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机床的传动设计.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5991236 上传时间:2023-09-11 格式:PPT 页数:40 大小:1.6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机械机床的传动设计.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机械机床的传动设计.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机械机床的传动设计.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机械机床的传动设计.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机械机床的传动设计.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机械机床的传动设计.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机械机床的传动设计.ppt(4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根据已确定的主变速传动系的运动参数和动力参数:1)拟定传动结构式;2)拟定传动系转速图;3)分配各变速组各传动副的传动比;4)确定齿轮齿数和带轮直径;5)绘制主变速传动系统图。,分级变速主传动系设计内容和步骤,第一节 分级变速主传动系统设计,1.转速图的概念:分析和设计机床传动系统时应用的一种特殊线图,由“三点一线”组成,即传动轴格线、转速格线、传动线和转速点组成。表示传动轴的数目,传动轴之间的传动关系,主轴的各级转速值及其传动路线,各传动轴的转速分级和转数值,各传动副的传动比等。,三、转速图,第一节 分级变速主传动系统设计,转速图 是设计和分析分级变速主传动系的一个工具。,2.转速图的组成

2、,转速点 表示主轴和各传动轴的转速值(对数值)的小圆点。,转速线 间距相等的水平线。相邻转速线间距为lg。,传动轴线 距离相等的铅垂线。从左到右按传动顺序排列。,传动线 传动轴间转速点的连线,表示两轴间一对传动副的传动比。一个主转速点引出的传动线数目,代表两轴间的传动副数。,第一节 分级变速主传动系统设计,转速图,例:一中型车床,主轴转速级数 Z=12,公比=1.41,主轴转速 n=31.5 1400 r/min,如图示。,第一节 分级变速主传动系统设计,第一节 分级变速主传动系统设计,按照动力从电动机到执行元件的传递顺序,变速组依次为第一变速组、第二变速组、第三变速组,分别用a、b、c表示。

3、传动副数用P 表示,变速范围用r 表示。,1)级比 变速组中两相邻的转速或两相邻的传动比之比。级比为公比幂的形式。如:3 2)级比指数 为级比的幂指数,用x 表示。如:3中的幂指数为 x=3。,2.转速图原理,第一节 分级变速主传动系统设计,第一变速组 a(轴-之间)Pa=3;传动比分别是,在转速图变速组a中 三条传动线分别是:下降2格,下降1格,水平。,即 级比为,级比指数为 xa=1。,第一节 分级变速主传动系统设计,3)基本组 级比等于公比或级比指数等于1的变速组。其传动副数用P0 表示,级比指数用x0 表示。,如图:第一变速组a为基本组,P0=3,x0=1。变速范围为:,传动系经过基本

4、组的变速,使轴得到P0(即3)级等比数列转速。,第一节 分级变速主传动系统设计,第二变速组b(轴-之间)Pb=2,其传动比分别是:,传动线Lb1下降三格,Lb2 水平。级比为 3,级比指数 xb=3。,传动线 Lb2 的最低转速点必须与Lb1 相距P0 格,才能使轴得到连续不重复的等比数列转速。即级比指数为 xb=P0=3,传动线 Lb1 可作P0 条平行线。,第一节 分级变速主传动系统设计,图中,第二变速组b为第一扩大组,P1=2,x1=3=P0,其变速范围为:,传动系经第一扩大组后,轴得到P0 P1 级连续而不重复的等比数列转速。,4)第一扩大组 级比指数等于基本组传动副数的变速组。其传动

5、副数用P1 表示,级比指数用x1 表示。,第一节 分级变速主传动系统设计,第三变速组 c(轴-之间)Pc=2,传动比分别是:,传动线 Lc1下降4格、Lc2 上升 2 格。级比为 6,级比指数为 xc=6,传动线Lc1 可作P0P1 条平行线。传动线Lc2 的最低转速点与Lc1 相距P0P1格,使轴得到连续而不重复的等比数列转速,级比指数为:,第一节 分级变速主传动系统设计,5)第二扩大组 级比指数等于P0P1的变速组,其传动副数、级比指数、变速范围分别用P2、x2、r2表示。,变速组c为第二扩大组,P2=2,x2=x1P1=P0P1=6,变速范围为,传动系经第二扩大组的扩大,轴得到Z=322

