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古诗文备考策略.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6041089 上传时间:2023-09-17 格式:PPT 页数:30 大小:35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三古诗文备考策略.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初三古诗文备考策略.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初三古诗文备考策略.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初三古诗文备考策略.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初三古诗文备考策略.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三古诗文备考策略.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三古诗文备考策略.ppt(3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诗歌鉴赏备考:两主三抓细落实,河南师大附中 高晓亮,2010年4月,复习计划,第一轮复习:时间(3月初4月中)梳理教材 重点为古诗文第二轮复习:时间(4月中5月中)专项复习 重点为做题技法指导第三轮复习:时间(5月中6月底)模拟演练 重点为查漏补缺,2010年中考诗歌命题有以下特点:,取材多样化。唐诗宋词虽然仍占主要地位,但古诗、元曲、明清诗词也有录用。题材丰富多彩。遍及田园、山水、咏怀、羁旅行役、边塞、风物、咏史等多个侧面。考查方式多样。除传统的单诗鉴赏外,在各地市中考卷中,比较鉴赏的类型出现。主观题型是命题的主流。考查综合程度高。往往将语言、形象、表达技巧、思想内容多个因素放在一起综合考查

2、,单独考查其中一个方面的较少。分值一般设定在46分,题量大多为12个。,2008年课改区:,阅读下面的诗,完成20-21题。(共4分)游山西村 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萧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20请概括诗人游山西村时的所见所闻。(2分)21“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是广为流传的佳句,你认为人们会在什么情况下引用它?为什么?(2分),再现意境或内涵,重点句的含义及作用,08-10河南古诗词鉴赏回顾,2009年课改区:,阅读下面的诗,完成20-21题。(共4分)江城子 密州出猎 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

3、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岗。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20.请用自己的话描述“千骑卷平冈”所展现的狩猎场面。(2分)21在下阙中作者运用两个典故,表这了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再现意境或内涵,情感,08-10河南古诗词鉴赏回顾,2010年课改区:,阅读下面的诗,完成22-23题。(共4分)饮酒(其五)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21.请从炼字角度说说“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妙在何处。(2分)22

4、.“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中的“真意”指的是什么?(2分),炼字,重点字词理解,08-10河南古诗词鉴赏回顾,设题特点:,一、理解诗词曲的内容(一)整体感知作者的思想感情(二)理解诗歌重点词语、重点句的含义及作用,二、品析写作手法及其作用,三、借助联想和想象揣摩诗歌意境,能用自己的语言再现其意境或内涵,两主三抓细落实,所谓“贯穿两条主线”是指在整个备考过程中,以考试说明中中考考点为一条主线,以五大类诗歌(写景诗、咏物诗、咏史诗、咏怀诗、边塞诗)、词、曲为另一条主线。所谓“细抓三个环节”是指在指导复习过程中着重落实“品读诗歌”、“审清题意”和“规范做题”三个环节。而上述“两条主线”就贯穿在“细

5、抓三个环节”的复习备考过程中。但是,在整个过程中每一步的复习都离不开有效的细节落实。,第一个环节:品读诗歌,第一步:抓规律,指导分类品读。具体做法:引导学生按照诗歌类型(写景诗、咏物诗、咏史诗、咏怀诗、边塞诗、词、曲等)从思想内容、形象或意象、艺术手法、语言特色、名句简析等角度来分类整理制成表格进行复习。,诗歌基本情况归纳表,按题材分类复习总结表,(写景诗、咏物诗、咏史诗、咏怀诗、边塞诗、词、曲等),古诗词名句一览表,第一个环节:品读诗歌,第二步:抓过程,指导具体品读。所谓具体品读,是指按中招题型进行分类,让学生熟悉中招考试考点及基本类型,从而指导学生进行有效的复习。具体做法:我们引导学生将诗

6、歌题型分为五类:炼字型赏析、炼句型赏析、炼意型赏析、表达手法型赏析、语言风格型赏析。每一种题型由题目形式、友情提示、答题要点、题型示例、具体演练五部分组成。,炼字型赏析,一、题目形式。(1)对诗中某字某句,你认为写得好不好?为什么?(2)从哪一句中可以找出最能体现诗人感情的一个字?(形容词、动词)(3)此诗某句中某个字有的版本作,某字,你觉得这两个哪个更好?为什么?(4)某字再表情达意上的作用是什么?,二、友情提示:古人作诗常追求一字传神。这种题型要求品味出诗人炼字妙在何处。回答时不能就字论字,应放回句中,结合全诗主旨、意境和诗人的思想感情来分析。,三、答题要点(1)肯定“好”或肯定“哪一个更

7、好”。(2)解释该字的一般含义和在句中的意思。(3)展开想象和联想,把你认为好的字还原到句中,再现诗人所描绘的情景。(4)说出该字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或烘托了怎样的意境。,四、题型示例:,唐朝王湾次北固山下的第二联“潮平两岸阔”,有的版本作“潮平两岸失”,你觉得哪个字更好,为什么?,参考答案(1)“阔”更好。(2)“阔”有开阔、空旷的意思。“失”是消失、看不见的意思。(3)“阔”表达了大地春回,冰雪消融,春潮把江面变得渺远无际,两岸显得格外宽阔。(4)“阔”直接抒发了诗人视野更加开阔的强烈感受。因此“阔”比“失”好。,四、题型示例:,参考答案:“几处”“谁家”照应“早莺”“新燕”,说明早莺尚少,

8、新燕不多,表达了钱塘湖初春季节的特点和作者的欣喜之情。如果改为“处处”“家家”,就没有这种表达效果(言之有理即可。),2007年河南非课改区:(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诗歌第二联中“几处”“谁家”用得极其精妙,换作“处处”“家家”就没有这种效果。联系全诗,说说为什么。(2分),五、具体演练,例1:“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饮酒(10.河南)例2:“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杜甫望岳例3: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参考答案:“悠然”形象地写出了诗人远离世俗后心灵的自得

