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大家学习公共教育学.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5992682 上传时间:2023-09-12 格式:PPT 页数:73 大小:42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欢迎大家学习公共教育学.ppt_第1页
第1页 / 共73页
欢迎大家学习公共教育学.ppt_第2页
第2页 / 共73页
欢迎大家学习公共教育学.ppt_第3页
第3页 / 共73页
欢迎大家学习公共教育学.ppt_第4页
第4页 / 共73页
欢迎大家学习公共教育学.ppt_第5页
第5页 / 共7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欢迎大家学习公共教育学.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欢迎大家学习公共教育学.ppt(7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欢迎大家学习公共教育学!,一、目的1、掌握教育学的基本知识和技能;2、提高分析教育问题的能力;3、培养对教育学和对教育的兴趣。二、教学安排1、以讲授为主(讲清基本知识,联系教育实际);2、组织临时讨论和讨论课;3、运用案例教学(提供案例资料;观看教学录像、教育电影;观摩中小学教学)。,三、希望与要求1、课前预习2、认真听讲,记笔记,积极发言,参加活动3、课后整理、复习4、完成反思、心得作业(每章一篇)5、不要把自己当作一个听众,要做一面镜子去反思自己的学习和当前的教育。6、要当一名教育者,而不是学科教师。7、要带着探索的心态去感受教育的价值。,四、考试1、平时成绩:3050%,作业、讨论(临

2、时讨论和讨论课)、出勤2、期末考试(统考):5070%2008年及格率到达95%,最高分92分要成为一名专家教师(教育家)我们要努力学好教育学,秉承教学相长的精神欢迎大家对上述安排及我的教学提出意见或建议!邮箱: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 高等教育研究所,第一章 教育与教育学,第一节 教育学及其发展历程,一、教育学及其研究对象从语源上看,教育学(Pedagogy)一词是从希腊语Pedagogue,既教仆派生而来的。,第一节 教育学及其发展历程,古希腊把照料、陪送年幼奴隶主子弟来往于学校,并帮助他们携带学习用品的奴隶称为教仆。可见,教育学就是如何照管儿童的学问。,第一节 教育学及其发展历程,现在,在英语

3、国家中,教育学已由过去使用Pedagogy逐渐转向了使用Education 一词,教育(Education)和教育学(Pedagogy)几乎成了同义词,甚至已由Education取代了Pedagogy。,第一节 教育学及其发展历程,不过在欧洲地区,两词仍区别使用:把“教育”理解为对儿童的培养过程,把“教育学”理解为研究教育儿童的学问。定义: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第一节 教育学及其发展历程,教育现象指人类各种教育活动的外在表现形式。是组成教育活动的各个要素、各个环节的比较表面的、零散的、多变的那些方面。教育现象有三个规定性:(1)教育现象是一种可以感知、可以认

4、识的古今中外已经存在或正存在于现实的存在物.,第一节 教育学及其发展历程,(2)教育现象是教育实践的表现物,或正从事着的教育实践,它包括各种形式、各种类型、各种模式的教育事实、教育活动、教育问题、教育理论研究等;(3)教育现象是以教与学为主体形式的客观存在,不以教与学为主体形式的活动便不能称之为教育活动,与之相应,也就不能称其为教育现象。,试着列出你认为最优秀的教师身上的十种最具特色的行为,回忆你过去的两三位出色的教师和两三位不那么出色的教师。,回想一下出色教师的日常工作:他们布置什么类型的作业?他们怎样安排课堂?他们选择什么样的活动/他们怎样使教材具有趣味性/他们怎样鼓励你?怎样提供有效的反

