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实双基积累整合.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6058428 上传时间:2023-09-19 格式:PPT 页数:39 大小:276.6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落实双基积累整合.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落实双基积累整合.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落实双基积累整合.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落实双基积累整合.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落实双基积累整合.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落实双基积累整合.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落实双基积累整合.ppt(3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高三语文一轮复习的思考,北京理工大学附中 陈德收,总体思考:,1、总体思想:依托教材,落实双基;重视实践,提高能力2、落实思路:1】以教材单元复习为主线,先“纵”后“横”2】上好三种课型:读、赏、迁3】关注过程,重视“实践”,提高三种能力:应用、审美、探究,高三学生的语文学习现状,1、学生特点:2、学习方式:3、重视能力:4、明显弱点:,语文新课程标准,1、“20字方针”,即“积累整合”“感受鉴赏”“思考领悟”“应用拓展”“发现创新”。2、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积累整合”,第二个层次是“感受鉴赏”“思考领悟”“应用拓展”,呈现了语文学习活动的主要过程,突出了高中语文课程着重培养学生应用、审美和

2、探究能力基本思路;第三个层次是“发现创新”。3、重要启示:能力的逐步“递进”与与相互“渗透”,2010届北京卷考试说明,2010年高考北京卷语文考试,按照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关于“积累整合”“感受鉴赏”“思考领悟”“应用拓展”“发现创新”等方面发展中所获得能力进行考查。在能力要求上,突出语文应用能力、鉴赏审美能力和探究创新能力的考查。语文应用能力,包括识记、理解、分析综合、表达应用及评价等基本能力;鉴赏审美能力,指对语言素材艺术美和科学美的感受、鉴别、赏析;探究创新能力,指能进行探索,能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有见解,有发现,有创新。探究创新能力的考查,通常渗透在对语文应用能力和鉴赏审美能力的考查

3、中。,反映到学生的应考上则是:重视培养学生掌握语文基础知识和应用语文基础的能力,内容包括字音、字形、词语、成语、病句、表达、修辞、标点、作家作品、名句默写等;重视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内容包括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句式、内容等的识记、理解和应用,现代文阅读中词句理解、思路分析等;重视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高考试题”的启示,1、历年的字音字形考查题无一不是考查学生的现代汉语普通话字音的识记能力和常用词语的识记能力;2、实词虚词选择填空题表面上看考查的是学生的语境中词语运用能力,实际上考得还是学生对相关词语的识记、辨析、运用能力。3、成语(熟语)的使用判断题不仅考查学生的成语运用能力,其基础来自学生

4、对相关成语的识记、辨析能力。4、病句选择题重点考查学生的并举辨析能力,而辩析的前提是学生必须在头脑中对各种病句类型、特点、修改方法一清二楚。,5、文学常识题侧重考查的是学生对中外重要作家作品的基本了解,平时学生缺乏对相关内容的关注与识记积累是不可能拿到相关的分数的。6、名言名句考查的更是学生理解、识记等基本能力。尤其2010届学生,需背诵默写的篇目由往年的30篇增加到了45篇。以上六点几乎是纯考学生的“积累整合”能力,在试卷中所占的分值为26-29分,占整份试卷分值的近20%。,7、语言表达的准确、简明、连贯、得体和常见修辞手法的运用内容涉及新闻压缩、句式改变、广告语、推介词的拟写、新闻评论、

5、建议拟写、语序调整等,其属于语文基础知识的应用,所占分值为10分,占整份试卷分值的7%。8、古代诗文阅读中实词理解、虚词意义和用法的掌握、文言句式的理解、文言翻译与断句等内容均属于考查学生的“积累整合”能力,所占分值为14分,占整份试卷分值的9%。9、现代文阅读中的词语理解、句子理解、信息筛选与概括思路把握等内容亦属于考查学生的“积累整合”能力,所占分值为8-12分,占整份试卷分值的5%-8%.综上所述,单是“积累整合”部分所占试卷分值比例的40%-45%,其意义不言而喻。,10、古文阅读中的信息分析与筛选、文章内容的归纳与中心的概括、作者观点的分析与概括等内容属于考查学生的“感受鉴赏”“思考

6、领悟”“应用拓展”能力;古诗鉴赏中的诗词内容理解和语言、表达技巧、意境等的鉴赏亦属于考查学生的“感受鉴赏”“思考领悟”“应用拓展”能力;现代文阅读中的作者观点分析与概括、依据文本内容的合理推断、语言、技巧、形象的鉴赏和思想内容、情感态度的把握评价均属于考查学生的“感受鉴赏”“思考领悟”“应用拓展”能力。所占分值分别为6分、10分、20分,占整份试卷分值的4%、7%、14%,合起来占试卷分值总比例的20%-25%。10、写作题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涉及“积累整合”“感受鉴赏”“思考领悟”“应用拓展”“发现创新”等五个方面,分值为60分,占试卷分值总比例的40%。,高三语文一轮复习的整体构想,一轮复

