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解剖学》课件-第六章循环系统.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体解剖学》课件-第六章循环系统.ppt(12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六章 循环系统Circulatory system,循环系统,血液循环淋巴循环,心动脉毛细血管静脉,淋巴管道淋巴器官淋巴组织,血液在其中循环,淋巴液沿淋巴管道向心流动,第一节 概述,心血管系统,心动脉毛细血管静脉,体循环,肺循环,血液循环的功能,输送:氧气和营养物质 组织 新陈代谢 代谢产物(CO2、尿素)肺、肾和皮肤 运输激素 靶器官、细胞 维持内环境的稳定 其他,淋巴循环的组成与功能,淋巴管淋巴器官淋巴组织,功能,回收蛋白质脂肪吸收的主要途径防御,第二节 心脏,一、心脏的位置和形态,中纵隔偏左心包裸区,心的外形,圆锥形一尖:心尖一底:心底两面:胸肋面 膈面三缘:左缘 右缘 下缘四沟:冠状
2、沟 前室间沟 后室间沟 房间沟,出入心血管:左、右(各2个)肺静脉 上、下腔静脉 主动脉弓 肺动脉,二、心脏的结构,(一)心脏的基本结构分为四心腔:左心房、左心室、右心房、右心室同侧的心房和心室相通心房连静脉,心室连动脉,右心房,三入口:上、下腔静脉口、冠状窦口一出口:右房室口一窝:卵圆窝,右心室,流入道:右房室口流出道:肺动脉口,半月瓣膜:肺动脉口周缘附着的3个瓣膜。三尖瓣:房室口边缘附有三片瓣膜。肉柱:心室壁纵横交错的的肌束。由乳头肌和腱索连于心室壁上。,左心房,四入口左上肺静脉口左下肺静脉口右上肺静脉口右下肺静脉口一出口左房室口,左心室,流入道:左房室口流出道:主动脉口,半月瓣形态,动脉
3、窦开口朝向,心的构造,心室横切,房、室间隔,房间隔:分隔左心房和右心房室间隔:膜部 分隔左心室和右心房 左心室和右心室肌部 分隔左心室和左心房,(二)心壁的组织结构,心壁由心内膜、心肌层、心外膜组成:1)心内膜 分三层:内皮、内皮下层、心内膜下层,构成瓣膜,2)心肌层 包括:心房肌和心室肌。纤维环:心房和心室间的两个纤维性结缔组织环。纤维环环绕在左、右房室口处,作为心肌支架。使得心房与心室可以不同步收缩和舒张作用是收缩性心肌和特殊传导系3)心外膜 是透明光滑的浆膜,属于心包的脏层,外表面被覆间皮,间皮内面是薄层结缔组织,其中有血管、神经和脂肪组织。,(三)心脏的特殊传导系统,由特殊分化的心肌纤
4、维构成,包括:窦房结、房室结、房室束及左、右束支。窦房结位于左心房上腔静脉入口处前方的心外膜。是心跳的起搏点。房室结位于房中隔下部右心房侧心内膜下,具有传导作用。受神经系统的调节和影响。,二、心肌的生理特性:(一)兴奋性1、心室肌的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静息电位:钾离子外流0期:钠离子快速内流1期:钠离子通道失活 钾离子快速外流2期:钙离子缓慢内流 钾离子缓慢外流3期:钙离子通道失活 钾离子快速外流4期:钠钾泵使钠离子 外流钾离子内流,2、心肌兴奋性的特点,有效不应期长=整个收缩期舒张早期,兴奋性的周期性变化与收缩的关系 一次兴奋过程中兴奋性的周期性变化:,绝对不应期和有效不应期 绝对不应期,除
