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劳动教育促进德育的策略探寻 论文.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6052220 上传时间:2023-09-18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0.2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双减”背景下劳动教育促进德育的策略探寻 论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双减”背景下劳动教育促进德育的策略探寻 论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双减”背景下劳动教育促进德育的策略探寻 论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双减”背景下劳动教育促进德育的策略探寻 论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双减”背景下劳动教育促进德育的策略探寻 论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双减”背景下劳动教育促进德育的策略探寻 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双减”背景下劳动教育促进德育的策略探寻 论文.docx(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双减”背景下劳动教育促进德育的策略探寻摘要:劳动教育作为一种实践性教育方式,其内蕴综合育人价值。如何有效生发劳动教育之于学校德育的积极效应,实现劳动教育的学校德育功能,是新时代中小学校教育体系变革的重要议题。一方面,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我国教育的根本任务。而其中,学校开展劳动教育以引领学生获取内在的劳动认知、培养关键的劳动能力,以促进学生综合劳动素养的形成,这一教育任务不容忽视。本文通过分析“双减”政策背景下劳动教育促进学校德育功能实现的可行性,旨在探寻学校劳动教育促进德育的具体实践途径和策略。关键词:双减,劳动教育,德育引言: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全面加强新时

2、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中明确指出“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直接决定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劳动精神面貌、劳动价值取向和劳动技能水平。”另一方面,当前“双减”政策的落实与实施,为开设综合性劳动课程或开展实践性劳动活动提供了政策性指导方向和现实基础。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以下简称“双减”政策),要求有效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那么由“双减”带来的学生闲暇时间如何有效度过亦成为中小学校教育工作的一部分。劳动与闲暇本就存在着相互独立和相互促进的关系。劳动是为了闲暇,劳动促进闲暇;闲暇不等于不劳动,有价值的闲暇离不开高

3、效的劳动。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双减”政策为学校落实劳动教育提供了政策和时间的支持,反过来,劳动教育的实施亦为“双减”取得实质性的成效提供了可能。一、劳动教育隐含的德育价值劳动教育总是以开展劳动作为实践载体,而实践总是蕴含着教育的机遇与可能。那么,要探索劳动教育究竟隐含何种德育价值这一话题,我们不妨回到劳动本身,观照其内容、过程、评价等方面,探寻其存在的德育契机。1.围绕劳动传达道德知识诚然,劳动它是一种实践方式或者说行为,但任何特定形式的劳动总是围绕着与生活、国家相关的主题。而这些主题中总是内含着一定的道德知识。诸如:每一劳动领域总是存在着劳动模范,那么这里就存在着劳动模范榜样教育。学校可以展

4、开德育,引导学生学习身边的优秀劳动人物事迹,明确劳动中内含的“卓越”标准,亦即劳动工作做到何种程度是为“良善”o又如在指导学生开展内务整理的同时,学校有必要借此在日常劳动生活中告知学生养成良好行为规范的重要性。人具有的基本行为规范与道德准则,需要在劳动实践中培养。而围绕劳动传达必要的道德知识,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2 .在劳动中展开道德实践认知指导实践。学生仅仅拥有关于劳动的道德认知显然是不够的。在劳动实践过程中,可以进一步检验学生的劳动态度与观念的正确与否、劳动知识与技能的掌握程度、劳动精神与价值的生发性。具体来说:其一,当学校为学生提供多种劳动形式的劳动课程或活动时,学生选择参与何种形

5、式的劳动,又在劳动过程中展现出何种精神面貌,这直接反映了其对于特定劳动形式的态度与观念;其二,当学生参与劳动实践时,其劳动的方式方法选择与劳动的成果展示与其对于该劳动形式的内在原理与操作技能的掌握与否;其三,学生在劳动过程中的自我坚持度、解决问题的能力乃至合作意识、反思意识等等,都印刻在其作为劳动者的基本劳动精神与素养中。因而,从某种程度上说,学生参与劳动的过程未尝不是一种道德性的实践。3 .借劳动进行道德反思发挥综合育人的价值,是劳动教育的应有之义。德育是关乎学生道德品格生成的重要活动。而这种品格的切实生成离不开人的自我实践。如前所述,在有道德的劳动实践活动中可以进行道德实践。但这种道德检验