6、=12 级连续等比数列的转速,总变速范围为:,第一节 分级变速主传动系统设计,小结:变速组级比指数 x由小到大的排列顺序称为扩大顺序。一个等比数列变速系统中,必须有基本组、第一扩大组、第二扩大组、第三扩大组。,第 j 扩大组的变速范围为,第 j 扩大组的级比指数为,变速系统总变速范围为,第一节 分级变速主传动系统设计,结构网 只表示传动比的相对关系,不表示具体转速值,并以对称形式表示的线图。,结构式 将转速级数按传动顺序写成各变速组传动副数的乘积,级比指数写在各传动副数右下脚的表达式。,3.结构网和结构式,问:为何结构式中第一变速组为基本组?第二变速组为第一扩大组?第三变速组为第二扩大组?,如

7、:结构式 12=31 23 26,第一节 分级变速主传动系统设计,转速图的设计步骤 根据转速图的拟定原则,确定结构式,画出结构网;分配各传动组的最小传动比,画出转速图。,四、主传动系转速图的拟定原则,拟定原则,第一节 分级变速主传动系统设计,为了防止齿轮传动比过小而造成从动轮结构过大,增加变速箱的尺寸,需要限制最小传动比,即 imin1/4。为了减小传动系统的振动,提高传动精度,需要限制最大传动比,即直齿轮的 imax2,螺旋圆柱齿轮的 imax2.5。,1.极限传动比、极限变速范围原则,传动系统图,第一节 分级变速主传动系统设计,结论:直齿轮变速组的极限变速范围是:r=24=8 螺旋圆柱齿轮

8、变速组的极限变速范围是:r=2.54=10,由于变速组的变速范围,即r 随着 j 增大而增大,因此设计时只需检查最后扩大组是否超过极限值。,如 12=312326,=1.41,第二扩大组26为最后扩大组。则,(未超极限值),如 18=313623,=1.26,第二变速组的级比指数为xb=6,是第二扩大组(即最后扩大组),则,(超过极限值),第一节 分级变速主传动系统设计,2.传动副数确定原则,例 一中型机床,主轴转速级数 Z=12,=1.41,nmin=31.5 r/min,nmax=1400r/min,电动机功率为7.5 kW,额定转速 nm=1440 r/min。拟定主传动顺序及传动副数。

9、,第一节 分级变速主传动系统设计,方案 12=43、12=34 都有3根轴,7对齿轮;方案 12=62、12=26 都有3根轴,8对齿轮,而8对齿轮的轴向尺寸大于7对齿轮的轴向尺寸。故方案、优于、。,方案 12=322、12=232、12=223 都有7对齿轮,与方案、相同,但是轴的数量比方案、多一个,且轴向尺寸短。因此不能直接判断各方案的优劣。,(1)比较优劣,第一节 分级变速主传动系统设计,(超出极限值),在方案 12=43、12=34 中,若传动副数为4的变速组是扩大组,则,粗选方案 12=322,12=232,12=223,(2)极限变速范围判定,第一节 分级变速主传动系统设计,选择方

10、案为 12=322,在方案 12=322、12=232、12=223中,因机床的 nmax=1400r/min nm=1440r/min,故主传动系统为降速传动。传动件越靠近电动机其转速越高,所需传递的转矩越小,几何尺寸越小。,结论 尽量使传动系前面的传动件多一些,即“前多后少”原则。采用三联滑移齿轮在前,二联滑移齿轮在后的变速组,即 数学表达式为 3PaPbPc。,(3)传动副前多后少,第一节 分级变速主传动系统设计,在已确定方案 12=322 中,有如下扩大方案:12=312326 12=312623 12=322126 12=342122 12=322621 12=342221,在扩大方

11、案、中,在扩大方案、中,3.扩大顺序确定原则,考虑最后变速组(第二扩大组)的变速范围,第一节 分级变速主传动系统设计,结论 传动副数前多后少,扩大顺序应前小后大,即“前密后疏”原则。级比指数小,传动线密;级比指数大,传动线疏。,选择扩大方案为 12=312326,数学表达式为,第一节 分级变速主传动系统设计,4.最小传动比确定原则,为使传动件在相对高速下工作,减少变速箱的结构尺寸,提高传动链末端执行件的旋转精度,在传动顺序、扩大顺序的原则上,最小传动比采取“前缓后急”的原则,即递降原则。,数学表达式为 ia min ib min ic min 1/4,对传动比的要求 传动比不能超过极限值;为设

