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普通国道施工指南(征求意见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甘肃省普通国道施工指南(征求意见稿).docx(6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甘肃省普通国道勘设计指南(征求意见稿)甘肃省交通运输厅前言II引言III1总则12规范性引用文件23术语和定义34总体要求55勘测与工程地质勘察61.1 勘测65. 2工程地质勘察66总体设计115.1 一般规定115.2 公路功能与技术标准116. 3设计要点117路线137.1一般规定137. 2路线平面137. 3路线纵面一般规定147.1 公路横断面147.2 避险车道158路基178.1一般路基178. 2路基排水198. 3路基防护与支挡208.4路基拓宽改建218.5特殊路基219路面249.1一般规定249. 2新建路面249. 3改扩建路面249. 4路面结构组合259. 5
2、路面排水2610桥梁涵洞279.1 1一般规定279.2 2桥型选择与上部结构279.3 3桥梁下部结构289.4 4桥梁基础289.5 5桥面铺装、桥面排水、伸缩装置及其他2910. 6涵洞2910.1 桥涵耐久性设计3010.2 养护及检修设施3010.3 桥涵改扩建3011隧道3211. 1一般规定3211.1 隧道检测与评价3211.2 维修加固设计3311.3 机电附属设施设计3412路线交叉3512.1 一般规定3512.2 平面交叉设计速度3512.3 平面交叉处公路的线形3512.4 视距3712.5 平面交叉转弯设计3712.6 左转弯车道3713兼具城市道路功能的设计391
3、3.1一般规定3913.2 路线3913.3 管线综合4013.4 雨水工程4114交通工程及沿线设施4214.1 一般规定4214.2 交通安全设施4214.3 改扩建工程4214.4 沿线设施4315环境景观461.1 1一般规定461.2 2道路绿化461.3 3路域景观471.4 4服务设施4815. 5“交通+文化旅游”模式建设5016保通设计5215.1 一般规定5216. 2保通设计5217. 3交通组织保证措施5217造价编制5317.1 一般规定5317.2 编制原则和依据5317.3 编制要求53本指南依据GBZT1.1-2020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指南由甘肃省交通运输厅提出
4、并监督实施。主编单位:甘肃省交通运输厅建设管理处参编单位:甘肃省交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甘肃省交通规划勘察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甘肃海威公路勘察设计有限公司甘肃恒路交通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甘肃省交通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湖北省交通规划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河南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主编:主审:参编人员:审查人员:参加人员:为提高甘肃省普通国道建设质量和服务需求,推进公路建设持续、健康发展,谱写交通强国甘肃篇章,按照国家公路网规划对普通国道“主体稳定、局部优化、补充完善、增强韧性”的思路,充分总结“十三五”期间省内普通国道项目勘察设计的经验,结合甘肃省地形地质条件复杂、气候类型多样、经济发展差异以及
5、既有公路技术标准低的特点,更好地规范和指导甘肃省普通国道的勘察设计工作,制定本技术指南。本指南编制过程中,参照国家现行有关标准和规范,编制组通过广泛调查研究,结合甘肃省普通国道项目的建设条件,凝练“十三五”期间省内普通国道项目勘察设计的相关研究成果和成熟技术,因地制宜合理运用技术指标,广泛征求有关单位和专家的意见和建议,编制了本指南。本指南共分17个章节。其中,第14章着重规定了普通国道项目设计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名词术语的使用以及总体设计的要求;第517章分别对勘测、勘察、路线、路基、路面、桥梁涵洞、隧道、路线交叉、兼具城市道路功能的设计、交通工程及沿线设施、绿化及景观、保通设计、造价编制等专
