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教学论》课件.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6076891 上传时间:2023-09-20 格式:PPT 页数:52 大小:30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理教学论》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2页
《地理教学论》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2页
《地理教学论》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2页
《地理教学论》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52页
《地理教学论》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5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地理教学论》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理教学论》课件.ppt(5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地理教学论,第二节 地理教学论的学科性质,第三节 地理教学论的理论基础及研究方法,第一章,第一节 地理教学论的研究对象,绪论,一、地理教学论学科名称的演变二、地理教学论的研究对象三、地理教学论的研究任务,第一节 地理教学论的研究对象,一、地理教学论学科名称的演变 1904年,清政府奏定学堂章程地理教授法 1919年,陶行知“教学做合一”地理教学法 新中国成立后,苏联的影响;60年代的片面理解地理教材教法;文革中的空白期;文革后更正为地理教学法;70年代末至80年代,地理教学论的研究趋于繁荣;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地理教育学(重理论升华),第一节 地理教学论的研究对象,小结,地理教授法(实践操

2、作为主),地理教材教法(强调实践操作),二、地理教学论的研究对象(一)地理教学论的研究对象 研究地理教学活动中的一切现象和问题地理教学现象。,第一节 地理教学论的研究对象,1.学生(核心要素)2.地理教学目的(基本要素)3.地理课程(最实质性因素)4.地理教师(主导因素)5.地理教学方法(较活跃的因素)6.地理教学评价(反馈)作用:其一使学生知道自己的理解或行为是否正确,以便及时纠正;其二可促进学生的参与度与积极性 7.地理教学管理 8.地理教学环境,(二)地理教学活动诸要素,地理课程,地理教师,地理教学目的,地理教学方法,学生,地理教学主要因素间的关系图,教学 管理,教学评价,三、地理教学论

3、的研究任务 总任务:构筑地理教学理论,指导地理教学实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p8-9 1.研究地理学科的性质及其在学科教学中的地位、功能,以及在学生主题素质教育中的作用。2.研究学校地理课程 3.研究地理教学方法、地理教学组织形式。4.研究地理教与学活动的心理特征 5.研究地理教学评价 6.研究地理教学环境,一、地理教学论隶属的学科门类二、地理教学论的学科性质三、地理教学论的学科体系,第二节 地理教学论的学科性质,一、地理教学论隶属的学科门类,第二节 地理教学论的学科性质,教育科学,教育学,普通教育学年龄教育特殊教育学学科教学论,教育哲学教育心理学教育管理学教育经济学,语文教学论数学教学论化

4、学教学论地理教学论,二、地理教学论的学科性质,第二节 地理教学论的学科性质,是一门揭示地理教学规律,指导地理教学实践的学科;是一门理论性与实践性并重的学科,或者说是应用理论的学科。,三、地理教学论的学科体系,第二节 地理教学论的学科性质,1、地理教学论通论2、部门地理教学论,一、地理教学论的理论基础二、地理教学论的研究方法,第三节 地理教学论的理论基础及研究方法,一、地理教学论的理论基础,第三节 地理教学论的理论基础及研究方法,(一)教育学基础教育学为地理教学论奠定基础,是地理教学论的理论支柱。教育学(教学论)的理论框架结构,是建立地理教学论的重要参照系;教育学的研究方法为地理教学论所借鉴和应

5、用;教育学的许多专业词汇和工作,使得地理教学论的叙述变得较为方便和简洁;教育学的许多研究新成果,也会被地理教学论所吸取和消化。反过来:地理教学论的发展使得教育学的外延更为广阔,内涵更加深刻,成为教育学赖以发展的一个重要理论源泉。,一、地理教学论的理论基础,第三节 地理教学论的理论基础及研究方法,(二)心理学基础“心理学”一词的英文psychology来源于希腊文,意思是关于灵魂的科学。学生是地理教学现象的核心因素,如何了解学生的认知结构、学习地理的个别能力差异以及如何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激发学习动机、保持求知欲、培养探索大自然奥秘的精神等,都需要心理学的理论指导;地理教学目标体系和地理课程

6、内容体系的制订都必须依据心理学的智力理论所提供的参考框架;地理教师的心理学素养以及教学方法运用是否心理学规律,也是提高地理教学质量的关键;如何营造舒适方便、轻松愉快、学习气氛浓厚的教学环境,以及如何充分发挥教学反馈激励机智来促进地理教学活动的优质高效,这也必须从心理学理论中寻找解决问题的钥匙。反过来:地理教学论的“领地”也是心理学理论资料的源地之一,是心理学理论付诸实践的“区域”之一,并且地理教学论的研究成果对丰富和发展心理学的某些理论能起积极的作用。,一、地理教学论的理论基础,第三节 地理教学论的理论基础及研究方法,(三)地理学基础各门专业学科都是各学科教学论建立和发展的“土壤”。没有地理学

