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金融第三章第二节:开放经济下的LM曲线.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6042684 上传时间:2023-09-17 格式:PPT 页数:37 大小:302.6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际金融第三章第二节:开放经济下的LM曲线.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国际金融第三章第二节:开放经济下的LM曲线.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国际金融第三章第二节:开放经济下的LM曲线.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国际金融第三章第二节:开放经济下的LM曲线.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国际金融第三章第二节:开放经济下的LM曲线.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国际金融第三章第二节:开放经济下的LM曲线.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际金融第三章第二节:开放经济下的LM曲线.ppt(3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三章开放经济下的商品市场、货币市场和经常账户,本章主要内容:讨论开放经济中的商品市场均衡,随后讨论货币市场和外汇市场的均衡。贬值的经济效应开放经济各国的相互依存性开放经济下的IS,LM,CA曲线不同汇率制度下的开放经济均衡,第一节开放经济下的简单商品市场平衡,几个假设条件(见课本)一、开放经济下的贸易余额和国民收入 分析贸易余额、国内吸收与国民收入的关系,以确定开放经济下的均衡国民收入TN=XN-MN=PM*-eP*MT=TN/P=M*-(eP*/P)M=M*-qM,核心变量:q=eP*/P(实际汇率)q增加,说明外国商品的价格更贵,意味着本国商品的竞争力提高;反之,竞争力下降。M*=M*(

2、q,Y*)本国出口的数量M=M(q,Y)本国进口的数量本国贸易余额:T=M*(q,Y*)-q M(q,Y)=T(q,Y*,Y)T=-mY,0 m 1 自主性贸易余额 m边际进口倾向2、国内吸收与国民收入(1)A=C+=+aY+=+aY 简单商品市场均衡的条件:Y=YD=A+T0 a 1 自主性消费 自主性吸收(2)H=Y-A=-+sY3、均衡国民收入的确定Y0=1/(s+m)(+),a=1/(s+m),简单商品市场的均衡条件(见课本图)(1)Y=Y0,商品市场处于均衡点N(Y0,T0)(2)a=1/(s+m)凯恩斯乘数,二、贬值的经济效应分析,借助于以上的分析框架,讨论贬值的经济效应。(国际收

3、支理论主要有弹性论、吸收论、货币论和国际收支政策配合论。这些理论从不同角度分析了国际收支产生的原因和解决方法。),弹性分析(The Elasticities approach to Balance of Payment)弹性理论的代表人物:新古典学派的创始人英国经济学家马歇尔和美国经济学家勒纳。JoanRobinson研究汇率变动对国际收支的调节的影响,提出国际收支弹性理论。假设:贬值不影响国民收入,国内吸收仅仅影响贸易余额,那么,货币贬值是否一定能改变一国的进出口状况呢?1、贬值与贸易余额货币 Ex+Em 1(马歇尔勒纳条件),T=M*(q,Y*)-qM(q,Y)q增加外国商品相对价格上升M

4、*上升M下降T=M*-q M 不确定(引入价格弹性)出口的价格弹性(见课本P75)进口的价格弹性(同上),Ex+Em 1(马歇尔勒纳条件),不同弹性条件下贬值对收入的影响,我们假定中国为本国,美国为外国,人民币从 1 7贬值到 1 8,由此引起出口商品美元单价和出口数量变化的一组数据。,E E 1(马歇尔 勒纳条件)E:出口需求弹性 出口商品销售量增加的百分比与货币贬值引起出口商品外币价格下跌百分比之比 Ex,x,m,x,出口商品需求量变动率,出口商品价格变动率,只有出口商品销售量增加的百分比大于货币贬值引起出口商品外币价格下跌的百分比,货币贬值才能增加外汇收入 单从出口看,Ex1是贬值发挥作