6、业进行了规定。请各有关单位在执行过程中,将发现的问题和修改意见,函告本指南编制组(地址:甘肃省兰州市城关区雁北路交通科技产业园;邮编:730030;电话:0931-8505680)邮箱381506103,供今后修订和完善。1总则本指南规定了甘肃省普通国道公路工程勘察设计的主要内容与技术要求。本指南适用于甘肃省区域内按二级公路标准新建、改建、升级改造、原级改造的普通国道公路的勘察设计,省道二级可参考执行。本指南是结合甘肃省省情和普通国道建设实际对公路工程行业技术标准和规范的细化、补充和完善,本指南未涉及内容以现行公路工程行业技术标准和规范为准。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7、。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JTGBOl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2公路工程抗震规范JTGB04公路环境保护设计规范JTGB05公路项目安全性评价规范JTGClO公路勘测规范JTGC20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GD20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D30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TD31-02公路软土地基路堤设计与施工技术细则JTG/TD31-05黄土地区公路路基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JTG/D31沙漠地区公路设计与施工指南JTG/TD32公路土工合成材料应用技术规范JTG/TD33公路排水设计规范JTGD50公路沥
8、青路面设计规范JTGD60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3370.1公路隧道设计规范第一册土建工程JTGD70/2公路隧道设计规范第二册交通工程与附属设施JTGD81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规范JTG/TD81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细则JTGE40公路土工试验规程JTG3362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5210公路技术状况评定标准JTG2112城镇化地区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3830公路工程建设项目概算预算编制办法交公路发2007358号公路工程基本建设项目设计文件编制办法DB62/T甘肃省黄土地区高速公路路基设计指南甘交规范202214号甘肃省公路建设项目勘察设计管理办法(试行)甘
9、交建设函202276号公路可到达和可检查设计专项提升行动方案普通国道勘察设计指南3术语和定义除以下术语外,本指南出现的其他术语以现行公路工程行业技术标准和规范术语定义为准。3.1普通国道公路ordinarynationalandprovincialhighway普通国道与国家高速公路共同构成全国性或区域性公路运输通道,主要联结首都与各省区和直辖市,通达所有地级行政中心、城市和县级节点,陆路边境口岸、重要景区和交通枢纽,是全国普通干线公路网的主骨架。3.2公路改扩建highwayreconstructionandextension在现有公路的基础上,为提高技术等级、通行能力或改善技术指标而进行的
10、公路建设工程,包括公路的改建、升级改造、原级改造等。3.3设计速度designspeed确定公路设计指标并使其相互协调的设计基准速度。3.4运行速度operatingspeed路面平整、潮湿,自由流状态下,行驶速度累计分布曲线上对应于85%分位值的速度。3.5路床roadbed路面结构层以下08m或L2m范围的路基部分,分为上路床及下路床两层。上路床厚度0.3m;下路床厚度在轻、中等及重交通为0.5m,特重、极重交通公路为0.9m。3.6特殊路基specialsubgrade位于特殊土(岩)地段、不良地质地段及受水、气候等自然因素影响强烈,需要进行特殊设计的路基。3.7结构耐久性Structu
