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公共政策理论.ppt

上传人:sccc 文档编号:5995408 上传时间:2023-09-12 格式:PPT 页数:35 大小:186.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六章公共政策理论.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第六章公共政策理论.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第六章公共政策理论.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第六章公共政策理论.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第六章公共政策理论.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六章公共政策理论.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六章公共政策理论.ppt(3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六章 公共政策理论,本章学习要点:公共政策的概念、性质 公共政策与公共管理的关系公共政策的原因与效果 公共政策的设计 公共政策的执行 公共政策的评估,公共政策是公共管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公共政策是公共组织管理国家和社会公共事务的重要准则,是公共管理实践的灵魂。,一、公共政策的概念、性质,(一)公共政策的概念 公共政策是公共行为主体在职能范围内为了某一特定的,经过政治活动所选择的行动方案,并通过公共管理过程实现这一特定目标的过程。在公共管理过程中发展出来的各项方针、原则、策略、措施、计划和行为规范的总和是公共政策的主要表现形式。,(二)公共政策的性质1公共政策的利益倾向性2公共政策的目标导

2、向性3公共政策的合法性与强制性4公共政策的稳定性与实效性,二、公共管理与公共政策的关系,(一)公共管理贯穿于公共政策过程始终(二)公共管理是公共政策实施的重要手段,(一)公共政策的原因1解决社会经济问题,促进生产力发展2解决政治问题,巩固政权,保持政治稳定3解决社会领域问题,促进社会协调发展,三、公共政策的原因与效果,(二)公共政策的效果1正面效果与负面效果 公共政策实施后达到政府或社会所期望的目标,就是正面效果;如果所产生的效果是政府或社会所不希望出现的,就是负面效果。2主要效果与从属效果 主要效果是公共政策实施后实现了所确定的预期目标。从属效果就是政策的效果、影响超出预期目标的范围。3显性

3、效果与潜在效果 显性效果就是在当前易于发现或可用社会指标来衡量的效果。潜在效果是由于政策的持久影响力而产生的某种在当前甚至政策终止后都难以觉察、评价,而在未来逐渐明朗的效果。,四、公共政策的设计,(一)公共政策问题1公共问题的界定与特性2公共问题的类型3公共政策问题的特点4公共政策问题的发现与提出途径,1公共问题的界定与特性 公共问题具有两个基本特性:影响的广泛性、影响的不可分割性和社会共享性 公共问题是指社会成员在公共生活中共同受到广泛影响,具有不可分割性与利益密切相关的那些公共性社会问题。公共问题是包含于社会问题之中、与私人问题相对应的特殊范畴。,2公共问题的类型(1)按地域和行政区划分:

4、全球性或国际性公共问题 全国性公共问题 地区性公共问题 和社区性公共问题(2)按公共问题的性质分:管制性公共问题 基础性公共问题 服务性公共问题 保障性公共问题,3公共政策问题的特点(1)相互关联性(2)主观性(3)可变性,4公共政策问题的发现与提出途径(1)公共组织在公共管理过程中发现问题的存在并加以注意(2)各利益集团通过政治途径反映问题(3)部分公民、民间组织或媒体通过呼吁或请愿的方式提出问题,引起有关公共决策机构的关注(4)专家、学者通过发表学术研究论文的方式提出社会问题和解决这些问题的建议,(二)公共决策系统 从政府组织体制上说,决策系统可从纵、横向划分为若干分系统。纵向上可分为中央

5、和各级地方政权机关的决策分系统,横向上任何一级政权机关可大致分为国家权力机关决策分系统、政党决策分系统和政府(狭义)的决策分系统。,每一个决策系统内部又可划分为信息子系统、参谋子系统、决断子系统和监控子系统。1公共决策信息子系统 基本要求:准确、全面、及时、适用。功能作用:决策信息的收集、加工、传 递、贮存。,2公共决策参谋子系统 基本要求:科学化、民主化 功能作用:(1)协助决断子系统界定政策问题,确立政策目标。(2)为决断子系统提供解决问题的方案、途径和方法。(3)对公共政策实施进行跟踪反馈分析。,3公共决策决断子系统基本要求:权威性、主导性功能作用:(1)界定政策问题(2)确立政策目标(