7、这门学科,也就不存在什么地理教学论了,因而地理科学是地理教学论必然的理论基础。地理教学活动涉及的首要问题,即地理教学目的的确定,必须依据地理学的基础理论;地理课程是地理教学论研究的最实质性的要素,学校地理课程的主要内容只能是来自地理科学;地理教学活动中很关键的两个要素地理教师和教学方法,也都打上了很深的地理科学的“烙印”。,二、地理教学论的研究方法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文献法、经验总结法等,第三节 地理教学论的理论基础及研究方法,地理课程论,第二节 我国中学地理课程设置,第三节 国外中学地理课程设置,第四节 地理课程改革,第二章,第一节 地理课程概论,一、地理课程的定义二、影响地理课程发展的

8、主要因素三、地理课程的类型,第一节 地理课程概论,一、地理课程的定义,第一节 地理课程概论,地理课程的定义:地理课业及其进程。通常来说,它具体表现为地理课程标准(或地理教学大纲)和地理教材(包括地理教科书、地图册、音像教材)等。,二、影响地理课程发展的主要因素,第一节 地理课程概论,1.地理科学的发展2.社会的发展3.学生的发展,三、地理课程的类型,第一节 地理课程概论,1.显性课程(explicit curriculum或manifest curriculum)与隐性课程hidden curriculum、latent curriculnm或implicit curriculum)2.分科课

9、程(subject curriculum)与活动课程3.核心课程(core curriculum)与外围课程(peripheral curriculum),(一)常见课程的类型,(二)我国的地理课程类型,我国学校地理课程有向“综合型、活动型、自主型”发展趋势。,一、我国内地地理课程的历史与发展改革二、台湾、香港地理课程设置,第二节 我国中学地理课程设置,一、我国内地地理课程的历史与发展改革,第二节 我国中学地理课程设置,(一)新中国成立以前的中学地理课程,1、清末阶段(19041911年),2、辛亥革命后至新中国建立前阶段(19111949年),(1)奏定学堂章程是我国最早制订的、在全国范围中

10、小学普遍施行的含有地理学科的课程方案。,(2)1904年1909年1911年,一、我国内地地理课程的历史与发展改革,第二节 我国中学地理课程设置,(二)新中国成立后的中学地理课程,(三)21世纪初的中学地理新课程,1、现行初中地理新课程的设置,2、现行高中地理新课程的设置:必修+选修,义务教育新课程设置方案(实验),普通高中新课程方案(实验),3、现行高中地理新课程内容结构,二、台湾、香港地理课程设置(自学),第二节 我国中学地理课程设置,(一)香港中学地理课程,(二)台湾中学地理课程,一、国外地理课程的设置概况(自学)二、美、日、英、俄、德等国的中学地理课程体系(自学)三、国外地理课程对我国

11、地理课程改革的启示,第三节 国外中学地理课程设置,三、国外地理课程对我国地理课程改革的启示,第三节 国外中学地理课程设置,(一)设置不同层次和不同类型的地理课程,(二)打破学科体系式的课程内容体系,(三)课程标准知识点粗化,说明及教学要求细化,(四)减少教学内容的主题,增加单元教学时间,作业1(P49 3T):简述国际地理课程的总体发展趋势,这些趋势对我国地理课程改革有何启示。,一、地理课程标准的发展历程二、地理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三、地理课程教材改革与发展四、地理教材的分析和处理,第四节 地理课程教材改革,一、地理课程标准的发展历程,第四节 地理课程教材改革,(一)地理教学大纲与地理课程标准的演

12、递,地理课程标准:是由政府部门制定,反映国家在一定时期对地理学科的统一要求的指令性文件。它以纲要的形式具体规定了中学地理课程的目标、基础知识及其要求层次、基本技能和能力要求、思想教育及德育的要求范围和深度;同时规定了教学的一般进度和对教学方法的要求;提出了对教科书编写、教学评估、教学设备等具体要求。,地理教学大纲与地理课程标准的演递,为什么要用课程标准取代教学大纲?,其一、“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术语不符合现代汉语的使用习惯。“教学计划”易和学校或教师的教学工作计划相混淆;“教学大纲”易同教师的教学提纲相混淆。其二、课程标准的内容更丰富,涉及的领域更广泛,1、课程标准主要是对学生学习结果行为