11、raIdurabiIity在设计确定的环境作用和养护、使用条件下,结构及其构件在设计使用年限内保持其安全性和适用性的能力。3.8隧道维修加固tunnelmaintenanceandstrengthening隧道土建结构出现病害和损坏等情况,影响公路隧道运营功能和安全,采取工程措施对土建结构进行修补、修复、补强等,使其恢复使用功能,满足安全性、耐久性要求。3.9评价单元evaluationunit评定隧道技术状况的最小段落长度。3.10四新技术Four-NewTechnology新材料、新设备、新工艺、新技术。三区三线threezonesandthreeIines“三区”是指城镇空间、农业空间、
12、生态空间三种类型的国土空间。“三线”分别对应在城镇空间、农业空间、生态空间划定的城镇开发边界、永久基本农田、生态保护红线三条控制线。3.12路衍经济economicsderivedfromhignway指依托公路的自然属性和对区域经济的拉动作用,通过对沿线经济要素的集聚、扩散而衍生的新经济业态。3.13永临结合uniteofpermanentworksandtemporaryworks项目建设过程中统筹考量临时设施与永久性工程,最大限度利用临时设施;或将永久性工程和设施在建设期提前实施、使用。3.14以工代赈providingempIoymentasaformofrelief以务工代替赈济,是
13、指国家以实物折款或现金形式投入受赈济地区实施基础设施建设,让受赈济地区的困难群众参加劳动并获得报酬。4总体要求4.1普通国道勘察设计要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遵循“建设与利用相结合、畅通与安全同重视、发展与保护同兼顾、指标与投资相适应、生态与品质同坚守”的原则,提高环保意识,贯彻环境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方针,重视水土保持和环境保护。4.2普通国道要结合项目实际及资源禀赋,将发展“路衍经济”、推行“永临结合”、节约集约用地、贯彻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贯穿于项目勘察设计和建设的全过程。4.3普通国道公路设计应遵循国土空间规划“三区三线”划定成果。设
14、计应统筹考虑项目建设与后期运营实际,科学论证、落实合理方案,减小项目实施对沿线环境的破坏。4.4总体设计应贯穿于公路建设项目全过程,覆盖公路建设项目的各相关专业。4.5项目勘察设计由两家或两家以上单位共同承担时,应确定总体设计单位。总体设计单位应加强与其他勘察设计单位协调衔接,并牵头编制项目的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事先指导书、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勘测、勘察大纲并负责文件及概、预算编制汇总。4.6存在重大、复杂技术问题的项目或项目审批部门明确要求增加技术设计阶段的项目,设计单位应编制技术设计文件,编制要求见公路工程基本建设项目设计文件编制办法。4.7普通国道公路应进行交通安全评价,编制安全性评价报
15、告,评价内容及流程按现行公路项目安全评价规范(JTGB05)执行。4.8普通国道公路设计应将动态设计理念贯穿于工程建设的全过程。4. 9勘察设计中鼓励四新技术的应用;对涉及工程质量安全的四新技术,应按有关要求进行充分论证和试验,并做好相关总结,以便推广。4.10 普通国道公路改扩建时应做好交通组织与区域路网保通设计方案。4.11 改扩建公路要对项目本身及相邻道路管理养护设施进行调查,按照布局合理、突出功能的原则,统筹考虑管理养护设施的设置。5勘测与工程地质勘察5.1 勘测5.1.1 新建项目新建公路其深度以及勘测成果应符合公路勘测细则(JTG/TC10)相关要求。5. 1.2改扩建项目改扩建项
16、目除满足公路勘测细则(JTG/TC10)相关要求外,初测阶段应搜集既有公路的测设、施工、养护、路况及交通量等资料,对既有公路的路线线形、路基、路面、桥涵、防护和排水系统、交通事故与主要病害情况展开调查与勘测,并进行必要的技术鉴定,拟定利用或改造方案;定测阶段宜先期对拟改造或利用的路段进行平纵横实地勘测调查,运用拟合技术,合理利用既有公路资源。5.1.3既有公路的调查与检测5.1.3.1进行改扩建设计前,应对现状公路进行调查、检测及评价。相关检测评价工作应由交通行业专业机构、专业技术人员按照行业相关规范、标准要求进行。5.1.3.2采用一阶段施工图设计时,设计前勘测内容应将原两阶段执行的勘测工作