5、馈?与此对比,回想那些不太出色的教师在哪些方面做得不够好,有哪些不相同的重要行为?你列出的几条有没有表明作为学生的你最喜欢哪种类型的教学?哪些行为对你的学习有效?哪些无效?,教师教育发展的国际趋势是专家型教师。如何成为专家型教师?专家型教师和一般教师(人)的区别在哪?,在婴幼儿的教育中,当孩子任性哭闹时,绝大多数的家长不是和孩子讲道理,分析任性的危害,而是用欺骗、恐吓与威胁的办法:,所谓欺骗,就是以种种利诱、种种许诺来暂时缓解孩子的消极情绪,当孩子不再哭闹时,家长也就将许诺抛诸脑后。说得极端一点,我们都是在欺骗中长大的。这恐怕也是我们社会普遍缺乏诚信的一个重要原因绝大多数人谁也没有把别人的话往

6、心里去,也没有准备对自己的话负责,都不过是说说而已。,恐吓与威胁的结果,就是使得孩子惧怕强权,而不能发展出自律的道德:在我们的早期教育中,恐吓与威胁广泛存在,这也许是我们性格中普遍缺乏公正的观念而更多的是欺软怕硬成分的重要原因。,在这里谈论的是日常生活中的教育学,目的在于唤起人们对于自己日常行为的自觉。清醒地意识到的:教育学不是单纯地用来高谈阔论的话语系统,而是要身体力行的教育信念;,提醒每一个职业的教育者教师(用“职业的教育者”这一术语以区别于“天然的教育者”),我们日常的教育行为也是应该自觉地反省和检讨的。我们需要形成统一的生活哲学和教育哲学,这样,我们就能够变得更有教育的力量,因为我们拥

7、有更加完整的人格。,教育问题是在特定的条件下教育活动中出现的具体矛盾,通过对具体的教育问题的研究,同样能揭示教育的规律。提出一个有价值的问题比解决一个有价值的问题更为重要。,第一节 教育学及其发展历程,教育规律是教育现象与其他社会现象内部各个要素之间本质的、内在的、必然的联系或关系。教育学作为一门科学,与党和政府的教育方针、政策是有区别的。教育学,作为一门科学与一般教育的实践经验也是有区别的。,二、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一)教育学的萌芽(前教育学时期17世纪以前)特点:1.停留在经验和习俗的水平,未形成系统的理性认识。2.成果主要体现在一些哲学家、思想家的哲学和思想著作中。,二、教育学的产生与

8、发展,中国:学记是我国古代最早也是世界最早的成体系的古代教育学作品;是教育学的雏形;是礼记49篇中的一篇,是我国先秦时期儒家学派按照自己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总结出来的教育经验和理论概括,是我国也是世界最早的、体系相当严整的教育文献,分为20小节。大学、师说等。西方:柏拉图理想国、昆体良著雄辩术原理,是第一本研究教学法的书,西方最早的教育学著作等。,礼记一书的编定是西汉礼学家戴德和他的侄子戴圣。戴德选编的八十五篇本叫大戴礼记,在后来的流传过程中若断若续,到唐代只剩下了三十九篇。戴圣选编的四十九篇本叫小戴礼记,即我们今天见到的礼记。这两种书各有侧重和取舍,各有特色。东汉末年,著名学者郑玄为小戴礼记作了

9、出色的注解,后来这个本子便盛行不衰,并由解说经文的著作逐渐成为经典,到唐代被列为“九经”之一,到宋代被列入十三经”之中,成为士人必读之书。礼记与仪礼、周礼合称“三礼”,对中国文化产生过深远的影响,各个时代的人都从中寻找思想资源。因而,历代为礼记作注释的书很多,当代学者在这方面也有一些新的研究成果。,二、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影响:1、他们的教育思想指导了当时他们的教育活动。2、他们的教育思想对后来教育科学的产生和发展有深远的影响。,(二)教育学的创立(17世纪到19世纪末)主客观条件:有三个(1)来源于教育实践发展的客观需要(2)与近代以来科学发展的总趋势和一般科学方法论的奠定有密切关系(3)与

