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金融体系》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际金融体系》课件.ppt(6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七章 国际金融体系,第一节 国际金融体系概述第二节 国际金本位体系第三节 布雷顿森林体系第四节 牙买加体系第五节 欧洲金融一体化,第一节 国际金融体系概述,一、国际金融体系的概念 是指调节各国货币在国际支付、结算、汇兑与转移等方面所确定的规则、惯例、政策、机制和组织机构安排的总称。国际金融体系是国际货币关系的集中反映,它构成了国际金融活动的总体框架。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各国之间的货币金融交往,都要受到国际金融体系的约束。,二、国际金融体系的主要内容,1、国际收支及其调节机制 2、汇率制度的安排 货币间汇率如何决定与维持措施;一国货币能否成为自由兑换货币;采取固定汇率制度、浮动汇率制度或其他汇率
2、制度。,二、国际金融体系的主要内容,3、国际储备资产的选择与确定 采用什么货币作为国际间的支付货币;在一个特定时期中心储备货币如何确定,以维护整个 储备体系的运行;世界各国的储备资产又如何选择,以满足各种经济交易的要求。4、国际间金融事务的协调与管理 如何协调各国与国际金融活动有关的金融货币政策,通过国际金融机构制定若干为各成员国所认同与遵守的规 则、惯例和制度等。,三、国际金融体系的作用,(1)确定了国际收支调节机制与各国可遵守的调节政策,为各国纠正国际收支失衡状况提供了基础;(2)建立了相对稳定的汇率机制,很大程度上防止了不公平的货币竞争性贬值;(3)创造了多元化的储备资产,为国际经济的发
3、展提供了足够的清偿力,同时借此抵御区域性或全球性金融危机;(4)促进各国经济政策的协调。在统一的国际金融体系框架内,各国都要遵守一定的共同准则,任何损人利己的行为都会遭到国际间的指责,因而各国经济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可得到协调与相互谅解。,第二节 国际金本位体系,一、国际金本位制度的形成与形式 现代国际金融体系大致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即国际金本位制时期、布雷顿森林体系时期和牙买加货币体系时期。金本位制是以一定的黄金为本位货币的制度,1816年英国政府率先颁布铸币法案,成为金本位制度的起始点,该制度一直延续到20世纪30年代。金本位制以第一次世界大战为分界线,主要形成三种形式,一战前主要是金币本位制
4、,一战后又出现了金块本位制和金汇兑本位制。,1、金币本位制,金本位货币制度的最早形式,亦称为古典的或纯粹的金本位制,盛行于1880一1914年间。金币可自由铸造、自由兑换及黄金自由输出入是该货币制度的三大特点。在该制度下,各国政府以法律形式规定货币的含金量,两国货币含金量的对比即为决定汇率基础的铸币平价。黄金可以自由输出或输入国境,对汇率起到自动调节作用。这种制度下的汇率,因铸币平价的作用和受黄金输送点的限制,波动幅度不大。金本位制,就狭义来说,即指该种货币制度。,2、金块本位制,这是一种以金块办理国际结算的变相金本位制,亦称金条本位制。在该制度下,黄金只作为货币发行储备,不再铸造金币和实行金
5、币流通,由银行券等价值符号(如纸币)取而代之,仍然规定含金量,但在一定数额以上才可按含金量与黄金兑换。例如,英国以银行券兑换黄金的最低限额为400盎司黄金(约合1700英镑),低于限额不予兑换。法国的最低限额为21500法郎,等于12公斤的黄金。中央银行掌管黄金的输出和输入,禁止私人输出黄金。可见,这实际上是一种附有限制条件的金本位制。,3、金汇兑本位制,是与金块本位制并存的一种制度,国内只流通银行券和纸币,但不能兑换黄金,只能兑换成实行金块本位制或金本位制国家的货币,并保持固定汇价。必要时可用外汇在相应国家兑换黄金,但需将黄金存放于相应国家。本国存放外汇资产作为准备金,以备随时出售外汇。这是