17、一次性完成。5.1.3.3路面损坏状况检测,宜优先采用自动化的快速检测手段、方法。条件不具备时,可人工徒步调查检测。对路线方案有重大影响的构筑物的状况检测,宜采用精度合适、技术成熟且能够定量表达的检测手段、方法。5.1.3.4对既有公路各项指标按照规定的试验检测方法进行,试验与检测数据采集宜采用数字化系统。5.1.3.5对旧路利用路段,调查与检测时间间隔经过不利季节或时间超过六个月的,宜重新进行调查与检测,并与最近一次检测结果进行免核。5.1.3.6各构造物工点的调查与检测要求详见其他各章节。5.2工程地质勘察5. 2.1一般规定5. 2.Ll工程地质勘察应与公路基本建设程序相适应,根据勘察设
18、计阶段分别进行。各阶段勘察深度及成果应符合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GC20)相关要求。6. 2.1.2在勘察方法的选择和使用上,应注意其有效性和适用性,结合沿线的自然地理和地质条件,遵循点面结合、由浅入深的原则,综合运用工程地质调查与测绘、遥感、物探、钻探、简易勘探(包括螺纹钻、钎探、洛阳铲等)或挖探(包括探坑(井)、探槽)、原位测试(包括载荷板试验、静力触探、标准贯入试验、动力触探、十字板试验、扁铲侧胀试验、旁压试验等)、室内试验等方法和手段进行勘察,做深入细致的地质勘察工作,为设计、施工提供完整、准确的地质资料。7. 2.1.3各阶段勘察工作开始前应搜集上一阶段的勘察成果,对能利用的工作
19、量应予以利用,对其中的异常应在报告中予以说明。8. 2.1.4对于改扩建项目,勘探点的布置还应结合既有公路勘察与施工揭露的地质条件综合确定。5.2.2前期研究阶段5.2.2.1主要工作是拟定路线走廊带,工程地质工作应尽可能详细地收集区域地质构造、地层岩性、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地震、环境地质、筑路材料等方面的资料,对项目不同建设方案所处区域的工程地质环境进行综合性的调查研究,初步查明拟定路线走廊带内的地形地貌、地质构造、地层岩性、水文地质和不良地质等与公路建设有关的各种地质条件的形成与分布规律,分析研究工普通国道勘察设计指南程地质环境与不同建设方案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规律,预测可能产生的不良
20、地质作用,从工程地质的角度对项目建设的不同方案进行研究,提出工程地质意见和建议,为项目不同建设方案的比选,划定路线走廊带,估算工程建设的投资规模提供基础资料。5.2.2.2应进行加强工程地质调绘,反复对比,优选出工程地质条件最好、地质灾害最少、工程建设对地质环境的不利影响最小的路线走廊带,真正贯彻地质选线的原则。5.2.2.3勘察方法一般应以遥感、工程地质调绘(1:10000-1:50000)和资料收集为主,对沿线一些特大型控制性工点和控制路线方案的不良地质问题,现有资料不满足方案论证所需时,应辅以必要的钻探和物探等工作。5.2.3初步设计阶段5.2.3.1本阶段的勘察重点是满足方案设计比选与
21、设计的要求。工程地质工作应对路线所处的工程地质环境做进一步的深入研究,从工程地质的角度对路线方案的优化和比选提出工程地质意见和建议,综合运用工程地质调绘(1:20001:5000)、物探、钻探、简易勘探或挖探、原位测试和室内试验等手段和方法进行勘察,取得初步设计所需的基础资料。5.2.3.2本阶段突出重大地质问题对路线方案的制约,在勘探工作量的投入上应适度,应以满足初步设计的要求为原则。前期通过工程地质调绘和适度的勘探工作初步确定推荐线位,后期地质勘察工作量主要布置在推荐线位上。对进行同深度比较的线位,勘察重点应为控制性工点,一般工点可适当减少勘探工作量;对进行定性比较的线位,采用以工程地质调
22、查和测绘为主的方法,可不布置勘探工作量。5.2.3.3工程地质调绘D本阶段应以该项工作为基础开展,并且该工作贯穿于整个勘察工作始终。2)该项工作宜分为两步进行。第一步对设计初拟线位的重点路段,主要是对路线方案有显著影响的不良地质和特殊性岩土地段进行调绘,为路线方案的选择和勘察方法的选用提供依据;第二步,在设计基本确定的路线方案基础上对全线进行工程地质调绘,对重要工点、隧道及高陡边坡应加强调绘的力度。3)调绘范围一般为推荐线和比较线轴线左右两侧不应少于20Om范围,对于不良地质和特殊性岩土可适当扩大范围。尤其是滑坡的调绘范围应扩大至完全覆盖整个滑坡。弃土场的调绘范围应在堆填区外围轮廓线以外不少于
