现许多都值得重渎,尽管漏译误译随处都是”;而对于原作者是二、三流作家来说更是如此,钱先生甚至说他“宁可读林纾的译文,不乐意读哈葛德的原文”,“理由很简单:林纡的中文文笔比哈葛德的英文文笔高明得多”,而哈葛德在英国的确也只能算一个二流作家。,钱钟书:林纾的翻译,钱钟书谈到翻译所起的“媒”或“诱”的作用,认为坏翻译会产生一种消灭原作的功效,读者对译本看不下去,就连原著也不想看了;而好译本的作用是消灭自己,使得读者设法去读原著。他认为在翻译时,在两种文字间,译者的理解与文风跟原著的内容和形式之间,以及泽者的体会和他的表达能力之间总有距离,所以译文总有失真和走样的地方,在意义或口吻

24、上违背或不尽贴合原文,那就是“讹”。他认为文学翻译的最高标准是“化”,即把作品从一国文字转变成另一国文字,既能不因语言习惯的差异而露出生硬牵强的痕迹,又能完全保存原有的风味,那就算得入于“化境”。,对于翻译来说,彻底和全部的“化”是不可能实现的理想,而“讹”在某种程度和某些方面又是不可避免的,但最好的翻译是居间。一方面,钱钟书说林纾的翻译起到了“媒”的作用,他就是接触了林译才知道西洋小说会那么迷人,而且读了林译以后增加了学习外国语文的兴趣。另一方面,他又说林译漏译误译触处皆是,但更为重要的是,在他完全掌握阅读原著的能力后再重读林译,居然还有吸引力,他重温了大部分林译,发现许多都值得重读。这就说

25、明了林译本身所具的新生命力,它可以脱离原著而独立存在。在这里钱钟书是以译文为中心来评论林译的。实际上林纾译作中的那些“讹”,正出于他的明知故犯。因为在有些“讹”中,林纾或添油加醋,或补充润饰,或添个波折使场面平衡,因而也就使语言更具体、情景更活泼,整个描述笔酣墨畅。,而且更重要的是,这些“讹”使林译之所以成功的原因,是同林纾的个人状况及其时代,社会背景密切有关。晚清时期,外来势力的入侵对中国相对封闭的文化系统造成了很大的冲击,翻译文学对中国文学界也产生了极大影响。这时期,传统文学仍然占主导地位,但已处于停滞的状态,没有什么创新。在这新旧交替之际,外国小说进入中国,但能否被读者接受,就取决于译者

26、对原著的处理。林纾以优美的文言体来译小说,这种形式使得正统的文人和平常的读者都容易接受。虽然是用旧瓶装新酒,但在心理上不会因为其标新立异而加以排斥。,其次,林译与原著常有出入,虽然他本人不懂外文,但他的合作者懂外文,因此不能把他的改动简单地归结为他的外文水平问题。当林纾听他的合作者口述原作时,他成了原著的读者。于是,他就从读者的接受角度来作修改。他的修改可以分为两方面,一是在原作基础上,作了他认为更为合情合理的改动,这种修改更符合小说笔法,将败笔改为神来之笔,具有化腐朽为神奇之功,这也往往是林译小说的魅力所在。二是对小说凭空地作了中国式的阐发,以符合中国传统的接受习惯,也与时代需要合拍,这对于

27、小说的流传功不可没。,尤其是让译作也能发挥“文以载道”的功用,这正是林纾翻译的目的和要求。他自己说过:“纤年已老,报国无日,故日为叫旦之鸡,冀吾同胞警醒,恒于小说序中,摅其胸臆。”面对列强侵华、丧权辱国的亡国危机,林纡于1882年中举之后,弃绝制举,不久就从事翻译,就是要“以彼新理,助我行文,则异日学界中定更有光明之日”。这使林纾的翻译不以忠实于原著为准,而是以“报国”为尚。因此,他在得知美国颁布排华法案后,会激动地翻译了黑奴吁天录,以美国黑人的悲惨遭遇来“冀我同胞警醒”。这是读者的共同心声,也是中国读者接受的最佳共鸣沟通点。他这第二部译作,比他第一部译作巴黎茶花女遗事更成功,影响与反响也更大