13、的描述,而教学大纲是对教学内容的具体规定;2、课程标准是某一学段的共同的、统一的基本要求,而教学大纲是最高要求;3、学生学习结果行为的描述应是清晰的、可评估的,而教学大纲的描述相对笼统、模糊;4、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应成为地理课程的积极开发者、设计者,而教学大纲要求教师成为教科书的执行者;5、课程标准的范围涉及认知、情感与动作技能,而教学大纲侧重双基要求。,(二)地理课程标准与地理教学大纲的区别:,二(1)、全日制义务教育地理新课程的基本理念,第四节 地理课程教材改革,1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2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3注重多样的地理学习方式。4构建开放的地理课程。5关注现代信息技术对地理课程的

14、影响。6注重学习结果评价与学习过程评价的结合。,二(2)、普通高中地理新课程的基本理念,第四节 地理课程教材改革,1学习公民必备的地理。2满足不同的地理学习需要。3注重对地理问题的探究。4注重信息技术在高中地理课程中的应用。5注重学习过程评价和学习结果评价的结合。,三、地理课程教材改革与发展,第四节 地理课程教材改革,(一)地理教材的概念,广义:是指由一定育人目标、学习内容和学习活动方式分门别类组成的可供学生阅读、视听和借以操作的材料,如地理教科书、地图册、练习册、教师教学用书、指定的学生课外读物,以及各种地理教具和音像教材等。,狭义:就是通常所说的地理教科书,即地理课本,是教师与学生进行地理

15、教学活动的主要材料。,第四节 地理课程教材改革,(二)对地理教材的重新定位,1、地理教材是教的材料吗?2、地理教材是教学的依据吗?3、地理教材是课程标准的忠实执行者吗?4、地理教材就是地理课本吗?5、地理教材是传播地理真知的源泉吗?,第四节 地理课程教材改革,(三)当代国外地理教材总体特征,1、表现与组织形式科学、新颖;2、内容选择与处理科学合理;3、内容选择更加注重实践性知识;4、普遍加重了人文地理知识内容的比重。,第四节 地理课程教材改革,(四)我国地理教材改革成就与特点,1、重视选取材料的基础性与时代性;2、重视在教科书中体现学习过程;3、教学内容和要求有层次性和可选择性;4、图文并茂,

16、栏目多样。,(一)了解教材产生的时代背景(二)准确把握教材的结构.整体分析.微观分析(局部教材分析),四、对地理教材的分析和处理,.整体分析 整体分析是从中学地理教材的整体出发,对教材的外部联 系、内部联系进行分析的过程,目的在于使教师了解中学地理教材的目的、特点和功能。,()对教材外部联系进行分析()对教材内部联系进行分析,研究教材的外部联系是基于以下原因:一部教材很难适应各种类型的学校、不同学生水平的需要,因此要补充必要的知识内容;适应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综合趋势,在可能的情况下,要求在教学中尽量扩大各学科之间的横向联系,这有助于学生智力的发展;一部教材编写后,在使用期间很难适应科学技术、教

17、育理论及国内、外政治经济的发展,因此,要对教材加以更新、完善。,()对教材外部联系进行分析,所谓整体教材的外部联系,是指为了实现地理教学目的,在教学中必须补充、引进的地理教材以外的知识内容。,以高中教材为例:a首先分析与初中教材的联系 b与其它相关学科的联系 c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对生活有用、对终身发展有用的知识),()对教材内部联系进行分析:分析章与章、节与节、知识点与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教材的内部结构是指教材各组成部分的排列顺序与组织形式。这种排列顺序与组织形式是依据一定的逻辑联系形成的。,确定地理教材内部结构的程序:首先应划分教材的组成部分;其次根据它们的逻辑联系确定它们的排列顺序或组织形式

18、;最后用结构联系图的形式建立起一部教材的结构模型。通过这一分析过程,一般就可认清教材的内部组成及各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进而明确整体教材的功能。,.微观分析(局部教材分析):对地理教材中的某一教学单元进行分析,()教材知识、智能、思想教育结构分析 A 对知识因素的分析 B 能力组成分析 C 思想教育因素分析,()教材单元结构分析,a.把握知识点(知识点间的顺承、承接),A 对知识因素的分析,b.明确重点(能够举一反三、广泛迁移)何谓“重点”?指教材中最基本、最核心的概念性知识,如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c.判断难点(参见教材134面)何谓“难点”?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学习障碍性知识点,它一般带有主观性和相对性。表现在:离现实较远的、抽象的内容 需要一定的背景知识做基础的内容 学生容易混淆、误解或相似、相近的内容,点评:重点不一定是难点,难点一般说来是重点,当然不排除二者同一的情况,a认识能力 阅读各种地图、地理图表的能力;运用已获得的地理概念、地理基本原理对地理事物进行分析,作出判断的能力;b实践能力 学会简单的地理观测、调查统计以及运用其它手段获取地理实践的能力 认识能力与实践能力的差异:认识能力用于回答“是什么”;实践能力用于回答“怎么做”,C 思想教育因素分析,B 能力组成分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