5、用的一个必要条件,Em 进口需求弹性,进口量减少的百分点与货币贬值引起进口商品本币价格上涨的百分点之比 Em 只有进口商品价格上涨能使进口商品的减少量大于零,贬值就能够减少进口,降低外汇支出 单从进口看,Em 0 是贬值发挥作用的另一个必要条件,进口商品需求量变动率,进口商品价格变动率,只有当以贬值因进口需求弹性大于0(进口减少)与出口需求弹性大于1(出口增加)时,贬值才能改善贸易差额。Ex E m 1由此推论:E x E m 1 贸易余额因本币贬值而改善 E x E m 1 贸易余额状况保持不变 E x E m 1 贸易余额因本币贬值而趋于恶化,P:以本币表示的出口品价格 P*:以外币表示的

6、进口品价格e:表示一单位外币折合为本币的数额,即直接标价法下的汇率T:本币贬值前的贸易收支差额M*:本币贬值前的出口量 M:本币贬值前的进口量M*:本币贬值后的出口增量 M:本币贬值后的进口减少量 假设本币贬值后,出口产品的价格减少1%,进口产品的价格会相应增加1%那么本币贬值后的出口商品的需求弹性和进口商品的需求弹性分别是:M*M M*ME X=E M=1%1%M*=1%M*E X M=1%M E M 本币贬值后:出口收入增加额为 P M*=1%P M*E X 进口品的本币支出相应增加额为 1%e P*M 进口需求减少额为 e P*M=e P*M 1%E m 本币贬值前国际收支 T=P M*

7、-e P*M本币贬值后国际收支差额的变动额为T=E X P M*1%(1-E m)e P*M 1%显然,只要 E X P M*(1-E m)e P*M 0,本币贬值就能改善贸易收支,如果贬值前国际收支是均衡的,那么就有 P M*=e P*M,因此上述条件就可以变为:只要 E X 1-E m,即 E X+E m 1,本币贬值就能改善贸易收支。,贡献与局限,贡献:马歇尔是第一个将弹性分析方法用于国际经济领域的经济学家,这一分析方法对后来的弹性分析理论具有直接的影响。弹性分析提醒人们,当本国国际收支失衡时,不要一厢情愿地通过贬值来刺激出口,抑制进口。,局限,1该理论是建立在局部分析的基础上,只考虑汇

8、率变动对一国贸易收支的影响,而假定其他条件保持不变,实际上其他条件是变动的。2该理论没有涉及到国际资本流动,实际上本币贬值不仅会影响到经常项目收支,还会影响到资本项目收支。3该理论只是一种比较静态分析,在现实世界中本币贬值对贸易收支的影响是一个动态过程,如产生时滞效应(即J曲线效应)。,2、贬值与国民收入(考虑国民收入的变化因素,分析贬值对贸易余额的影响)考虑到国民收入变化后,贬值对贸易余额的影响分为两部分:q升(Y不变)T升,贸易余额改善q升(Y变化)自主性贸易余额改善贸易余额改善 自主性贸易余额改善Y升进口增加 贸易余额恶化结论:只要自主性贸易余额改善大于进口增加,贬值可以改善一国的贸易余

9、额。,3、贬值与自主性吸收取消上述分析中贬值不影响自主性吸收的假设。(只介绍劳尔森梅茨勒效应)q升外国商品相对价格升本国居民原有收入的实际购买力下降居民实际消费水平下降增加了国内吸收支出自主性吸收增加劳尔森梅茨勒效应 图示见课本,4、贬值与时滞反应 J曲线效应(J-curve Effects),马歇尔-勒纳条件只谈到了贬值对贸易需求的影响,并未提到商品出口的供给情况。即使满足马歇尔-勒纳条件,本币贬值也不会立即改善国际收支,反而可能导致其恶化,往往要经过几个月之后这种状况才开始好转。这就是贬值的时滞反应,其路径曲线的最初部分类似英文字母“J”,后来学者就将这一现象称为J曲线效应。,实际生活中,