7、习最大的功用就是引导学生回归课本,夯实基础,梳理,整合,网络化,系统化,从而夯实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奠定学生语文能力提升的基础。课本是“本”,课文是例子。高考所考的所有考点和知识能力点都是由“本”而来的,她是学生语文素养和应考能力提升的基础、本源。所以利用课本为依托,利用课文为复习的例子是高考复习的捷径。另外,依托课本复习有利于让学生有本可依,心情宁静,从而提高复习的效度。可以说,任何忽视课本的复习方法都是不科学的,虽然高考不纯考教材。,一轮复习的方式有多种,其中有两种值得提倡:一种是按单元从必修到选修循序渐进,一种是按体裁依次推进。我们学校主张按先单元依次推进,后以体裁为纲,打通复习。具体操

8、作:每一单元大致分为三个环节:1、读与练:积累与整合;2、赏与练:鉴赏与应用;3、迁与练:迁移与拓展,读与练:积累与整合,本板块的操作流程及操作建议:1、学生自读教材,回忆复习,主要完成下列内容:1】熟读课文,积累文中重要基础知识:(1)了解作家作品,掌握字音字形,牢记重要词语解释;(2)把握文章思路,总结文章内容,理解作者的观点态度,体验作者情感;(3)思考课后练习;具体操作建议:,(1)字音、字形、词语解释、文常等基础知识定量定时识记,辅以师生之间或同学之间的定时检查:每一单元涉及到的需要掌握的重要的字音字形数量是有限的,如必修一第一单元,其中重要的字音有“舸”“遒”“遏”“彳”“亍”“圮

9、”“钵”“箕”等八个;重要的字形有“寥廓”“峥嵘”“惆怅”“斑斓”“陷阱”“恻隐”“窗扉”“忸怩”等八个;重要的词语解释有“鹰击长空,鱼翔浅底”“玩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苍茫”“挥斥方遒”“峥嵘岁月”“粪土当年万户侯”“指点江山,激扬文字”“中流”“瓦菲”等十个;重要的词语辨析有“遏止与遏制”“辽阔与寥廓”“义气与意气”“彷徨与徘徊”等四组;重要的成语有“师出无名”“见仁见智”“欺世盗名”“寻章摘句”“再接再厉”“耸人听闻”“骇人听闻”“忧心忡忡”等八个;重要的文常有徐志摩、戴望舒、艾青等三个。,(2)对于字形的识记需要结合其字义来进行,如“再接再厉”的“厉”容易写作“励”,原因是没有弄清

10、“励”乃“鼓励”之意,而“厉”在本词语中是“磨砺,奋勉”之意,整个词语的意思是“一次又一次的努力、奋勉,一点也不松懈”。(3)对于词语除了记牢其含义外,更主要的是要结合具体的例句,在语境中辨析、理解。如“怅寥廓”中的“怅”字,既要记住其本意“失意”,更要结合语境,理解为“用来表达由深思而引发激昂慷慨的心绪”。再如“遏止”是“使停止”的意思,而“遏制”是“制止、控制”的意思,把它们放进具体的语境中更容易理解和解释,如“遏制危害蔓延”“遏止XX攻势”。,(4)对于文言实虚词的意义用法识记需要通过记住几个典型的例句,将其放进具体语境中来分辨和识记。如实词“微”的意义识记,只要记住三个典型句子就可完成

11、,这三个句子是“微斯人也,吾谁与归”(岳阳楼记)“微夫人之力不及此”(烛之武退秦师)“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荆轲刺秦王),三句中的“微”都是“如果没有”“假如没有”的意思。再如“之”的意义和用法的判断与识记,既要将其放进具体的句子中来把握,又要通过语法分析来理解,“之”在“臣之壮也”中是放在主谓之间无实际意义,起取独作用;在“是寡人之过也”中放在名词与名词之间,是结构助词“的”;在“若不阙秦,将焉取之”中放在动词之后,即为名词,“土地”的意思。,2】诵读文中重要句段,积累名句名段:具体操作建议:熟读成诵-理解感悟-联系写作,具体阐释如:“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一句适用于情

