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六年级上册-22-古诗两首.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6020393 上传时间:2023-09-15 格式:PPT 页数:33 大小:1.4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22-古诗两首.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22-古诗两首.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22-古诗两首.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22-古诗两首.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22-古诗两首.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22-古诗两首.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六年级上册-22-古诗两首.ppt(3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22、古诗两首,陈艳玲,学习古诗方法:,一、解诗题,知诗人。二、抓字眼,明诗意。三、想意境,悟诗情。四、诵诗句,背诗文。,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词语。2.能解释诗句中的关键词语,并说说诗句的意思。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4.感受古诗的意境美,领悟知识与实践的关系。,冬夜读书示子聿 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冬夜读书示子聿,南宋陆游,y,指示、训示、教育。,解诗题,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南宋人。12岁即能诗文,一生著述丰富,诗词全集剑南诗稿共八十五卷,收录诗词九千三百多首。陆游具有多方面文学才能,

2、尤以诗的成就为最。自言“六十年间万首诗”,今尚存九千三百余首。诗篇大多洋溢着炽热的爱国激情和昂扬的战斗气息,在思想上、艺术上取得了卓越成就,在生前即有“小李白”之称,不仅成为南宋一代诗坛领袖,而且在中国文学史上享有崇高地位,是我国伟大的爱国诗人。,知诗人,冬夜读书示子聿陆游(南宋)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明诗意,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古人做学问是不遗余力的,而青少年时代花的工夫往往要到年老时才能有所成就。,保留。,无遗力:用尽全部力量。,才。,时间。,孜孜不倦 不遗余力坚持不懈 持之以恒锲而不舍 一丝不苟,由此你想到了哪些成

3、语呢?,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你还想到哪些名言呢?,囊萤映雪,凿壁借光,牛角挂书,悬梁刺股,(孙敬 苏秦),(车胤 孙康),(匡衡),(李密),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曹雪芹 红楼梦 10年(“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司马迁 史记 13年徐霞客 徐霞客游记 30年李时珍 本草纲目 30年谈迁 国榷 被盗 30几年马克思 资本论 40年郦道元 水经注 一生,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从书本上得来的知识毕竟还是有限的,要深入地了解其中的道理,必须亲自去实践才行。,书本上。

4、,毕竟。,有限。,极、最。,亲自,亲身。,绝知:深入、透彻地理解。,躬行:亲自实践。,纸上谈兵,战国时期,赵国大将赵奢曾以少胜多,大败入侵的秦军,被赵惠文王提拔为上卿。他有一个儿子叫赵括,从小熟读兵书,张口爱谈军事,别人往往说不过他。因此很骄傲,自以为天下无敌。然而赵奢却很替他担忧,认为他不过是纸上谈兵,并且说:“将来赵国不用他为将罢、如果用他为将,他一定会使赵军遭受失败。”果然,公元前259年,秦军又来犯,赵军在长平(今山西高平县附近)坚持抗敌。那时赵奢已经去世。廉颇负责指挥全军,他年纪虽高,打仗仍然很有办法,使得秦军无法取胜。秦国知道拖下去于己不利,就施行了反间计,派人到赵国散布“秦军最害

5、怕赵奢的儿子赵括将军”的话。赵王上当受骗,派赵括替代了廉颇。赵括自认为很会打仗,死搬兵书上的条文,到长平后完全改变了廉颇的作战方案,结果四十多万赵军尽被歼灭,他自己也被秦军箭射身亡。,明代著名医药学家李时珍,从小立志学医。他翻山越岭,走遍了大半个中国,访名医,尝药草,经过 二十几年的不懈努力,终于写成了药学巨著本草纲目。,1、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朱熹2、必须和社会现实接触,使所读的书活起来。鲁迅3、用自己的眼睛去读世间这一部活书。鲁迅4、站在岸上学不会游泳。毛泽东,有关实践的(与古诗道理一样)名句:,思考:1、书本知识与实践有什么关系?2、陆游想告诉孩子什么?,悟诗情,这首诗告诉我们,做学问一

