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化学上单元一.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6097008 上传时间:2023-09-23 格式:PPT 页数:32 大小:7.6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三化学上单元一.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初三化学上单元一.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初三化学上单元一.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初三化学上单元一.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初三化学上单元一.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三化学上单元一.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三化学上单元一.ppt(3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初三化学 目标助学案【课后巩固提高】,供初三(5)初三(6)班级 同 学 参 考,P2:绪言 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1.化学的发展促进了人类社会文明的进步,化学已日益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你认为下列各项不属于化学研究范畴的是【】A.物质的运动状态 B.物质的组成和结构C.物质的性质和用途 D.物质的制取和应用,2.下列不属于化学研究对象的是【】A.水的电解 B.水的浮力 C.水的分子结构 D.水的元素组成,3.为纪念化学对社会进步和人类文明的贡献,联合国将2011年定为“国际化学年”,A,B,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合成药物的研发和使用,保障了人体健康B.新材料的研制和应用,提高了

2、人们的生活品质C.化石燃料的直接利用,促进了低碳经济的发展D.化肥的合理使用,提高了农作物产量,缓解了人类的粮食危机,4.下列观点你认为不正确的是【】A.任何物质对于人类来说都有两面性(详见课堂讲解),我们必须合理使用物质,C,B.人是自然的一部分,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可随心所欲,不用考虑自然的承受能力C.现代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在许多方面得益于化学科学的发展D.在化学变化中,分子会破裂,而原子不会破裂,但可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5.化学与生活、社会密切相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回收利用废旧金属,有利于保护环境、充分利用资源B.为了人体健康,应禁止使用食品添加剂,C.为减少空气污染,应控制燃

3、放烟花爆竹D.为了防止水污染,应合理使用农药和化肥,工业污水要实现无污染排放,6.哈尔滨市的发展和人民生活质量都有化学做出的贡献。下列关于人们衣、食、住、行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纺织厂用有机合成纤维和天然纤维混合纺织面料,让冰城人舒适挺括,更加自信B.食品添加剂可改善食品的品质,增加食品的营养成分,故在食品中添加越多越好C.冬季取暖实行集中供热、废气综合处理,,使家乡的天空变得更蓝 D.用化学方法研制的新型材料坚固、耐用,将使哈尔滨市的地铁工程成为方便人们出行的百年大计7.当前,我国所面临的挑战有健康问题、环境问题、能源问题、粮食问题等,化学家们希望从化学的角度,通过化学变化解决问题,为我国

4、的发展和民族的振兴做出更大的贡献。化学界所研究的课题很多,其中有:高效化肥的合成;新型药品的开发;在低消耗的情况下分解水得到氢气作为燃料寻找快速降解塑料、橡胶等化工产品再利,用的途径;研制人造血管;在无毒、无害的条件下进行反应;研制开发超导材料研制高效无磷洗衣粉。把有助于上述课题解决的序号填在相应的横线上:(1)健康问题。(2)环境问题。(3)能源问题。(4)粮食问题。,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第一课时,P6)1.下列变化过程中发生物理变化的是【】A.光合作用 B.食物消化C.瓷碗破裂 D.木材燃烧,、,、,、,C,2.下列过程中没有发生化学变化的是【】A.燃放烟花 B

5、.面包变质 C.光合作用 D.冰雪融化,3.以下自然资源的利用过程中,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A.海水晒盐 B.风力发电 C.铁矿石炼铁 D.太阳能取暖,4.下列图示实验中涉及到化学变化的是【】A B C D,D,C,C,5.“人间仙境,烟台最美”,下列与烟台特色有关的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莱阳梨榨汁 B.蓬莱海市蜃楼C.张裕葡萄酿酒 D.招远沙里淘金,6.雅安“420”地震造成了下列现象,其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山体滑坡造成道路中断 B.山体滑坡造成堰塞湖C.房屋倒塌砸烂锅、碗、瓢、盆D.房屋倒塌,粮食被埋而生霉,C,D,7.下列各组生活现象中,前者为物理变化,后者属于化学变化的

6、一组是【】A.蜡烛燃烧,葡萄酒化 B.汽车爆胎,米饭煮饭糊C.水果腐烂,蔗糖溶解D.玻璃破碎,鲜肉冷冻,8.下列变化中,有一种变化与其他变化不同的是【】A.冰雪融化 B.玻璃破碎C车胎爆炸 D.食物腐烂9.佛山是远近闻名的陶瓷之都。在陶瓷器制,B,D,D是化学变化,ABC是物理变化,造过程中,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A.混合 B.成型 C.干燥 D.烧结(图略),10.对于物质变化的认识中,正确的是【】A.我们观察到的物质的宏观变化,本质上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不断运动与变化的结果B.外界条件是导致物质发生变化的决定性因素C.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微粒之间一定发生了相互作用,而物质发生物理变化时,