6、与生成,离不开一定程度的道德反思。而作为学校教育者,可寻求劳动与教育结合的有效德育形式和路径,并在过程中借助劳动来提高学生对自身劳动行为进行必要的的道德理解。举例来说,学校德育有必要引导学生明确不劳动、不好好劳动的道德后果。如:作为班级中的一份子,不好好整理自己课桌范围内的卫生,从而连累整个班级在校内的卫生评比中被通报批评。这便是典型的个体不好好劳动所带来的集体性消极影响,是为个体的道德责任,是缺乏集体意识的反映。二、劳动教育促进德育的可行性分析为明晰劳动教育与学校德育之间存在何种联系,我们不得不回到劳动教育的基本内涵及教育目的进行考量。何为劳动教育,从教育的基本要素出发,必然包涵目的、内容、

7、方式与过程乃至评价等诸多方面。近日,教育部发布的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更是将学校劳动教育在各学段的内容和目标进行了细分,为义务教育学校设置劳动教育课程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操作指南。由此,我们可以推及新时代的劳动教育内容不仅包括劳动知识与技能的掌握,还要注重劳动的过程体验、创新劳动的方式方法,促使学生形成综合劳动素养。显而易见,无论是从劳动教育的基本内容还是从教育的根本归宿来看,劳动教育内含着道德教育的相关元素。1 .劳动内生劳动情感人的任何行动、行为总是映射其个人的情感情绪,或者说内含其自我态度。劳动作为一种实践方式,学生总是在劳动的过程中展现出其对于特定劳动形式的喜恶与兴趣程度,更

8、对不同劳动形式乃至劳动者形象具有个人的价值判断。而我们可以将这些统称为学生的“劳动情感”。一方面,学生个体由于其成长环境、生活经验乃至心理特征的差异,不同的学生对于不同劳动的原初劳动情感总是不同的。但作为一个自然人,劳动是人的自然属性,每个人应该向不同的劳动形式完全敞开,不带有浓重的个人喜恶和价值判断,从而去把握劳动的基本原理,开展必要的劳动实践。而这便是学校教育,更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亦即在另一方面,学校教育有必要激发学生积极的劳动情感,培植学生正确的劳动态度,生发客观的劳动价值判断。2 .劳动培养劳动意志实践性的行动总是包含着人的行动意愿与行动持续力。劳动作为一种实践性的行动方式,其

9、往往能体现学生在劳动过程中的意志力。而这种意志力始于学生的劳动情感,亦指向学生劳动成效。而这是为评价学生劳动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亦是学校德育的重要工作内容,培养学生对于特定劳动形式的意志力。这种意志力教育直接关乎学生后续的劳动实践是否能获得必要的劳动技能与形成关键的劳动能力。毕竟,没有坚强的劳动意志力,劳动过程或将面临“人在心不在”或者“敷衍搪塞”的不良境况。为此,学校劳动教育不容忽视学生在劳动方面的道德意志的培养。3 .劳动发展劳动精神劳动精神作为劳动的终极内核,是学校劳动教育的根本旨归。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中明确提出“体会劳动创造美好生活,体认劳动不分贵贱,热爱劳动,尊

10、重普通劳动者,培养勤俭、奋斗、创新、奉献的劳动精神”,这是新时代劳动教育的总目标之一,亦是中小学校劳动教育的题中之义。而这与学校德育工作的内容具有关联性。具体来说,这种关乎劳动精神发展的德育内容主要包括:一是发展依靠劳动获取成果的自力更生精神。学生需要在劳动中体会到劳动成果的来之不易,需要自我劳动。二是发展任何劳动都具有价值的尊重精神。学生需要体悟各类劳动形式的重要性,劳动不分贵贱,劳动平等,尊重任何领域任何形式的劳动者。三是发展把握劳动原理、生发劳动思考的创新精神。学生需要在劳动实践中不断获取、更新自我劳动认知,从而反思劳动知识,创新劳动形式。毕竟,劳动不应局限于简单的体力劳动,复合性的脑力

