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学段目标提高阅读实效(课件).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6049175 上传时间:2023-09-18 格式:PPT 页数:63 大小:299.6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把握学段目标提高阅读实效(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63页
把握学段目标提高阅读实效(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63页
把握学段目标提高阅读实效(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63页
把握学段目标提高阅读实效(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63页
把握学段目标提高阅读实效(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6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把握学段目标提高阅读实效(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把握学段目标提高阅读实效(课件).ppt(6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1,喀左县教师学校小学研训部,正确把握各学段阅读教学目标,提高阅读教学的实效性,2,导致阅读教学实效性不高的原因,一是教学目标中的年段语言学习目标不明确;二是教学内容取舍不当,重内容,轻形式;三是教学实施中非语文活动多,冲击了语文训练。总之,工具性萎缩,忽视语言学习,特别是忽视体会词句的表达效果,忽视揣摩作者是怎样用语言表达思想内容的,忽视从读学写、了解文章写法,是造成阅读教学实效性不高的重要原因。,3,一、立足整体,正确把握总目标与阶段目标之间的关系,总目标具有独立的阅读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

2、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近的文言文。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4,各年段教学目标 一年级1、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兴趣。2、学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要求发音正确、声音响亮,按句逗停顿,不唱读。能背诵指定的课文。3、能理解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子。能结合句子理解词语。懂得一句话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4、能用完整的语句回答老师的问题。5、认识自然段,了解课文内容。6、能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7、能阅读浅显的注音读物,初步了解内容。背诵优秀诗文20篇(段)。课文阅读总量不少于2万字。8、保持正确的阅读姿势,养成爱惜书本的良好习惯,5,二年级1、继续学习正确、流

3、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长句中和段落间的停顿。能背诵指定的课文。2、学习默读课文。要求不出声,不指读,一边读,一边想。3、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4、能初步理解每个自然段的内容。初步理解课文内容。5、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向往美好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6,6、诵读儿歌、童谣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7、认识课文中出现的常用标点符号,在阅读中,体会句号、问号、感叹号所表达的不同语气。8、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和格言警句。背诵优秀诗文30篇(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3

4、万字。9、喜爱图书,爱护图书。,7,三年级1、继续学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读出不同语气、能背诵指定的课文。2、初步学会默读,初步理解课文内容,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3、能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词句的意思。4、学习分析自然段,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5、学习课文是怎样用词造句、连句成段的。6、学习按要求预习课文。能借助字典、词典学习生字词。,8,7、在理解语句的过程中,体会句号与逗号的不同用法,了解冒号、引号、顿号的一般用法。8、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语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9、诵读优秀诗文,注意诵读中体验情感,领悟内容。背诵优秀诗文25篇

5、(段)。10、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0万字。,9,四年级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指定的课文。2、能按要求默读课文,并有一定的速度。3、学习理解含义较深的词句或结构比较复杂的句子。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4、能初步了解段与段、段与篇的关系,学习给课文分段,说说段落大意。学习课文是怎样用词造句、连句成段的。5、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10,6、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7、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

6、意。8、养成良好的读书报的习惯,背诵优秀诗文25篇(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0万字。,11,五年级1、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表达课文的思想感情,能背诵指定的课文。2、能按要求默读课文,理解主要内容,有一定的速度。3、能借词典阅读,理解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恰当意义,能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4、能抓住重点词、句、段,深入理解课文内容。5、能了解段与段、段与篇之间的联系,能给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和课文的主要内容。学习概括文章的中心思想。,12,6、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7、学习略读,粗

7、知文章大意。8、养成良好的读书报的习惯,背诵优秀诗文25篇(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0万字。,13,六年级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比较准确地表达课文的思想感情,能背诵指定的课文。2、能按要求默读课文,理解主要内容,体会思想感情。默读有一定的速度,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300字。3、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体会其表达效果。注意欣赏文章中的优美词句。4、能初步理解句段篇之间的联系,能归纳段落大意,能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5、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是怎样表达中心思想的,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自己

8、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14,6、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7、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欢、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受到优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励,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8、能预习课文,了解课文内容,提出疑难问题,养成预习的习惯。9、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背诵优秀诗文30篇(段)。10、能独立阅读程度适合的课外读物,能理解主要内容,体会思想感情,有初步的分析和概括能力。养成勤做读书笔记的良好习惯。课外阅读的总量

