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管理学基础第03节.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6040523 上传时间:2023-09-17 格式:PPT 页数:44 大小:20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信息管理学基础第03节.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信息管理学基础第03节.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信息管理学基础第03节.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信息管理学基础第03节.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信息管理学基础第03节.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信息管理学基础第03节.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信息管理学基础第03节.ppt(4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信息管理学基础,高等学校信息管理类专业核心课教程,前 言,信息管理学是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信息管理的实践源远流长,可以追溯到遥远的古代,但作为一门学科的信息管理则是现代计算机和通信技术广泛应用于人类信息活动各环节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兴学科领域。它主要研究信息的生存、传播、分布、获取、加工、利用的特征、规律及其控制和管理的理论、原理、原则、技术方法与社会机制。本教材从人类社会信息过程出发考察信息管理活动,包括信息的生存、传递、获取、加工(组织、检索)、利用等一系列环节以及信息分布、信息管理支持工具、信息管理社会机制(信息政策法规)和信息机构管理。,第一章 信息与信息管理,1.

2、1信息的含义,1.1.1信息概念的发展 早期,人们对信息字面上的理解。哈特莱1928年在贝尔系统电话杂志上发表题为“信息传输”的论文。1948年,通信专家申农在贝尔系统电话杂志上发表了一篇题为“通信的数学理论”的论文。控制论的奠基人维纳1950年出版控制论与社会。,当计算机出现后,信息被看做数据。在生命科学领域,动物界与植物界的信号交换,甚至生命体由一个细胞传递给另一个细胞,由一个机体传递给另一个机体,也开始被看做是信息的传递。二次世界大战后,科技信息工作的发展中,信息又被看做经验、知识和资料。信息在哲学中的发展又认为信息是事物的一种普遍属性。而在通信领域,信息被看做有序程度(或组织程度)的度

3、量和负熵,是用以减少不确定性的东西。,信息概念的发展(2),1.1.2信息的定义,1.本体论层次的信息。定义:事物存在的方式和运动状态的表现形式。“事物”泛指存在于人类社会、思维活动和自然界中一切可能的对象。“存在方式”指事物的内部结构和外部联系。“运动”泛指一切意义上的变化,包括机械的、物理的、化学的、生物的、思维的和社会的运动。“运动状态”则是指事物在时间和空间上变化所展示的特征、态势和规律。,2.认识论层次的信息,在认识论层次上,信息定义为:主体所感知或表述的事物存在的方式和运动状态。,认识论层次和本体论层次信息概念比较,在本体论层次上,信息的存在不以主体的存在为前提。在认识论层次上,没

4、有主体就没有信息。认识论层次的信息概念比本体论层次的信息概念具有更为丰富的内涵。首先,作为主体的人具有感知能力,能够感知到事物的存在和运动状态;其次,人具有理解能力,能够理解事物的存在和运动状态的特定含义;第三,人具有目的性,能够判断事物的存在方式和运动状态对其目的而言的效用价值。,认识论层次的信息是同时考虑语法信息、语义信息和语用信息的全信息。以申农为代表的信息论所研究的基本上不涉及信息的含义和效用,是纯粹的语法信息。全信息:把同时考虑到事物存在方式和运动状态的外在形式、内在含义和效用价值的认识论层次上的信息称为“全信息”;语法信息:把仅仅考虑其中形式因素的信息称为“语法信息”;语义信息:把

5、考虑其中内容(含义)因素的信息称为“语义信息”;语用信息:把考虑其中效用因素的信息称为“语用信息”。,1.1.3数据、信息、知识及相关概念,数据(Data)是载荷或记录信息的按照一定规则排列组合的物理符号。它可以是数字、文字、图像,也可以是声音或计算机代码。人们对信息的获取只能通过对数据背景(Context)和规则的解读。背景是接收者针对特定数据的信息准备。可以用如下公式表示:数据+背景=信息,信息是数据载荷的内容,对于同一信息,其数据表现形式可以多种多样。知识是信息接收者通过对信息的提炼和推理而获得的正确结论,是人通过信息对自然界、人类社会以及思维方式与运动规律的认识与掌握,是人的大脑通过思