6、一种具有殖民地性质和附属性质的货币制度。实行金汇兑本位制的国家,要通过不断买卖外汇来维持本国货币币值的稳定。黄金已不能发挥自发地调节货币流通的作用,使货币流通失去了稳定的基础,易出现通货膨胀。,二、金本位制的实行历史,从英国于1816年率先实行金本位制以后,到1914年一战前,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都实行了典型的金币本位制。1914年一战爆发后,各国为筹集庞大的军费,纷纷发行不兑现的纸币,禁止黄金自由输出,金币本位制随之告终。一战后,在1924-1928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生产先后恢复到战前水平并有所发展。各国企图恢复金币本位制。但由于金铸币流通的基础已遭到削弱,不可能恢复典型的金币本位制。当时除
7、美国以外,其他大多数国家只能实行没有金币流通的金块本位制和金汇兑本位制。1929-1933年世界性经济危机爆发,掀起黄金抢购风波,各国通货膨胀严重,各国被迫放弃这两种制度,纷纷实行了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整个国际金本位制度体系终告瓦解。,三、金本位制崩溃的主要原因,金本位制通行了约100年,其崩溃的主要原因有:第一,黄金生产量的增长幅度远低于商品生产增长的幅度,黄金不能满足日益扩大的商品流通需要,极大地削弱了金铸币流通的基础。第二,黄金存量在各国的分配不平衡。1913年末,美、英、德、法、俄五国占有世界黄金存量的三分之二。黄金存量大部分为少数强国所掌握,必然导致金币的自由铸造和自由流通受到破坏
8、,削弱其他国家金币流通的基础。第三,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黄金被参战国集中用于购买军火,并停止自由输出和银行券兑现,从而最终导致金本位制的崩溃。,四、对金本位制度的评价,早期的金币本位制对各国有效控制通货膨胀、保证汇率稳定及调节国际收支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金块本位制和金汇兑本位制直接导致了金本位制度的崩溃,其影响主要有:(1)为各国普遍货币贬值、推行通货膨胀政策打开了方便之门。(2)导致汇价的剧烈波动,冲击着世界汇率制度。,第三节 布雷顿森林体系,1944年7月,联合国44个成员国于美国新罕布什尔州的布雷顿森林召开了“联合国货币金融会议”,签订了国际货币基金协定(以及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协定),这
9、个协定基本上采纳了怀特提出的美国方案,布雷顿森林体系由此建立。,一、布雷顿森林体系的主要内容,1、国际金融机构 根据布雷顿森林协定,设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前者的宗旨在于稳定汇率,协助成员国改善国际收支,后者的宗旨在于以低利长期贷款,协助推动成员国的经济发展。2、国际储备体系 布雷顿森林体系确定了以黄金为基础,以美元为国际主要储备货币,即所谓的美元与黄金挂钩,其他国家货币与美元挂钩的原则,每盎司黄金等于35美元。“双挂钩”通常被视作布雷顿森林体系的两支柱。,3、固定汇率制(可调整的钉住汇率制度)IMF规定成员国的货币含金量一经确定后不得随意变动。成员国进行即期外汇交易及