9、不少于50万字。,15,二、各年段阅读教学的重点及教学策略,(一)低年级阅读教学重点及教学策略低年级阅读教学的重点可以确定为四项:1、激发阅读兴趣;2、培养朗读能力;3、落实字词句训练;4、学习默读,重视语言积累。,16,1激发阅读兴趣,一是要根据低年级学生形象思维占优势的特点,为他们提供贴近他们生活趣味的阅读材料,如:童话、童谣、寓言、儿歌、故事,向往美好的情境。二是要选择适合低年级学生学习的方式,引导他们通过配图理解、表演、游戏、角色体验等多种生动活泼的学习方式学习课文。减少讲授分析,腾出更多的时间让学生投入到快乐的阅读之中。,17,三是要拓展自由阅读的空间,倡导学生自由阅读,学生想读什么

10、,就读什么,想怎么读就怎么读。四是要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如读故事、讲故事比赛,朗读擂台赛、课外读物推荐会等等,让学生在活动中享受阅读的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书报的习惯,18,2培养朗读能力,低年级朗读的重点是读正确、读流利,有的课文还要读出语气。由于低年级学生处于认读能力的形成阶段。学生从认读一个个汉字开始,逐步向认读词语、句子发展,最后才能熟练地一行一行扫读课文。因此,培养低年级学生的朗读能力,离不开老师的精心指导。,19,(1)朗读示范,训练语感,训练语感,是朗读训练的重点。由于低年级学生感悟语言的能力较薄弱,尤其是刚入学的一年级学生,他们对语言的感悟主要是靠模仿老师的范读。实践证明,一

11、个擅长朗读的教师,所教学生的朗读能力大多都很强,这固然有其他因素,但这与教师潜移默化的范读指导是分不开的。,20,(2)针对问题,详实指导,由于低年级课文篇幅短小,加上低年级学生短时的机械记忆能力较强,学生在听读、齐读了几遍课文后,基本上能把它背焉。此时,不少老师误认为学生会认读课文了。当你随机从课文中找出几句让学生,不少学生却不会读。这说明学生的所谓“读”,不是在认读,而是凭记忆背诵课文,这就是朗读的“盲读”现象。,21,针对这个问题,教师必须进行详实的指导。在教师范读课文后,先让学生带着拼音试读课文,然后要求学生只看汉字不看拼音再读课文。教师检读课文时,先让学生读准生字词,然后分句、分段检

12、读,做到词词句句落实,把培养学生的认读能力落实到实处。,22,(3)根据差异,分层达标,教师应根据班级学生的实际,确立分层目标的要求。如:对朗读基础较好的尖子生,除了做到读正确、读流利外,还应该读出语气;对于中等水平的学生,在做到读正确、读流利的基础上,应鼓励他们自选自己感兴趣的段落,读出语气。对部分存在认读障碍的学生,应在教师的指导下,达到读正确、读流利,提高他们朗读的信心。,23,3落实字词句的训练,字词句的训练是低年级阅读教学的重点。语文课程标准要求低年段的学生“认识常用汉字16001800个,其中8001000个会写”。整个小学阶段,要求学生“认识汉字3000个,其中2500个左右会写

13、”。从认读汉字的要求来看,低年段占60%,从会写的要求来看,低年段占40%。这说明低年段识字教学的任务是相当重的。,24,如何把读的训练与字词句的训练有机结合起来呢?我认为有效的教学策略应该是:以读书训练为经,贯穿始终;以字词句训练为纬,读中落实。其操作程序为:读通课文,抓“识读”“读写”结合,落实感知大意(读懂课文),抓重点词句的理解,落实入境悟情(熟读课文),抓精妙语言的强化,落实积累运用。,25,4学习默读,重视语言积累。,低年级是学习默读的起始阶段,其要求是:“学习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由于低年级有意注意能力不强,因此,在默读训练之初,为了克服学生在默读时的“舌动、唇动、指动”,

14、在默读时不要提出过多的思考要求,也不要过分强调读的速度,只要学生做到屏住气,集中注意力,用眼睛一行一行地扫读课文。好的习惯养成了,速度自然就上来了。,26,语言学家的研究表明,一个人的词汇量与这个人的语文能力是成正比的。因此,低年级的阅读教学,要十分重视学生的语言积累。可让学生专备一本语言积累本,将自己在课内和课外阅读中学到的优美词句、精彩语段及时摘抄焉,这对提高他们的读写能力是很有帮助的。,27,(二)中年级阅读教学的 重点及教学策略,中年级阅读教学的重点可确定为五项:学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学会默读,学习略读;培养理解词句的能力;培养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能力;突出段落训练。,28,1学习有

