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系统基础知识.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6023861 上传时间:2023-09-15 格式:PPT 页数:78 大小:2.8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计算机系统基础知识.ppt_第1页
第1页 / 共78页
计算机系统基础知识.ppt_第2页
第2页 / 共78页
计算机系统基础知识.ppt_第3页
第3页 / 共78页
计算机系统基础知识.ppt_第4页
第4页 / 共78页
计算机系统基础知识.ppt_第5页
第5页 / 共7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计算机系统基础知识.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计算机系统基础知识.ppt(7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江南大学信息工程学院 计算机文化基础,第一章 计算机系统基础知识,1-1 计算机与信息社会1-2 信息在计算机内的表示,2,1.1 计算机与信息社会,内容:1.1.1 计算机的发展1.1.2 计算机的分类1.1.3 信息技术与信息处理1.1.4 计算机在信息社会中的应用,计算机文化基础,3,1.1.1 计算机的发展,计算机的概念计算机 Computer 电脑依靠程序自动、高速、精确地完成各种信息存储、数据处理、数值计算、过程控制、数据传输的电子设备。基本部分是由电子元器件组成的电路,电路按照“数字”方式进行工作数字电子计算机(Digital Electronic Computer)。计算机与

2、以往任何一种工具的不同点在于它能够把人们从繁重的脑力劳动中(部分)解放出来。,计算机文化基础,4,1.1.1 计算机的发展,近代计算机的产生英国科学家阿兰图灵Alan Mathison Turing,1912-1954建立了图灵机(Turing Machine,TM)模型,奠定了可计算理论的基础提出图灵测试理论,阐述了机器智能的基本概念图灵奖计算机界的诺贝尔奖美国计算机学会(ACM)于1966年设立 颁发给计算机科学领域的领先科研人员,计算机文化基础,5,1.1.1 计算机的发展,近代计算机的产生美籍匈牙利数学家冯诺依曼John von Neumann,1903-1957提出了著名的“冯诺依曼

3、原理”,即“存储程序和程序控制”的原理计算机由五个部分组成,包括:运算器、逻辑控制装置、存储器、输入和输出设备采用了二进制,不但数据采用二进制,指令也采用二进制;建立了存储程序,指令和数据便可一起放在存储器里,并作同样处理。,计算机文化基础,6,1.1.1 计算机的发展,近代计算机的产生第一台计算机ENIACElectronic Numerical Integrator and Calculator(电子数字积分计算机)1946年2月由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研制成功,计算机文化基础,7,1.1.1 计算机的发展,近代计算机的产生ENIAC最早用于弹道计算采用电子管为基本元件的电子线路来完成运算和存

4、储,每秒可进行5000次加法或减法,可以在3/1000秒时间内做完两个10位数乘法,能够真正自动运行。使用了17468个电子管、15000个继电器、70000多只电阻器,10000多只电容器、占地170平方米、重80吨、耗电量140千瓦、价格40万美元。,计算机文化基础,8,1.1.1 计算机的发展,近代计算机的产生ENIAC后改进为通用计算机并又进行过多次改造两大缺点:没有存储器;用布线板进行控制非常麻烦。在1965年10月最后切断电源,计算机文化基础,9,1.1.1 计算机的发展,计算机的发展简史第一代 1946年1957年电子管计算机体积庞大、运算速度低、功耗大、可靠性差。使用机器语言或

5、汇编语言来编制程序,内存采用水银延迟线和继电器,仅供少数专业人员使用,主要进行科学计算。,计算机文化基础,电子管计算机 IBM701,10,1.1.1 计算机的发展,计算机的发展简史第二代 1958年1964年晶体管计算机体积缩小、功耗降低、速度加快、可靠性提高。内存使用磁芯存储器,外存使用磁带,开始出现高级语言,发展了一些单道和多道管理程序,应用拓展到数据处理和实时控制。,计算机文化基础,贝尔实验室使用800只晶体管组装了世界上第一台晶体管计算机TRADIC,11,1.1.1 计算机的发展,计算机的发展简史第三代 1964年20世纪70年代中小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可靠性大大提高、功耗进一步减小

6、、运算速度进一步提高。内存采用半导体存储器,外存采用磁盘,操作系统开始发展,高级语言数量增多,应用范围逐步扩展。,计算机文化基础,集成电路计算机IBM360,12,1.1.1 计算机的发展,计算机的发展简史第四代 20世纪70年代至今大规模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性能大大提高、价格下降、体积缩小、稳定性好、运算速度极快。广泛采用各种新型元器件,各种高级语言日益完善,应用软件日益丰富,应用范围迅速扩展。,计算机文化基础,超级计算机蓝色基因/L,13,1.1.1 计算机的发展,各代计算机的基本情况,计算机文化基础,14,1.1.1 计算机的发展,我国的超级计算机2003年11月,国家863计划重要