6、维重新组合的、系统化的信息集合。同样,我们可以表达为如下公式:信息+经验=知识,数据、信息和知识的包含关系及相互转化关系可以用图1-1和图1-2表示。,数据、信息和知识的范围,数据、信息、知识的关系,1.2信息的特征和分类,1.2.1信息的特征和性质 信息存在的普遍性和客观性 信息产生的广延性和无限性 信息在时间和空间上的传递性 信息对物质载体的独立性 信息对认识主体的相对性 信息对利用者的共享性 信息的不可变换性和不可组合性 信息产生和利用的时效性,1.2.2信息的分类,按信息描述的对象划分,可分为自然信息、生物信息、机器信息和社会信息。按信息的性质划分,可分为语法信息、语义信息和语用信息。

7、从利用者观察的角度和过程划分,可分为实在信息、先验信息和实得信息。按信息的传递方向划分,可分为纵向信息、横向信息和网状信息。按信息的内容划分,可分为经济信息、科技信息、政治信息、文化信息、政策法规信息、娱乐信息等等。,按信息的作用来划分,可分为有用信息、无用信息和干扰信息。按信息的运行状态划分,可分为连续性信息、间隔性信息、常规性信息和突发性信息等。按信息的流通渠道划分,可分为正式信息和非正式信息。按信息的记录方式划分,可分为语声信息、图像信息、文字信息、数字信息和计算信息等。按信息的来源划分,可分为内部信息和外部信息(如组织内部、外部)等等。,1.2.3信息与物质和能量,信息流反映物质能量流

8、的运动,社会借助信息来控制物质能量流的运动,左右它们的运动方向,进行科学分配,实行有效管理。各种信息都有共同的加工(组织、整理)、存贮、检索和传递方法。在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信息的积累和加工水平都会影响到物质和能源的生产、加工手段和发展水平。最大限度地综合利用各种信息技术,才能大大提高信息加工和利用的效率。,信息流,信息流通过程,1.3信息化,1.3.1社会信息化 社会信息化是指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一种特定现象,在这种现象出现时,人类对信息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而对物质和能源的依赖程度则相对降低。社会信息化的三个层次:生产工具信息化 社会生产力系统信息化 社会生活信息化,社会信息化的发展阶段,从

9、社会信息化在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的发展情况来看,大体经历了如下几个阶段:(1)建立并普及信息工业阶段。(2)建立与发展先进的通信系统阶段。(3)企业信息化阶段。(4)社会生活的全面信息化。包括办公室自动化、消费信息化、家庭生活信息化、教育信息化、娱乐信息化等。,1.3.1经济信息化,我国经济信息化的情况:1993年底,我国经济信息化建设的协调和决策机构“国民经济信息化联席会议”在北京正式成立,当时的国务院副总理邹家华担任主席。会议确定“三金”(“金桥”、“金卡”、“金关”)工程是我国国民经济信息化建设的主体工程。1993年,中国“金桥”工程,它以电子邮件(EMail)和电子数据交换(EDI)作

10、为信息交换平台,主要目标是建立一个覆盖全国,与国务院各部委使用网相联,并与各省、直辖市、自治区中心城市以及大中型企业连接的国家公用信息通信网。该网以卫星综合数字业务网作为基干网,与邮电系统分组交换网、数字和数据网互为备用,并与金融网及其他信息数据专用网互联互通。,我国经济信息化情况,“金卡”工程也称电子货币工程,是金融电子化和商业流通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金卡”工程将充分利用邮电、人民银行等现有的网络资源,为金融系统推广信用卡和现金卡,逐步实现现金的存兑和支付电子化创造条件“金关”工程是我国实现对外贸易无纸化的信息网工程。它通过“金桥”网完善其业务信息系统。1993年6月,国务院领导主持会议