5、极相到复极达-55mV,不产生反应。有效不应期,从-55mV到-60mV这段时间内,可发生部分除极。,相对不应期从复极-60mV到约-80mV的时期,此期大部分钠通道已复活,但兴奋性仍低于正常。,超常期从复极的-80mV到-90mV的时期,此期膜电位靠近阈电位,兴奋性超过正常,3、期前收缩与代偿间歇 正常心脏是按窦房结的节律兴奋而收缩。如果在心室的有效不应期之后,心肌受到人为的刺激或起自窦房结之外的病理性刺激时,心室可产生一次正常节律以外的收缩,称为期外收缩。由于期外收缩发生在下一次窦房结兴奋所产生的正常收缩之前,故又称期前收缩。期前兴奋也有自己的有效不应期,当紧接在期前收缩后的一次窦房结的兴
6、奋传到心室时,常正好落在期前兴奋的有效不应期内,因而不能引起心室兴奋和收缩。必须等到下次窦房结的兴奋传来,才能发生收缩。所以在一次期前收缩之后,往往有一段较长的心脏舒张期,称为代偿间隙。,心肌细胞在没有外来刺激的条件下能自动地发生节律性兴奋的能力称为自律性。心内特殊传导系统(房室结的结区除外))的细胞具有自律性。心脏起搏点 正常情况下心脏的起搏点是窦房结,为正常起搏点。其他组织称潜在起搏点。异为位起搏点,(二)自律性,自律细胞的膜电位变化特点:没有稳定的静息电位,4期自动 去极化。原因:K2+通道“自我”启动又“自我”限制,窦房结细胞的动作电位及其形成机制 窦房结细胞动作电位(慢反应动作电位)
7、的幅值小,由0期、3期和4期组成,超射小,0期幅值约70mV,没有1期和2期。最大复极电位为-60-65mV。当 0期自动除极(慢反应自律细胞)达阈电位(约-40mV),引起慢 钙内流,所以0期除极幅度小,速度慢。以后由于钙内流减少 和钾外流增加,逐渐复极到最 大复极电位。,4期自动除极,快反应自律细胞:蒲肯野细胞(钠离子快速内流)慢反应自律细胞:窦房结细胞(钙离子缓慢内流),浦肯野细胞的动作电位,特点:0期去极化速快,幅度大。4期自动去极化速度比窦房结细胞的慢,故自律性低。,(三)传导性 由于心肌兴奋部位和邻近安静部位的膜之间发生电位差,产生局部电流,从而使安静部位兴奋;此外,局部电流通过低
8、电阻的闰盘,引起相邻细胞的兴奋。兴奋在心脏内的传导过程和特点窦房结心房肌及功能上的优势传导通路左、右心房 房室交界 房室束(希氏束)左、右束支 浦肯野纤维 心室肌,房室延搁 兴奋在房室交界处的传导速度极慢(约为0.02-0.05m/s),兴奋传导约需0.1秒,延搁时间延长,避 免了心房和心室收缩的重叠,使心室在收缩前有充分的 血液充盈,有利于心室的射血。(四)、心肌的收缩性,四、心动周期,(一)心动周期和心率心动周期:心脏的一次收缩和舒张构成一个机械活动的周期,称为心动周期。心缩期 心舒期 全心舒张期 时间心率:心脏每分钟跳动的次数。成年人的心律平均每分钟75次。,无论是心房还是心室,其收缩期
9、均短于舒张期。如果心率加快,心动周期持续时间缩短,舒张期缩短的比例较大。,(二)心脏泵血过程,1.心房收缩期,心房收缩 心房容积 房内压(右房4-6mmHg)(左房6-7mmHg)房室瓣开放(动脉瓣处关闭状态)挤血入心室(占心室充盈量25%)心房舒张(75%由V经心房流入心室),2.心室收缩期(1)等容收缩期:心室开始收缩 室内压急剧(左室内压近80mmHg)房室瓣关闭(动脉瓣仍处于关闭状态)(容积不变、血液不流)继续收缩 快速射血期,(2)快速射血期:心室继续收缩 室内压动脉压(左室80mmHg)(右室8mmHg)动脉瓣开放(房室瓣仍处于关闭状态)迅速射血入动脉(占射血量70%)心室容积迅速