10、黄金买卖时,汇率和金价的波动幅度不得超过法定汇率和金价的上下各1(超过该界限,有关政府有义务进行干预),使汇率始终保持在一个较为稳定的水平上。只有当国际收支发生根本性不平衡时,才允许贬值或升值,亦即平价经IMF同意后才能加以改变。,4、国际收支调节的安排 当成员国国际收支发生困难时,IMF通过三种方式帮助成员国渡过难关:一是敦促成员国广泛协商,促进国际货币合作。二是为成员国提供融通资金的便利。发生国际收支逆差的国家可以本币向基金组织购买一定数额的外汇来弥补逆差,但需在规定的期限内购回本币,偿还借款。三是规定各成员国实行多边支付与清算,不得限制经常项目的支付,亦不许采取歧视性的货币措施,由此创造
11、平衡国际收支的外在条件。,二、维持布雷顿森林体系运转采取的措施,各国恢复经济需要美元从美国进口商品,再加上美国海外军队开支和国内低利率政策导致各国手中持有美元数量激增,“美元荒”演变为“美元灾”,汇率狂跌,各国进而抢购美元黄金和他国硬通货,使1960年的第一次美元危机爆发。1、稳定黄金价格协定 欧洲主要国家的中央银行达成君子协定,约定彼此不以高于35.20美元的价格,加上0.25%的手续费,再加上运费的最终价格购买黄金,以抑制黄金价格的上涨,保持美元汇率稳定,减轻美国黄金库存压力,避免发生向美国挤兑黄金的情况。,2、巴塞尔协定,1961年3月,原西德马克和荷兰盾公开升值,对美元和其他西方货币冲
12、击较大。参加清算银行理事会的美国、英国、原联邦德国、法国、意大利、荷兰、比利时、瑞典8国在巴塞尔达成一个君子协定,以维持美元稳定。协定内容:各国中央银行应在外汇市场上合作,以维持彼此汇率的稳定;若一国货币发生困难,应与能提供协助的国家协商采取必要措施,或取得黄金和外汇贷款用来维持汇率稳定。,3、设立“黄金总库”,1961年10月,美国为维持黄金价格和美元的地位,联合英国、原联邦德国、法国、意大利、荷兰、比利时、瑞士的中央银行拿出总值2.7亿美元的黄金,建立“黄金总库”,指定英格兰银行为该库的代理机构,根据伦敦黄金市场金价的涨落,成员国按约定比例,抛售或收购黄金,维持金价稳定。各国比例如下:美国
13、承担50%,原联邦德国11%,英国、法国、意大利各9.3%,荷兰、比利时、瑞士各3.7%。,4、“借款总安排协议”,该协议规定,在国际短期资金发生巨额流动并引起汇率波动时,IMF可从十国借入高达60亿美元的资金(1971年底增至280亿),贷放给发生货币危机的会员国,以协助受援国稳定本国汇率。“十国集团”(巴黎俱乐部)包括:美国、英国、原联邦德国、法国、意大利、荷兰、比利时、瑞典、加拿大、日本。,5、“货币互换协定”(互惠借款协定),1962年3月,十国集团协定:各国之间可以互相提供对等的短期信贷资金,供干预外汇市场使用,以维持汇率稳定。,6、阻止外国政府持有美元向美国财政部兑换黄金 除政治压
14、力、道义劝说外,美国还发行外币债券,吸纳外币以干预外汇市场。7、黄金双价制 1968年3月,美国暂时关闭伦敦黄金市场,停止维持伦敦黄金市场价格与官价一致。美国只与各国中央银行进行黄金买卖,维持每盎司黄金35美元的官价,不再介入私人黄金市场。8、创立特别提款权 1968年,IMF发行SDR,增加储备货币,缓解美元压力。,三、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的步骤及原因,(一)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分为三个步骤:1、美元停止兑换黄金 1971年8月,美国“新经济政策”:停止美元兑换黄金,并征收10%的临时进口附加税。,2、固定汇率的波动幅度扩大 1971年12月。十国集团达成“史密森协议”:(1)美国取消10%的进
15、口附加税;(2)美元对黄金贬值7.8%,黄金官价从每盎司35美元提高到38美元;(3)各国货币对美元的汇率波动幅度由不超过1%扩大到 2.25%。1973年2月,美元再贬10%,由每盎司黄金38美元贬为42.22美元。,3、固定汇率制度垮台 1973年3月,西欧又出现抛售美元,抢购黄金、原德国马克、日元的现象,迫使西欧和日本的外汇市场关闭17天之久。西欧国家最终达成协议,放弃固定汇率制度,放弃盯住美元,实行浮动汇率,至此,布雷顿森林体系终告解体。,(二)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的原因,1、制度自身的缺陷。一方面,美元作为国际支付手段与国际储备手段,币值稳定且有足够的黄金储备和保持国际收支顺差。人们在
