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艺术的根脉-玉器.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6082375 上传时间:2023-09-21 格式:PPT 页数:23 大小:6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传统艺术的根脉-玉器.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传统艺术的根脉-玉器.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传统艺术的根脉-玉器.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传统艺术的根脉-玉器.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传统艺术的根脉-玉器.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传统艺术的根脉-玉器.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传统艺术的根脉-玉器.ppt(2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传统艺术的根脉,玉石之分古代玉器艺术,第二课,带有玉的词语,金玉良言小家碧玉亭亭玉立抛砖引玉玉石俱焚冰清玉洁玉树临风,金科玉律金口玉言琼楼玉宇宁为玉碎,不为瓦全。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玉不琢,不成器。,审美追求,玉器的制作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体现为两种不同的审美追求。一种是追求玲珑剔透的华丽之美。一种是突出玉的天然材质,追求至大至高的朴素之美。,玉的审美追求朴素之美,“大奎不琢”的观念在工艺美术创造中很重要。对于玉材天然美质的鉴赏,也被用于对人的品评,如形容具有纯真质朴素质的人“如璞玉浑金”。璞就是包在玉材外面的石皮,“璞玉浑金”指的是未琢的玉,未冶炼的金(铜),外表朴素无华

2、而具有内在的美。,玉的审美追求华丽之美,玉的审美追求华丽之美,玉的审美追求华丽之美,玉器的发展,旧石器时代的先民在制作石器的过程中,发现有些石材质地坚韧,具有美丽的色彩与光泽,让人看了感到愉悦,便将其珍重地区别开来,用以制作装饰品或祭祀神灵的礼器,他们将这类石材称作“玉”。把玉从各种石头中区分出来是人类审美认识的重要发展。,比德于玉,礼记上说“君子无故,玉不去身”。古代中国以玉来比喻人的美好品德和高尚品格,所以古人以佩玉为尚。,发展历程,早期的形成时期凌家滩文化、良渚文化、红山文化成长时期夏商周成为政治权利和神权 的象征高峰时期战国玲珑剔透、两汉比德于玉成熟时期玉器的世俗期,凌家滩文化,凌家滩

3、文化遗址发现1985年,位于今安徽含山县凌家滩自然村,遗址面积约75万平方米。主要是墓葬,还有祭坛、祭祀坑、房屋遗址等。出土物主要为玉器、石器、陶器。以实用器和装饰器为主。玉器玉质以当地产的阳起石类矿物为主,具有软玉的特点。,凌家文化滩,玉鹰长8.4cm 安徽含山县凌家滩出土 新石器时代玉器 鹰腹部刻有八角星纹,凌家文化滩,玉花斑弧刃斧 长23.7cm,宽8.7cm,玉双虎首璜 长11.9cm,厚0.4cm璜:是弧形的玉器。说文释璜,“半壁也”。在古代,璜是杂佩之一种,可佩带,某些玉璜还是礼器。,良渚文化,兽面纹玉琮,兽面纹玉琮上的神徽图像,良渚文化,玉壁,红山文化,兽形玉雕头部形象很像猪头,

4、所以被命名为猪龙,以精炼有力的线条勾刻出的头部生动有趣。,红山文化,玉龙躯体弯转作C字形,尾部微微内勾,形成富于力度的弯弧,龙首吻部前神,与向后扬起的长前后平衡,整体造型洗练完整。,商代玉器,玉象高3.3cm,长6.3cm,玉人高7cm,商代玉器,玉风高13.6cm,俏色玉鳖,俏色:也称巧色,即因材施艺。工匠利用不同部位的色彩、纹理设计成天然浑成特色的造型。,战国玉器,玉器小知识,玉器可分为软玉和硬玉两种,硬玉又名翡翠。缅甸玉又称翡翠玉。从化学成分来看,软玉是含钙、镁、铁的硅酸盐,而硬玉则是含钠和铝的硅酸盐。,玉的鉴别,水鉴别法:将一滴水滴在玉上,如成露珠状久不散开者真玉,水滴很快消失的是伪劣货。手触摸法:若是真玉用手摸一摸,有冰凉润滑之感。视察法:将玉器朝向光明处,如阳光、灯光处,如果颜色剔透,绿色均匀分布是真玉。舌舐法:舌尖舐真玉有涩的感觉,假则无涩的感觉。放大镜观看法:将选购的玉器放在放大镜下观看,主要是有无裂痕,无裂痕者为上乘的优质玉,有裂痕者为次之。即使是真玉,如有裂痕价值大减,裂痕越多越明显的,价值就越低。,谢谢观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