28、更强烈。林纡:不如归序。见商务印书馆排印本孝女耐儿传卷首。,林译小说尽管以古文来包装新的思想内容,但却保留了中国传统的表现形式和接受习惯;同时,又在意识形态上符合中国时代的国情和读者心理的需要。可见,林纾是以中国文化背景和读者的接受需要为准则来进行翻译的,他的译作赢得了大量的读者,使得原著在中国延续了生命或得到了新生。林纾也就当之无愧地成为了翻译大家。,变异性举隅禅宗的产生,印度佛经在中国的传入,中国人用自己的话语,将儒家、道教文化等传统文化与佛教对话而使印度佛教产生了变异,结果形成了中国佛教的禅宗。,二、媒介学的研究范围和对象,比较文学媒介学的研究范围和对象主要围绕媒介方式、媒介学的研究类型

29、、媒介效果和媒介本身等来展开。,(一)媒介方式,媒介方式的分类有两分法、三分法、四分法几种。基亚在比较文学中采用的是人和书籍两分法,但在人中又包含有“环境”。中国学者中,赵毅衡、周发祥和陈惇、刘象愚以及孟昭毅的划分几乎一样,都采用人、文字材料和环境三分法。曹顺庆的比较文学论采用了四分法,将人分出了个人和团体两个类型。这些分类大体相同,学界已达成共识。由此,我们认为媒介方式主要有个人、文字和环境三类。,个人媒介,个人媒介是指把一国文学作品、文学理论或文学思潮传播给另一国的中间活动的译者、作家或其他人。依据个人在文学传播活动过程中的作用,个人媒介又可分为三类:第一,“放送者”国家的个人媒介,即主动

30、将本国文学传播给他国的人。如1955年萨特(Jean Paul Satre,19051980)和西蒙德波伏娃(Simone de Beauvoir,19081986)访问中国的文化之旅,导致了萨特作品和思想在中国的传播和“萨特热”。,第二,“接收者”国家的个人媒介,即主动将外国文学传播到本国的人。季羡林对印度的沙恭达罗等的翻译,鲁迅对俄国的死魂灵等的翻译,就都大大地促进了中印、中俄文学和文化的交流。第三,第三国的个人媒介,即既不是“放送者”国家,也不是“接收者”国家,而是通常所说的“居间者”或“中介者”,他们将一他国文学传播到另一个他国,成为他国之间的中介和桥梁。如著有19世纪文学主流的丹麦文

31、学史学家勃兰兑斯(Georg Brandes,18421927),研究了19世纪英国、法国、德国的文学,并把自己的研究论述介绍给欧洲各国,让欧洲各国了解认识19世纪文学主流。,举例1:闻一多的诗受18世纪英国桂冠诗人丁尼生的影响。闻一多在中国新诗和英国诗歌之间起到了媒介者的作用。,举例2:爱伦坡借中国现代文学这个媒介,将欧洲文坛的“世纪末”风气传入中国,广泛影响了李健吾、郁达夫、田汉等人的创作。这是个体对群体所起的媒介作用。,闻一多自己曾说过,他有一首忘掉她,是悼念女儿立瑛的,这是一首在风格上明显追逐狄丝黛尔让它被忘掉风格的仿效作品。狄丝黛尔的让它被忘掉第一节是:“让它被忘掉,象一朵花被忘掉,

32、被忘掉,象熊熊燃烧过的火苗。让它被忘掉,永久、永久,时间是位仁慈的朋友,他会使我们老。”闻一多忘掉她的第一节是:“忘掉她,象一朵忘掉的花那朝霞在花瓣上,那花心的一缕香忘掉她,象一朵忘掉的花!”非常清楚,其间在风格上的因袭是十分明显的。,欧洲大文豪歌德,于17861788年和1790年两次漫游意大利,他在罗马参观接触了古代和文艺复兴的艺术后,惊呼道:“今天,我终于获得新生了!”这成为他从原来的“狂飙突进运动”热情中解脱出来,并转向古典主义的原因之一。这可以算是通过旅游参观而受到影响的媒介途径了。,文字媒介,文字媒介是最常见的一种媒介类型,指各国文学与文化交流、传播的文字记载,如译本、评介文字、史

33、实文字、游记、报刊杂志、随笔杂文等。译本的数目种类繁多,不可胜数。西方的翻译家翻译了大量的世界各国的优秀文学作品,法国著名小说家兼英国文学翻译家夏多布里昂(Francois Rende Chateaubriand,17681848)翻译的英国文学作品,法国诗人波德莱尔(Charles Baudelaire,1821D1867)翻译的美国文学作品,美国文学家菲茨杰拉德(FScott Fitzgerald,18961940)翻译的法国文学作品,俄国著名诗人普希金(Alexander Pushkin,17991837)和莱蒙托夫(Mikhail Lermontov,18141841)翻译的英德法等国

