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离病房设计及管理制度.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6068430 上传时间:2023-09-19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8.8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隔离病房设计及管理制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隔离病房设计及管理制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隔离病房设计及管理制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隔离病房设计及管理制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隔离病房设计及管理制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隔离病房设计及管理制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隔离病房设计及管理制度.docx(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隔离病房设计及管理制度一、目的隔离病房是采取物理措施与其他患者相隔离,从而防止病原微生物借空 气扩散,或保护患者免受来自污染空气的威胁。.二、分类根据室内与邻室或外界气压的差异,可以进行以下分类。S类(标准压差):用于经接触传播或飞沫传播疾病患者的隔离。N类(负压差):用于经空气传播疾病患者的隔离。P类(正压差):用于免疫功能低下患者的隔离。A类(正/负压切换):通常不予推荐。三、设计与管理(一)S类标准压差病房1 .需设有空调系统。2 .带有缓冲间(或称前室),内设医务人员专用洗手设施。3 .设有供患者使用的专用卫生间(最好带有浴室)。4 .安装自动闭门装置。5 .病房外设有隔离标志,粉红色

2、为飞沫隔离,蓝色为接触隔离。6 .在缓冲间穿脱个人防护装备,穿脱个人防护装备前后应做手卫生。(二)N类负压病房也被认为是空气感染隔离与感染隔离单元(图531)。图53 1负压隔离病房图示重叠的双黑格子表示患者的床;长方形带双对角线表示进气口;长方形 带单对角线表示排气口;箭头表示气流方向。1 .空气进人与排出的管道应分开,且排出的空气量大于进入的空气量; 排气的管道与建筑物其他管道应分开,以减少空气倒灌所造成的污染。2 .维持每位患者换气次数12次/h或145Ls3 .室内空气向临近区域排放或再循环利用,应经高效过滤器过滤。4 .需建缓冲间,压力低于周围气压。普通负压病室的气压宜为一 30 P

3、a, 缓冲间气压宜为一 15 Pa;洁净负压病室宜为一 8 Pa,缓冲间宜为正压,范围在2. 55. OPao5 .病室内应设有患者专用卫生间,且门不应开在缓冲间内。6 .气流组织实行上送下回,送风口设在患者病床正上方以外的天花 板上;回风口设在患者床头部下方离地15 Cm处。7 .保证供气管道与建筑物其他病房的管道分开。8 .病房外安装压差表,便于观察。9 .设有风机报警系统,以防止风机发生故障而停转;有风机事故应急 处理装置。10 .病房应具有良好密闭性。11 .病房与缓冲间均安装医务人员专用洗手设施。12 .安装自动关闭门。13 .病房外设有黄色隔离标志。14 .人员在缓冲间穿脱个人防护

4、装备,穿脱个人防护装备前后应做手卫 生。15 .呼吸防护器(如N95 口罩)是唯一离开负压病房的缓冲间后,在被认 为是安全的 地方才可脱卸的个人防护装备。()P类正压病房通常被认为是保护性环境或保护性隔离单元(图532)。1 .维持室内的气压与周围大气相比为正压状态。通过排气系统,使排 出的空气量少于进入的空气量。IOO级与IooO级洁净室与外界压差8 Pa,万级 及以下的则维持在5 Pa以上。图53 2正压隔离病房图示重叠的双黑格子表示患者的床;长方形带双对角线表示进气口;长方形 带单对角线表示排气口;箭头表示气流方向。2 .维持室内空气交换次数在12次/h或每患者145 L/S;洁净正压病

5、 房的空气交换次数为810次h,但100级不需要该项指标,而要求 截面平均风速为0.250. 3 m/So3 .回风经过滤后可以再利用。4 .带有缓冲间,密封性良好。5 .病室内应设有患者专用卫生间。6 .可与其他病房共用供气系统。7 .室内的进气口安装高效过滤器。8 .安装风机报警装置,一旦风机故障会报警,并启动应急装置。9 .尽量保证建筑密闭,但在门上可以安装可调节的格栅。10 .在病房与缓冲间均安装医务人员专用洗手设施。11 .安装自动闭门器,门朝气压高的一侧开启。12 .病房外隔离标志为正压病房。13 .进入人员应认真履行手卫生,穿着洁净的个人防护装备人内。14 .有呼吸道感染症状的人员严禁入内。(四)A类正/负压切换病房正/负压切换病房需同时建设两套系统,使用者根据患者隔离需要进行 正/负压切换,由于系统复杂,操作容易出错,易造成安全隐患。同时 建筑成本昂贵,故不推荐建设正/负压切换病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