6、3)设计政策方案(4)选择政策方案,4公共决策监控子系统基本要求:执行依法监督、公平公正功能作用:(1)防止决策者滥用决策权的可能(2)促使政策内容切合实际(3)监督执行机构及其人员正确执行政策,(三)公共政策制定1公共政策制定的原则(1)公正无偏原则(2)资源集中配置原则(3)个人受益原则(4)延续性原则(5)预见性原则(6)信息完备原则(7)一致性原则(8)弹性政策原则,2公共政策制定的程序(1)政策问题的界定(2)政策目标的确立目标必须具体明确,有的放矢。目标必须切实可行。目标必须系统化。政策目标必须灵活可调。(3)政策方案的设计,(4)政策效果的预测 分析、判断政策对象在政策作用下可能

7、发生的种种变化,揭示其发展中的各种趋向,充分估计可能发生的不利因素及潜在问题。分析、判断实施过程中政策环境的变化。(5)政策方案的选择 技术可行性、经济可行性、政治与行政可行性,(一)政策执行在政策过程中的地位与作用1政策执行是实现政策目标的根本途径2政策执行可检验与修正政策3政策执行是政策过程不可缺少的中间环节,五、公共政策的执行,(二)政策执行研究的途径1自上而下的公共政策执行途径2自下而上的公共政策执行途径,1自上而下的公共政策执行途径 自上而下的政策执行途径以政策的制定者为出发点,认为制定政策的政治领导人所形成的政策偏好会具体化为下层行政官员执行政策的行为,所以这种途径关注的焦点是政策

8、的制定者,着重研究政策制定者的偏好对具体政策执行者、从而对政策执行效果的影响。,2自下而上的公共政策执行途径 自下而上的公共政策执行途径以政策执行者为出发点,认为具体执行政策的每一个下层公共管理者对政策的理解和他们所采取的执行政策的措施,是政策执行成功与否的关键。因此,这种途径关注的焦点是政策执行者,并着重研究他们执行政策的具体举措对政策效果的影响。,(三)影响政策有效执行的因素1公共政策问题的性质2公共政策本身的因素3公共政策执行者因素4公共政策目标团体因素5环境因素,1公共政策问题的性质 公共政策问题的性质涉及到问题的复杂程度、范围大小以及与其他问题的关联性等。政策执行的成败与欲解决问题的

9、性质有着密切的关系。,2公共政策本身的因素 政策的正确性 政策的明确性 政策资源的充足性,3公共政策执行者因素 政策执行人员的素质和工作态度。由于政策执行人员通常具有相当的自由裁量权,因此,他们对政策所持有的态度直接影响着政策的执行。一般来说,执行人员对政策目标的认同感越高,执行时的意愿及配合就越好;反之,如果执行人员对政策目标缺乏共识或对政策执行工作抗拒,则很难期望政策执行顺利有效。可通过加薪、升迁、给予福利等奖励的诱因,以强化执行人员的执行行为。,4公共政策目标团体因素 目标团体对政策的态度。目标团体包括意见领袖、利益团体、目标人口等,他们对政策执行所持的态度至关重要。可以通过政策宣传、教

10、育、说服或引导等方法影响目标团体对政策执行采取合作支持的态度。,5环境因素 执行机构之间、执行机构与目标团体之间的沟通。有效的沟通是政策执行的必要条件,沟通不仅能使目标团体清晰领会政策内容和执行指令,而且使执行机构之间保持一致性、协调性。其他社会、政治环境对政策执行的影响。如社会舆论对政策执行支持的情况、精英分子对政策执行所持的态度、政府组织结构状况等,都对政策执行产生重要影响。尤其是政府组织结构对政策执行影响较大,比如政府组织是否衬完善的标准作业程序、组织间以及内部是否有合理的权责分配体系等,都对政策执行产生较大影响。,(一)公共政策评估的一般标准1效果指标2效率标准3公正标准4政策回应度5生产力标准,六、公共政策的评估,(二)政策评估结果的处理1政策方案调整2政策方案持续3政策方案终止4政策方案重组,思考题,1.何谓公共政策?公共政策的基本性质是什么?2.试比较公共政策两种执行路径的差异。3.为什么制定公共政策要坚持弹性原则?4.公共政策评估应遵循哪些标准?5.影响公共政策效果的有哪些因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农业报告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