10、一些学者和教育家们的努力也分不开,二、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创立标志:五个 对象;概念和范畴;方法;结果;组织机构。,1、特点:成为独立学科;从描述到理论分析;但多为思辨性推理,不够科学化。2、代表人物及其代表作:大教学论:被誉为“教育学之父”的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著,是教育学成为独立学科的标志;普通教育学: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传统教育学派的代表赫尔巴特(德国)著;是科学教育学形成的标志。“现代教育学之父”。,二、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英)培根“近代实验科学的鼻祖”提出了归纳法;首次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科学提出。(捷克)夸美纽斯 大教学论近代第一本教育学著作。书中,1、他提出了泛智教育思想 2、提

11、出了系统的学科教育思想 3、不仅指出了教育应该怎么办,而且努力为教育措施寻找理论依据。,二、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德 康德 康德论教育认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在于充分发展人的自然禀赋。德 赫尔巴特“现代教育学之父”普通教育学第一本现代教育学著作,二、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不仅论述了教育学的独特性,还明确地提出了教育学的学科基础心理学和哲学。创办了第一个教育科学研究所和实验学校此外,还有洛克的教育漫画、卢梭爱弥尔、裴斯泰洛齐的林哈德与葛笃德,二、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三)教育学的发展阶段(19世纪末以来)出现了许多新的教育学派别和重要的教育学著作实验教育学文化教育学实用主义教育学马克思主义教育学批判教育学

12、,1、特点:教育学的研究与心理学全面结合,实验法广泛采用;现代化科学理论和技术引入教育学研究,进一步科学化。2、代表人物及其代表作:教育过程美国教育家、心理学家布鲁纳著,提出“学科结构”和“发现法”教育目标分类系统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卢姆著。,三、教育科学 教育科学是所有有关教育的知识体系的总称,是由若干有关研究教育问题的学科构成的系统。,四 教育学的意义和研究方法,(一)学习教育学的意义1.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掌握教育规律,指导教育实践;2.树立正确的教学观,掌握教学规律,提高教学质量;3.掌握学生思想品德发展规律,做好教书育人工作;4.建构教师合理优化的知识结构,提高教育理论水平和实际技能。,

13、(二)学习教育学的方法1.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2.结合相关学科进行学习3.处理好学习与思考的关系(三)教育学的研究方法1.观察法2.实验法3.调查法,四 教育学的意义和研究方法,第二节 教育的本质,(一)关于教育本质的不同观点 教育自产生以来,人们就不断地对“什么是教育?”进行着探讨,得出了许多关于教育的定义。在我国,一直以来,人们就对教育的定义进行着研究。下面是一些比较有代表性的教育定义。,一、教育的基本含义,1、日常生活中的教育概念 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使用教育一词。在不同的情况下,我们对教育的理解亦有所区别。概括地说,教育的日常用法主要有四种,即作为一种过程的“教育”,作为一种方法的“

14、教育”,作为一种社会制度的“教育”,与“学习”或者“接受培养、训练”通用的“教育”。,2、案例:历史上的教育概念 中庸:“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孟子认为:“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荀子:“以善先人者谓之教。”说文解字指出:“教也者,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做善也。”,孔子:“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鲁迅:“教育是要立人。”儿童的教育主要是理解、指导和解放。蔡元培:“教育是帮助被教育的人给他能发展自己的能力,完成他的人格,于人类文化上能尽一分子的责任,不是把被教育的人造成一种特别器具。”,陶行知:教育是依据生活、为了生活的“生活教育”,培养有行动能

15、力、思考能力和创造力的人。蒋梦麟:教育是造就活泼的、能改良社会、能从事生产劳动的人。黄全愈:教育“重要的不是往车上装货,而是向油箱注油。”钟启泉:教育是奠定“学生发展”与“人格成长”的基础。,国外的教育定义也是丰富多样的。比如,夸美纽斯(1632)认为:“教育在发展健全的人。”卢梭认为:“教育应当依照儿童自然发展的程序,培养儿童所固有的观察、思维和感受的能力。”赫尔巴特(1806)认为:“教育在于涵养协调的与多方面的兴趣。”,斯宾塞认为:教育是“为我们的完美的生活做好准备”,给各种情况下的各方面行为以正确的指导,“即如何治身、如何养心、如何处事、如何立家、如何尽公民的义务、如何利用天然的资源来

