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影响评价第1章.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5999270 上传时间:2023-09-13 格式:PPT 页数:49 大小:1.4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环境影响评价第1章.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9页
环境影响评价第1章.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9页
环境影响评价第1章.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9页
环境影响评价第1章.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9页
环境影响评价第1章.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环境影响评价第1章.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环境影响评价第1章.ppt(4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环 境 影 响 评 价,EIA,EIA,教材及参考书,陆书玉主编.环境影响评价.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监督管理司.中国环境影响评价培训教材.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0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方法(全国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职业资格考试系列参考书)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6,课件及相关资料:密码:654321,学会思考,提高自己的自学能力,无论今后出现什么样的新技术或新动向,你都能游刃有余。,为什么要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目的:第一条 为了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预防因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后对环境造成不良影响,促进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制定本法。原则:第四条 环境影响评价必须客观、公开

2、、公正、综合考虑规划或者建设项目实施后对各种环境因素及其所构成的生态系统可能造成的影响,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第一章 环境影响评价的概念,第一节 环 境一、环境的概念环境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包括大气、水、海洋、土地、矿藏、森林、草原、野生生物、自然遗迹、人文遗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城市和乡村等。,第一节 环 境一、环境科学中的环境概念环 境:以人类社会为主体的外部世界的总体。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两种。自然环境:自然因素的总体,如高山、大海、江 河、湖泊、天然森林、野生动植物等。社会环境:社会因素的总体,如住房、工厂、

3、桥 梁、娱乐设施等人工构筑物以及经济、政治、文化等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二、环境的基本特性,1.整体性与区域性(1)环境的整体性(系统性)各环境要素或环境各组成部分之间,因有其相互确定的数量与空间位置,并以特定的相互作用而构成了具有特定结构和功能的系统。(2)环境的区域性 指环境特性的区域差异,及环境因地理位置的不同或空间范围的差异,会有不同的特性。区域性还反映了区域社会、经济、文化、历史等的多样性。,二、环境的基本特性,2、变动性和稳定性(1)环境的变动性 是指在自然的、人类社会行为的、或两者共同作用下,环境的内部结构和外在状态始终处于不断变化之中。(2)环境的稳定性 所谓稳定性是指环境系统具

4、有一定的自我调节功能的特性,也就是说,环境结构和状态在自然和人类社会行为的作用下,所发生的变化不超过一定限度时,环境可以借助于自身的调节功能使这些变化逐渐消失,环紧结构和状态得以恢复到变化前的状态。,二、环境的基本特性,3、资源性与价值性(1)资源性 环境具有资源性(环境即资源)。人类社会的生存发展要求环境有相应的付出,环境是人类社会生存发展的必不可少的投入,为人类社会的生存发展提供必要的条件(2)价值性 环境具有资源性,决定其具有价值性。而环境的经济价值是环境价值的一种表现形式。,第二节 环境影响,一、环境影响的概念 环境影响是指人类活动(经济活动、政治活动和社会活动)导致的环境变化以及由此

5、引起的对人类社会的效应。环境影响的分类:1、按影响的来源分为:直接影响、间接影响、累积影响。,按影响的来源分为:,直接影响:指由于人类活动的结果对人类社会或其他环境的直接作用。间接影响:由直接作用诱发的其他后续结果则为间接影响。累积影响:当一项活动与其他过去、现在及可以合理预见的将来的活动结合在一起时,因影响的增加而产生的对环境的影响。累积影响的实质是各单项活动影响的叠加和扩大。,按影响效果分为: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有利影响:指对人群健康、社会经济发展或其他环境的状况有积极的促进作用的影响。不利影响:指对人群健康、社会经济发展或其他环境的状况有消极的阻碍或破坏作用的影响。,按影响程度分为:可

6、恢复影响和不可恢复影响。,可恢复影响:指人类活动造成环境某特性改变或价值丧失后可逐渐恢复到以前面貌的影响。不可恢复影响;指造成环境的某特性改变或价值丧失后不能恢复的影响。,第三节 环境影响评价,一、环境影响评价的概念 环境影响评价是指对拟议中的建设项目、区域开发计划和国家政策实施后可能对环境产生的影响(后果)进行的系统性识别、预测和评估,并提出减少这些影响的对策措施。目的:环境影响评价的根本目的是鼓励在规划 和决策中考虑环境因素,最终达到更具 环境相容性的人类活动。,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中的环境影响评价的定义,第二条 本法所称环境影响评价,是指对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

7、行分析、预测和评估,提出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进行跟踪监测的方法与制度。,作用:环境影响评价可明确开发建设者的环境责任及规定应采取的行动,可为建设项目的工程设计提出环保要求和建议,可为环境管理者提供对建设项目实施有效管理的科学依据。类别:环境质量评价(现状)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环境影响后评估,环境质量评价:根据国家和地方制定的环境质量标准,用调查、监测和分析的方法,对区域环境质量进行定量判断,并说明其与人体健康、生态系统的相关关系。环境质量评价分类:环境质量评价根据不同时间域,可分为 环境质量回顾评价、环境质量现状评价和环境质量预测评价。在空间域上,分为 局地环境质量评价、区域环