7、项目,中国国家网格主结点,联想“深腾6800”超级计算机研制成功。实测性能达每秒4.183万亿次浮点运算,列世界当前TOP500第14位。,计算机文化基础,联想深腾6800超级计算机基于机群体系结构,包括265个四路IA64结点机,1060个主频为1.3GHz的安腾2处理器,1套机群基础架构,其内存总容量为2.2TB,磁盘总容量为81TB。,15,1.1.1 计算机的发展,我国的超级计算机曙光4000A每秒峰值运算速度11万亿次,在04年公布的全球高性能计算机TOP500排行榜中位列全球第十。使用了2560个AMD公司的Opteron芯片,存储容量达到42TB,除CPU和Linux平台系统外,

8、其他部件都使用了自己的技术。,计算机文化基础,16,1.1.1 计算机的发展,我国的超级计算机天河一号配备了14336颗Intel六核处理器、2048颗我国自主研发的飞腾八核处理器,实测运算速度可以达到每秒2570万亿次。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快的超级计算机,获得当年全球超级计算机前500强排行榜第一。,计算机文化基础,17,1.1.1 计算机的发展,我国的超级计算机天河二号2013年5月,由国防科技大学研制的天河二号超级计算机系统,以峰值计算速度每秒5.49亿亿次、持续计算速度每秒3.39亿亿次双精度浮点运算的优异性能位居第41届世界超级计算机500强排名榜首。,计算机文化基础,18,1.1.1

9、计算机的发展,冯诺依曼原理目前的计算机系统所采用的基本工作原理由美籍匈牙利科学家冯诺依曼在1945年提出基本要点:存储程序和程序控制计算机由五个部分组成,包括:运算器、逻辑控制装置、存储器、输入和输出设备,以存储器为中心。把程序和数据存放在计算机的存储器内,当用户启动存放在存储器中的程序后,由程序去控制计算机的运行。计算机按照程序中规定的次序逐条地执行该程序中的指令。指令规定了计算机必须完成的操作,它包含了在何处取得数据、进行何种操作、操作结果存放在何处。计算机的控制器负责有序地取出指令,并对指令进行译码,将其转换为控制信号,控制相关部件去完成规定的操作。,计算机文化基础,19,1.1.1 计

10、算机的发展,计算机的发展趋势 新一代计算机巨型化:发展高速度、大容量、功能更强大的巨型计算机。微型化:利用微电子技术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进一步缩小计算机的体积。网络化:将计算机技术和现代通信技术紧密结合起来,组成功能强、规模大的计算机网络。智能化:通过人工智能技术使计算机具有模拟人的感觉和思维的能力。多媒体化:计算机不仅能够处理文字、数字、符号等文本信息,而且能够处理声音、图形图象、动画视频等多种表现媒体信息。,计算机文化基础,20,1.1.2 计算机的分类,按照工作原理分类电子模拟式计算机计算机采用模拟电路作为基本的组成部分,其内部信息用连续量表示。电子数字式计算机计算机采用数字电路作为基

11、本的组成部分,其内部信息用离散量表示。电子混合式计算机计算机的基本组成部分既有模拟电路又有数字电路,其内部信息分别采用连续量和离散量来表示。,计算机文化基础,21,1.1.2 计算机的分类,按照用途和使用范围分类通用计算机通用计算机是针对大多数用户的大多数应用而研制的。特点是通用性强,具有较强大的综合处理能力,能够解决各种类型的问题,配用的软件也是通用性很强的软件。专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是为某一种类型的应用专门研发制造的。专用计算机往往针对解决的特定问题配用了专门的硬件和软件和外部设备,所以能够高速、可靠地解决特定的问题。,计算机文化基础,22,1.1.2 计算机的分类,按照IEEE标准分类按照

12、计算机的运算速度、字长、存储容量等综合性 巨型机(Supercomputer)小巨型机(Mini Supercomputer)大型主机(Mainframe)超级小型机(Super Minicomputer)工作站(Workstation)个人计算机(Personal Computer)台式机(Desktop computer)笔记本机(Notebook)个人数字助理(PDA),计算机文化基础,23,1.1.3 信息技术与信息处理,关于信息技术信息信息既是对各种客观存在的事物的变化和特征的反映,又是各个事物之间作用和联系的表征。人类就是通过接受信息来认识事物的,信息是对人们有用的,是接受者原来不