12、计方便,变速组的最小传动比尽量为公比的整数次幂。,第一节 分级变速主传动系统设计,最小传动比确定原则:“前缓后急”。,扩大顺序确定原则:“前密后疏”;,传动副数确定原则:“前多后少”;,极限传动比、极限变速范围原则:,直齿轮 1/4 imax2,r=8;螺旋齿轮 1/4 imax2.5,r=10;,第一节 分级变速主传动系统设计,小结:,如:双速电动机驱动 电动机只能为第一扩大组,传动顺序与扩大顺序不一致。如:CA6140车床 主传动系统的轴安装有双向离合器,占据一定的轴向长度。因此第一变速组为双联滑移齿轮,第二变速组为三联滑移齿轮。在传动顺序上,传动副数不是前多后少。,注意 设计主传动链应遵

13、循4个原则,但具体情况灵活应用。,第一节 分级变速主传动系统设计,第一节 分级变速主传动系统设计,标 准 数 列 表,三、转速图的绘制,例 某车床的主轴转速要求为 n=1181320r/min,转速级数为8级,电机转速 n=1440r/min。试设计该机床的主传动系统,即拟定传动结构式,计算各级转速,画出转速图。,已知:R=1320/118,Z=8。根据 R=z-1,,解:1.计算公比,得,第一节 分级变速主传动系统设计,2.确定传动组、传动副和扩大顺序,根据传动组和传动副拟定原则,可选方案有:8=42,8=24,8=222,在方案,中有三根轴,比方案少一根轴,但有一个传动组内有四个传动副,增

14、加了传动轴的轴向长度,故选择方案 8=222,最终确定结构式为 8=212224,第一节 分级变速主传动系统设计,确定定比传动比 取轴的转速值为 950 r/min,则电机轴 与轴的传动比为,确定各变速组最小传动比,从转速点 950 r/min 到118 r/min 共有6格,三个变速组的最小传动线平均下降两格,按照前缓后急的原则,第二变速组最小传动线下降2格;第一变速组最小传动线下降2-1=1格;第三变速组最小传动线下降2+1=3格。,3.设计转速图,主轴各级转速 118,170,236,335,475,670,950,1320,第一节 分级变速主传动系统设计,4.绘制转速图,1:1.5,1

15、:1,1:1,1:2.82,1.41:1,1:2,1:1.41,结构式 8=212224,第一节 分级变速主传动系统设计,0,1320 950 670 475 335 236 170 118,1440,n/(r/min),8级转速的转速图,1:1.5,1:1,1:1,1:2.82,1.41:1,1:2,1:1.41,结构式 8=212224,第一节 分级变速主传动系统设计,8级转速的传动系统图,结构式 8=212224,11,12,1.411,11,11.41,12.82,1:1.5,第一节 分级变速主传动系统设计,四、齿轮齿数的确定,第一节 分级变速主传动系统设计,如图,变速组a中,三联滑移

16、齿轮左移时,要使42和24齿轮不相碰,两齿轮的齿顶圆半径之和应小于中心距。即 4842=64。,(7)三联滑移齿轮的最大和次大齿轮的齿数差应4,以保证滑移时齿轮外圆不相碰。,(5)实际转速n与标准转速 n 的相对转速误差n为,(6)齿轮可装在轴上的条件是 齿根圆至键槽顶面的距离a2m,以满足齿轮强度。,第一节 分级变速主传动系统设计,2.齿数的确定方法,查表法 对于变速组内的齿轮,若传动比是标准公比的整数次方,则每对齿轮副的齿数和Sz、小齿轮的齿数可按机床设计手册的“常用传动比适用齿数表”来选取。,计算法 依据机械设计手册推荐的计算方法确定。,第一节 分级变速主传动系统设计,确定齿轮齿数的关键

17、是选取合理的齿数和,其步骤:按传递转矩要求先初选中心距,设定齿轮模数;再算出齿数和。,第一节 分级变速主传动系统设计,常用传动比的适用齿数表,ia1=1,SZ=,60,62,64,66,68,70,72,74 ia2=1/1.41,SZ=,60,63,65,68,68,70,72,73,75,ia3=1/2 SZ=,60,63,66,69,72,75,第一节 分级变速主传动系统设计,例如:图示传动系的变速a中有三个传动副,其传动比分别是 ia1=1,ia2=1/1.41,ia3=1/2。,查表得:,第一节 分级变速主传动系统设计,算出三个传动副的齿轮齿数为:ia1=36/36,ia2=30/42,ia3=24/48。,根据传动副的齿数和相等、模数相等原则,查表选取 Sz=60 或72。若取Sz=72,得主动齿轮齿数分别为36,30,24。,第一节 分级变速主传动系统设计,常用传动比的适用齿数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