12、感类特别是表达思念之情的散文或记叙文。可作如下阐释:柳絮飘飞。你娇柔的枝条,欲牵绊着谁的脚步;你漫天的飞絮,欲打探着谁的讯息。千百年来,你还在诉说着那依依的别情吗?可有飞雪驻于你的发梢,传递一些似是而非的温暖?诗歌借助杨柳和冬雪这些有着强烈情感意蕴的意象,表达思念之情,委婉含蓄,意味深长。,3】美读文中精彩句段,体味感情:具体操作建议:以课内语段阅读的方式进行,或以写鉴赏片段的方式进行。2、指导学生限时练习,内容涉及:(1)字音填空:(2)字形判断:(3)词语解释:(4)文常填空:(5)词语辨析:(6)课内语段阅读:操作建议:限时练习的方式可以灵活而多变,或是教师拟题,以片子或PPT的方式下发

13、、出示,限时训练;或是以小组为单位,责成优秀同学出题,全组同学共做;或是同桌互相出题检查。但无论哪种方式,练习检查的目的是查缺补漏,是巩固知识,是“重点”强化。,3、将基础知识系统梳理,形成网络操作建议:几经练查之后,引导学生做些梳理、整合,梳理出自己认为较重要的、老出错的知识,进而举一反三,整合出系统化、网络化的东西,积累到积累本上;或者将基础知识点用图表、图示的方式进行固化。比如:必修二第二单元“词语积累”字音:崩殂、卜筮 孝悌 溘死 芰荷 捭阖 踟蹰 薄暮字形:其黄而陨-殒身不恤 谣诼-不容置喙 日欲暝-死不瞑目 子衿-自矜通假字:匪来贸丝 犹可说也 岁亦莫止 以离尤也古今异义:士贰其行

14、 至于顿丘 长佩陆离 岂得自由 本自无教训 叶叶相交通 蹑履相逢迎词类活用:雨雪霏霏 屈心而抑志 足以荣汝身 当日胜贵,相关思考,为提高复习效果,在“积累与整合”部分的操作过程中应不断变换操作方式,在变中求新,以求得学生复习的高效,尤其是基础知识落实的高效。如小组专点承包式、同学分题互助式、师生之间竞答式、反复限时训练式等,无论哪种方式,都以收获最大效益为宗旨,标准是记熟,悟透、会用。,赏与练:鉴赏与应用,本板块的复习操作流程及操作建议:1、抽离文章中的重要写作手法和表现技巧,指导学生讨论、借鉴、应用;2、抽取文中精彩的句段,结合作家和作品进行再体味,再赏析;3、对课内重要句段进行再阅读和再认

15、知;4、仿写练习现在以必修二第一单元-中外抒情散文-情趣与理趣的复习为例加以说明。,例一:学习借鉴通感手法,通感是“一种感觉超出了本身的局限而领悟到属于另一种感觉的印象”(钱钟书),即感觉的转移。实际上是一种特殊的比喻,就是把人们的各种感觉(视觉、听觉、味觉、嗅觉、听觉等)通过比喻沟通起来的修辞方式。(1)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2)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请赏析以上两句话,分析其是怎样运用通感手法的。,例二:借鉴散文细腻的描写手法,读(“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这样的诗句需要静下来,放下手中的俗物,松开心灵的

16、桎梏,然后,想象 如丝的细雨,轻轻地粘湿穿透春日薄如蝉翼的衣衫,如酥油一般滋润肌肤。缓缓地,如松软的雪地上一颗被挤碎的樱桃,红色的汁液渗出,浸到雪花的每一缕肌理,在她六角形的每一个尖上,凝结成一个细小而饱满的红色珠子。而皮肤如泥土一般,以令人体察不到的微弱的呼吸,吐纳着那柔滑的水滴,渐渐地,你身体的每个角落,便都有了雨水的存在。那些雨水并非凭空生出的死水,它们有着自己的生命,或许曾摇摆过嫩绿的水草,或许曾有鱼儿在水中吐过泡泡,或许是一泓清泉绕过岩石青白色的脊梁,它们蒸腾,凝结,在天空中听鸟儿的歌声,然后那自然孕育的跳跃的灵魂,便随细雨浸入了你的身体。在这一刻,我们还只是一个孤零零的个体吗?我们

17、同大自然灵与肉的亲密接触不就在不经意间实现了吗?,何谓“工笔细描手法”,“工笔”,也称细笔、细描,也是源于国画中的一种技法。与白描相反。讲求用笔工整,注重细节的描绘。但是,并不是物无巨细,处处讲求,而只限于重点处的精雕细刻,描龙画凤。尤其讲求形容(精准的动词)、描写(抓住特点,联想想象)、修饰(生动的形容词)及各种修辞方法(尤其是比喻、通感)的运用。对于重点,不惜浓墨重彩,逐层渲染、描绘。为读者绘制了一幅幅具体、形象、可感的彩色画面。读后,景物历历在目,留下栩栩如生、难以忘怀的印象。适用范围:写景状物、刻画人物、叙述事情,工笔细描举例,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

