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第四次课.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6082335 上传时间:2023-09-21 格式:PPT 页数:33 大小:34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传统文化第四次课.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传统文化第四次课.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传统文化第四次课.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传统文化第四次课.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传统文化第四次课.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传统文化第四次课.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传统文化第四次课.ppt(3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 四 次 课,第七节 五代两宋文化 第八节 辽西夏金元文化第九节 明清文化,思考题 1、简述朱熹的理学思想 2、简述宋代教育成就 3、简述元曲 4、简述明清图书典籍方面的成就,第七节 五代两宋文化,五代十国只有短短的53年时间,处于分裂割据的混乱状态。,一、五代文化,史学方面后晋时官方修撰了旧唐书;文学方面词的成熟与发展,南唐词人冯延巳、中主李璟、后主李煜等,多描写风花雪月;绘画方面北有荆浩、关仝,南有董源和巨然。顾闳中所画的韩熙载夜宴图是传世的艺术精品。,韩熙载夜宴图局部,二、两宋文化,宋朝文化是在社会变迁和民族融合的背景下产生的,理学占统治地位;平民文化兴起;科学技术取得很大成就;不同民

2、族文化得到广泛传播和交融。1、理学 2、雅文化 3、奇趣生动的俗文化 4、教育与科技,1、理学,理学是在儒释道三教融合的基础上产生的,主要讨论人性与天道,也涉及政治、教育、道德、史学、宗教等问题,是官方哲学。宋代经学学者直接从经书原文中阐释义理性命(人的本性及其根源),因此被称为性理之学,简称理学。认为自己继承了孔孟的道学,于是又称道学。理学分为程朱学派和心学学派。,程朱学派,代表人物有周敦颐、张载、程颢、程颐、朱熹。朱熹认为,“无极而太极,”“总天地万物之理,便是太极,”“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天得之而为天,地得之而为地,而凡生于天地之间者,又各得之以为性;其张之为三纲,其纪之为五常,盖皆此理

3、之流行终则复始,始则复终”。,朱熹,天理是通过气创造万物的。朱熹认为:天地之间,有理有气。理是形而上的道,生物之本,气是形而下之器,生物之具也。是以人物之生,必禀此理,然后有性,必禀此气,然后有形。元气化阴阳(是气),阴阳化五行(是质),阴阳交感消长,五行生克制化,便产生万物。,天理也是社会道德规范的源泉,一切道德原则、规定和礼仪都是理在人间社会的表现。阴阳之性体现于人类社会则是君臣、父子、夫妇等伦理秩序;五行体现于人类社会则是仁义礼智信五常之德。人本具有封建伦常的本性,人所以不善,是由于被人的欲望所蒙蔽。认为圣人千言万语只是叫人“明天理,灭人欲”,因此需要用敬与致知。,朱熹提出“理一分殊”思

4、想,认为太极寓于阴阳,阴阳寓于五行,五行又寓于万物,层次虽异,却一理贯穿,一物之太极便是全宇宙之太极。人得于理然后有其性,得于气然后有其形,吾人之性中,不但有仁义礼智,且有太极之全体,但为气禀所弊不能完全显露。,朱熹主张穷理为先,力行终之。“穷理者,欲知事物之所以然与其所当然者而已。穷理的方法有很多,如读书(四书)、论古今人物、应事接物。穷理的下手功夫在格物,穷理的目的在致知。认为穷理必须渐进,积累之多就可以廓然开通,为此需做格物致知的功夫。,格物是穷事物之理,以求形而上学的道。“穷理以虚心静虑为本,人入德处,全在格物致知”。致知是知事物之理,致知在格物。致知,乃本心之知,如一面镜子,只是被昏

5、翳了。人心莫不有知,而天下之物莫不有理使学者即凡天下之物,莫不因其已知之理而益穷之,以求至乎其极。至于用力之久,而一旦豁然贯通焉,则众物之表里精粗无不到,而吾心之全体大用,无不明矣。此为物格,此谓知之至也。,朱熹强调一切道德修养必须落实到行动上,“致知力行,论其先后,固然以致知为先;然论其轻重,则当以力行为重。,心学学派,心学学派的代表人物是南宋的陆九渊,提出“心即理”,认为心同理同。他以“心”为本,提出“宇宙即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的命题,“心只有一个心,某之心,吾友之心,上而千百载圣贤之心,下而千百载复有一圣贤,其心亦只如此。心之体甚大,若能尽我之心,便与天同。为学只是理会此。”认为“人心

6、至灵,此理至明,人皆有是心,心皆具是理。”心和理都是伦理道德的本体。,明代的王阳明认为吾心便是天理,便是世界的本体。他说:“心者身之主也,而心之虚灵知觉,即所谓本然之良知也。”认为“所不虑而知者,其良知也”,良知就是道、天理、本心;提倡求理须从自己心上体认,不假外求使得。“良知者心之本体”,发而为道德行为则为用,将此良知之天理充量呈现即是致良知。,王阳明,2、雅文化,词源于市井歌谣,至两宋已趋成熟。婉约词派包括晏殊、欧阳修、柳永、李清照;豪放词派的有苏轼、辛弃疾。宋诗平淡通达,旨趣清淡,出现了梅尧臣、杨万里、陆游等著名诗人。两宋散文出神入化,舒徐和缓,有六位被纳入唐宋八大家之中:欧阳修、曾巩、