10、 缓慢射血期,(3)缓慢射血期:迅速射血入动脉后 心室容积继续 室内压略动脉压 射血能=血液的动能 继续射血入动脉(占射血量30%)心室容积继续 心室舒张前期,3.心室舒张期,(1)等容舒张期:心室开始舒张 室内压迅速(室内压=动脉压)动脉瓣关闭 心室继续舒张 室内压急剧迅速(室内压仍房内压,房室瓣仍处于关闭状态)(容积不变、血液不流)快速充盈期,(2)快速充盈期:等容舒张期末 室内压(室内压房内压)房室瓣开放心室继续舒张 室内压(室内压房内压=负压)心房和大V内的血液快速入室(占总充盈量2/3)心室容积迅速,(3)缓慢充盈期:随着心室内血液的充盈,心室与心房、大V间的压力差减小,血液流入心室
11、的速度减慢。其前半期为大V的血液经心房流入心室;后半期为心房收缩期的挤血入心室。,心房、心室舒缩和瓣膜在心脏泵血活动中的作用,房室瓣关:等容收缩期初 房室瓣开:快速充盈期初 动脉瓣关:等容收缩期初 动脉瓣开:快速射血期初,(三)心音,(四)、心电图,ECG:将引导电极置于身体一定部位,记录整个心动周期中心电变化(各细胞的综合心电向量)的波形图。,正常心电图的波形及生理意义,名 称 时间(S)幅度(mV)意 义 P波 0.080.11 0.050.25 两心房的去极化 QRS波 0.060.10 0.52.0 两心室的去极化 T波 0.050.25 0.11.5 两心室复极化过程 P-R间期0.
12、120.20 兴奋:房室的时间 S-T段 0.050.15 心室肌的AP处于平台期 Q-T间期 0.4 心室去极化+复极化的时间,五、心泵功能的评定(一)心泵功能评定指标1、每搏输出量和射血分数每搏输出量:一次心搏由一侧心室射出的血量(70ml)。射血分数=每搏输出量和心舒末期容量的百分比。(75ml145ml60)。射血分数的大小和每搏输出量和舒张末期容量 有关。心缩收缩末期容量射血分数;静脉回心血量心舒张末期容积,2、每分输出量与心指数 每分输出量:每分钟由一侧心室输出的血量(心输出量)(每搏输出量心率56L/min)。心 指 数:空腹和安静状态下,每平方米体表面积的每分心输出量(3.03
13、.5L/min.m2)。,(二)心泵功能的调节 1.搏出量的调节异长自身调节:在一定范围内,静脉回心血量增加心脏容积增大心肌初长增长,使心肌收缩里增强,心输出量增多。舒张末期,心室肌纤维的长度和每搏输出量之间的关系称为心脏收缩的施塔林定律,或称异长自身调节等长调节:心肌不通过改变心肌细胞的初长度来调节心肌收缩能力的方式称为等长调节。2、心率对心泵功能的调节,(二)心泵功能的调节 1.搏出量的调节异长自身调节:在一定范围内,静脉回心血量增加心脏容积增大心肌初长增长,使心肌收缩里增强,心输出量增多。舒张末期,心室肌纤维的长度和每搏输出量之间的关系称为心脏收缩的施塔林定律,或称异长自身调节等长调节:
14、心肌不通过改变心肌细胞的初长度来调节心肌收缩能力的方式称为等长调节。,第三节 血管,一、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一)动脉:由心脏发出的,到身体各部分的血管。,外膜 大动脉结构 中膜 分类 中动脉 内膜 小动脉 微动脉,大动脉:管壁厚而坚韧,含有丰富的弹性纤维,因而富有弹性和扩张性。中动脉:口径逐渐变细,管壁逐渐变薄,弹性纤维逐渐减少,平滑肌纤维逐渐增多。小动脉和微动脉:弹性纤维较少,弹性较小,随心脏收缩和舒张口径变化较小,从而产生血流的最大阻力。,肺循环动脉:肺动脉干:发自右心室,经主动脉前方行向左后上方,至主动脉弓下缘分为左肺动脉和右肺动脉。左肺动脉:较短,横行向左至左肺门,分两支入肺。右肺动
15、脉:较长,经主动脉和上腔静脉后方向至右肺门分为三支入右肺。动脉韧带:连于主动脉弓下缘与肺动脉干分叉处稍左侧的纤维性结缔组织索(由胚胎时期动脉导管闭索的遗迹)。,主动脉发出后全长分为升主动脉、主动脉弓、降主动脉(胸主动脉、腹主动脉、髂总动脉),主动脉弓,体循环动脉,(二)毛细血管 管壁结构:内皮、细胞基膜,(三)、静脉 内膜管壁 结构 中膜 外膜 大静脉 分类 中静脉 小静脉 具有静脉瓣 分布特点 管壁薄,管腔大 容血量多,体循环静脉,有浅、深V之分 浅V 又称皮下V,不与A伴行 深V 与同名A伴行,上腔静脉,收集上半身的静脉血,包括:头颈上肢胸壁部分胸腔器官,颈内V(静脉角)头臂V 上腔静脉
16、右心房锁骨下V,下腔静脉,收集下半身的静脉血,右心房 肝静脉 肾上腺静脉下腔静脉 肾静脉 生殖腺静脉 左右髂总静脉髂内静脉 髂外静脉,头颈部的浅静脉,面静脉颈外静脉,上肢的浅静脉,头静脉 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下肢的浅静脉,大隐静脉行程:起自足背静脉弓内侧 内踝前方 小腿内侧 股内侧、前方 股静脉五条属支:股内侧V、外侧V、腹壁浅V、旋髂浅V、阴部外V.小隐静脉:起自足背静脉弓外侧 外踝后方 小腿后面 膕静脉,肝门静脉,二、动脉血压和动脉脉搏(一)动脉血压 动脉血压的正常值 收缩压(Sp):心室收缩时,动脉血压升高到的最高值(100 120mmHg或13.316.0kPa)舒张压(Dp):心室舒
17、张时,动脉血压降低到的最低值(60 80mmHg或8.010.0kPa)脉搏压:Sp-Dp 30 40mmHg或4.05.3kPa 平均动脉压:Dp+脉压/3(Sp+2Dp)/3,(二).动脉血压的形成:心血管系统内有足够的血液充盈 心室射血 心室肌收缩时所释放的能量,一部分用 于推动血液流动的动能,一部分形成对血管壁的侧 压,是势能。外周阻力 体循环中毛细血管前阻力血管部分血 压降落的幅度最大。,(1)心搏量:每搏输出量心缩期射入A血量管壁侧压力 主要使收缩压升高(2)心率:心率心舒期心舒末期A血量动脉舒张压略升高,(三).影响动脉血压的因素:,(3)外周阻力:外周阻力心舒期A血量 舒张压明
18、显,收缩压增高不明显。(4)动脉壁的弹性:老年动脉壁的弹性 收缩压(5)循环血量/血管系统容量的比例失调 如:大失血循环血量 Bp(显著)过敏休克血管容积回心血量Bp,(四)动脉脉搏 在每个心动周期中,动脉内的压力发生周期性的波动。这种周期性的压力变化可引起动脉血管发生搏动,称 为动脉脉搏。,三、静脉血压与血流(一)静脉血压 外周静脉压:各器官静脉的血压。当心脏 射血功能降低,静脉回流降低时,血液将 留滞在外周静脉,静脉压升高。中心静脉压:右心房和胸腔内大静脉的血。正常范围为412cmH2O。特点:受重力影响较小 高低取决于:射血力、V回流速和 量。意义:反映心功和V回流量 控制补液速和量的指