8、境质量评价和全 球环境质量评价等。建设项目环境质量评价主要为环境质量现状评价。,环境影响后评估:在开发建设活动实施后,对环境的实际影响程度进行系统调查和评估,检查对减少环境影响的落实程度和实施效果,验证环境影响评价结论的正确可靠性,判断提出的环保措施的有效性,对一些评价时尚未认识到的影响进行分析研究,以达到改进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方法和管理水平,并采取补救措施,达到消除不利影响的作用。,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内容理想的环境影响评价应满足的条件:基本上适用于所有可能对环境造成显著影响的项目,并能够对所有可能的显著影响作出识别和评估;对各种替代方案(包括项目部建设或地区不开发的情况)、管理技术、减缓措施进

9、行比较;生成清楚的环境影响报告书(EIS),以使专家和非专家都能了解可能的影响的特征及其重要性;包括广泛的公众参与和严格的行政审查程序及时、清晰的结论,以便为决策提供信息。,环境影响评价的主体依据各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而定。中国的环境影响评价主体可以是学术研究机构、工程、规划和环境咨询机构等等,但必须获得国家环境保护行政机构认可的环境影响评价资格证书。我国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规定,“建设项目对环境可能造成重大影响的,应当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对建设项目产生的污染和对环境的影响进行全面、详细的评价。”,二、概念解释:1、环境影响报告书(EIS):环境影响报告书是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书面总结。它提供

10、了评价工作中的有关信息和评价结论。评价工作每一步骤的方法、过程和结论都清楚、详细地包括在环境影响报告书中。报告书所包括的内容:建设项目概况;建设项目周围环境状况;建设项目对环境可能造成影响的分析和预测;环境保护措施及其经济、技术论证;环境影响经济损益分析;对建设项目实施环境监测的建议;环境影响评价结论。,有关环境初评估报告和环境影响报告:环境初评估报告是指对拟议的开发活动及其对环境可能造成的影响进行初步分析后,所做的书面总结。内容比较简略,属概述性质。环境初评估报告是筛选过程的结果,由初评估报告提出是否需要进行全面的环境影响评价。2、筛选与划定范围:筛选:筛选是指确定一项拟议活动是否需要进行全

11、面的环境影响评价的过程。其工作结果体现为环境初评估报告。筛选的基本方法:(1)根据拟议活动的类型及大小;(2)对拟议活动进行初步研究,确定其影响的重要性,进而决定是否进行全面的环境影响评价。,划定范围:是指在确定了一项拟议活动应进行全面的环境影响评价以后,进一步确定影响评价应关注的问题,并识别其中的主要问题,划定范围在描述环境状况是用来选择相关的环境要素。,三、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功能,1、判断功能:以人的需求为尺度,对已有的客体作出价值判断。通过这一判断,可以了解客体的当前状态,并揭示客体与主体之间的满足关系是否存在以及在多大程度上存在。,2、预测功能:以人的需求为尺度,对将形成的客体作出价值

12、判断。人类通过这种预测而确定自己的实践目标,哪些是应当争取的,哪些是应当避免的。,3、选择功能:将同样都具有价值的课题进行比较,从而确定其中哪一个是更具有价值,更值得争取的,这是对价值序列(价值程度)的判断。,4、导向功能:人类活动的理想是目的性与规律性的统一,其中目的的确立要以评价所判定的价值为基础和前提,而对价值的判断是通过对价值的认识、预测和选择这些评价形式才得以实现的。,四、环境影响评价的重要性,环境影响评价是一项技术,是强化环境管理的有效手段对确定经济发展方向和保护环境等一系列重大决策上都有重要作用。,1、保证建设项目选址和布局的合理性,2、指导环境保护措施的设计,强化环境管理,3、

13、为区域开发的社会经济发展提供导向,4、促进相关环境科学技术的发展,第四节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及其法律依据,一、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概念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是指把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以法律、法规或行政规章形式确定下来从而必须遵守的制度。环境影响评价制度要求在工程、项目计划和政策等活动的拟定和实施中,除了技术和经济等传统因素外,还要考虑环境影响,并把这种考虑体现在决策中去。对于可能显著影响人类环境的重要的开发建设行为,必须编写环境影响报告书。,二、我国环境影响评价的法律依据 1、宪法中的有关规定 宪法中的有关规定是确定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最根本的法律依据和基础。2、环境基本法中规定 是各单项法和行政法规中关于