7、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轼,苏,宋代绘画开创了诗、书、画一体的格式。两宋时期的著名书法家有蔡襄、苏轼、黄庭坚、米芾,号称四大家。,3、奇趣生动的俗文化,两宋的白话小说源于话本(讲故事),是民间艺人的创作。流传至今的话本有大唐三藏取经史话、五代史平话、大宋宣和遗事等。戏曲在宋代进入形成时期。宋杂剧是中国最早的戏剧形式,情节简单,以滑稽、讽刺为主。到南宋又加上歌舞和故事表演,形成我国戏剧史上最早的戏剧形式南戏。宋代歌舞艺术有鼓子戏、赚词、诸宫调等种类。,4、教育与科技,宋朝先后出现了三次兴学运动,有范仲淹主持的“庆历兴学”;王安石主持的“熙宁兴学”、蔡京主持的“崇宁兴学”,当时学校设遍天下。宋

8、代建立了完备的官学教育体制:首创了专门的教育机构管理地方官学;官学类型多样,招收对象等级限制放宽。,王安石,范仲淹,蔡京,中国的四大发明有三项产生于宋代:印刷术、指南针、火药。此外,在数学、医学、瓷器、造船业等方面中国也有很大发展。,航海用指南针,第八节辽、西夏、金、元文化,一、文化的交融 二、元杂剧,成吉思汗,一、文化的交融,公元916年耶律阿保机建立的契丹辽政权;公元1038年党项人建立的西夏王朝;公元1115年女真族建立的金人政权;公元1206年成吉思汗创立的蒙古帝国。两种不同文化相互碰撞,在长期的较量中,汉文化占据了绝对上风。同时,异域文化也对中原文化有着补充作用。,中西文化有着很大的

9、交流。13世纪中叶蒙古西征,对犹太教的传入起到很大促进作用。1275年(元),马可波罗写了马可波罗游记,促进了中西文化的沟通。航海业的发展也促进了中西文化交流。,马可波罗,二、元杂剧,元杂剧又称元曲,兴起于金末元初的北方。主要以歌词文采和音乐曲调取得艺术效果,演出时以唱为主,中间穿插科(角色的动作、表情)、白。唱曲即套曲,句尾押韵。每支套曲配合科白成一折,全剧通常由四折组成,各折之前或之间多加楔子,大部分作品以大团圆收场。著名的元曲有关汉卿的窦娥冤,王实甫的西厢记,马致远的汉宫秋。,第九节 明清文化,一、考据学 二、图书典籍方面的成就三、文学 四、科技成就 五、西学东渐 六、中国文化的转型,一

10、、考据学,清初,考据学开始兴起。考据学有两大派别,以惠栋为代表的保守派(吴派)尊信和固守汉代的说经;以戴震为代表的求实派(皖派)有自己的见解和是非标准,并不专崇汉儒,造就了一大批人才。考据学在治经、考史、文字、声韵、天文、历算、地理、金石以及目录、校勘、辑佚、辩伪、版本等方面,取得了较高成就。,二、图书典籍方面的成就,永乐大典是由明代解缙等主持编撰的世界上最早、最大的一部百科全书。古今图书集成是清代学者陈梦雷等编撰的、我国现存最大的一部类书。康熙字典是世界上最早的、所收汉字最多的字典。四库全书是乾隆时期纪昀等总撰的一部大型丛书,共收入古书3457种,79070卷,装成36000余册,是我国最大

11、的一部丛书。,三、文学,明代以白话写作,分章回,有罗贯中的三国演义、施耐庵的水浒传、吴承恩的西游记、明兰陵笑笑生作金瓶梅。清代作品有蒲松龄的聊斋志异、儒林外史、红楼梦、老残游记(反映社会)。鸦片战争以后,李宝嘉的官场现形记(谴责)吴沃尧的二十年目睹之恒现状。,四、科技成就,*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徐光启的农政全书记载了历代农学理论,总结了元、明时代农业生产经验,还介绍了欧洲的农业生产技术;*宋应星的天工开物记录了明至清初的生产技术,是一部工艺学百科全书。*此外还有徐霞客游记、潘季驯的水利学专著河防一览、方以智的自然科学专著物理小识等。,五、西学东渐,明清之际,意大利人利玛窦、德国人汤若望等传教士

12、竞相来华,给中国带来了欧洲宗教神学,也带来了天文学、数学、物理学、机械工程学、军事技术等西方科技。徐光启、李之藻、方以智、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梅文鼎、王锡阐以及康熙皇帝,都在不同程度上得益于外来的科学技术知识。到雍正年间,耶稣会教士被逐出国门,西学东渐中断。此时西方却迎来了产业革命,1840年,六、文化的转型,1、洋务运动:在“师夷长技以治夷”的思想驱使下,向西方学习制造坚船利炮,动摇了中国传统农业社会的结构。2、戊戌变法:洋务运动后期,人们认识到西方坚船利炮的背后是发达的科学技术和有效的政治体制。维新派大量介绍西方的思想,并发动了戊戌变法,以失败而告终。3、新文化运动:以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等为代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