19、标,中心静脉压与动脉血压变化的意义-中心V压 动脉血压 意 义-血容量不足 正常 射血功能良好,血容量不足 射血功能,血容量(相对)正常 容量血管过度收缩,,可能有血容量不足,或容量血管过度收缩,,肺循环阻力过高,正常 射血功能减退,(1)体循环平均:体循环平均充盈压V回流量 如:循环血量、血管容量V回流量(2)心收缩力:心收缩力心室舒张期室内压,(二)静脉血流,V回流量抽吸,颈V怒张、肝大、下肢肿V回流量中心V压,心缩力心室舒张期室内压(心衰),(3)体位:直立下肢V回心量(约多容纳500ml)例:患肢抬高利V回流,防水肿 心衰取半卧位 久蹲突站血滞留下肢V回心量心输 量Bp脑、视网膜供血不
20、足暂时的头晕、昏厥,视物不清。,立位迅速转为卧位总V回心量,(头部回流下肢回流),卧位迅速转为立位总V回心量,卧位下肢V回心量直立,(4)骨骼肌收缩的挤压:肌缩挤压VV血回流+V瓣膜的防倒流。例如:长期站立+V瓣膜的损伤下肢V曲张。立正久站下肢V回心量+精神紧张虚脱。,(5)呼吸运动:,右室心输出量,V回心量,心房与V压差,心房+大V扩张,Bp,左室心输出量,肺V回流左室,肺血管扩张,胸 内 负 压,胸 廓,吸 气,四、微循环与组织液的形成,(一)微循环定义:将微动脉与微静脉之间的血液循环称为微循环组成:微动脉、后微动脉、毛细血管前括约肌、真毛细血管、通血毛细血管(直捷通路)、动静脉吻合支和微
21、静脉。,微循环的血流通路与作用 名称 血流通路 血流特点 作用 迂回通路 微A后微ACap.前括约肌 血流缓慢 物质交换 直捷通路 微A后微A通血Cap.血流速较快 利血回流 A-V短路 微AA-V吻合支微V 随温度变化 调节体温,真Cap.网微V 主要场所,微V,3、组织液的形成:组织液由血浆滤过产生,毛细血管的滤过和重吸收的动力来源于有效滤过压。有效滤过压:由四个因素决定(毛细血管血压、组织液静水压、血浆胶体渗透压、组织液胶体渗透压)有效滤过压=(毛细血管血压+组织液胶体渗透压)(血浆胶体渗透压+组织液静水压),第四节 心血管系统的调节,一神 经 调 节,(一)支配心血管的传出神经,心交感
22、神经 心迷走神经 起源 脊髓胸段T1T5 延髓的迷走神经 侧角神经元 背核和疑核 分布 右:窦房结、房室肌前壁 右:窦房结 左:房室交界、束支、左:房室交界 房室肌后壁 房室肌少量 递质 去甲肾上腺素(NE)乙酰胆碱(Ach)受体 1 阻断剂 心得安 阿托品,1.支配心脏的传出神经,心脏,心交感神经 末梢释放 NE 1受体 作用:正性变时、变力、变传导心迷走神经 末梢释放 ACh M受体 作用:负性变时、变力、变传导,肽能神经元,生理作用 心交感N 心迷走N 变 时 4期Ca2+内流自动去极速 3、4期K+外流最大舒张电位(自律性)自动去极速(正变时)自律性(负变时)自律性 变传导 0期Ca2
23、+、Na+内流 0 期 0期Ca2+内流 0 期(传导性)去极速幅度 去极速幅度(正变传导)(负变传导)传导性 传导性 变 力 2期Ca2+内流肌浆网释放Ca2+期K+外流3期复极化速(收缩性)生成 AP时程(2期)Ca2+内流(正变收缩)(负变收缩)收缩力 收缩力(等长自身调节)变兴奋 阈电位Na+Ca2+通道激活率 期K+外流膜电位距阈电位远(兴奋性)兴奋性 兴奋性,血管,缩血管神经:交感缩血管神经舒血管神经,交感舒血管神经副交感舒血管神经脊髓背根舒血管纤维,1、交感缩血管神经 末梢释放 NE,结合受体 血管收缩结合2受体 血管舒张,NE 与结合能力较 2强,缩血管效应阻断剂:酚妥拉明生理