23、100nb若堆填区存在泥石流,调查范围应覆盖该沟槽的整个流域。4)调绘方式可以选用遥感与无人机技术进行辅助。5)调绘内容主要为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水文地质、不良地质和特殊性岩土。弃土场的调绘还应加强堆填区地形坡度,以及基底有无软弱地层和水文条件等方面的调查。5.2.3.4物探1)在工程地质调绘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布置物探工作。2)一般物探工作主要在地质条件复杂的典型路堑高边坡、隧道部位和存在不良地质现象地段进行。隧道一般沿路线轴线布置1条纵向物探线,地质条件复杂的高边坡一般布置12条横向物探线,不良地质根据其空间分布特征布置物探线,物探方法根据实际情况选用。5.2.3.5钻探、简易勘
24、探或挖探一般应根据工程地质调绘、物探的结果,结合构造物类型进行布置,其位置一般宜布置在路线分布范围内。简易钻探或挖探适宜时一般优先采用,简易钻探或挖探不适宜时一般采用钻探;黄土地区钻孔可由满足深度要求的探井代替。勘探点布置宜根据构造物分布特点布置。岩土样品数量以规范低限为原则。以下勘探点的布置含已收集的勘探点资料或老路施工已揭露的地质剖面。1)路基路基工程主要包括一般路基、高路堤、陡坡路堤、支挡工程和路堑高边坡。其勘探点(包括钻孔、简易勘探或挖探点)的布置一般应结合小桥、通道、涵洞等工点综合考虑,勘探点深度应根据地质条件确定。下述勘探点的数量已包括小桥、通道和涵洞勘探点。一般路基:非特殊性土路
25、基勘探方法宜采用简易勘探或挖探,勘探点按每公里23个布置,深度24叱软土(或软弱土)路基勘探方法宜采用钻探,按每公里12个钻孔布置,深度以穿过软土层24m为宜,深厚软土(或软弱土)地基应布置静力触探孔或十字板试验每公里34个,静力触探孔和十字板试验宜与钻孔结合,一般布在横断面上。山间洼地部位一般应布置钻孔。其它特殊性土路基详见相关规范。表5.2.3-1软弱土指标土质分类主要指标粉、细砂ps3.OMPa或NV6粉土Pi2.OMPa(不含软粉土)或fau120KPa粉质黏土、黏土Pi)Wo.85MPa(不含软土)或fa。V120KPa表注:软弱土是指天然含水率大、压缩性高、承载能力低又有别嵌土的型
26、软塑状态的黏性土及粉土、粉砂、细砂中的一种土P静力触探比贯入阻力,N一标准贯入试验锤击数(杆长修正后).高路堤:勘探方法宜采用简易勘探或挖探为主,局部结合钻探的方式。控制横断面按不少于1个钻孔/工点布置,每个控制横断面可布置1个钻孔和不少于1个简易勘探或挖探点。陡坡路堤:勘探方法宜采用以简易勘探或挖探为主,局部结合钻探的方式。控制横断面按不少于1个钻孔/工点布置,每个控制横断面可布置1个钻孔和不少于1个简易勘探或挖探点。路堑高边坡:勘探方法宜采用钻探和简易勘探或挖探相结合的方式。控制横断面按100200m的间距布置,每个控制横断面可布置1个钻孔和不少于1个简易勘探或挖探点。支挡工程:勘探方法宜
27、采用钻探和简易勘探或挖探相结合的方式。控制横断面按不少于1个钻孔/工点布置。以上横断面勘探点的中建议的简易勘探或挖探点也可采用钻孔代替。2)小桥、通道和涵洞小桥、通道和涵洞勘探方法宜采用钻探或挖探相结合的方式。一般按不少于1个钻孔/工点布置。深度宜至中风化岩13m,土层厚时,可控制在525m。3)桥位桥位勘探方法宜采用钻探。中桥一般在桥台布1个钻孔,深度至中风化岩35m,第四系覆盖层或基岩全风化、强风化层较厚时,勘探点深度宜至浅基础基底以下不小于5m或不小于根据计算确定的桩端以下35倍桩径;大桥一般结合桥跨组合,按15020Onl布置1个钻孔(根据地质条件复杂程度取大值或小值,下同),特大桥一
28、般结合桥跨组合,按200300m布置1个钻孔,深度至中风化硬质岩石8IOm或中风化软质岩石1015m,或控制在计算确定的桩端以下35倍桩径。特大桥主桥墩应每墩布置1个钻孔。桥位基岩裸露、岩质新鲜且地层均匀时,也可通过工程地质调绘取代部分勘探点。4)隧道隧道勘探方法宜采用钻探,一般在隧道两端洞口附近和洞身各布1个钻孔,洞身钻孔应结合物探成果布置,钻孔布置应能控制隧道洞身岩土分布为宜,位置在隧道侧壁外58m,钻孔深度至洞底标高以下35m,遇不良地质加深钻孔。5)弃土场弃土场的勘探方法宜采用钻探或挖探相结合的方式,一般沿沟槽纵向不少于2个勘探点,沟口横断面不少于1个勘探点。勘探点深度一般穿过软弱土层