16、增进福利、如何善用我们的才能,达到最高效用,以求人己皆利,要言之,如何营造完美的生活。”杜威(1916)认为:“教育即生长、改造、生活的过程。”苏联教育科学院(1967)认为:教育首先被定义为“对发展的控制及其对发展的影响。”,美国的理查德D范斯科德、理查德J克拉夫特、约翰D哈斯(1984)认为:“教育在其基本意义上是世代延续的人们借以取得其历史地位的教化过程。人们通过教育学习当代文明,并创造未来的文明。简言之,教育有继承、参与和贡献三重目的。”日本的大河内一男认为:“教育使儿童(或每个人)变成善良的各种活动。”德国的沃尔夫冈布列钦卡认为:“所谓教育,就是人们尝试持续在任何一方面改善他人心理素

17、质结构,或者保留其心理素质结构中有价值的部分,或者避免不良心理素质形成的行动。”,许多国家还通过词典的形式对“教育”一词的涵义进行了规范。西方教育词典(1988):认为“教育即成功地学习(不一定是,但通常是在教师辅导下)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过程。其中学习的内容对学习者来说是值得(按照使用这个词的一切人的看法)花费时间和精力的。”“教育也指上述过程的产物,以及研究该过程性质和其成果的学科。”美利坚百科全书认为:“从最广泛的意义说来,教育就是个人获得知识或见解的过程,就是个人观点或技能得到提高的过程。”,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卷指出:“从广义上说,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品德的活动,都是

18、教育。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其涵义是指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统计局1976年编定的国际教育标准分类确定了食用于国际教育标准分类的教育范围,指出:“本标准分类所指的教育不是广义的一切教育活动,而是认为教育是有组织地和持续不断地传授知识的工作。”其中,“传授”是指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之间建立一种转让“知识”的关系。这种传授可能是面对面的也可能是间接的、远距离的;“有组织”的意思是说,有一个组织学习的教育机构和一些聘请来的教师,按一定的模式,有计划地确定目标

19、和课程,有目的组织传授工作;所谓“持续不断”,意思是说,学习的过程要经常和连续;“知识”是指人的行为、见闻、学识、理解力和态度、技能以及人的能力中任何一种可以长久保持(而并不是先天或遗传产生)的东西。,上述诸多古今中外的教育定义表述了教育这一事物的复杂性,反映出教育认识的发展性,也为我们界定教育提供了坚实的基础。种种释义,各有千秋,都从某一角度通向真理之门。,(二)教育的本质特性 本质特性即反映事物规律的稳定的、普遍的特性。教育的本质特性,即贯穿于一切教育之中,从古至今乃至未来,只要教育活动存在就永远起作用的特性。,3、从词源学上看,不同语言的“教育”一词都与对儿童的培养有关。在我国的甲骨文里

20、,“教”表示成人手拿棍棒或鞭子督促孩子学习。“育”表示妇女养育孩子。,甲骨文的“教”,像大人画一些文字教小孩子记认的现象。右边像人手持教鞭(或棍棒),左边一个“子”表示儿童,“子”上的两个叉代表算术的筹策(小木棍或草杆)。记认不清,就小施忝罚,这就是“教”。所以“教”字的本义为督导儿童学习,引申为指导、培育、训诲等义。古代“朴作教刑”(以棍棒作为教学的工具),用肉体的刑罚来督导学习,所谓“不打不成材”也。这种“棍棒政策”式的教育,在“教”字的字形上很生动地表现了出来。,从上述可见,我国古代学者赋予“教”字之意为教育者的教诲和受教育者的效仿,“育”字则有受教育者在教育者的诱导下向好的方向发展之意