24、作用:调节血管(小动脉)的阻力和血压,2、交感舒血管神经,末梢释放 ACh M型受体 阻断剂:阿托平效应器:骨骼肌血管生理作用:防御情绪反应和运动初期使骨骼肌血管 舒张,血流量增多,3、副交感舒血管神经,末梢释放 ACh M型受体 效应器:软脑膜、消化腺血管生理作用:局部扩张血管,使血管舒张,(二)心血管中枢,1、脊髓的心血管中枢:支配心脏和血管的交感节前神经元和支配血管的副交感节前神经元的胞体均位于脊髓内,可视为脊髓的心血管中枢。脊髓的心血管中枢是各路神经冲动影响心血管系统的重要的最后公路。2、延髓心血管中枢 延髓是心血管中枢的基本部位 心迷走中枢位于延髓迷走神经背核和疑核,(三)心血管反射
25、,生理意义:使循环系统功能能适应于当时机体所处的状 态或环境的变化,1、颈动脉体和主动脉弓压力感受性反射(高压力感受器),降压反射:血压突然上升 动脉扩张 压力感受器兴奋 孤束核 延髓心血管中枢,交感缩血管神经()心交感神经()心迷走神经(),血压下降,2.化学感受性反射,PO2 H+PCO2 等,颈动脉体和主动脉体外周化学感受器(+),窦、弓N,孤 束 核,心血管中枢兴奋性改变,呼吸中枢(+),心率、冠脉舒 心输出量,皮肤、内脏 骨骼肌血管缩,心率、心输出量、外周阻力,外周阻力心输出量,血 压,呼吸加深加快,间接,二、体液调节,(一)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二)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三)血
26、管升压素(抗利尿素),(四)局部舒血管物质1、激肽释放酶激肽系统 产生缓激肽和血管舒张素是已知最强烈的舒血管物质2、前列腺素 舒血管作用3、组胺 强舒血管作用,第五节 淋巴系统,一、淋巴系统的组成及主要功能由淋巴管、淋巴结和淋巴器官组成。(一)、淋巴管淋巴管包括:毛细淋巴管、淋巴管、淋巴干、淋巴导管各级淋巴管注入静脉,回到右心房。故淋巴管系是静脉的辅助结构。1、毛细淋巴管 分布:以稍膨大的盲端起于组织间隙,彼此吻合成网。通透性:淋巴毛细管由一层内皮细胞构成,但其通透性比毛细血管大,故组织中的大分子物质如细菌、异物、癌细胞等较易进入淋巴毛细管内。,2、淋巴管 特点:1)淋巴管在行程中有淋巴结介入
27、;2)管径较细,数量较多,彼此吻合;3)管壁较薄,瓣膜很多。淋巴管分布有浅、深之分。3、淋巴干 全身各部的淋巴管穿经相应的淋巴结,逐渐汇合成九条较大的淋巴干。左、右颈淋巴干:头颈部;左、右锁骨下淋巴干:上肢及部分胸、腹壁;左、右支气管纵隔干:部分胸、腹壁;肠干:腹腔消化器官及脾被膜等处;左、右腰淋巴干:下肢、盆部、腹腔部分脏器及部分腹壁全身9条淋巴干汇合成两条淋巴导管,即胸导管和右淋巴导管,它们再分别注入左、右静脉角。,胸导管 全身最长最粗的淋巴管,起于乳糜池。胸导管沿脊柱前面穿膈的主动脉裂孔入胸腔,行于食管后方胸主动脉与奇静脉之间,至气管叉附近转向左侧,出胸廓上口达颈根注入左静脉角。胸导管注