6、定要有、的精神。一个既有,又有 的人,才是真正有学问的人。,孜孜不倦,持之以恒,书本知识,实践经验,劝 学 唐颜真卿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注释】五更鸡:天快亮时,鸡啼叫 黑发:年少时期,指少年。白首:人老了,指老人,这首诗告诉我们:,要在青少年时及早努力,不要耽误,时机,以致老大无成,空自后悔。,目标检测,1、完成填空:1冬夜读书示子聿是南宋诗人 用自己冬夜读书生发的感想来 儿子子聿。他在诗中一共讲了这两个道理:学习知识必须要有、的精神;一个既有,又有 的人,才是真正有学问的人。,陆游,教育,孜孜不倦,持之以恒,书本知识,实践经验,古人学问无遗力,

7、少壮工夫老始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2、冬夜读书示子聿中,赞扬古人刻苦做学问的诗句是;说明做学问是一件很艰难的事的诗句是。与“实践出真知”意思相同的诗是。,2、你会区分“工夫”和“功夫”的不同用法吗?,A、“工夫”侧重于表示时间。B、“功夫”侧重于表示本领。,3、让我们来做一做选词填空:a他三天()就学会游泳。b这个杂技演员真有()。c明天有()再来玩吧!d中国(),名扬海外。e.只要()深,铁杵磨成针。,工夫,功夫,工夫,功夫,工夫,1、背诵、默写冬夜读书示子聿。2、读一读陆游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翻译】:三万

8、里长的黄河奔腾向东流入大海,五千仞高的华山耸入云霄上摩青天。中原人民在胡人压迫下眼泪已流尽,他们盼望王师北伐盼了一年又一年。,课后作业,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2.学会本课生字、词语。3.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中所描绘的景象。4.领悟从读书中不断汲取新知识的重要性。,观 书 有 感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观 书 有 感,南宋朱熹,读书。,解诗题,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教育家。字元晦(hu),号晦庵。博极群书,广注典籍,对经学、史学、文学、乐律等有较大贡献。在哲学上,集理学之大成,建立了一个完整的客观唯心主义的理学体

9、系,世称程朱学派。朱熹死后,宋嘉定二年诏谥“文公”,有朱文公文集。,朱熹(1130-1200),知诗人,观 书 有 感 朱 熹(南宋)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明诗意,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半亩方塘像明镜一样清澈明净,天光、云影在水面上闪耀浮动。,镜子。,来回移动。,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要问这池塘里的水为何这样清澈?是因为有那永不枯竭的源头,源源不断地为它输送活水。,它,指方塘。,如此,这样。,因为。,流动的水。,整首诗运用了暗喻的手法,借半亩方塘清澈明净的形象来譬喻读书的体会。告诉我们:正像源源不断的活水使池塘

10、变得如此清澈一样,人需要不断读书,不断汲取新的知识,心智才能更加开豁,更加敏锐。,明诗意,1.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道理:当局者迷,旁观者清。2.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道理:赞美老师潜移默化,用德行去感化别人。3.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道理:赞美老师无私奉献、舍己为人的精神。4.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道理:形容新生事物的蓬勃生命力。5.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道理:做人做事要有长远的目光,长远的打算,要高瞻远瞩。6.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道理:形容除旧布新、改革创新、万象更新的景象。,我国古代还有许多寓理诗,试一试,你会填吗?1、我们常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正像一首诗中所写:,。2、从不同的角度看事物,便有会有不同的收获,诗句所说:,。3、抓住时间,抓住机遇,努力奋斗,不要等岁月消逝,机会失去,空后悔。这正是:,。4、当你克服了艰难险阻,取得成功时,回头再看那些困难,就会觉得,那些困难是那么的微不足道,这正是:,。,目标检测,A.有花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B.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C.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D.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课后作业,1.背诵古诗。2.收集朱熹的诗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