11、劳动形式跟更能彰显劳动的创新性,符合时代发展的新需求。三、劳动教育促进德育的策略探寻毫无疑问,无论是从“五育融合”的时代背景来看,还是就劳动教育与德育之间存在的内容关联、目的一致性而言,当前中小学在开展劳动教育的同时,切实有效发挥劳动教育的德育功能是学校未来教育体系优化、完善的重要挑战。1.把握劳动的道德内涵,发挥劳动教育的德育价值如前所述,劳动本身就蕴含一定的道德内核,劳动教育不仅包括劳动知识与技能的养成,更关乎学生劳动态度与情感、意志与精神、观念与价值观的形成。而这与德育的内容具有关联性。与此同时,劳动主题本身含有一定的道德知识,在劳动过程中可发挥道德认知的作用,借助劳动实践可反思个人道德

12、与社会公德。从这个角度而言,劳动教育与德育的目的具有一致性,劳动教育具有德育的价值。而要想学校劳动教育能够切实促进德育工作的开展,首要的前提是,学校领导、相关课程设计者乃至负责开展劳动教育的教师均能深刻体悟到劳动教育与德育之间存在的关联性,把握劳动的道德内涵,做好与德育主题相关的劳动课程的开发与活动组织,并在劳动教育过程中,保持高度的教育教学敏感性与想象力,进而通过多种途径与方式在劳动教育过程中开展必要的德育实践,有效发挥劳动教育的德育价值。2 .创设劳动课程,发展学生知、情、意、行学校教育作为培养人的规范教育,其区别于家庭、社会教育的关键便是在于其具有符合学生相应年段的认知特征与发展需求的结

13、构化课程或活动体系。基于此,为切实发挥劳动教育促进德育的内在价值,义务教育学校应致力于相关课程开发与活动设计。最为关键的是,需要找寻相关德育主题与特定劳动形式之间的契合性,结合学生道德发展阶段,按照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要求,构建体系化的劳动课程与活动模块。惟其如此,学校教育者才能在劳动教育过程中找到德育支点,以培养学生的知、情、意、行。诸如:家国认同系列劳动课程(活动)、榜样教育系列劳动课程(活动)等。在此基础上,必要的师资培训亦是必要的。毕竟,如何将空洞的德育知识融入进其切身的劳动体验之中,引领学生在劳动中生发德性。这既考验教师的课程理解力,更关涉教师实际的综合的教育教学智

14、慧。3 .注重劳动过程评价,拓展学校德育途径显而易见的是,劳动教育发挥其德育价值必然是以劳动过程作为重要载体。那么,在具体教育实践中,教育者要想德育价值能有所发挥,必然要关注学生的劳动过程。一方面,如上所述,在学生的劳动实践中,教师可以围绕劳动、借助劳动来传达道德知识、推动道德实践,展开道德反思,从而培养学生关于劳动的知、情、意、行。而在另一方面,教育者应当意识都到在劳动教育的过程中,采用必要的引导,使得学生达成理智的劳动,这区别于简单的体力劳动、消极敷衍的负面劳动、背离集体的个人无效劳动。而这恰恰是学校德育的价值所在,亦是学校德育工作不可忽视的责任。为此,教育者应在劳动教育过程中,采用多种德

15、育方式助推学生理智的劳动实践。如:榜样熏陶、案例分析、小组合作与推理等。结语新时代,新教育,新契机,新挑战。当前“双减”政策的大力落实以及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发布,为学校劳动教育的开展奠定了强有力理论支撑。而学校作为育人的综合性场域,全面发展学生德智体美劳,是学校教育的应有之义。“五育融合”具有成熟的理论依据,亦有可期的实践前景。而其中,德育工作作为学校教育,尤其是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育的重中之重,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寻求其新的实施路径,成为未来学校的重要任务。作为与德育目的具有一致性、内容具有关联性的劳动教育,在学校德育中能发挥何种价值,值得继续探讨。更为重要的是,如何拓展劳动教育与德育融合的路径,亦将成为义务教育学校未来劳动教育开展的重点方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