29、24m,若弃土场区无软弱土层,勘探点深度一般为24m,且勘察深度应满足场地稳定性分析评价的要求。6)不良地质对不能避让且对路线方案有影响的滑坡应在工程地质调绘的基础上布置控制性勘探点,满足定性分析与定量评价的最低要求。其它不良地质的勘探主要以调绘为主。7)黄土黄土的勘察相关技术要求参考甘肃省地方标准黄土地区高速公路勘察规范(DB62/T2993)的相关条文,具体勘探点的布置数量可参考其要求的下限。5.2.4施工图设计阶段5.2.4.1本阶段的工作是根据初步设计(或技术设计)的批复意见,对审定的设计方案和技术决定加以具体和深化。地质勘察工作应查明工点地质条件(桥位、隧道、路堑高边坡、高填路堤、陡
30、坡路堤、支挡工程等),采用以钻探为主,结合工程地质调查和测绘、简易勘探或挖探、物探、原位测试和室内试验等综合勘察手段进行。查明场地岩土体组成、性质、分布以及风化层、不良地质、特殊性岩土等工程地质条件在路线纵横方向的变化。5.2.4.2工程地质勘察工作的重点是要取得地基基础设计、边坡防护工程设计、不良地质整治工程设计等所需的岩土物理力学参数,以满足工程地质评价和施工图设计工作的需要。5.2.4.3本阶段勘察工作布置人员应认真研究初勘地质成果,熟悉已有地质资料,充分利用初勘的地质资料。初勘钻孔利用原则:同一地貌单元内,地形平坦地带桥梁钻孔在桩位30m以内的已有钻孔一般应利用;丘陵山地区在桩位20m
31、以内的己有钻孔一般应利用;偏离轴线25m以内的隧道孔或50m以内的路基孔一般应利用,(对同一地貌单元内,钻孔有借鉴意义)5.2.4.4工程地质调绘本阶段工程地质调查测绘工作在初勘的基础上加密进行。5.2.4.5物探必要时对路堑高边坡、隧道洞口横断面上和不良地质的地段进行补充。5.2.4.6钻探、简易勘探或挖探在充分利用初勘成果的基础上,结合构造物类型,本阶段勘探方法采用以钻探为主,辅以简易勘探或挖探、原位测试、取样试验等形式。同一地质单元的主要岩土层样品数量应满足提供设计参数对岩土试验要求(一般不少于6件)。1)路基一般路基:非特殊性土路基段勘探方法宜采用简易勘探或挖探。勘探点在初勘点之间适当
32、增加;软土(或软弱土)路基段勘探方法可采用钻探,一般在初勘孔之间按照每公里增加12个钻孔,深度以钻穿软土层24m为宜,并适当增加静力触探和十字板试验。高路堤:勘探方法宜采用钻探和简易勘探或挖探相结合的方式。控制横断面按不少于1个钻孔/工点布置,黄土分布路段可用人工探井替代钻孔。陡坡路堤:勘探方法宜采用钻探和简易勘探或挖探相结合的方式。控制横断面按不少于1个钻孔/工点布置。路堑、高边坡:勘探方法宜采用以钻探为主并配合简易勘探或挖探的方式。控制横断面按10020Om间距布置,地质条件复杂时每1个控制横断面不少于2个钻孔,钻孔深度应查明路堑岩土分布且至潜在滑动面以下25u支挡工程:勘探方法宜采用钻探
33、和简易勘探或挖探相结合的方式。控制横断面按50100m的间距布置,每个控制横断面在支挡工程轴线上不少于1个钻孔,钻孔深度应达到持力层以下稳定地层中不小于3m,有边坡稳定性分析计算要求的要达到可能的滑动面以下稳定地层中不小于IInO2)小桥、通道和涵洞小桥、通道勘探方法宜采用钻探和挖探相结合的方式,涵洞勘探方法宜采用简易勘探或挖探、钻探相结合的方式。一般按每个工点不少于1个勘探点,勘探深度要求同初勘。3)桥位勘探方法宜采用钻探。采用天然地基或浅基础时,勘探点深度应进入基底持力层以下深度不小于3m,若基底下为复合地基,应进入地基处理深度下不少于3m;采用深基础时,勘探点深度应进入桩端以下不小于5m
34、基底下有软弱地层时应穿过软弱地层不少于1瞑地质条件较免杂时,钻孔隔墩1孔布置;地质条件复杂时,钻孔宜逐墩“之”字型布置1个钻孔;地形地质条件极复杂时,钻孔酌情加密。特大桥主桥设置桥塔时,每个承台布孔不少于2个,根据承台呈对角或对称布置。桥梁勘探点应布置在桩位中心,暂时无法施钻条件且需偏离距离大于桩基半径时可暂不实施该钻孔,待施钻条件满足后根据实际需要实施。4)隧道隧道勘探方法宜采用钻探或挖探相结合的方式,一般在隧道两端洞口范围内3050m各布置1个横断面,每1个横断面一般不少于个2勘探点,并在存在不良地质、地质构造复杂等情况的地段适当增加勘探点。勘探点深度一般至洞底标高以下35u5)弃土场弃土
35、场的勘探方法宜采用钻探或挖探相结合的方式。若无软弱土层分布,本阶段可不增加钻孔;若存在软弱土层,一般沿沟槽纵向勘探点间距不大于500m,沟口横断面不少于3个勘探点。勘探点深度同初勘。普通国道勘察设计指南6总体设计6.1 一般规定6.1.1 总体设计应与综合交通、区域路网、城镇建设、旅游景点及其它设施的现状及发展规划相协调,当项目存在多重功能时,应兼顾多重功能,重点满足主要功能。6.1.2 1.2公路改扩建工程应对既有公路进行运营阶段安全性评价,排查安全隐患路段,应对改扩建方案和新建方案进行论证比选,合理确定路线方案。设计应遵循以下规定:D与沿线城镇总体规划相适应;2)结合专业特点进行既有道路调