15、感情地朗读课文。,课程标准对“有感情地朗读”的要求是“初步学会”,对高年级的要求是“能用”,而中年级正是“初步学习”到“能用”的过渡阶段,是形成朗读能力 的关键阶段,因此,教师的指导显得尤为重要。,29,中年级的朗读指导必须把握以下三点:第一,减少烦琐分析,把读书权交给学生。课堂上要给学生充分的读书时间,落实“读正确、读流利”是有感情朗读的基础。遇到难读的地方教师要进行必要的指导。第二,在有感情朗读的指导上,要充分发挥教师范读作用。第三,抓赛读,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30,2初步学会默读,学习略读,课程标准要求中年级学生初步学会默读.“会默读”是一种很重要的能力。中年级的默读训练,要在培养学生

16、边默读边思考的习惯上下功夫。一是要注重默读习惯的培养。二是要注重培养学生默读过程中质颖问难的能力。即“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三是要注意学生默读后效果的检查,避免默读的环节流于形式。,31,3培养理解词句的能力。,中年级的词句教学的着力点应放在理解词句方法的点拨上,让学生透过关键词句感悟并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师在阅读过程中要有目的地教会学生理解词语的方法,如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解词、借助字典词典解词、找近反义词解词、采用分合法解词等到,并及时引导学生总结、梳理。,32,人教版教材到了中年级,更加重视引导学生掌握理解词句的方法。如,引导学生自觉运用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等方法准确理解

17、词语,运用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的方法理解含义比较深刻的句子。如,三年级上册风筝(我查词典知道了“憧憬”的意思。)科利亚的木匣(联系上文,我明白了“果然”的意思。)陶罐和铁罐(“奚落”是什么意思呢?我要往下读读看。)孔子拜师(联系生活实际,我能体会到这句话的意思。)矛和盾的集合(我还能用别的例子来说明这句话。),33,到了三年级下学期,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些理解词句的方法,教材中提出了运用两种方法或者只提出理解的内容,对运用何种方法不作要求,目的是综合运用学过的多种方法。如,三年级下册翠鸟(联系上下文,我理解了“鲜艳”的意思。)一人小村庄的故事(我知道“大雨没喘气儿”的意思。)课文后面思考练习题:我

18、们来找出意思深刻的句子,体会体会,再抄下来。比如,“什么都没有了所有靠斧头得到的一切,包括那些锋利的斧头。”(这也是一种方法的引导,哪些是含义深刻的句子。)和时间赛跑(课文中有一些含义深刻的语句,比如,“虽然明天还会有新太阳,但永远不会有今天的太阳了。”让我们找一找,体会体会,再下来。),34,“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是中年级阅读教学的重要训练目标,也是小学生阅读理解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只有准确把握了文章的主要内容,才能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4培养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能力,35,如何把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训练落实到实处呢?首先,要从抓分段和概括段意入手,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要在学会分段、归

19、纳段意的基础上加以训练。因此,教师首先要求教给学生如何分段、归纳段意的方法,其中最重要的方法就是合并段意法,这种方法适合于任何文章。此外,还有扩充题目法、抓中心句法、“六要素归纳法”等。通过一次次扎实有效的训练,使学生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时能达到“抓住重点,语句通畅、语言简洁”的目标。,36,5突出段落训练,中年级的段落训练是连结低年级字词句训练与高年级篇章训练的“桥梁”。通过段落训练,一方面可以继续巩固低年级的字词句训练;另一方面可为高年级的篇章训练,打下坚实的基础。我们常常抱怨中高年级学生的作文空洞,不能把意思写具体、写生动,其实,这与中年级段落训练不过关有着直接的因果关系。,37,要提高中年

20、级段落训练的实效,必须把握以下四点:第一,根据课文特点,突出训练重点。第二,分析写法,读写结合。如,三年级上册盘古开天地中反义词的巧用;赵州桥的过渡语;富饶的西沙群岛中围绕一句话写具体;美丽的小兴安岭中关于枝条的描写;荷花(“冒”用得真好。)第三,改进教学,优化教学流程。,38,为了体现中年级教学的年段特点,增强段落教学的目标意识,在初读课文时,教师可要求学生标上自然段的顺序,并想想每个自然段的意思。在深入理解课文时,先引导学生交流阅读感受,并提出疑难问题,然后再引导学生带着这些疑难问题从相关的自然段中寻找答案。第四,教给方法,培养概括能力。,39,第五,重视语言积累。在理解的基础上,通过朗读

21、、背诵、摘抄等形式,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同时培养对好词佳句的敏感,养成积累词句的习惯。学生到了三年级,已经掌握了2000多个常用字(包括课外识字),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要多引导学生多读一些课外书,增加积累,进一步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40,高年级是小学生学习语文的综合提高阶段。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高年级阅读教学的重点定位在“培养独立阅读能力,落实篇章训练”上。具体的指标是:1、学会预习课文,养成预习的习惯;2、领悟文本的表达方式;3、初步掌握常见文体的阅读方法;4、学会归纳文章的中心思想;5、学习浏览,拓展阅读。,(三)高年级阅读教学 重点及教学策略,41,如

