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中的心理效应》读后感.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6030104 上传时间:2023-09-16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14.6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中的心理效应》读后感.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教育中的心理效应》读后感.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教育中的心理效应》读后感.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中的心理效应》读后感.docx(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教育中的心理效应读后感书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书是一个人不断超越自己的重要法宝。在学校的统一安排下,最近一段时间,我拜读了刘儒德教授的教育中的心理效应一书。虽说是拜读,其实是囱囤吞枣。刘儒德教授把我们教育、教学、管理工作中屡见不鲜的事,站在心理学的规律、效应和法则的角度上,用浅显的语言、生动的故事、有趣的实验以及案例娓娓道来,层层剖析。正如书中用著名作家马克吐温的故事对“超限效应”进行分析。古人云:“过犹不及,事缓则圆J外界刺激过多,过强或作用时间过久,则会引起心理极不耐烦或逆反的心理现象,这便是“超限效应”。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心理学上的“超限效应”很多,如教学中的心理超载现象

2、(上课喜欢拖堂,作业布置过多或课堂认知超载等)以及批评教育和赏识教育中的“超限效应二批评的“超限效应”时有发生。批评学生时,我们老师和家长总是很心急,想要急切地纠正孩子身上的问题,因此往往是一而再、再而三地重复批评,最后使孩子极为不耐烦,从而产生逆反心理。其实每个孩子都是希望得到老师和家长的关注和表扬,当孩子挨批时,可能内心已接受长辈们的正确观点,并下决心进行改正,但如果一而再、再而三地说教,其厌烦心理就会呈几何级数增加,说不定因而演变成反抗心理。就像前年曾经教过的一个男孩,经常犯错经常挨批评,长期以往,对家长的教育总抱着无所谓的态度,最后索性就不改变甚至变本加厉。在批评教育中,作为班主任要把

3、握好教育的“度”,切忌大肆渲染,上纲上线。我们要讲究“布白”的艺术。适当地留点“布白”,让他们自己去思考、去反省。我认为班主任在批评教育中应遵循三条原则:适度原则、及时原则、公正原则。给予学生以适度的教育:一是批评“量刑”适度,做到既不能“量刑”太重,否则学生不服、逆反抵触;也不能“量刑”太轻,否则起不到教育作用。二是选择合适的场合。老师要选择合适的批评场合,尽可能避人耳目,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就像上面提到的这个学生,了解了他的基本情况后当他再次犯错,我便及时、迅速的与他谈心,并且选择了合适的场所。让他从内心认识自己的错误,从内心接我的受批评教育,同时给予他信任。这样既体现了班主任的威信,又易被当事学生接受。所以说批评要把握好“度”。如果批评“过度”就会产生“超限效应”,如果“不及”又达不到既定目的。66条心理规律和效应,一个个经典的实验、故事或问题情境,使那些心理学的规律、效应一下子与我的二十多年的班主任教育教学实践对号入座。教育中的心理效应一书的阅读让我更进一步的了解了学生、教育教学工作,对我今后的教育教学以及生活方面有很好的启示和指导意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