34、的作品,美国诗人庞德(Ezra Pound,18851972)翻译的中国唐代诗歌。,中国的翻译家们也译介了大量他国作品,涉及政治、经济、宗教、文化、科技、军事等。在游记方面,马可波罗游记对西方人了解、认识中国起了极好的推动作用。在史实方面,18981949年中外文学比较史(修订本上、下卷)(范伯群、朱栋霖)、西方翻译简史(增订版)(谭载喜,2004年)、中国翻译文学史(孟昭毅、李载道,2005年)、中国科学翻译史(黎难秋,2006年)等著述涵盖了全面的翻译史、翻译文学史、翻译理论思想史、文学交流史等丰富的最新成果,论述了它们在传播世界文明方面的重要作用。报刊杂志方面,法国的巴黎报,前苏联的世界

35、文学丛书、中国的译林、外国文学评论、中国比较文学等都是典型的文字媒介。,环境媒介,环境媒介是指各国文学和文化交流、传播的团体、会议或有利于文学文化交流环境、机构或枢纽位置,如文学研究或译介者组成的文学或翻译社团、沙龙、学术会议或杂志社、重要的地理位置等。,1954年成立的“国际比较文学协会(ICLA)”及各国成立的分会,为分享传播研究成果、共同讨论比较文学自身的学科理论建设和开拓已经并且正在作出重大贡献。成立于1953年的“国际翻译家联盟”,是国际权威的翻译工作者联合组织,起着团结各国翻译工作者协会,推动其交流与合作的媒介作用。每三年举办一次的世界翻译大会,成为各国翻译学术界、产业界进行宣传、

36、交流、合作的良好契机和重要平台。,历史上法国史达尔夫人(Germaine de Stael,17661817)在1795年至1811年间举办的“沙龙”担当过欧洲各国文学间交流的媒介。通过交谈,既使法国文学影响了德国与其他国家的文学,又使德国文学影响了法国文学等。可以说,欧洲后来出现的各种浪漫主义、自然主义、现实主义等,都同这一沙龙有联系。,1868年,我国晚清自强运动中由曾国藩、李鸿章等创建设置的江南制造局翻译馆,以及随后出现的翻译出版机构如京师同文馆、商务印书馆、中华局与正中书局等,为传播西方文化作出了重大贡献。我国著名的丝绸之路,历史上的广州、泉州和意大利的威尼斯,马六甲海峡、直布罗陀海峡

37、等,凭着优越的地理位置和便利的交通条件,在中外文化交流史上起着重要作用。,在中国的五四运动后,就出现了很多文学团体,各自推崇某种西方文艺思潮。具体多指文学社团或文学派别媒介、“沙龙”或文学集会的媒介、官方(或宫廷)和开放城市的媒介。,举例1:由郭沫若、郁达夫、成仿吾等组织的“创造社”对西方唯美主义和现代主义文艺思潮进行了大力介绍和学习。,举例2:由鲁迅支持和领导的“未名社”,以未名丛刊为媒介对俄国文学和当时的苏联文学进行了重点介绍和翻译。,凉台,回忆间的乳娘,情人中的情人,你啊,我的欢娱,你啊,我的苦差!有朝一日你会记得爱的抚摸,记得内室的静和黄昏的绮丽。回忆间的乳娘,情人中的情人。黄昏给大城

38、的煤火照得通红;在凉台上,沉浸玫瑰色烟雾中 你的胸脯是多么温,心灵多么柔,我们曾低诉那样隽永的话语。黄昏给大城的煤火照得通红。炽热黯光里的夕阳绚烂无比;空间无比深沉,心灵无比健壮,俯身向你,你,令我心倾的天仙,我自觉闻嗅到你赤血的芳香,炽热黯光里的夕阳绚烂无比。,夜色逐渐变浓,凝成一道厚墙,黯里我的眼光寻索着你的双眸,渴饮你的气息,啊,甘露,啊,毒汁!你的脚倦憩在我紧握的手里,夜色逐渐变浓,凝成一道厚墙。我有追叙那欢乐时刻的才能,我的过去卷伏在你的双膝前。无需到他处去寻觅你的美质,它在你的肉体上,也在你的柔情里!我有追叙那欢乐时刻的才能。啊,誓言,啊,芳香,啊,无尽的热吻!它们将无底的深渊中再