11、,部署建立与外贸业务相关的海关总署、中国银行、国家税务局、商检局、外汇管理局、国家统计局、远洋运输公司等众多专用网实行联网,用EDI手段实现国内外贸易信息化。除了“金桥”、“金卡”、“金关”外,我国国民经济信息化进程中的“金字号”家族还有许多新成员。随着有中国特色的“金字号”系统工程的建设成功,我国的国民经济信息化和社会信息化进程必将大大加快。,1.4信息管理的内容及任务,人类社会的信息交流过程 当信息生产出来(产生)之后,便要流向特定的利用者,于是在信息生产者和利用者之间形成了源源不断的“流”,即信息流。信息流一般经由两条渠道从生产者流向利用者,一条渠道是信息由信息生产者直接流向信息利用者,

12、另一条渠道是信息在信息系统的控制下流向信息利用者。前者称为信息传递的非正规渠道,后者称为信息传递的正规渠道。,人类社会信息过程,1.4.1信息管理的对象和内容,1.信息管理的概念 信息管理(狭义)就是对信息本身的管理,即采用各种技术方法和手段(如分类、主题、代码、计算机处理等等)对信息进行组织、控制、存贮、检索和规划等,并将其引向预定目标;信息管理(广义)不单单是对信息的管理,而是对涉及信息活动的各种要素(信息、人、机器、机构等)进行合理的组织和控制,以实现信息及有关资源的合理配置,从而有效地满足社会的信息要求。,2.信息管理研究的不同角度,从技术角度,信息管理主要研究用手工方式和计算机方式(

13、当前主要是计算机网络方式)对信息进行收集、加工、处理,使之有序化存贮、便于快速检索并传递给特定的利用者从经济角度,主要研究以信息的生产、流通和利用为基础的信息市场,信息产业、信息经济的形成、发展、特征和运行模式,信息资源的优化配置,信息技术的评价选择以及信息经济效益评价等方面的问题。,从行政和法律角度,立足于政府职能,运用行政手段(政策、计划、规划)和法律手段,对信息活动进行调节和控制,着眼于协调和解决社会信息化过程中出现的新矛盾、新冲突、新的利害关系,促进社会更充分地利用信息,更好地发挥信息的社会功能,为实现某种发展目标服务。从人文角度,立足于研究信息流控制中的道德、伦理、文化因素的影响和建

14、设。尤其是在网络环境下,人们的信息行为仅仅依靠行政和法律手段是难以有效约束的,必须通过人文精神的培养来规范人们的行为,对信息活动进行管理。,3.信息管理的内容,理论方法:计算机科学、信息科学、图书 馆学、情报学、社会学、管理学、经济学、法学、心理学、伦理学学科领域:信息组织、信息检索、信息系统、信息用户、信息经济、信息市场、信息法学,1.4.2信息管理的目标和任务,1.信息管理的目标 信息管理的总目标为:保证社会信息流在不同渠道中有序流动,信息的开发和利用在有领导、有组织的统一规划和管理下,协调一致、有条不紊地进行,使各类信息以更高的效率、效能,更低的成本在国家社会进步、经济发展、人民物质文化

15、生活水平提高中充分发挥作用。,分目标,(1)信息的生产与开发分目标。主要是根据社会经济的发展来合理组织、规划信息的生产和开发,确保相关的潜在信息能及时地、经济地转化为现实的信息资源,供人们使用。(2)信息利用分目标。主要是按照社会化、专业化和产业化的原则合理组织信息的流通和分配,确保信息能得到充分有效的利用。(3)信息管理机制分目标。按照社会信息过程的特征和规律,建立科学、合理的信息管理机制,完善信息开发利用的保障体系。,2.信息管理的任务,宏观层次的信息管理主要是宏观层次上通过国家有关政策、法规、管理条例等来组织、协调信息的生产和开发利用活动,使信息按照国家宏观调控的目标,在不影响国家信息主