22、何落实学段目标,体现学段教学的特点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找准阅读教学的逻辑起点,设置准确的教学目标。高年级的阅读教学应该从检查、交流学生的自学结果开始,从检查预习中了解学生哪些学会了,还有哪些困惑的问题,并根据学生需要解决的疑难问题,设置准确的教学目标。新课的教学,应该从帮助学生解决疑难问题开始,在引导学生解决疑难问题的过程中,重点指导学生学习新的阅读方法,这就是高年级阅读教学与中年级阅读教学根本的区别所在。,42,2探寻适合高年级学段特点的教学策略。(1)抓预习,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2)整体入手,长文短教,提高实效。在学生读通课文,了解课文脉络的基础上,围绕课文中心,将课

23、文内容重新组合成若干板块,引导学生分板块读议感悟。操作程序为:先让学生自学,圈画出令自己感动的重点词句,并写上阅读批注。然后组织课堂读议。课堂读议时,一是引导学生通过朗读、品词句、想象画面等方法感悟语言,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二是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看法,实现个性化阅读;三是引导学生揣摩课文的表达顺序,落实篇章训练。,43,(3)教给方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要提高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必须教给学生“学会阅读”的方法。学会品味含义深刻句子的意思。学会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初步掌握常见文体的阅读方法。学会归纳文章的中心思想。,44,(4)拓展阅读,开阔了学生的阅读视野。课程标准对小学高年级学生提出“课外

24、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的要求。如何将这个阅读量落到实处?文中带读。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带读相关的文章。以文带书。如,学了草船借箭让学生课外阅读三国演义。,45,重庆一项调查表明,65%的中小学生课外阅读几乎为零,35%的学生偶尔读一点课外书。而日本,92%学校设晨读时间,有计划的利用校图书馆于教学的学校占60%以上。发达国家无一例外地重视儿童阅读,且开始早,有读物和时间保证,有交流、指导、激励措施。更想大幅度提高语文素养,非抓儿童阅读不可,要想落实课外阅读,非把儿童阅读引进课堂不可。,46,今后一个阶段,阅读教学建议,崔峦指出:今后一个阶段,改革阅读教学建议抓住两个关键词。第一个关键词是“语

25、言”。要紧紧抓住文本语言,读出情,品出味,悟出效,习得法,激活思。,47,读出情。阅读教学第一要务是读。景美、境远、情深的课文,要反复诵读。如古人所说,“读之而喜,拍案叫绝,起舞旋走;读之而悲,涔涔泪落,脉脉欲诉。斯时不知古人为我,我为古人,但觉神入文,文入心,永不失矣。”要加强读的指导,该读出画面时读出画面,该读出情感时读出情感,该读出见解时读出见解,该读出方法时读出方法边读边想,边画、批、注,是阅读最基本、最重要的方法。读书要从整体入手,不能“只见树木不见森林”。,48,品出味。即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怎么个丰富,怎么个优美,怎么个生动,怎么个形象,怎么个有特点,怎么个有魅力,要有感觉,有

26、心得。譬如,同是幽默,老舍有老舍的幽默,(如,猫),鲁迅有鲁迅的幽默(如,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中“谈碰壁”),丰子恺有丰子恺的幽默(如,白鹅)。在品味语言中,激发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49,悟出效。即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体味词句的表达效果。如,美丽的小兴安岭一文不少词句形象传神:“春天,树木抽出新的枝条”“夏天密密层层的枝叶把森林封得严严实实的”“早晨整个森林浸在乳白色的浓雾里”。,50,习得法。包括作者的表达方法,如,遣词造句的方法,常用句式,构段的方法;叙述、说明的方法;也包括学生学习的方法,如,读书的方法,理解词句的方法。,51,激活思。即激活思维,发展思维。要使学生的思维活

27、跃起来,让课堂充满思维的张力。既要有个人的静思默想,又要有同学之间的思维的碰撞;既要发展形象思维(读文章,想画面),培养想象力,又要发展创新思维(在不误读的前提下,鼓励个性化乃至创造性解读),培养创造力(如,你还知道哪些或你想发明什么样的新型玻璃?)要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地读、思、议,不仅要展开师生之间的对话,而且要组织好、引导好师生之间的对话。要围绕有价值的问题,抓住交流中的闪光点、稍纵即逝的思维火花,进行思维碰撞,展开真实的对话、交流,使课堂真正成为学生学语习文的舞台,成为老师培育和绽放创新思维之花的沃土。,52,第二个关键词是“多元模式”。要摒弃单一模式,提倡多元模式教学。无论哪种模式,都