10、当汇率变化时,进出口实际变动还取决于商品供给对价格的反应程度。时滞:出口供给的调整时间,时间t,贸易收支盈余,贸易收支逆差,贸易收支平衡,t0 t1 t 2,A,B,C,D,为什么会出现J曲线效应?,经济学家马吉将贬值后的这段时间划分为三个阶段:货币合同阶段:出口数量不能增加以冲抵出口外币价格的下降 进口数量不能减少以冲抵进口本币价格的上升传导阶段:当进出口价格可以变动时,进出口数量及供给的调整从生产和消费方面来看又需要一个过程。收支差额还不会减少数量调整阶段 进出口的数量能够变动,贬值对国际收支的正常效应开始发挥作用。国际收支差额从谷底上攀,逐步由赤字转变为国际收支顺差,收支趋于恶化,经验数

11、据表明,对于多数工业国家,J曲线持续时间在6个月到一年之间,所以上述图中的D点,即贸易收支改善点一般会在发生货币贬值后的一年之内到达,之后经常项目才会继续改善。,三、开放经济的相互依存性分析(取消Y*室外生变量的假设)图示见课本(一)开放经济的溢出效应:指一国的收入变动会通过贸易渠道引起另一国收入的相应变动、(二)开放经济的反馈效应:指外国收入的扩张又进一步反作用于本国的国民收入。,第二节开放经济下的商品市场、货币市场与经常账户平衡,在第一节的分析基础上,引入货币因素,分析三个市场的同时平衡。一、开放经济下的IS、LM、CA曲线1.开放经济下的IS曲线 IS曲线是考虑货币因素后,反映商品市场平

12、衡的曲线。Io表示与利率无关的投资需求,代表投资的利率弹性。这样,原有的吸收函数为 A=A(G,I,Y)=+aY-bi即:Y=a(-bi+)这一关系用图表示,就得到了开放经济下的IS曲线。第一、这一曲线的斜率为负。第二、在推导这一曲线的过程,我们假定政府支出及自主性贸易余额不变。第三、与封闭条件相比,这一曲线的最大区别在于:由于贸易余额的存在,斜率及初始位置都发生了变化。,2.开放经济下的LM曲线,反映货币市场均衡时收入和利率的组合情况平衡条件:MS/P=LD(i,Y)=kY-hi k0,h0 令MS=M0,则Y=1/k(hi+M0/P)(1).这一曲线的斜率为正。(2)在名义货币供给及物价水

13、平固定的情况下推导出这一曲线的。(3)这一曲线与封闭条件相比的最大区别在于:如果开放经济实行的是固定汇率制度,则国际收支不平衡是会通过外汇储备渠道导致货币供给的变动,(3)与封闭经济的区别固定汇率制度:收支逆差 外汇市场供不应求 汇率上升的压力 央行卖出外汇 国内基础货币下降 货币供给降低 LM曲线右移浮动汇率制度:央行完全不干予,货币供给不受国际收支的影响。,3.开放经济下的CA曲线,反映了经常账户收支平衡是利率与国民收入的组合。对于经常账户收支,有平衡条件:CA=T=-mY=0 Y=1/m 这一平衡与利率无关,因此表现为与横轴垂直的一直线。在这条曲线右边的点经常账户为逆差;在这条曲线左边的

14、点,经常账户为顺差。当实际汇率改变时,直线的位置也会改变。,二 固定汇率之下的开放经济均衡,分为两步进行分析:平衡条件及自动恢复平衡机制1.平衡条件:封闭经济:货币市场和商品市场同时均衡 开放经济:货币市场,商品市场和经常账户同时均衡 国际收支不平衡 经常账户失衡 外汇市场失衡 基础货币变动 货币供给变动 国民收入变动 商品市场相应变动,2.开放经济的自动平衡机制,分析经常账户收支不平衡时商品,货币及经常账户的自动调节过程两种平衡机制的调节机理收入机制:CA0 LM曲线左移 I上升和Y下降 mY下降 T改善 CA,LM,IS交于一点,即均衡点。国际收支逆差外汇储备减少名义货币供给下降国民收入下