13、了解的知识。信息是客观世界的一种本质属性,它同物质、能源一样重要,是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三大基本资源之一。,计算机文化基础,24,1.1.3 信息技术与信息处理,关于信息技术数据数据是指存储在某种媒体上的可以识别的物理符号。数据通常作为信息的载体,用来表示信息,表示同一信息的数据可以有多种多样的存在形式。数据不仅包括数字、字母、文字、符号,而且包括声音、图形、图象、动画、影象等。人们以各种存储设备来存储数据;通过各种软件来管理数据;使用各种应用程序来对数据进行加工处理。,计算机文化基础,25,1.1.3 信息技术与信息处理,关于信息技术信息和数据是两个相互联系但完全不同的概念。信息是有意义的,

14、而数据可以无意义;信息是有用的,而数据可以无用;信息必须是真实的,而数据可以是虚假的。所谓“数据处理”是指将数据经过处理转换为信息的过程。,计算机文化基础,26,1.1.3 信息技术与信息处理,关于信息技术信息技术(Information Technology,IT)泛指与信息的获取、存储、加工、处理等方面相关的科学与技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信息技术的定义为:应用在信息的加工和处理中的科学、技术与工程的训练方法和管理技巧;上述方面的技巧与应用;计算机及其人机相互作用;与这些方面相对应的社会、经济、文化等各种因素。,计算机文化基础,27,1.1.3 信息技术与信息处理,信息技术包含的内容信息基础

15、技术是信息技术的基础部分,它包括信息学和控制论方面的基础研究,还包括新材料、新器件、新能源的开发制造技术。在信息基础技术方面,发展最快、影响最大、应用最广泛的是微电子技术和光电子技术。,计算机文化基础,信息学信息学是以信息为研究对象,以计算机等技术为研究工具,扩展人类的信息功能为主要目标的一门综合性学科。信息论是由美国数学家香农创立的,它是用概率论和数理统计方法,从量的方面来研究系统的信息如何获取、加工、处理、传输和控制的一门科学。控制论控制论是研究各类系统的调节和控制规律的科学。它是自动控制、通讯技术、计算机科学、数理逻辑、神经生理学、统计力学、行为科学等多种科学技术相互渗透形成的一门横断性

16、学科。它研究生物体和机器以及各种不同基质系统的通讯和控制的过程,探讨它们共同具有的信息交换、反馈调节、自组织、自适应的原理和改善系统行为、使系统稳定运行的机制,从而形成了一大套适用于各门科学的概念、模型、原理和方法。,28,1.1.3 信息技术与信息处理,信息技术包含的内容集成电路微电子技术是现代电子信息技术的基础,它以集成电路的研发制造为核心。集成电路是将晶体管、电阻、电容等电子元器件集成制造在同一个硅片上的电子器件。小规模集成电路(SSI)在每平方毫米上集成几十个元器件中规模集成电路(MSI)在每平方毫米上集成几百个元器件大规模集成电路(LSI)在每平方毫米上集成几千个元器件超大规模集成电

17、路(VLSI)在每平方毫米上集成几万个元器件。,计算机文化基础,硅片,29,1.1.3 信息技术与信息处理,信息技术包含的内容信息系统技术信息系统技术是关于信息获取、处理、传输、控制等方面的技术,它包括遥测遥感、人工智能、现代通信、现代控制论等多个不同方面。信息应用技术信息应用技术以各种实际应用目标为研究的落脚点。在工业、农业、医疗卫生、教育科研等各个领域,信息技术的应用目的、应用模式、应用技术、应用方法各有不同。信息应用技术就是研究如何使这些模式、技术、方法更快捷更有效。,计算机文化基础,30,1.1.3 信息技术与信息处理,信息处理信息处理通常也称为数据处理信息处理是指利用计算机系统对信息

18、进行采集、转换、分类、存储、计算、加工、查询、检索、统计、分析、传输和输出等操作。通过这些操作,人们可以从浩如烟海的信息中找到所需要的信息,不仅可以了解事物的历史和现状,还可对其发展趋势作出预测。,计算机文化基础,31,1.1.3 信息技术与信息处理,信息处理计算机信息处理的特点 速度快、精度高 具有强大的“记忆”能力 信息传输能力极强 可提供友善的使用方式和丰富的信息输出形式 可以帮助用户开发各种信息处理系统,计算机文化基础,32,1.1.4 计算机在信息社会中的应用,计算机的主要应用领域工商业工商业是计算机应用的传统领域之一,在许多公司企业中,计算机信息处理系统都是企业正常运作的必不可少的