21、;而“教育”一词有管、教、养、示范、学习、培育等多种含义。,在西方英语中,“教育”是“education”;在法语中,“教育”是“ducation”;在德语中,“教育”是“erziehung”。这三个词都起源于拉丁文“educare”,从“educre”转换而来,意思是采用一定的手段,把某种人本来有的东西牵引出来,即将可能(潜能)转变为现实。教育一词含有“引出”之意,即教育者引导受教育者使其固有特性自主发展。,中国与西方有关教育的认识显然存在着差异:西方注重“内发论”,我国注重“外铄论”。我们重教,西方重育。,细究一下“教”与“育”的区别,我想至少有以下诸点 在行为方式上,“教”主要靠口传、身

22、授,显声而有形;“育”的方式则丰富得多,不但可以通过口传身授,还可以通过师表作用、道德操守、人格体现等方式影响学生,收到耳濡目染,“润物细无声”之功。,在实践时效上,“教”或许可以“立竿见影”,“育”则相对需要较长时日,一时三刻难以彰显成效。在载体使用上,“教”一般必须有具体的物质凭借,如书本、音像、网络等;“育”的载体既可以有形,也可以无形,而且有时后者比前者更为重要。,在师生关系上,“教”通常以单向的、居高临下的方式出现,就如教师的讲台,总得高出教师地面若干;而“育”则不尽然,教师与学生往往处于平等地位,双向互动,教学相长。在评价模式上,“教”可以比较单一,一张试卷、一场表演,大抵可以使“

23、教”的效果一目了然,优劣自现;而“育”的评价则比较艰难。,美国老师怎样讲灰姑娘的故事,中西方在重视“教”和“育”上有差别,但它们都把教育说成是培养人的活动,是促进人的身心发展的过程。这种共同的认识正确反映了古今中外的教育所具有的共同属性:只要社会存在,教育作为培养人的属性是不会改变和消失的。教育是人类永恒的范畴。,教育的本质属性:教育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类特有的培养人的一种社会实践活动。,、教育是一种社会现象、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一种有意识的活动、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传递经验的形式,(三)教育的科学定义(概念)广义: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 品德的活动都是教育。狭义:主要指学校教育

24、,即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第一节 教育的本质,(一)教育的基本要素1 教育者广义:各级教育管理人员、校外教育机构的工作人员、家长、长辈等等,甚至包括受教育者自己教育自己时所承担的教育者的任务。狭义:教师2受教育者广义:任何人狭义:学生3教育影响 教育影响是置于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一切“中介”的总和。它包括作用于受教育者的影响以及运用这种影响的活动方式和方法。,第二节 教育的本质,二、教育的基本要素及各要素之间的关系,(二)教育要素之间的关系1 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的相互作用2教

25、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关系是以一定教育影响为中介3教育者作用于受教育者的结果是受教育者的身心发生预期的变化。,第二节 教育的本质,二、教育的基本要素及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四、教育的产生与发展(一)教育的产生(几种教育起源论观点)恩格斯:“劳动创造了人本身。”(二)教育的发展1、自然形态的教育,即原始社会的教育特点:(1)无阶级性(2)贫乏性(3)非独立性,三、教育的形态非制度化的教育和制度化的教育 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第二节 教育的本质,2、古代学校教育:(1)奴隶社会的教育中国古代:教育机构:出现学校 如夏:“庠、序、校”;殷商和西周:“学、磬宗、辟雍”教育内容:“六艺”:礼、乐、射、御、书、数;教育目的:奴隶主阶级子弟学习礼仪等治人之术,鄙视体力劳动西方:以雅典和斯巴达为代表雅典教育:培养和谐发展的人斯巴达:军事教育,第二节 教育的本质,四、教育的产生与发展,2、古代学校教育:(2)封建社会的教育中国古代:教学机构:官学和私学 教学内容:“四书”“五经”教育目的:培养统治阶级人才西方:教会学校和骑士学校3、现代教育,第二节 教育的本质,三、教育的产生与发展,Thank You!,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