9、、闲适、恬淡。“见”是无意中看到的意思,更形象生动地描绘出了作者在东篱下采菊时的悠然闲适和恬静的心境。,参考答案:“割”有切断、截下的意思。这里表现出高大的泰山将山南山北的阳光切断,形成不同的自然景观,突出泰山遮天蔽日的雄伟高大形象。,参考答案:“溅”是指液体受到冲激向四外飞射;“惊”是惊动、感到不安的意思。这两个字,不仅用字新鲜,而且增添了诗人感时恨别的内心痛苦。,(在鉴赏诗歌时,我们要重点关照动词,形容词),表达技巧(又称写作方法)型赏析,一、题目形式(1)这首诗用了什么表现手法?(2)这首诗用了什么写作方法(或艺术手法或表现技巧)?怎样抒发感情?有何作用?(3)谈谈某句诗的妙处。二、答题

10、要点(1)准确指出抒情方式或表现手法或修辞手法。(2)结合诗句中具体词语作分析。(3)这种表达技巧表现了什么内容和抒发了什么感情或揭示了什么道理。,三、友情提示:常见的表达技巧,写作手法(又称表达技巧)一般包括三个层次:表达方式、修辞方法、表现手法。表达方式:描写、抒情、议论、叙述、说明。修辞手法:对偶、互文、顶真、双关、夸张、反复、排比、比喻、拟人等。表现手法:小中见大、虚实结合、托物寓理、以动写静、多角度描写、以乐写哀、对比映衬、比兴、渲染、象征、铺垫、抑扬等。抒情方式:直接抒情(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间接抒情包括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托物寓理等。,四、题型示例,渔家傲 范仲淹 塞

11、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请赏析“长烟落日孤城闭”的妙处。,参考答案:运用对比、衬托的手法,写出了塞外的奇异(壮阔)风光;反映宋朝守军力量薄弱,军情紧急;为下阕抒情作铺垫。表现了作者为国家担忧的复杂的情感。,2005河南非课改区:“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一句有什么含义?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2分)(江城子密州出猎 苏轼)2005年河南课改区:“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中的两个典故,分别用来表现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参考答案:诗人是以魏尚自比

12、,希望朝廷能够重用自己,让自己担当重任,报效边疆。运用典故,使表达避免直白,委婉含蓄的表达了诗人渴望得到重用,报效国家的愿望。,参考答案:怀念已死去的王叔文、柳宗元等人,人事全非的怅惘;暗示贬谪时间之久,表现了对世事变迁的概叹之情。,五、具体演练:,2009年河南:江城子 密州出猎 21.在下阙中作者运用两个典故,表这了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运用朝廷派冯唐起用魏尚、孙郎射虎的典故,表达了作者希望得到朝廷重用和杀敌报国,建功立业的思想情感。,天净沙秋思马致远(2006年河南课改),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小桥流水人家”一句描写出温馨恬静的景象,联系

13、全诗,谈谈作者为什么这样写。,参考答案:以乐景写哀情,通过对比,衬托出游子孤独凄凉以及对家乡亲人的思念。,“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是曹操观沧海中的名句,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好在哪里?请从思想感情或写法方面谈一谈。,作者借助奇特的想象,勾画了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象的壮丽景象,表现了作者博大的胸襟以及渴望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抱负(抒发情感)。,思想感情:,写法:,这两句诗运用了奇特的想象,也是借景抒情的写法,即借大海的吞吐日月、包蕴万象的气魄,来表现诗人自己的博大胸襟和豪迈气魄。,第二个环节:审清题意,审清题意,明确考点具体做法:让学生先仔细地读题目,然后画出关键词句,最后根据

14、关键词句明确考点和题型(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2010年河南中考)饮酒请从炼字角度说说“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妙在何处?(2009年河南中考)江城子密州出猎第二题“在下阙中作者运用两个典故,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2005年非课改区)江城子密州出猎第二题“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一句有什么含义?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考点 是“鉴赏诗歌的语言”中的“炼字”。,考点是“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考点是“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第三个环节:规范做题,规范的原则:(1)要求学生养成“依问点”作答的习惯,也就是说题目问什么我就要答什么。(2)恰当运

15、用鉴赏术语。(3)学会分析和概括相结合。(4)答完题后要回读完善,排除表意不清,错句、病句。,每个考点答题的规范大同小异。下面以“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这个考点为例,说说答题的规范步骤。表达技巧一般答题模式:(1)准确指出抒情方式或表现手法或修辞手法。(2)结合诗句中具体词语作分析。(3)这种表达技巧表现了什么内容和抒发了什么感情或揭示了什么道理。以2005河南非课改区试题为例:“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一句有什么含义?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考点是表达技巧,答题步骤是三步:,第一步,先写出这两句运用了什么手法(运用了典故),,第二步,结合作品具体分析如何运用这一手法(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第三步,分析运用这种手法的艺术效果或作用(使表达避免直白,委婉含蓄的表达了诗人渴望得到重用,报效国家的愿望)。,古诗鉴赏三轮复习计划安排,第一轮复习重点放在第一个环节,品读诗歌。让学生真正有非常强烈的读懂诗歌的意识,真正掌握读懂诗歌的方法。第二轮复习重点放在第二三个环节,让学生养成仔细审题的习惯,养成画关键词句的习惯,养成从关键词句中明确考点然后根据考点相关知识和方法做题的习惯,养成按步骤规范答题的习惯。第三轮复习依托决战中招试卷和专项复习学案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逐步提高学生的答题能力,提升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提高他们的文学修养。,欢迎批评指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