16、国际支付中才愿意接受美元。另一方面,全世界要获得充足的外汇储备,美国的国际收支就会出现大量逆差。但随着美国逆差的增大,美元的黄金保证会不断减少,美元又将不断贬值。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从美元短缺到美元泛滥,是这种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2、美元危机与美国经济危机频繁爆发是导致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的直接原因。,(1)美国黄金储备减少 1950年发动朝鲜战争,海外军费巨增,国际收支连年逆差,黄金储备源源外流。1960年,美国的黄金储备下降到178亿美元,已不足以抵补当时的210.3亿美元的流动债务,出现了美元的第一次危机。60年代中期,美国卷入越南战争,国际收支进一步恶化,黄金储备不断减少。1968年3月,
17、美国黄金储备已下降至121亿美元,而同期的对外短期负债为331亿美元,引发了第二次美元危机。到1971年,美国的黄金储备(102.1亿美元)仅是它对外流动负债(678亿美元)的15.05。此时美国已完全丧失了承担美元对外兑换黄金的能力。于是,尼克松总统不得不于1971年8月15日宣布停止承担美元兑换黄金的义务。1973年美国爆发了最为严重的经济危机,黄金储备已从战后初期的2456亿美元下降到110亿美元。没有充分的黄金储备作基础,严重地动摇了美元的信誉。,(2)美国通货膨胀加剧 美国发动战争,财政赤字庞大,不得不依靠发行货币来弥补,造成通货膨胀。加上两次石油危机,石油提价而增加支出;同时,由于
18、失业补贴增加劳动生产率下降,造成政府支出急剧增加。美国消费物价指数1960年为1.6,1970年上升到5.9,1974年又上升到11,这给美元的汇价带来了巨大冲击。,(3)美国国际收支持续逆差 二战后,西欧、日本和世界各地从美国输入商品,各国普遍感到“美元荒”,使美国国际收支持续巨额顺差。随着西欧各国经济的增长,出口贸易的扩大,其国际收支由逆差转为顺差,美元和黄金储备增加。而美国由于对外扩张和侵略战争,国际收支由顺差转为逆差,美国资金大量外流,形成“美元过剩”。这使美元汇率承受巨大的冲击和压力,不断出现下浮的波动。,四、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积极作用,1、美元与黄金挂钩,其他国家货币与美元挂钩,保证
19、了二战以后的较长时间里国际货币制度有了一个较为有效和稳定的基础,同时也促进了国际贸易、国际投资和国际经济的迅速发展。2、美元作为储备货币和国际清偿手段,弥补了黄金的不足,提高全球的购买力,促进了国际贸易和跨国投资。,第四节 牙买加体系,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以后,国际金融秩序又复动荡,直至1976年1月,IMF理事会“国际货币制度临时委员会”在牙买加首都金斯敦达成了“牙买加协议”,同年4月,IMF理事会通过了IMF协定第二修正案,从而形成了新的国际货币体系。,一、牙买加协议的主要内容,1、实行浮动汇率制度的改革。牙买加协议正式确认了浮动汇率制的合法化,承认固定汇率制与浮动汇率制并存的局面,成员国可
20、自由选择汇率制度。同时IMF继续对各国货币汇率政策实行严格监督,并协调成员国的经济政策,促进金融稳定,缩小汇率波动范围。2、推行黄金非货币化。协议作出了逐步使黄金退出国际贷币的决定。并规定:废除黄金条款,取消黄金官价,成员国中央银行可按市价自由进行黄金交易;取消成员国相互之间以及成员国与IMF之间须用黄金清算债权债务的规定,IMF逐步处理其持有的黄金。,3、增强特别提款权的作用。主要是提高特别提款权的国际储备地位,扩大其在IMF一般业务中的使用范围,并适时修订特别提款权的有关条款。4、增加成员国基金份额。成员国的基金份额从原来的292亿特别提款权增加至390亿特别提款权,增幅达33.6。5、扩