28、入静脉之前,还收纳左颈淋巴干、左锁骨下淋巴干及左支气管纵隔淋巴干回流的淋巴。右淋巴导管 右淋巴导管很短,由右颈淋巴干、右锁骨下淋巴干和右支气管纵隔淋巴干汇合而成,注入右静脉角。右 淋巴导管收纳的淋巴约占全身的四分之一,即右侧上半身的淋巴。,(二)淋巴结,淋巴结的主要功能:滤过淋巴液,产生淋巴细胞和浆细胞,参与机体的免疫反应。,(三)脾 位于左季肋区第9-11肋间,为机体最大的淋巴器官,其被膜和内部有平滑肌纤维,使脾有收缩性。脾的功能:造血、贮血、血液通过,二、淋巴液的生成与淋巴循环,1、淋巴液的生成:在血液和组织液的交换过程中,从毛细血管滤出的液体量与重吸收回毛细血管的液体是不相等的。正常情况
29、下,滤出的液体量中大约90%被重吸收回毛细血管,其余大约10%则进入毛细血管成为淋巴液。,2、淋巴液的回流:当组织液进入淋巴管后,内皮细胞收缩封闭内皮细胞的空隙,同时淋巴管收缩或受到挤压,将淋巴管液推向前进。从毛细 淋巴管到较大的淋巴管,管内的压力从低到高逐渐递增。淋巴管舒张时,可使舒张部位的管内压略低于收缩部位或静息部位;当淋巴管收缩时,又可使收缩部位的管内压略高于舒张部位或静息部位。淋巴管中的单向瓣膜,是淋巴液不能倒流。这些都保证了淋巴液在淋巴管中从低压到高压逆向流动。,三、淋巴循环的生理意义:平衡、回收组织液蛋白质、运输脂肪、防御屏障作用、调节血浆与组织间的液体,第六节 儿童和青少年血液
30、循环的功能特点,一、儿童和青少年心脏功能特点(一)心率:,(二)心输出量二、血压,第七节 器官循环,一、冠脉循环 冠脉循环的解剖特点 1.途径短,流速快,灌注压高,血流量大。2.小分支呈直角从主支发出,从心外膜垂直进入心肌深层心肌收缩易受到压迫血流量有明显时相性:心舒期心缩期血流量取决DP的高低与舒张期的长短。3.末梢分支吻合虽多但较细(有效功能吻合支少)异常时代偿能力差:突然梗阻时不易建立侧支循环,导致心肌梗死。4.A-V血氧差大(高耗氧量),应急时靠增加血流量弥补氧供,该特点决定了心肌对低氧与缺血非常敏感。5.代谢调节作用 神经调节作用。,冠状动脉 起自主动脉根部。1)右冠状动脉 起自主动
31、脉右侧,经冠状沟右行进入后室间沟。2)左冠状动脉 起自主动脉左侧,经左心房和肺动脉基部左行分前室间支和旋支。冠状动脉血流受阻,易发生心肌梗塞。2.静脉 心壁的小静脉直接开口于心腔。室间沟的静脉开口于冠状窦口。,二、脑循环(一)脑循环的特点 1.颅腔内组织的不可压缩性脑血管的舒缩变化 程度受到限制血流量的变化小。2.血流量大,耗氧量多。3.血-脑屏障和血-脑脊液屏障进入脑组织的物 质具有选择性:脂溶性物质(O2、CO2、乙醇、,某些麻醉药等)易通过(被动过程)。水溶性物质的通透性大小并不完全与分子的大小相关:如葡萄糖、氨基酸的通透性较高,而甘露醇、蔗糖、青霉素、H+、HCO3-等通透性则很低,说明其物质转运(主动过程)与其他部位是不同的。,(二)脑血流量的调节 1.脑血管的自身调节 平均动脉压在60-140mmHg范围内变化,脑血管可通过自身 调节的机制保持脑血流量的恒定。但60mmHg脑血流量,140mmHg脑血流量。2.神经调节 神经因素对脑血管的活动的调节作用很小。在多种心血管反射中,脑血流量一般变化很小。3.体液调节(1)PO2和 PCO2脑血管扩张脑血流量 如:过度通气CO2呼出PCO2脑血流量头晕(2)脑组织代谢产物:代谢增高时,低氧、腺苷、H+、CO、乳酸、等代谢产物的产生脑血管舒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