19、手段。在工厂中,计算机除了用来进行自动控制和企业管理外,还用来进行新产品的研发设计。在商业上,不仅使用计算机来对商品的进货、销售、库存、统计分析等经营环节进行管理,还可以通过计算机决策支持系统(DSS)来帮助指定经营计划和长期发展战略。,计算机文化基础,33,1.1.4 计算机在信息社会中的应用,计算机的主要应用领域科研教育科学研究一直是计算机应用的重要领域。从航空航天到海洋科学,从气象观测到地球物理,从宇宙天体到基本粒子的各个方面,都使用计算机来监测与收集数据,对数据进行计算分析对结果进行比较鉴别并判断其重要性。在教育领域,计算机除了象其他领域一样用来进行教学管理外,还广泛应用在计算机辅助教

20、学(CAI)和计算机远程教育方面。,计算机文化基础,34,1.1.4 计算机在信息社会中的应用,计算机的主要应用领域政府机关计算机在政府机关的应用非常广泛,从公文的起草、发布、管理到日常业务的自动化办公,从各项信息的收集整理到规章制度的讨论研究,从民意民情的了解到发展规划的制定,计算机以及网络都起着重要的作用。所谓“电子政府”,就是在Internet上建立一个“虚拟的政府”(网站),通过网络来发布资料、档案、规章制度、日常工作计划,通过网络来传递各个部门的文件资料和召开网络会议,通过网络来征集市民的意见建议,通过网络进行纳税、行政审批、项目审查等政府业务。,计算机文化基础,35,1.1.4 计

21、算机在信息社会中的应用,计算机的主要应用领域医药卫生在医药卫生领域,计算机除了应用在电子病历、电子处方、病房管理、药品管理等常规方面外,还用于医疗诊断和新药研制。利用Internet进行的远程诊疗技术,大城市的医生专家可以帮助边远农村小镇的医生完成医学诊断和指导手术进行。,计算机文化基础,36,1.1.4 计算机在信息社会中的应用,计算机的主要应用领域休闲娱乐网络游戏是计算机在休闲娱乐中应用的一个重要方面。通过多媒体技术、三维动画技术以及新型设备的支持,可以在虚拟的现实场景中进行游戏对决。计算机电影特技和计算机动画是计算机在休闲娱乐中应用的另一个重要方面。网络电影电视、网络数码音乐、网络聊天等

22、应用,也成为各个网站的重要服务内容。,计算机文化基础,37,1.1.4 计算机在信息社会中的应用,计算机的主要应用方面科学计算即数值计算,用计算机来完成科学研究和工程技术中提出的数学问题。自动控制又称为过程控制,通过计算机来实时采集数据并且按照最佳情况对被控制设备进行控制和调节。数据处理利用计算机来对各种数据进行记录、整理、统计、分析、加工、利用、传播等操作。信息加工利用计算机对各种图象信息进行整理、加工、记录、变换、增强、重现等操作。,计算机文化基础,38,1.1.4 计算机在信息社会中的应用,计算机的主要应用方面计算机辅助工作包括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计算机辅助制造(CAM)、计算机辅

23、助工程(CAE)、计算机辅助教学(CAI)等方面。人工智能用计算机模拟人类的判断、理解、学习、求解、识别等智能活动。它包括三个方面:知识工程、模式识别、机器人学。电子商务(Electronic Business,EB)利用计算机和网络而进行的商务活动。办公自动化(Office Automation,OA)利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集成各种形式的信息资源,为事务处理、管理工作、决策判断提供一个高效率的工作平台。,计算机文化基础,39,1.1.4 计算机在信息社会中的应用,计算机应用中计算技术的发展单主机计算(Mainframe Computing)单主机计算的主要特征是由单台计算机构成计算系统,系统

24、的信息处理基本都在本地机器上完成。这种计算模式在计算机应用的早期被广泛使用,目前的中小规模应用中也大量存在。分布式客户机/服务器计算(Distributed Client/Server Computing)简称为C/S模式。分布式客户机/服务器计算是在计算机网络发展起来后出现的计算模式。从技术上考虑,客户机和服务器都是逻辑上的概念,计算机应用的任务被分成两大部分,用户在客户机上进行数据的输入输出、运行控制以及少量数据处理,而信息处理任务中的信息资源查询、高强度数据处理、信息存储等消耗机器资源比较多的工作由网络中的服务器来完成。,计算机文化基础,40,1.1.4 计算机在信息社会中的应用,计算机