28、要围绕学生学会、会学、越学越聪明来设计。如: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抓住重点,深入领悟品读赏读,揣摩写法积累语言,尝试运用的“整、分、整”教学模式。,53,阅读教学更要有因文而异、因需而异的多元化的教学模式。如,针对景美、境远、情深的课文,可以采用以情境体验为核心,以朗读指导为重点的“导读、练读、评读、赏读”的教学模式;对于童话、寓言,可以采用“初读,知顺序熟读,记语言再读,演一演”的教学模式;对于有值得探究的问题的课文,可以用少量整合的问题为导向,采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教学模式;,54,对于写法有特点,且学生学得来、用得上的课文(如,简单的说明文),可以采用“了解内容,领悟写法,尝

29、试运用”的教学模式;对于适合习得某些学法的课文,可以采用“方法渗透,方法领悟,方法小结,方法运用”的教学模式;对于略读课文、选读课文,可以采用“一读读通课文,二读粗知大意,三读交流感受”的教学模式;,55,深化阅读教学改革的建议,1、明确阅读教学目标。目标:激发阅读兴趣,培养独立阅读能力,养成阅读习惯。2、多读、多练、少讲、少问柳斌说:语文能力只能从听、说、读、写实践活动中来。语文能力不是靠教师精讲,不是靠分析课文的主体结构,层次得来的,把语文教学的重点放在讲解和分析上,那是颠倒了主次。适当分析,画龙点睛,是一种引导、提高,绝不是语文教学的主要手段。主要手段是让学生自己听、记、读、写。,56,

30、多读,一是指课文读的遍数要多,要读正确、流利、读出语感;二是指要在课堂挤出时间,读相关篇章,甚至把课外阅读引进课堂,进行课外阅读的指导、展示与交流。学语言,没有大量阅读垫底,是难以达到质的飞跃的。,57,课上时间是长数,要想多读、多练,一定要少讲、少问。教学课文,要精选内容,找重点难点。根据“二八定律”一般情况下,80%的内容学生完全可以通过自学和合作学习掌握的;只有20%左右的内容属于重、难点,需要老师挑出来,问一问、讲一讲。教师教每篇课文,要十分明确语言训练点、能力培养点;要十分明确哪些是学生自己读、思就可以弄懂的,哪些是要分析探究的,哪些是需要老师重点指导、强化训练的。找到了教学的重点、

31、难点、找到了教学的起点,是教学有效、高级的前提。要先做减法,再做加法。做减法,从精选教学内容做起。,58,3、整合进行教学设计,学生的“学”要落在实处,老师的“教”要有启发性,要少而精。整合设计,提倡精简环节,采取模块结构,整合问题,会意兼得,体现训练过程。一般可这样设计:初读有个人初步感受,提出希望解决的问题;再读体现把握内容,结构;细读抓住重难点,得意得言;练习拓展、积累、运用。,59,落实学生的学,要落实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上的主角、主人;要落实学生学习的时间,老师要尽可能把自己的活动减下来,才有可能把尽可能多的时间给学生加上去;要把学生的学习活动读、思、问、品、议、写

32、贯穿于教学全过程。要看出学生对内容的理解由表及里,对语言的品味由缺少感觉到体会到其精妙,对文章写法由没有关注到有所领悟,对读法、写法由有所知道到能够用.,60,要引导学生质疑,要用老师的善问,培养爱提问,会提问的学生。质疑,对学生既是提出不懂的问题,又是对学习积极性的一种调动;对老师既是一种调研,以便找准教学的起点,又是整合问题确定教学重点的必要环节。教师所提出整合的、直指教学重难点的问题,是对学生最好的学习引导,也是克服频繁设向、提高教学实效的关键一环。,61,阅读教学是不是应该留出一些空间?其实有些课文实在没多少好分析的,老师可以把分析简化一些,而在有些实践性环节上设计可以更充分一些,是不是可以让学生通过课文,联系生活中看到的人、事、物,来做一定的迁移,是不是可以和写作指导结合得更紧一些,这样就使学生的言语实践活动更加充分。阅读教学的价值,有时并不在于课文有多少深刻的东西可以挖掘,而重在借助课文阅读作适当的迁移学习。,62,总结语,提高阅读教学的实效性,要抓住三个关键环节:一是准确、深入地解读文本。二是精心进行教学设计。三是灵活机动地实施教学。,63,简简单单教语文,完完全全为学生,扎扎实实求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