16、权和信息安全的前提下得到最合理的开发和最有效的利用。,宏观层次信息管理的具体任务,(1)制定信息开发战略、策略、规划、方针和政策,使信息的开发活动在国家统一指导和管理下有条不紊地进行,使信息的开发不仅成本低、价格廉,而且能很好地满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需要。(2)制定信息管理的法律、规章和条例,建立信息管理的监督和保障体系,使信息管理真正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使生产和开发的信息能得到充分、及时和有效的利用。,(3)综合运用经济、法律和行政手段协调各部门、各地区和各企业之间的关系,明确各级信息开发利用机构的责、权、利界限,使信息的开发利用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实现资源共享。(4)加强国家信

17、息基础设施和网络建设,使信息的生产、开发利用和管理具有良好的硬件环境支持。,信息管理的任务,微观层次的信息管理是在最基层的组织一级上对信息的管理活动,一般由各级政府部门、信息机构和企业等基层组织负责实施。其主要任务是认清组织内各级各类人员对信息的需求,合理组织和开发信息,向他们提供,实现信息的效用价值。,微观层次信息管理的具体任务,(1)调查和了解组织或机构内部各类人员信息需求,制定一个满足不同需求的折中方案(不能忽视任何一类人员的信息需求),以最大限度地满足不同的信息需求。(2)搞清组织或机构内外信息来源和信息获取渠道,以便在需要时获取所需要的信息或向外输出信息。,(3)选择适用信息技术,建

18、设组织或机构内部信息系统和网络,确定信息加工处理、存贮、检索和传递方法,建立组织或机构内部的高效信息保障体系。(4)对信息管理的绩效进行评价,为改善信息管理提供依据。,1.5信息管理的沿革及发展,信息管理的发展阶段“信息管理”是20世纪60年代后才出现的概念,但追溯信息管理的历史沿革,我们可以将其划分为四个典型的阶段,即传统管理阶段、技术管理阶段、资源管理阶段和知识管理阶段。,1.5.1传统管理阶段,这一阶段以信息源管理为核心,以图书馆为象征,同时也包含档案管理和其他文献资料管理。文字的产生图书馆便应运而生。图书馆引入管理的概念出现科技信息机构。“源”管理向“流”控制过渡。,1.5.2 技术管

19、理阶段,这一阶段以信息流的控制为核心,以计算机为工具,以自动化信息处理和信息系统建造为主要工作内容。计算机实现对文献信息流的控制。管理信息系统(MIS)的诞生和发展。决策支持系统(DSS)和专家系统(ES)国际大型联机信息检索系统迅速发展微型计算机的发展,1.5.3信息资源管理阶段,两个背景:技术管理阶段纯粹的技术手段不能实现对信息的有效控制和利用;当代社会经济发展使得信息成为一种重要的资源定义:信息资源管理是信息管理的一种延伸和发展,是用技术、经济、人文对信息进行管理的产物,也是从经济学资源配置和管理中高层战略需求的角度对信息活动进行资源性质的管理。,信息管理不同框架比较,1.5.4知识管理

20、阶段,信息资源管理的局限性:仅关注显在知识的管理而忽略隐性知识的管理,大大限制了管理范围和信息管理效能的发挥 仅关注人类智力劳动的最终成果而忽略学习与创新过程,不能实现全方位的信息管理。仅关注将信息提供给利用者而对利用者需求信息重视不够,限制了信息效用价值的实现。仅关注信息在组织内部的免费流动而忽视信息的增值问题,影响了组织对信息的评价。,知识管理阶段,知识作为组织资产的重要性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逐渐被人们认识到,而“知识管理”一词出现于1989年。20世纪90年代中期,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应用,知识管理迅速推广。知识管理的前提:信息及信息系统的准确性、及时性、可用性,并能够以易于利用的方式提供信息。知识管理的实质:将结构化与非结构化的信息与人们利用这些信息的规则联系起来。知识管理的主要目标:改善组织或机构获取、共享和利用知识的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