25、应用中计算技术的发展浏览器/服务器计算(Browser/Server Computing)简称为B/S模式。由客户机/服务器计算模式发展而来,用户通过浏览器向分布在网络上的许多服务器发出请求,服务器对浏览器的请求进行处理,将用户所需信息返回到浏览器。主要利用了不断成熟的WWW浏览器技术,结合多种Script语言(VBScript、JavaScript)和ActiveX技术,是一种全新的软件系统构造技术。网络计算(Network Computing)网络计算是计算模式的新发展,它的主要思想是在专用软件的控制下充分调度利用网络上各种计算机的各种资源来完成预定的计算任务。这种计算模式将会是计算机应用

26、方式的发展方向。,计算机文化基础,41,1.2 信息在计算机内的表示,内容:1.2.1 数据与信息1.2.2 二进制数1.2.3 数值信息在计算机内的表示1.2.4 非数值信息在计算机内的表示,计算机文化基础,42,1.2.1 数据与信息,数据数据是指记录在某种媒体上的可以识别的物理符号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对数据所给出的定义是:数据是对事实、概念或指令的一种特殊表达形式,这种特殊的表达形式可以用人工的方式或者用自动化的装置进行通信、翻译转换或者进行加工处理。数据是“事实、概念、指令”等具体内容的某种表述,数据不仅包括数字、字母、文字、符号,而且包括声音、图形、图象、动画、影象等;其次,这些

27、数据可以通过人工或自动化的方法进行通信、翻译、处理。在计算机中,各种形式的数据以一种“特殊的表达形式”二进制编码形式来表示。在信息技术领域中,数据通常分为数值数据和非数值数据两大类。,计算机文化基础,43,1.2.1 数据与信息,信息一般来说,信息既是对各种客观存在的事物的变化和特征的反映,又是各个事物之间作用和联系的表征。人类就是通过接受信息来认识事物的,信息是对人们有用的,是接受者原来不了解的知识。信息同物质、能源一样重要,是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三大基本要素之一。由于所属领域不同、研究角度不同,对信息存在多种不同的解释。,计算机文化基础,44,1.2.1 数据与信息,数据与信息的关系信息是

28、客观存在的,必须是真实的、有意义的,必须对接受者有用的。数据则只是一种表述,也可能是无用的、或是无意义的,甚至可以编造出虚假的数据。在信息技术领域中,数据通常作为信息的载体,用来表示信息,所谓“数据处理”是指将数据经过处理转换从中提取有用数据(信息)的过程,所以有时也称为“信息处理”。对计算机系统而言,实际上只存在数据,而信息只是对使用系统的人而存在。,计算机文化基础,45,1.2.2 二进制数,数制关于数的记写和命名的相关规则的集合称为计数制,简称数制。数码(简称码):该数制记写时所用的符号如 十进制的0,1,2,9基数(简称基):该数制所用数码的个数如 十进制的基为十数位(简称位):数码在

29、数中所占据的位置如 十进制中的个位、十位等位权(简称权):由数位所决定的计数基本值如十进制个位的权为100假定数值S用m+n+1个自左向右排列的代码Ki(min)表示即S=KnKn-1K1K0.K-1K-2K-mKj就是数码,而i=n,n-1,1,0,-1,-m则表示各个数位,其位权为ri,计算机文化基础,46,1.2.2 二进制数,数制计算机中常用的各种数制的表示:,计算机文化基础,如:123.4 1111101.011B 173.314Q 7B.66H或:123.4(1111101.011)2(173.314)8(7B.66)16,47,1.2.2 二进制数,不同数制间的转换r 进制数转换

30、为十进制数任何一种进位制计数法所表示的数S都可以书写为按照其位权展开的多项式之和的形式:S=KnKn-1K1K0.K-1K-2K-m S=kn-1rn-1kn-2rn-2k1r1k0r0k-1r-1k-mr-m所以,只要将各个数位的数码乘以各自的位权,然后把各个值累加起来就是该数的十进制值。例如:(101011.01)2=12502412302212112002-112-2=43.25(9AB.2C)16=91621016111160216-11216-2=2475.171875,计算机文化基础,48,1.2.2 二进制数,不同数制间的转换十进制数转换为 r 进制数将此十进制数分为整数与小数两

31、部分对该数的整数部分连续整除 r 取余,直到整除所得的商为零,把所得的各个余数按照相反顺序排列起来,就是r进制数的整数部分。对该数的小数部分连续乘以 r 取整,直到乘后积的小数部分为零或达到所需要的精度,将取出的各个整数按照原来顺序排列起来,就是r进制数的小数部分。,计算机文化基础,49,1.2.2 二进制数,不同数制间的转换将123.45转换为二进制数,计算机文化基础,123,2,61,2,30,2,15,2,7,2,3,2,1,2,0,.1,.1,.0,.1,.1,.1,.1,0.452=0.90,0,0.9 2=1.8,1,0.8 2=1.6,1,0.6 2=1.2,1,123.45=(