39、生么?宛若那些在大海底浸浴过的 回春之阳,它们再度飞升睛空 啊,誓言,啊,芳香,啊,无尽的热吻!,忧郁 戴望舒,我如今已厌看蔷薇色,一任她娇红披满枝。心头的春花已不更开,幽黑的烦忧已到我欢乐之梦中来。我的唇已枯,我的眼已枯,我呼吸着火焰,我听见幽灵低诉。去吧,欺人的美梦,欺人的幻像,天上的花枝,世人安能痴想!我颓唐地在挨度这迟迟的朝夕,我是个疲倦的人儿,我等待着安息。,我国鲁迅先生在家中经常接待文学青年与木刻作者,将苏联革命文艺、日本木刻艺术与先进的文艺理论引进国内,影响了我国一大批文艺工作者的成长,则同样属于这一媒介。,此外,组织机构的体制性势力,也是不能忽略的媒介途径。如大学所开设的课程,

40、财经机构资助的研究课题,政府机关或宗教组织等对作品引进和出版的干涉等,都会左右着外国文学文化转移的媒介活动及其途径。改革开放后的中国大学,是通过外国文学课和文学理论课,才向学生系统介绍外国作家作品和各种西方文论。而宗教势力较大的当今美国一些州和城镇,现在还不能销售意大利文艺复兴运动反宗教的名作十日谈,压根就堵塞了这部外国作品的媒介通道。20世纪90年代前后,是美国美中学术交流委员会的经费资助,才使白素贞、马克等博士,接踵来华研究苏州评弹,一方面著书立说评介评弹,另一方面又请著名演员金声伯和评弹学者吴宗锡等,去美国表演和讲学。,(二)媒介学的研究类型,把一国文学作品、文学理论或文学思潮传播给他国

41、,其间涉及翻译、改编与改写、评介、模仿与借用等。,翻译,翻译是一种两种语言或多种语言间的跨文化的转换。意大利比较文学家梅雷加利认为“翻译无疑是不同语种间的文学交流中最重要、最富有特征的媒介”,“应当是比较文学的优先研究对象”。意梅雷加利:论文学接受,见干永昌等编选:比较文学研究译文集,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5年版,第409页。,改编与改写,改编是指将一种文学作品的文学样式和体裁改变成另一种文学样式和体裁的中介活动,它涉及媒介的改变,如将小说改成电影或剧本,将散文改为音乐来表达。这种改编多是在已有译本的基础上进行的,实际上是对原作的“二度变形”。如将莎剧李尔王改编为中国的越剧、京剧,将中国的

42、诗歌花木兰改编成美国迪斯尼动画电影。改写与改编有所不同,它注重将一种文学样式和体裁的文学作品缩短或扩写,一般不改变原作品的样式和体裁,如将长篇小说缩短为短篇小说,或反之。如法国作家伏尔泰(Voltaire,16941778)根据赵氏孤儿的法译本改写成五幕话剧中国孤儿,除了“搜孤”“救孤”这一基本情节模仿赵氏孤儿之外,其他如时代、剧情、人物、结局、创作意图等各方面都作了极大的改写。,改编者或改写者根据不同的目的和需要,会对原作的内容和形式作出较大的改动而适应受众的审美趣味和心理接受能力,迎合时代和文化的要求,最终给原作创造了更大的受众群,延伸了原作的传播。如我国著名剧作家田汉和夏衍分别在1936

43、年和1943年把托尔斯泰的长篇小说复活改编成剧本,“两个改编本都抹去了原作的宗教色彩”,“作品的基调、风格等显然与小说复活有很大的差异,它们被中国化了”。法国作家伏尔泰(Voltaire,16941778)改写的中国孤儿,引起了欧洲各国对东方文化的特殊兴趣,加深了人们对东方文化认识和了解,也丰富了法国乃至欧洲的文化资源。倪蕊琴:列夫托尔斯泰比较研究,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8年版,第109页。,评介,评介指评介者运用一定的文学理论和批评方法对文学作品及与其相关的其他文学现象作出评价并以一定的媒体公布于众,如书报、杂志、网络等。评介者在运用理论和方法评介文学作品及与其相关的其他文学现象进行

44、科学分析、推理、归纳、综合时,往往将自己的先见、经验、判断、体会、倾向性等带入其中,评介本身是一种评介主体经过审美判断的精神创造活动,具有一定的主观性。同时,评介者是用当下的文学观念为标准对文学作品和现象进行观照、审视,并为当下的文学的发展和创作服务的。,模仿与借用,模仿指“作家尽可能地将自己的创造个性服从于另一个作家,一般是服从于某一部作品,但又不象翻译那样在细节上处处忠实于原作”。模仿有拙劣的模仿和创造性的模仿。对拙劣的模仿,学者们持否定态度,对创造性的模仿则持肯定态度。普希金认为模仿并不一定是“思想贫乏”的表现,它可能标志着一种“对自己的力量的崇高的信念,希望能沿着一位天才的足迹去发现新