36、查、检测与评价;3)最大限度利用既有道路资源,合理运用技术指标;4)整改安全评价风险等级高的路段;5)统筹考虑道路、桥梁等构造物的改造;6)完善施工期交通组织及安全保障设计。6.1.3 总体设计应重点考虑下列因素:D既有公路技术状况及交通安全性调查结论;2)路基、路面以及支挡工程、涵洞、桥梁、隧道等构筑物的利用与改扩建条件;3)爬坡车道、避险车道的设置或调整;4)路基扩宽或路面加铺后对公路建筑限界的影响;5)改扩建对沿线周边环境、居民生产生活的影响;6)施工期交通组织对运行安全、施工方案和工期等的影响;7)应充分利用既有公路废旧材料,节约工程建设资源;做好环境、生态保护和恢兔。6.1.4二级公
37、路改扩建,要对项目本身及相邻道路管理养护设施进行调查,按照布局合理、突出功能的原则,统筹考虑管理养护设施的设置。6.2公路功能与技术标准6.2.1同一条公路,可根据功能定位、路网规划、预测交通量、地形地貌等因素,分段选用不同的公路等级、设计速度、路基宽度,各路段间衔接应相互协调,过渡顺适。相邻路段的设计速度差不应大于20kmh,衔接点宜选择在城镇、平面交叉等交通量变化节点处。6.2.2普通国道公路设计速度宜采用801!11外或60时/11;受地形、地质等条件限制时,设计速度可采用40kmh.当改扩建采用设计速度40Kmh二级公路技术标准时,上、下山(嫄)路段路线布设受地形、地质条件限制时,经技
38、术、经济、安全、环保、造价等综合因素比选论证后,可采用回头曲线指标进行展线。6.2.3利用现有公路的改扩建项目,若提高设计速度将诱发工程地质灾害、新增重大拆迁、大幅增加工程造价或对保护环境、文物有较大影响的,经论证该局部段落可维持原设计速度和指标,长度不宜大于Ioknb与前后路段的速度差不应大于20kmh,路基宽度不宜小于8.5m。应完善、加强交通工程及安全设施。6.2.4限速设计时应合理设置限速段、限速过渡段以及限速交通安全配套设施。限速路段的分界点应根据功能定位、技术指标、路侧干扰和沿线环境等发生显著变化的下列位置:D公路功能定位发生变化,如公路由干线功能改变为集散功等;2)公路技术指标发
39、生变化,如公路设计速度发生变化等;3)公路路侧干扰情况发生变化,如公路由郊区公路转变为城市道路。6.3.1应加强项目沿线三区三线、地质灾害、环境敏感点的调查,在设计工程方案时应当进行合理避让6.3.2应加强路线走廊带及路线方案的综合比选,重点考虑土地、矿产等资源占用和高填深挖、压占河道等因素,优先选择资源占用少、环境影响小的方案。6.3.3路线平纵面设计及工程方案的确定应以节省占地为原则,尽量避免占用基本农田,无法避免的应采取必要的工程措施减少占用。6.3.4路线设计坚持安全、经济原则,选择连续均衡的平纵指标。改(扩)建项目应充分利用旧路空间,尽量提高旧路利用率;新建项目在满足安全、经济的前提
40、下宜选用较高线形指标。6.3.5高墩、大跨桥梁及隧道路段,应进行多方案综合比选论证。6.3.6高填、深挖路段,应对路基与桥梁、路堑与隧道方案进行综合比选论证。6.3.7软基处置深度超过5m的路段,宜结合软基处治深度、路堤高度、用地政策等方面综合考虑与桥梁方案进行同深度比选。6.3.8应做好安全设施、限速管制等交通安全工程设计。6.3.9设置便民候车亭、服务区等服务设施。6.3.10过城镇路段应根据公路功能、混合交通量及其交通组成论证设置慢车道,并根据实际情况设置必要的隔离设施,按照城镇化地区公路技术标准的相关规定执行。6.3.11混合交通严重的上坡路段可设置爬坡车道。6.3.12旅游区或城镇周
41、边路段,应注意公路与自然和景观的协调,加强公路绿化美化设计。7路线7.1一般规定7.1.1路线设计应在踏勘或地质调绘基础上,根据总体设计原则,结合筹资能力、道路功能及既有公路的利用与改造要求,遵循“指标合理、均衡利用”的原则进行设计。7.1.2坚持安全选线、地质选线、地形选线、生态选线的原则,绕避生态、水源、自然、文物等保护区禁建范围,避让地质灾害路段,选择有利于建设及运营安全、保护环境、少占耕地、节约投资的路线方案。7.1.3过城镇路段宜根据适应规划与带动发展的要求,合理把握“进城”与“近城”、“进村”与“近村”的原则,合理采用绕行、穿越等方案。宜优先采用绕城方案。当必须穿城时,路线应综合考