18、一髻儿白花,好象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象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象忽然害了羞,微微露也点粉色。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节选自老舍济南的冬天),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

19、们在这里弹琴。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啪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缠络着,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臃肿的根。有人说,何首乌根是有像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我于是常常拔它起来,牵连不断地拔起来,也曾因此弄环了泥墙,却从来没有见过有一块根像人样。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葚要好得远。(节选自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仿照下面的例子,运用细腻的笔触,将“知我”或“不知我”的感受写出来。读(“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这样的诗句需要静下来,放下手中的俗务,松开心灵的桎梏,然后,想象如

20、丝的细雨,轻轻地粘湿穿透春日薄如蝉翼的衣衫,如酥油一般滋润肌肤。缓缓地,如松软的雪地上一颗被挤碎的樱桃,红色的汁液渗出,浸到雪花的每一缕肌理,在她六角形的每一个尖上,凝结成一个细小而饱满的红色珠子。而皮肤如泥土一般,以令人体察不到的微弱的呼吸,吐纳着那柔滑的水滴,渐渐地,你身体的每个角落,便都有了雨水的存在。那些雨水并非凭空生出的死水,它们有着自己的生命,或许曾摇摆过嫩绿的水草,或许曾有鱼儿在水中吐过泡泡,或许是一泓清泉绕过岩石青白色的脊梁,它们蒸腾,凝结,在天空中听鸟儿的歌声,然后那自然孕育的跳跃的灵魂,便随细雨浸入了你的身体。在这一刻,我们还只是一个孤零零的个体吗?我们同大自然灵与肉的亲密

21、接触不就在不经意间实现了吗?,品读并赏析下列精美语句,1、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炼字)2、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峭楞楞如鬼一般;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炼句)3、象花而又不是花的那一种落蕊,早晨起来,会铺得满地。脚踏上去,声音也没有,气味也没有,只能感出一点点极微细极柔软的触觉。(写景特点分析),品读下列一段文字,联系全文,思考下列问题。有些批评家说,中国的文人学士,尤其是诗人,都带着很浓厚的颓废色彩,所以中国的诗文里,颂赞秋的文字特别的多

22、。但外国的诗人,又何尝不然?我虽则外国诗文念得不多,也不想开出账来,做一篇秋的诗歌散文钞,但你若去一翻英德法意等诗人的集子,或各国的诗文的Anthology来,总能够看到许多关于秋的歌颂与悲啼。各著名的大诗人的长篇田园诗或四季诗里,也总以关于秋的部分,写得最出色而最有味。足见有感觉的动物,有情趣的人类,对于秋,总是一样的能特别引起深沈,幽远,严厉,萧索的感触来的。不单是诗人,就是被关闭在牢狱里的囚犯,到了秋天,我想也一定会感到一种不能自己的深情;秋之于人,何尝有国别,更何尝有人种阶级的区别呢?不过在中国,文字里有一个“秋士”的成语,读本里又有着很普遍的欧阳子的秋声与苏东坡的赤壁赋等,就觉得中国

23、的文人,与秋的关系特别深了。可是这秋的深味,尤其是中国的秋的深味,非要在北方,才感受得到底。1、本段文字的中心句是哪一句?为什么?2、联系全文思考,可否把本段文字删掉?3、其在表达作者对故都秋味的喜爱上有什么作用?,文本的深度理解,相关思考,本板块绝非可有可无,虽然操作起来难度较大。其是对教材的深度挖掘,对教材的再认识,在理解,更是训练学生鉴赏审美能力的绝好素材。因此值得老师们下功夫研究。为了同高考挂钩,老师们不妨多采用几种“赏与练”的方式,如以高考阅读、鉴赏题的方式训练学生,或以指导学生根据文本重要句段拟写高考模拟题的方式提高学生的深度理解教材的能力等。,迁与练:迁移与拓展,本板块的复习操作

24、流程及操作建议:1、由课内迁移到课外,实施高考对接,对相关考点予以专项练习:一个单元可设一个考点专项指导及练习根据本单元课文特点,将单元内的典型高考训练点抽取出来,联系高考考点予以解读和训练。比如必修二第二单元-诗经、楚辞、汉魏六朝诗歌的含英咀华,我们可以根据本单元的选材、手法等特点将能与高考挂钩的考点予以抽取,如“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复习操作的步骤:第一步:考点解读,指导学生阅读学习高三总复习指导P80;第二步:考题例析,指导学生做、悟高考试题。如07年高考题: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题。(7分)芣 苢采采芣苢,薄言采之。采采芣苢,薄言有之。采采芣苢,薄言掇之。采采芣苢,薄言捋