21、大信贷额度,以增加对发展中国家的融资。,二、牙买加体系的运行,1、储备货币多元化。在牙买加体系下,国际储备呈现多元化局面,美元虽然仍是主导的国际货币,但美元地位明显削弱了,由美元垄断外汇储备的情形不复存在。英镑、日元随两国经济的恢复发展脱颖而出,成为重要的国际储备货币。目前,国际储备货币已日趋多元化,ECU也被欧元所取代,欧元很可能成为与美元相抗衡的新的国际储备货币。,2、汇率安排多样化,在牙买加体系下,浮动汇率制与固定汇率制并存。一般而言,发达工业国家多数采取单独浮动或联合浮动,但有的也采取钉住自选的货币篮子。对发展中国家而言,多数是钉住某种国际货币或篮子货币,单独浮动的很少。不同汇率制度各
22、有优劣,浮动汇率制度可以为国内经济政策提供更大的活动空间与独立性,而固定汇率制则减少了本国企业可能面临的汇率风险,方便生产与核算。各国可根据自身的经济实力、开放程度、经济结构等一系列相关因素去权衡得失利弊。,3、多种渠道调节国际收支。,(1)运用国内经济政策。(2)运用汇率政策。(3)国际融资。(4)加强国际协调。,三、对牙买加体系的评价,1、牙买加体系的积极作用:(1)多元化的储备结构摆脱了布雷顿森林体系下各国货币间的僵硬关系,为国际经济提供了多种清偿货币,在较大程度上解决了储备货币供不应求的矛盾;(2)多样化的汇率安排适应了多样化的、不同发展水平的各国经济,为各国维持经济发展与稳定提供了灵
23、活性与独立性,同时有助于保持国内经济政策的连续性与稳定性;(3)多种渠道并行,使国际收支的调节更为有效与及时。,2、牙买加体系的缺陷,(1)在多元化国际储备下,缺乏统一的稳定的货币标准,这本身就可能造成国际金融的不稳定;(2)汇率大起大落,变动不定,汇率体系极不稳定。其消极影响之一是增大了外汇风险,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国际贸易与国际投资活动,对发展中国家而言,这种负面影响尤为突出;(3)国际收支调节机制并不健全,各种现有的渠道都有各自的局限,牙买加体系并没有消除全球性的国际收支失衡问题。,第五节 欧洲金融一体化,一、欧洲货币一体化的概念 是指欧盟各成员国在货币金融领域进行合作,协调货币金融关
24、系,最终建立一个统一的货币体系,其实质是这些国家集团为了货币金融领域的多方面合作而组成的货币联盟。这种货币一体化有三个典型特征:(1)汇率的统一,即货币联盟成员国之间实行固定汇率制,对外则实行统一的浮动汇率;(2)货币的统一,即货币联盟发行单一的共同货币;(3)机构的统一,即建立统一的中央货币机关,发行共同的货币,规定有关货币联盟的国家以及保管各成员国的国际储备。,二、欧洲货币一体化的进程,欧洲货币一体化大致经历了以下几个演变阶段:1、魏尔纳计划1970年10月,以卢森堡首相兼财政大臣魏尔纳(Werner)为首的一个委员会,向欧共体理事会提交了专门报告,计划 建议从1971年到1980年分三个
25、阶段实现欧洲货币一体化。然 而70年代动荡的金融形势以及欧共体国家发展程度的巨大差 异,使得魏尔纳计划几乎完全落空。70年代一体化取得的唯 一的重大成果是创设了欧洲计算单位(EUA),作为欧共体内部 财务核算的工具,并在“欧洲海外开发基金”、“欧洲区域 发展基金”、欧洲投资银行发行债券业务等方面使用。,2、欧洲货币体系(European Monetary Sysetm,EMS),为了制止汇率剧烈波动,促进共同体国家经济的发展,在法、德两国推动下,1978年12月欧共体的8个成员国(法国、德国、意大利、比利时、丹麦、爱尔兰、卢森堡和荷兰)首脑在布鲁塞尔达成协议,决定建立欧洲货币体系。1979年3