32、111 1011.0111)2,50,1.2.2 二进制数,不同数制间的转换将123.45转换为十六进制数,计算机文化基础,123,16,7,16,0,11(B),.7,0.4516=7.20,7,0.2 16=3.2,3,123.45=(7B.73)16,51,1.2.2 二进制数,不同数制间的转换在二进制数与十六进制数间转换,计算机文化基础,(5BE3.D78)16=,2,十六 二:从高位到低位,一位变四位,高低位次序不变,去除无效零。,二 十六:从小数点起向两边,每四位划分一组,不足部分用 0 补足,四位变一位,高低位次序不变。,(0101101111100011.11010111100

33、0)2,=(5BE3.D78)16,(0101101111100011.110101111000)2,52,1.2.2 二进制数,不同数制间的转换在二进制数与八进制数间转换,计算机文化基础,(3576.214)16=,2,八 二:从高位到低位,一位变三位,高低位次序不变,去除无效零。,二 八:从小数点起向两边,每三位划分一组,不足部分用 0 补足,三位变一位,高低位次序不变。,(011101111110.010001100)2,=(5BE3.D78)16,(011101111110.010001100)2,53,1.2.2 二进制数,二进制数的算术逻辑运算二进制数的算术运算,计算机文化基础,5

34、4,1.2.2 二进制数,二进制数的算术逻辑运算二进制数的算术运算,计算机文化基础,55,1.2.2 二进制数,二进制数的算术逻辑运算二进制数的逻辑运算逻辑数据逻辑数据用来表示真与假、是与非、对与错,这种具有逻辑性质的变量称为逻辑变量,逻辑变量之间的运算称为逻辑运算。在逻辑代数和计算机中,用“1”或“T”(True)来表示真、是、对等,用“0”或“F”(False)来表示假、非、错等。逻辑运算逻辑运算用来反映事件的原因与事件的结果之间的逻辑关系。逻辑运算的结果为逻辑值。逻辑运算包括三种基本运算:逻辑与、逻辑或、逻辑非,由这三种基本运算可以组合、构造、推导出其他各种逻辑运算。,计算机文化基础,5

35、6,1.2.2 二进制数,二进制数的算术逻辑运算二进制数的逻辑运算逻辑与运算逻辑与(And)也称为逻辑乘,通常用、来表示。逻辑与表示两个简单事件A与B构成逻辑相乘的复杂事件,并当A与B事件同时满足条件时整个复杂事件的结果才为真,否则结果就为假。逻辑与的基本运算规则为:01=0 10=0 00=0 11=1逻辑与运算的真值表如右:通常将逻辑与的运算规则归纳为:“有0为0,全1为1。”,计算机文化基础,57,1.2.2 二进制数,二进制数的算术逻辑运算二进制数的逻辑运算逻辑或运算逻辑或(Or)也称为逻辑加,通常用、来表示。逻辑或表示两个简单事件A与B构成逻辑相加的复杂事件,并当A与B事件中有一个满

36、足条件时整个复杂事件的结果就为真,否则结果就为假。逻辑或的基本运算规则为:01=1 10=1 00=0 11=1逻辑或运算的真值表如右:通常将逻辑或的运算规则归纳为:“全0为0,有1为1。”,计算机文化基础,58,1.2.2 二进制数,二进制数的算术逻辑运算二进制数的逻辑运算逻辑非运算逻辑非(Not)也称为逻辑反,通常是在逻辑变量的上方加一条短横线,如A。逻辑非表示与简单事件A含义相反,即如果A为真时使其为假、若为假时使其为真。逻辑非的基本运算规则为:0=1 1=0逻辑非运算的真值表如右:通常将逻辑与的运算规则归纳为:“非0为1,非1为0。”,计算机文化基础,59,1.2.2 二进制数,二进制

37、数据的计量单位二进制数据的数据量的计量在计算机内部,各种数据都是以二进制编码的形式表示和存储的。位(bit,缩写为b,俗称小b)也常称为比特、字位、位元,指二进制数据的每一位(“0”或“1”),它是二进制数据量的最小计量单位。字节(Byte,缩写为B,俗称大B)是二进制数据量的基本计量单位,数据在计算机中也是以字节为单位存储的。一个字节由8个字位组成:b7 b6 b5 b4 b3 b2 b1 b0b7是最高位,b0是最低位。字(Word)也常称为计算机字,它是可作为独立的数据单位进行处理的若干字位的组合。字所包含的字位的个数称为字长,字长一般是字节长度的整数倍,如16、32等。,计算机文化基础