42、虑用地、规划、建筑物等控制因素,尽量拟合旧路,合理选择加宽方案。7.1.4新建公路项目或新建路段,在工程规模相差不大的情况下,应采用较高的线形指标,保证行车的舒适性与安全性。因条件限制须采用极限指标时,应充分论证,并采取相应的安全保障措施。7.1.5改扩建工程遵循以下规定:D应加强既有道路利用的路线方案比选论证,不遗漏有价值方案;2)应遵循利用与改造相结合的原则,不宜追求高指标,充分利用既有道路,最大限度地减少工程量,节约占地、降低工程造价;3)应加强对既有道路平、纵面线形的拟合;对拟合线形进行线形组合设计、视距检验评价,优化改善平纵线形和技术指标,必要时提出相应的技术改善和管理辅助措施;4)
43、利用既有道路局部路段条件限制时,应进行综合分析和技术经济论证,对突破一般条文规定的技术指标论证运用;5)改线路段应按新建公路标准执行;6)拓宽改造时,线位选择应首先考虑旧路资源的利用,并根据既有道路状况以及沿线建筑、水文条件、重要控制点等情况,合理采用单侧加宽、双侧加宽、分离式路基等拓宽方式;7)既有道路平面交叉改造条件受限时,经综合分析和技术经济论证,对于能适应项目功能和保障安全运行的路段,可利用既有道路平面交叉型式进行改建。7.2路线平面7.2.1路线平面必须与地形、景观、环境等相协调,同时注意线形的连续与均衡性,并同纵断面、横断面相互配合。7.2.2直线长度不宜大于20倍设计速度行程,受
44、地形条件或其他特殊情况而采用长直线时,应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保障运营安全。对于改扩建项目,己有长直线不宜做平面改线。7.2.3利用旧路改扩建段两同向圆曲线间最小直线长度(In)不宜小于6倍设计速度行程,反向圆曲线间最小直线长度(m)不宜小于2倍设计速度行程。对于地形条件受限的路段,设计速度小于60kmh时,同向圆曲线间直线较短的宜按照复合曲线进行设计。7.2.4直线与小于不设超高最小半径的圆曲线相衔接处,应设置缓和曲线,缓和曲线采用回旋线,回旋线最小长度应满足现行公路路线设计规范的规定。7. 2.5线形拟合段平面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D平面线形拟合,应以桥梁、隧道和分离式立体交叉等为控制点,利用
45、公路中线进行拟合,并采用两侧硬路肩外缘点进行校核。2)对拟合允许偏差,明式构造物宜不大于IOCm,一般路基段宜不大于20cm。7.2. 6一般路段圆曲线最大超高应采用8%,积雪冰冻地区最大超高应采用6%。设计速度小于或等于60kmh的城镇化地区公路最大超高可采用4%;设计速度大于60kmh的城镇化地区二级公路最大超高可采用6%。土路肩不参与超高;城镇路段如设置侧分带及非机动车道,二者也不参与超高。7.3路线纵面一般规定7.3.1纵断面设计应结合地形地貌、地质条件、桥涵、平面交叉、土石方、洪水位、通航、行洪等要求,合理控制路线设计高程。7.3.2利用既有公路段纵面设计宜遵循“宁填勿挖”的原则,村
46、镇段纵面设计应充分考虑沿线居民排水进行综合设计。7.3.3在符合设计洪水位要求的前提下,平原区公路纵断面设计宜采用低路堤方案。7.3.4连续上(下)坡路段,应在各级坡最大坡长之间设置坡度不大于3%、长度大于最小坡长的缓和坡段。7.3.5桥上及桥头路线的设计纵坡,规定如下:1)大、中桥桥上纵坡不宜大于4%,桥头引道纵坡不宜大于5%。桥头两端引道的线形应与桥梁的线形相匹配。2)易结冰、积雪的桥梁,桥上纵坡不宜大于3%。3)桥上纵坡延伸至桥头引道变坡点处的长度(以m计)不宜小于IV(以km/h计)。7. 3.6越岭路线连续上坡(或下坡)路段,相对高差为200500m时平均纵坡不应大于5.5%,相对高
47、差大于500m时平均纵坡不应大于5%,且任意连续3km路段的平均纵坡不宜大于5.5%.8. 3.7纵面拟合线形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1)应以既有明式构造物为控制点,与既有桥梁的改造利用方案相协调。2)应满足路面加铺、补强需要。3)桥头处存在纵坡差值时,可设置渐变路段进行高程渐变,建议渐变段长度按照2倍竖曲线最小长度控制。4)在沿线村寨集镇路段,改扩建中的纵面拟合线形设计,应充分考虑出行的需求及排水系统。7.3.8路基路段公路的最大纵坡应按现行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D20)执行,特殊困难路段,经论证后最大纵坡可增加l%o7.4公路横断面根据全省普通国道公路横断面设置情况,路基横断面宜采用以下断面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