26、月,欧洲货币体系正式启动。,欧洲货币体系主要内容,(1)继续实行过去的联合浮动汇率机制。除了维持原有的2.25波动幅度以外,还规定了汇率波动的警戒线,一旦货币波动超出此线,有关国家就要进行联合干预。(2)创设欧洲货币单位(European Currency Unit,ECU),即埃居,实际上由EUA演变而来,是欧洲货币体系的中心。在欧共体内部,ECU具有计价单位和支付手段的职能。(3)成立了欧洲货币基金(EMF),以增强欧洲货币体系干预市场的力量,为共同货币ECU提供物质准备以及给予国际收支困难的成员国更多的信贷支持。,3、德洛尔报告,1989年6月,以欧共体委员会主席雅克德洛尔(JDelor
27、s)为首的委员会向马德里峰会提交了德洛尔计划。该计划与魏尔纳计划相似,规定从1990年起,用20年时间,分三阶段实现货币一体化,完成欧洲经济货币同盟的组建。,4、马斯特里赫特条约,1991年12月,欧共体在荷兰马斯特里赫特峰会上签署了关于欧洲经济货币联盟的马斯特里赫特条约,简称马约。马约目标是:最迟在1999年1月1日前建立“经济货币同盟”(Economic and Monetary Union,EMU)。届时将在同盟内实现统一货币、统一的中央银行(European Central Bank)以及统一的货币汇率政策。EMU的形成分为三个阶段。,马约还规定,只有在1999年1月1日达到以下4个趋
28、同标准的国家,才能被认为具备了参加EMU的资格条件:(1)通货膨胀率不得超过三个成绩最好的国家平均水平的1.5个百分点;(2)当年财政赤字不得超过GDP的3,累积公债不得超过GDP的60;(3)政府长期债券利率不得超过三个最低国家平均水平的2个百分点;(4)加入欧洲经济货币同盟前2年汇率一直在欧洲货币体系汇率机制规定的幅度(土15)内波动,中心汇率没有重组过。,欧共体各成员国议会于1993年10月底通过了马约,1993年11月1日,欧共体更名为欧盟。1995年芬兰、奥地利、瑞典加入欧盟,欧盟成员国增至15个。同年的马德里决议将单一货币的名称正式定为欧元(EURO)。欧洲货币一体化自此开始进入了
29、稳定的发展阶段。,5、马约签订后的一体化进程,1996年12月13-14日,欧盟首脑会议在爱尔兰首都都柏林举行。欧元国与非欧元国之间就建立新汇率机制、欧元使用的法律框架、货币稳定与经济增长的原则及主要内容等达成妥协,并原则同意了欧洲货币局提供的欧元纸币的“样币”。至此,欧洲单一货币机制框架基本形成。,欧盟首脑会议第1103号条例正式对过渡期结束后的欧元的法律地位作了规定,明确指出,1999年1月1日作为成员国范围内一种具有独立性法定货币地位的超国家性质的货币,开始启用,至2002年7月1日,创始国货币全部退出流通领域;欧元正式成为唯一的法定货币。在这三年半的过渡期内,欧元以记账单位、银行贷款、
30、债券、旅行支票、信用卡和股票等形式使用,同时,发票、工资、单据、商品目录将实行欧元和本国货币的双重标准。,1997年10月2日,欧盟15国代表在荷兰首都正式签订了6月达成的阿姆斯特丹条约,这是一个在马约基础上修改而成的新欧盟条约。新条约及先前已获批准的稳定与增长公约、欧元的法律地位和新的货币汇率机制等文件,为欧元与欧洲经济货币联盟于1999年1月1日的如期启动,又奠定了坚实的基础。,1998年5月2日,欧盟15国在布鲁塞尔召开特别首脑会议,决定接受欧盟委员会和欧洲货币局的推荐,确认比利时、德国、西班牙、法国、爱尔兰、意大利、卢森堡、荷兰、奥地利、葡萄牙和芬兰等符合马约条件的11个国家为欧元创始
31、国,首批加入欧洲单一货币体系。欧盟的其余4个国家,即英国、丹麦、瑞典和希腊,因暂时不愿加入欧元体系或未能达标,没有成为首批欧元国家。,同时决定在原有的欧洲货币局基础上成立欧洲中央银行,由荷兰人杜伊森贝赫出任欧洲中央银行行长。1998年12月3日,首批加入欧元体系的11个国家宣布联合降息,除意大利(利率3厘半)外,其余10国均把利率降至3厘,此举显示了这些国家准时启动欧元的决心和强烈的政治意愿。,1999年1月1日,欧元准时启动。欧洲货币单位以1:1的比例转换为欧元,欧元与成员国货币的兑换率锁定,欧洲中央银行投入运作并实施统一的货币政策,欧元可以支票、信用卡等非现金交易的方式流通,各成员国货币亦