25、之。采采芣苢,薄言袺之。采采芣苢,薄言之。注释:选自诗经周南,这是妇女们采集野菜时唱的民歌。芣苢(fy):车前(草名),可食。薄、言:都是语助词,无实意。有:得到。掇(du):摘取、拾取。捋(lu):成把地握取。袺(ji):手持衣角盛物。(xi):把衣襟掖在腰带间装物。诗经使用赋、比、兴手法,本诗使用的手法是_。(1分)这首诗生动地表现了采集野菜的劳作过程。这种过程在诗中是怎样具体表现出来的?(2分)前人读这首诗说:反复讽咏,“自然生其气象”。你读这首诗,眼前出现了什么样的景象?请概括描述。(4分),第三步:定点训练,即针对考点设题组训练学生。例一:归园田居为了表现人物,渲染环境,多次使用了白

26、描手法。如2006年高考北京卷:移居(其二)陶渊明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过门更相呼,有酒斟酌之。农务各自归,闲暇辄相思。相思则披衣,言笑无厌时。此理将不胜,无为忽去兹。衣食当须纪,力耕不善欺。注释:将:岂纪:经营本诗表现了诗人在田园生活中感受的乐趣,请具体说明表现了什么乐趣,这种乐趣是怎样表现的?(4分)答:,2、单元同步验收测验,即对学生进行一定量的“基础知识的验收过关”测试和“基本能力过关训练”本部分内容做法常规,无须多言。3、作文练习该练习可以设置片段训练,能力点训练,也可以对学生进行成文训练,但无论哪种训练都要采取高效的训练途径,戒绝使用漫长的马拉松式的训练,即最好是当堂完成,当堂点

27、评,当堂修改。比如作文审题训练,可以采取下列步骤操作:给题限时完成;当堂同学展示、比较;亮点、修改点的即时明确;具体思路的引导;当堂修订各自的作品。,例如: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进行审题训练。在韩非子的寓言中,“墙”是他劝说君主的载体,“木之折也必通蠹,墙之坏也必通隙”。在苏东坡的蝶恋花里,“墙”是他对青春美的向往,“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1993年北大推倒南墙办商业街,8年后,北大拆除商业街,恢复南墙。北大南墙的推倒与重建,曾引起了社会的极大关注。有人说,这南墙,正是北大精神的象征。生活中,“墙”无处不在。有的“墙”有形,有的“墙”无形。有

28、形的墙,让我们有股情绪在胸中默默流淌;无形的墙,让我们有种思想在心中高高飞翔。请以“就是那一堵墙”为题,写一段“审题提纲”。,【思路点拨】1、审题思考:命题作文,“就是那一堵墙”引发了“我”怎样的思考?给了人们什么影响?其作用意义如何?“就是那一堵墙”该怎么读?语气如何?“墙”具体指的是什么?是指什么?虚指什么?是一堵墙,还是两堵墙,还是多堵墙?“一堵”是否有限制?“那”等于“这”吗?材料中的“有形的墙,让我们有股情绪在胸中默默流淌;无形的墙,让我们有种思想在心中高高飞翔。”的“我们”可以写谁?写我可以吗,写我们可以吗?能写古人吗?是否只能写“我”或“我们”的感情、生活、体验、感想?写历史、写

29、故事、写名人可以吗?它们对写“我”或“我们”只能起什么作用?材料该怎样使用?“那一堵墙”在韩非子的寓言中、苏东坡的词中、北大墙中是什么意思?有什么价值?其引发我们思考什么?2、增强四种意识 1】开篇切题 2】行文扣题 3】主旨应是社会的主流,反映的东西应积极、乐观、向上、健康 4】合乎文体。,相关思考,本板块属于“常规”动作,但越是常规的东西越要高度重视,她是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必需,操作执行不能打折扣。建议程度较好的学校可以有创新的操作,比如以课文为素材拟写高考诗歌鉴赏、文言阅读、现代文阅读训练题。,补充说明,1、一轮复习应该完成它应该完成的使命:夯实双基,渗透能力提高;2、有充足的时间作保证;3、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学生自己得“动”起来;4、发扬学生优点,克服学生弱点;5、师生同心、同力、同发展。,感谢聆听!欢迎指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