7、微粒之间没有发生相互作用D.凡是伴随着能量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D,A,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第二课时,P11)1.塑化剂是塑料软化剂,被禁止添加在食品里,塑化剂下列性质属于化学性质的是【】A.无色粘稠液体 B.熔点-50C.有慢性毒性 D.溶于多种有机溶剂,2.下列物质的性质属于化学性质的是【】A.干冰易升华 B.浓盐酸易挥发C.氢气可燃烧 D.氢氧化钠固体易潮解,3.下列物质的性质属于物理性质的是【】A.氧气有氧化性 B.酒精有可燃性C.浓盐酸有挥发性 D.浓硫酸有腐蚀性,C,C,C,4.物质下列的性质属于化学性质的是【】A.颜色、状态 B.还原性、可燃性C.密度、硬度 D.熔点、沸

8、点,5.2011年诺贝尔化学奖被授予以色列科学家丹尼尔谢赫曼,以表彰他在发现准晶体方面所作出的突出贡献。准晶体可能具有下列性质,其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A.密度低B.耐磨损C.导电性差D.抗氧化性强,6.物质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体现的性质是【】A.可燃性 B.挥发性 C.不稳定性 D.还原性,B,D,题目里的定义就是物质的物理性质,B,7.下列用途主要利用物质化学性质的是【】A.石墨棒作于电池电极 B.天然气用作燃料C.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D.铜用于制作导线,8.下列用途利用了物质物理性质的是【】A.生活中用镶有金刚石的玻璃刀裁划玻璃B.农业上常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C.工业上常用一氧化碳作还原

9、剂冶炼金属D.化工生产中以煤为原料制取甲醇,9.下列用途主要是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A.生铁制成铁锅 B.金刚石作装饰品C.铜丝作导线 D.氢气作高能燃料,B,A,D,10.在日常生活中,下列区别淀粉与奶粉不可靠的方法是【】A.闻气味 B.看状态 C.尝味道 D.捻手感,B,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第1课时 P14)1.实验室里有一瓶标签残缺的盐酸。为能立即确定它是否为浓盐酸,你认为下列做法合理的是【】A.猜想假设 B.查阅资料 C.进行实验 D.交流讨论,C,2.小军同学在做家庭实验时,向热的大米粥中加入碘酒,发现未变蓝。面对“异常”现象他不应该采取的做法是【】A.向老师请教

10、B.查找资料,探究原因C.反复实验,并观察是否有相同现象D.认为自己做错了,继续做其他实验,D,3.下列物质鉴别,主要涉及物理变化的【】A.用带火星的木条鉴定空气和O2B.用澄清的石灰水鉴别CO和CO2C.用闻气味法鉴别酒精和白醋D.用燃烧法鉴别棉纤维和羊毛,C,4.把一根火柴平放在蜡烛火焰中,12秒后取出,可观察到火柴梗被烧黑最重的是【】A.均匀 B.外焰 C.内焰 D.焰心,B,5.点燃蜡烛时,实验现象描述错误的是【】A.燃烧时放热 B.罩在火焰上方的烧杯内壁出现水珠 C.火焰分为三层 D.生成CO2和H2O,D,6.酒精灯是实验室中常用加热仪器,某小组同学对酒精灯火焰温度进行如下探究。(

11、)定性研究:甲同学取一根火柴梗,拿住一端迅速平放入酒精灯火焰中,1 2秒后取出,观察到位于外焰部分明显碳化。,(1)写出碳完全燃烧的符号表达式。,点燃C+O2CO2,(2)由上述现象得出结论:外焰温度最高。你认为原因是:。,外焰与氧气接触最充分,()定量研究:乙和丙同学在老师指导下,分别利用高温传感器测得酒精灯各层火焰的温度如右表(3)由右表得出结论:(填“焰心”、“内焰”或“外焰”)温度最高。,内焰,(4)结合定量研究的结果,下列图示中加热方法最合理的是(填字母序号)为什么这里的内焰温度最高?,a,()交流反思:酒精灯的各层火焰温度不同,而且相同火焰层的温度也有差异。(5)造成乙、丙两同学所