38、,60,1.2.2 二进制数,二进制数据的计量单位二进制数据的数据量的计量计量二进制数据量的常用单位还有:千字节(KB)1KB=210字节=1024B兆字节(MB)1MB=220字节=1024KB千兆字节(GB)1GB=230字节=1024MB兆兆字节(TB)1TB=240字节=1024GB,计算机文化基础,61,1.2.2 二进制数,二进制数据的计量单位二进制数据的数据传输速率的计量在计算机内部或计算机与计算机之间进行数据传输时,如果是采用一个字节的8个二进制位同时传输的并行方式,则传输速率的计量单位为:字节/秒(BPS)千字节/秒(KBPS)1 KBPS=1024 BPS兆字节/秒(MBP

39、S)1 MBPS=1024 KBPS在计算机网络中,传输二进制数据通常采用一个一个字位(bit)的串行传输方式,传输速率的计量单位为:比特/秒(bPS)也常称为比特率、波特率、波特千比特/秒(KbPS)1KbPS=210比特/秒=1024bPS兆比特/秒(MbPS)1MbPS=220比特/秒=1024KbPS,计算机文化基础,62,1.2.3 数值信息在计算机内的表示,机器数编码用特定的二进制代码来表示数据或指令的过程在计算机中,所有的数据、指令都是用特定的二进制代码来表示的。对于数值数据来说,我们把该数据本身称为真值,把该数据在计算机内的二进制形式称为机器数。机器数具有下列特点:机器数有固定

40、的位数,表示的数值的范围是有限制的。机器数把真值的符号数字化。通常用最高位表示符号。真值的小数点在机器数中依靠格式上的事先约定来表示。,计算机文化基础,63,1.2.3 数值信息在计算机内的表示,机器数原码规则是:机器数的最高位表示符号,“0”表示正、“1”表示负;剩余各位为该数值的绝对值的二进制表示。在字长8位的计算机中:+95原=0101 1111-95原=1101 1111+118原=0111 0101-118原=1111 0101因为+0原=0000 0000、-0原=1000 0000,所以数值0在原码中不是唯一的,有“正零”和“负零”之分。在8位长度的机器数中,原码的表示范围为+1

41、27-127。在16位长度的机器数中,原码的表示范围为+32767-32767。,计算机文化基础,64,1.2.3 数值信息在计算机内的表示,机器数反码规则是:对于正数,其反码与原码相同;对于负数,其反码的符号位为1,数值位是其绝对值二进制的各位取反。在字长8位的计算机中:+95反=0101 1111-95反=1010 0000+118反=0111 0101-118反=1000 1010因为+0反=0000 0000、-0反=1111 1111,所以数值0在反码中不是唯一的,也有“正零”和“负零”之分。在8位长度的机器数中,反码的表示范围为+127-127。在16位长度的机器数中,反码的表示范

42、围为+32767-32767。,计算机文化基础,65,1.2.3 数值信息在计算机内的表示,机器数补码规则是:对于正数,其补码与原码相同;对于负数,其补码的符号位为1,数值位是其绝对值二进制的各位取反并加1。在字长8位的计算机中:+95补=0101 1111-95补=1010 0001+118补=0111 0101-118补=1000 1011数0的补码表示是唯一的,0补=+0补=-0补=0000 0000。在8位长度的机器数中,补码的表示范围为+127-128。在16位长度的机器数中,补码的表示范围为+32767-32768。,计算机文化基础,66,1.2.3 数值信息在计算机内的表示,机器

43、数移码定义是:x移=2n-1+x(2n-1x-2n-1)在字长8位的计算机中:+95移=1101 1111-95移=0010 0001+118移=1111 0101-118移=0000 1011移码的最高位与原码、反码和补码不同。当真值为正时,其最高位为1;当真值为负时,其最高位为0。从形式上看,移码和补码除了符号位相反外,其余各位相同。移码在计算机中主要用来表示浮点数中的阶。,计算机文化基础,67,1.2.3 数值信息在计算机内的表示,机器数BCD码将十进制数表示为二进制的编码形式,称为十进制数的二进制编码,简称二-十进制编码或BCD(Binary-Coded Decimal)码。BCD码使

44、计算机能识别、存储十进制数,并能直接使用十进制数形式进行运算。,计算机文化基础,68,1.2.4 非数值信息在计算机内的表示,机器数代码转换,计算机文化基础,十进制数+95+95=+5FH=+101 1111B真值+00101 1111(原码)+95原=0101 1111+95反=0101 1111+95补=0101 1111,十进制数-118-118=-76H=-111 0110B真值-11111 0110(原码)1000 1001(反码)1000 1010(补码)-118原=1111 0110-118反=1000 1001-118移=1000 1010,69,1.2.4 非数值信息在计算机