32、可同时流通,人们有权选择是否使用或接受欧元。,从2002年1月1日起,欧元纸币和硬币开始全境流通,欧洲中央银行和成员国将逐步回收各国的纸币和硬币。至2002年7月1日,各成员国货币完全退出流通,欧盟货币一体化计划完成,欧元国际化启动。,三、欧元的特点,(1)跨主权国家创造的信用本位货币。其信用将来自于人们对欧洲货币联盟内高效率的协调能力、其经济实力和经济增长潜力所赋予的信心。(2)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分离造成欧元的缺陷。统一的欧洲中央银行与分离的各国主权政府之间,并不能保证在必要时能够完全协调一致。因此分离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也可能从内部动摇欧元的生命所在-币值稳定。,四、欧元对现行国际货币体
33、系的挑战,第一,对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协调能力的挑战。第二,对国际储备体系的挑战。第三,挑战目前的所谓“非体系”,为世界货币 的发展起到示范作用。,欧洲联盟(European Union,EU)的形成过程,1952年7月25日,欧洲煤钢共同体正式成立,由法国、原联邦德国、意大利、荷兰、比利时和卢森堡6国参加。1958年1月1日,上述6国正式组建欧洲经济共同体(EEC)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1967年7月1日,上述6国正式将欧洲煤钢共同体、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合并,统称“欧洲共同体”,欧共体正式诞生。,1973年英国、丹麦和爱尔兰加入欧共体;1981年希腊加入欧共体,成为欧共体第10个成员
34、国;1986年葡萄牙和西班牙加入欧共体,欧共体成员增至12个;1993年11月1日,欧共体正式易名为欧洲联盟。1995年奥地利、瑞典和芬兰加入欧盟;2004年5月1日,马耳他、塞浦路斯、波兰、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亚、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10个新成员国正式加入欧盟;2007年1月1日,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加入欧盟。,欧盟经历了6次扩大,至2009年1月,成为一个涵盖27个国家总人口超过4.8亿的当今世界上经济实力最强、一体化程度最高的国家联合体。,欧元区的形成过程,欧元于1999年1月1日正式启用。法国、德国、意大利、荷兰、比利时、卢森堡、爱尔兰、葡萄牙、西班牙、奥地利、芬兰11个国家成为首批欧元国。2000年6月希腊加入欧元区。2002年1月1日零时,欧元正式在全世界流通。2002年7月1日,各成员国货币完全退出流通,欧元国际化启动。2007年1月1日斯洛文尼亚加入欧元区。2008年1月1日塞浦路斯与马耳他加入欧元区。2009 1月1日斯洛伐克加入欧元区,成为第16个使用欧元的欧盟成员国。英国、瑞典和丹麦暂不使用欧元。,第八章 国际金融组织,1、全球性和区域性的国际金融组织有哪些?2、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成立时间、资金来源、主要业务?3、世界银行集团的构成?4、世界银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成立时间、地点、资金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