15、降进口支出下降经账户改善,货币-价格机制,价格水平变化条件下,平衡的实现。货币价格机制 货币价格机制的调节过程也可以描述如下:国际收支逆差外汇储备下降名义货币供给下降物价水平下降实际汇率贬值经常账户改善在开放经济的运行中,这两种机制都会发生作用,因此开放经济的自动平衡实现是这两种机制效果的综合。,三、浮动汇率制下的开放经济均衡,对浮动汇率制度下开放经济的一般平衡的考察步骤基本与对固定汇率制下的分析相同。浮动汇率制度下经济的平衡条件在浮动汇率制下,如果国际收支不平衡,则汇率就会发生变动,这就又会带来一系列变量的调整。因此在浮动汇率制下,当商品市场、货币市场、外汇市场同时处于平衡状态时,即IS曲线

16、、LM曲线、CA曲线相交于一点,开放经济才会处于平衡状态。开放经济的自动平衡机制我们同样分析经常账户收支逆差的情况。在浮动汇率制下,这一自动平衡机制主要体现为另一种形式的货币价格机制。,国际收支逆差外汇供小于求名义汇率贬值实际汇率贬值经常账户改善 开放经济下的IS曲线(移动因素)、LM曲线(移动因素)和CA曲线(移动因素,图3-11)以及与封闭经济下的比较,固定汇率制下的开放经济平衡平衡条件(图3-13),自动平衡机制收入机制(图3-14)、货币价格机制(图3-15),浮动汇率制下的开放经济平衡平衡条件,自动平衡机制货币价格机制(图3-16),固定汇率制下的货币价格机制与浮动汇率制下的货币价格

17、机制的区别,(总结:在固定汇率制下,国际收支差额通过对国际储备其作用影响货币供给量;在浮动汇率制下,国际收支差额则直接通过对名义汇率起作用!),第三章小结1、贸易余额与国民收入TN=XN-MN=PM*-eP*M;T=TN/P=M*-qM;T=T(q,Y*,Y)=T-mY,T为自主性贸易余额,m为边际进口倾向,国内吸收与国民收入A=A+aY,H=Y-A,“窖藏”,A为自主性吸收,均衡国民收入的确定Ye=(A+T),Ye=(A+T)=1/(s+m),乘数效应,图3-3,贬值的经济效应分析贬值与自主性贸易余额(马歇尔勒纳条件,*+1),贬值与贸易余额(要求边际吸收倾向小于1),贬值与自主性吸收(劳尔

18、森梅茨勒效应),贬值的时滞(J曲线效应),开放经济的溢出效应和反馈效应,2、开放经济下的IS曲线(移动因素)、LM曲线(移动因素)和CA曲线(移动因素)以及与封闭经济下的比较,固定汇率制下的开放经济平衡平衡条件),自动平衡机制收入机制、货币价格机制,浮动汇率制下的开放经济平衡平衡条件,自动平衡机制货币价格机制,固定汇率制下的货币价格机制与浮动汇率制下的货币价格机制的区别。小结:在固定汇率制下,国际收支差额通过对国际储备其作用影响货币供给量;在浮动汇率制下,国际收支差额则直接通过对名义汇率起作用。,David Hume(17111776货币数量说的倡导者)“价格现金流动机制”,以货币数量论为基础

19、,揭示在国际金本位制下,价格变动对国际收支失衡的自动矫正。1752政治讲活写道:商品的价格是由商品与货币比例决定的,任何一方发生变动,都会引起物价的涨落。如果商品增加,物价就下跌,如果货币增加,物价就上涨;如果商品减少或者货币减少,结果正好相反。他认为,物价并不决定于一国所有的商品和货币的绝对数量,而是决定于进入流通或即将进入流通的商品数量和流通的货币数量。,一般物价水平变动对国际收支影响相对价格水平变动对国际收支影响,货币外流增加货币存量减少,国内一般物价水平下降,出口商品价格下降出口增加,贸易收支改善,国际收支逆差,国际收支逆差,国际收支逆差,本币货币汇率下降,进口相对昂贵出口相对便宜,贸易收支改善,本国货币外流增加对外币需求增加,收入机制利率机制,国际收支逆差,国民收入下降,社会总需求下降,进口需求下降,贸易收支改善,对外支付增加,国际收支逆差,本币供应量相对减少,利率上升,资金内流增加,国际收支改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