12、测相同火焰层温度差异的原因可能是:;。,酒精的浓度,燃烧的灯芯长度(其他合理的均可),课题2(第2课时)P181.同学们知道食醋、柠檬酸具有酸性,但是哪种物质的酸性强呢?小敏同学提出用PH试纸检验。就这一过程而言,属于科学探究环节中的是【】A.提出假设 B.设计实验 C.得出结论 D.收集证据,B,B,2.科学探究的一个重要环节是“猜想”,猜想是依据已有知识、经验,对提出的问题进行合理的假设。下列对“影响食物腐败快慢的因素”的猜想不合理的是【】A.温度高低B.氧气含量 C.食物多少 D.食物种类,C,3.在“我们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的探究活动中,某课外小组设计了如图的装置来比较

13、人体吸入的空气中二氧化碳的量与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的量。在A瓶和B瓶中盛的无色液体是。(1)在进行实验时,吸入的空气由(填“a”或“b”下同)进入,呼出的气体由 排出。(2)实验结束时,能说明人体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比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多的现象是。,澄清的石灰水,b,a,A中的澄清石灰水明显比B浑浊,4.某同学探究验证呼出的气体和吸入的空气成分含量有什么不同,其主要操作如下:,用排水法收集呼出的气体2瓶,再准备2瓶空气。,呼出的气体中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空气中的不明显。,人体呼出的气体中氧气含量比空气高,取,取两块洁净干燥的玻璃片,并向其中一片呼气,5.将一些能较好吸收和发射红外线的纳米级金属氧

14、化物(如氧化铁、氧化铝、氧化锌)通过特殊工艺织人纤维,然后用该种纤维制成的内衣,称之为红外保暖内衣。对于红外保暖内衣和普通保暖内衣在人体运动时,通气和散热的效果比较,某人设计如下实验:上午某时间穿红外保暖内衣,跳绳前测前胸体表温度,跳绳10分钟,再次测前胸体表温度。下午某时间同一人穿普通保暖内衣(假设普通保暖内衣和红外保暖内衣除材质外,其余都相同),在通风状况相同的同一房间里,重复上午相同的使用步骤。比较上、下午跳绳前后的体表温度变化量,得出两种保暖内衣通风散热效果的强弱程度结论。请回答下列问题:,(1)有人认为根据该实验得出的结论不可靠,你认为该实验设计中变量控制不严密的地方是、。,实验时间

15、不同,跳绳10分钟,(2)为了得出更可靠的结论,请写出你认为该实验最需改进的具体方面(写一点),答:同时在上午或者下午测前胸体表温度。,6.如何检验氧气?二氧化碳?请完整地写出来(包括操作、现象、结论)注:不是鉴别,课题3 走进化学实验室(第1课时)P231.下列仪器可直接在火焰上加热的是【】,B,2.在实验室中,下列做法正确的是【】A.实验室剩余的药品不要随手丢弃,可拿回家继续做实验B.实验完毕,要及时洗净器皿,整理好实验用品,擦净桌面,清理水槽,C.对某些药品,可用鼻孔凑到容器口去闻气味或尝一下药品的味道D.打碎的玻璃仪器,要用一只专门的废弃箱盛装,集满一箱后,送到废品收购站,3.为保证某

16、些玻璃仪器具有良好的密封性,常把玻璃的接触面处磨毛(也称磨砂),下列仪器经过磨毛处理的是【】A B C D,B,4.下列取用固体药品的操作正确的是【】,D,5.下列滴管使用或放置图示正确的是【】,C,6.量筒是量度液体体积的一种仪器,下列有关量筒的使用正确的是【】A.B.只有 C.只有 D.只有,C,课题3 走进化学实验室(第2课时)P271.下列操作,错误的的【】A.加入的酒精不超过容积的2/3B.必须使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C.加热时,先预热,再固定加热物体D.给试管内物体加热,试管与桌面成45,D,2.下列图示中,酒精灯使用不正确的是【】A B C D,C,3.仪器的使用应规范,诸如熄灭酒精灯时往往用盖2次,请问盖第2次的理由是【】A.为了方便下次打开灯帽B.为了防止酒精挥发C.为了火焰熄灭的更彻底D.为了操作的方便,B,4.下列图示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D,5.加热胆矾的使用过程中,相关实验操作正确的是【】,B,7.正确图示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向试管中滴加液体,B.给试管中液体加热,C.称量一定质量食盐,D.检查装置的气密性,D,6.正确的实验操作是实验成功的保证。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B,8.下列化学实验操作正确的是【】,B,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