14、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法律依据和基础。3、单项法和条例中的规定 适用于各具体领域。4、环境影响评价的主要行政法规 行政法规是执行制度是的具体工作准则。,三、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特征 1、具有法律强制性 2、纳入基本建设程序 3、评价对象偏重于基本建设项目 4、分类管理 5、评价资格实行审核认定制,第五节 环境影响评价的标准体系,一、环境标准的概念和作用二、环境标准体系三、环境质量标准的制定和实施,环境影响评价的法律依据,环境保护单行法-资源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草原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

15、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图保持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环境影响评价的法律依据,环境保护单行法-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噪声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放射性污染防治法,我国的环境标准体系,环境标准之间的关系,从执行上,地方环境标准优先于国家环境标准执行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分为跨行业综合性排放标准和行业性排放标准。综合性排放标准与行业性排放标准不交叉执行,即有行业性排放标准的执行行业排放标准,没有行业排放标准的执行综合排放标准,第六节 环境影响评价在中国的应用与发

16、展,美国于1969年首先建立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以来,世界上先后有 100 多个国家陆续确立了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我国则是从1973年起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的研究,并尝试开展环境质量评价的工作(以“北京西郊环境质量评价”协作组成立为标志)。由北京师范大学等单位进行的江西永平铜矿环境影响评价成为我国第一个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至 1979 年9月国家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试行)中才将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正式建立起来。,1、1969年美国颁布国家环境政策法2、1973年第一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召开3、197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4、1986年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办法5、20世纪90年代后6、2002

1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第六节 环境影响评价在中国的应用和发展,我国的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建立后大约经历了三个阶段。一、规范建设阶段(19791989年)主要是通过法律法规、行政规章逐步规范环境影响评价的内容、范围、程序,环境影响评价的技术方法也不断完善。二、强化和完善阶段(19901998年)这期间主要是有针对性地开展了区域开发的环境影响评价以及环境影响后评估等工作。三、提高阶段(1999)这期间通过明确评价单位的资质规定、整顿评价队伍等行动提高了环境影响评价制度。,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第二条 本法所称环境影响评价,是指对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估,提出预

18、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进行跟踪监测的方法与制度。,规划环评的时机,第七条 国务院有关部门、设区的市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对其组织编制的土地利用的有关规划,区域、流域、海域的建设、开发利用规划,应当在规划编制过程中组织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编写该规划有关环境影响的篇章或者说明。第八条 国务院有关部门、设区的市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对其组织编制的工业、农业、畜牧业、林业、能源、水利、交通、城市建设、旅游、自然资源开发的有关专项规划(以下简称专项规划),应当在该专项规划草案上报审批前,组织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并向审批该专项规划的机关提出环境影响报告书。,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范

19、围,“一地三域”规划-环境影响的篇章或说明土地利用规划,区域、流域、海域的建设、开发利用规划“十种专项”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工业、农业、畜牧业、林业、能源、水利、交通、城市建设、旅游、自然资源开发的有关专项规划专项规划中的指导性规划-环境影响的篇章或说明,规划环评的技术原则,科学、客观、公正原则: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必须科学、客观、公正,综合考虑规划实施后对各种环境要素及其所构成的生态系统可能造成的影响,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早期介入原则: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应尽可能在规划编制的初期介入,并将对环境的考虑充分融入到规划中。整体性原则:一项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应当把与该规划相关的政策、规划、计划以及相应的项

20、目联系起来,做整体性考虑。公众参与原则: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过程中鼓励和支持公众参与,充分考虑社会各方面利益和主张。一致性原则: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深度应当与规划的层次、详尽程度相一致。可操作性原则:应当尽可能选择简单、实用、经过实践检验可行的评价方法,评价结论应具有可操作性。,规划环评的公众参与,第十一条 专项规划的编制机关对可能造成不良环境影响并直接涉及公众环境权益的规划,应当在该规划草案报送审批前,举行论证会、听证会,或者采取其他形式,征求有关单位、专家和公众对环境影响报告书草案的意见。但是,国家规定需要保密的情形除外。编制机关应当认真考虑有关单位、专家和公众对环境影响报告书草案的意见,

21、并应当在报送审查的环境影响报告书中附具对意见采纳或者不采纳的说明。,规划环评的公众参与,只限于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的专项规划可能造成不良环境影响并直接涉及公众环境权益的规划时间:规划草案报送审批前形式:举行论证会、听证会,或者采取其他形式目的:征求有关单位、专家和公众对环境影响报告书草案的意见。除外情况:国家规定需要保密的情形除外。后果:编制机关应当认真考虑有关单位、专家和公众对环境影响报告书草案的意见,并应当在报送审查的环境影响报告书中附具对意见采纳或者不采纳的说明。,规划环评的跟踪评价,第十五条 对环境有重大影响的规划实施后,编制机关应当及时组织环境影响的跟踪评价,并将评价结果报告审批机关;发现有明显不良环境影响的,应当及时提出改进措施。,本人联系方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