45、内的表示,机器数定点数和浮点数真值的小数点在机器数中依靠格式上的事先约定来表示。定点数小数点的位置在约定中是固定的。通常,小数点固定在数值的最高位之前或最低位之后。浮点数小数点的位置在约定中不是固定的(浮动的)。任一二进制数N可表示为:(M)2r其中:为尾符、M为尾数、为阶符、r为阶码格式:尾符阶符阶码尾数 或 阶符阶码尾符尾数,计算机文化基础,70,1.2.4 非数值信息在计算机内的表示,西文信息在计算机内的表示西文是指那些拉丁字母、数字、标点符号以及一些特殊符号,平时常将它们简称为字符(Character)。字符集所有这些字符的集合称为“字符集”,在这个字符集中的每个字符都必须具有一个唯一

46、的代码,所有字符集中字符的代码组成该字符集的代码表,简称为“码表”。ASCII码计算机中西文信息采用的字符集以及相关的码表是ASCII码(American Standard Code for Information Interchange 美国信息交换标准代码)。,计算机文化基础,71,计算机文化基础,有形字符(可打印字符),字符09的高3位编码为011,低4位00001001(恰好是二进制形式的09,有利于ASCII码与二进制码之间的转换),大写字符与小写字符的ASCII码值相差在b5位,72,1.2.4 非数值信息在计算机内的表示,中文信息在计算机内的表示中文信息是由汉字组成的,汉字为象形

47、文字,字种多、字形杂,编码比较困难。在计算机处理汉字时,输入、处理、存储、传输、输出的各个环节的编码要求各不相同,所以需要进行一系列的编码和转换。GB2312-80汉字字符集与编码为了适应计算机系统处理汉字的需要,我国在1981年颁布了信息交换用汉字编码字符集基本集(GB2312-80)的强制性国家标准。,计算机文化基础,73,信息交换用汉字编码字符集基本集(GB2312-80)代码表示意图,计算机文化基础,整个字符集是一个二维平面,排成一张94行94列的字符表。表中的行称为区,表中的列称为位。,表中每个字符的代码由其行,列位置决定,字符代码的二进制值由两个字节组成,由行位置决定的代码为第一字

48、节,由列位置决定的代码为第二字节。,从第1区到第9区是非汉字图形符号,共有682个;,从第16区到第55区为3755个常用汉字,称为一级汉字,按汉语拼音的字母顺序排列,从第56区到87区是3008个非常用汉字,称为二级汉字,按照偏旁部首顺序排列,74,1.2.4 非数值信息在计算机内的表示,中文信息在计算机内的表示国标区位码由字符集中的字符的区和位所决定的代码,简称为区位码。区位码常用4位十进制数字符号表示,区号在前,位号在后。国标交换码国标交换码简称为国标码,也常称为交换码。国标码是GB2312-80编码字符集所规定的代码,为两个七位二进制所组成的代码。由于计算机中用八个二进制位作为一个字节

49、,所以国标码用两个字节表示(最高位b7置为0),并用十六进制表示。汉字机内码汉字机内码简称内码,是汉字处理系统中存储、处理、传输汉字时所用的代码。编码方法是:将表示汉字的国标码的两个字节的最高位设置为1。,计算机文化基础,75,1.2.4 非数值信息在计算机内的表示,中文信息在计算机内的表示对应关系国标码=区位码+2020H从十进制角度:就是将区位码的区号和位号分别加上32机内码=国标码+8080H=区位码+A0A0H从十进制角度:就是将区位码的区号和位号分别加上(32+128)在汉字处理系统中,如果字符信息的最高位为0,表示其为由ASCII码表示的西文字符,就将它作为西文字符处理;如果字符信

50、息的最高位为1,就检测下一个字符信息的最高位是否也为1,如果是,表示这两个字节的字符信息表示一个汉字,就将其作为汉字进行处理。,计算机文化基础,76,1.2.4 非数值信息在计算机内的表示,中文信息在计算机内的表示汉字字符的输入编码计算机汉字输入技术是计算机汉字处理技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常所采用的汉字输入方式编码方式按照字音编码方式按照字形编码方式字音与字形结合的编码方式数字流水编码方式非编码方式自然输入整字键盘输入,计算机文化基础,77,1.2.4 非数值信息在计算机内的表示,中文信息在计算机内的表示汉字字符的字形编码字形码的作用是把汉字某种编码转换为人们可以阅读的方块字形象,当计算机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