45、的世界或者是一种在谦恭中反而更加高昂的情绪,希望能掌握自己所尊崇的范本,并赋予它新的生命”。美约瑟夫T肖:文学借鉴与比较文学研究,见张隆溪:比较文学译文集,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2年版,第36页。,普希金在波尔塔瓦中表现彼得大帝时就借用了18世纪的英雄诗体,在悼念拜伦的致大海中模仿了拜伦诗的诗体形式。我国的巴金走向现实主义的第一步也是模仿外国文学的内容和形式。他用模仿写出来的作品包括灭亡、新生、死去的太阳、沙丁、爱情三部曲等,最后才形成自己独特的创作风格。,借用指创作者对他人文学作品中的题材、故事、情节结构、创作方法等内容和形式的一种“横的移植”。美国比较文学学者约瑟夫T肖(JosephT

46、Shaw,1874一1952)说:“借用是作家取用现成的素材或方法,特别是格言、意象、比喻、主题、情节成分等。借用的来源可以是作品,也可以是报纸、谈话报道或评论。借用可以是一种暗指,隐隐约约表明其文学上的出处;也间或有某种仿效的成分。批评家和学者的任务则是指出新作中借用的素材与老作品有什么关系借用的巧妙之处。”约瑟夫T肖就借用的概念、来源、方式和技巧作了清楚的说明。美约瑟夫T肖:文学借鉴与比较文学研究,见张隆溪:比较文学译文集,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2年版,第37页。,中外有成就的作家往往是先通过学习借用前人的文学作品而逐渐形成自己的独创风格和特色的。莎士比亚(William Shakes

47、peare,15641616)在借鉴中完善并深化了自己的创作,无论在主题、题材、风格、表现手法等诸多方面都远远胜于古希腊悲剧作家的创作。中国剧作家洪深的赵阎王与曹禺的原野,被称为美国剧作家奥尼尔(Eugene 0Neill,18881953)琼斯皇的两个“中国翻版”。洪深借用了琼斯皇将 剧中人内心幻觉具象化、舞台化的表现主义的戏剧技巧,包括结构、细节、伏笔等;曹禺创造性地借用了鼓声、化用了表现主义的技巧。,(三)媒介效果的研究,媒介效果是指通过媒介活动传播出去的信息给他国文化和文学带来的影响和变化。媒介效果按接收者的角度可分为个体效果和综合效果。,个体效果,个体效果指媒介中介活动在接收者身上引

48、起了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包括认知、情感、态度、行为、创作等方面)的变化。通常以接受者个体为分析单元。在中诗西渐过程中,美国诗人庞德根据著名汉学家费诺罗萨(Ernest Fenollosa,18531908)的笔记译成神州集(Cathay,1915)受到中国唐诗的意象的启迪,创立了意象派;德国诗人歌德根据流传在德国的汉诗的德文译文的影响,模仿了中国古诗的诗风;美国诗人斯奈德(Gary Snyder,1930一)受到英译的唐诗的影响,注重的是唐诗中所体现的那种追求人与自然、社会与精神和谐共存的生态视野。,综合效果,综合效果指媒介中介活动对接受者和整个社会产生的所有效果的总和,这种效果通常表现为一种

49、长期、潜在的效果。媒介活动不仅仅给个体带来影响和变化,更重要的是给整个社会带来深远的变化。一方面加快传送者文化和文学融入接受者文化和文学的步伐,促进双方文化和文学的交流和融合。,(四)媒介本身的研究,媒介本身即媒介的本质,也就是指媒介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在这个领域,较有影响的是加拿大学者马歇尔麦克卢汉(Marshall Mcluhan,19111980)的学说。他在1964年出版了了解媒介论人的延伸,提出了“媒介即人的延伸”的论断。目前,媒介本身的研究是一个有待挖掘的有益的园地。美麦克卢汉:了解媒介论人的延伸,何道宽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年版,第114页。,中国古典诗歌的现代意

50、义,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古典诗歌随着东西方政治、经济的频繁往来和双方学者的互访交流大量传入美国,引发了一股翻译和评论的热潮。19131923年间,美国出版刊登了大量的中国古典诗歌英译本和对中国诗的评论。如美国诗刊刊登了意象派的主要成员弗莱契(JGFletcher,18861950)的东方诗蓝色交响乐(The Blue Symphony)和庞德的神州集、艾米洛厄尔(Amy Lawrence Lowell,18741925)与艾斯库夫人(Florence Wheelock Ayscough,18781942)合作翻译的松花签(FirFlower Tablets,1921)。作为个人媒介的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