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第三讲表达技巧.ppt

上传人:sccc 文档编号:6103916 上传时间:2023-09-24 格式:PPT 页数:58 大小:382.5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诗歌鉴赏第三讲表达技巧.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8页
诗歌鉴赏第三讲表达技巧.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8页
诗歌鉴赏第三讲表达技巧.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8页
诗歌鉴赏第三讲表达技巧.ppt_第4页
第4页 / 共58页
诗歌鉴赏第三讲表达技巧.ppt_第5页
第5页 / 共5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诗歌鉴赏第三讲表达技巧.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诗歌鉴赏第三讲表达技巧.ppt(5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表达技巧,第三讲,第一课时 表达技巧之表达方式,学习目标1、考题导练2、常见表达技巧积累3、学会分析诗歌的表达技巧4、掌握鉴赏表达技巧的答题思路学习方法练-析-练,鉴赏诗歌的“表达方式”,就是针对“记叙”“描写”“议论”“抒情”进行鉴赏。要特别关注描写这种表达方式,它包括“白描”“细节描写”“正面描写”“侧面描写”等。,考点精讲,表达方式分类1.记叙记叙人物的经历或事情的发生、发展、变化过程。,2.描写 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对人物、事件、环境所作的具体描绘和 刻 画。往往包括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描写(写景)手法,古代诗歌中的描写方法主要包括渲染衬托白描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等渲染:就是从正面着意描绘,

2、以营造氛围,凸显特征衬托:就是从侧面着意描绘,包括正衬和反衬两种白描:就是不加渲染和衬托,寥寥数语简洁勾勒情景动静结合:或以动衬静(以声写静),以静衬动;或动静结合虚实结合:虚实结合往往与联想和想象密不可分从描写的感官角度:听觉描写视觉描写(颜色,远近)嗅觉描写等方法刻画人物:还要从外貌描写神态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的角度去考虑此外,还有比喻、拟人、对比等修辞手法,例句 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杜甫漫成一首)请从描写的角度赏析这首诗。赏析 诗歌从水中月影写起,生动描写了白鹭曲着身子,恬静地夜宿在月照下的沙滩,船尾大鱼跃出水面而发出拨剌的响声,一动

3、一静构成了江上月夜宁静的美景。,3.议论 对人和事物的好坏、是非、价值、特点、作用等所表 示的意见。,4.抒情 表达作者强烈的爱憎、好恶、喜怒、哀乐等主观 感情。包括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例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喜外弟卢纶见宿 司空曙 静夜四无邻,荒居旧业贫 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 以我独沉久,愧君相见频 平生自有分,况是蔡家亲注:蔡家亲:表亲 前人认为全诗动人之处在“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两句,请从情景关系的角度分析其独到之处,答案:以悲景写哀情,不着悲字而悲情自现(或寓情于景,不直接写情,而将情完全寄寓在景物中),例1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早兴 白居易晨光出照屋梁明

4、,初打开门鼓一声。犬上阶眠知地湿,鸟临窗语报天晴。半销宿酒头仍重,新脱冬衣体乍轻。睡觉心空思想尽,近来乡梦不多成。,注 觉:醒。诗人善于从细微处表现生活情趣,请从这一角度赏析画线句。,思路分析本题考查古代诗歌中的“描写”。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入手分析:(1)找出关键词语进行分析,如“细微处”表现在动作上可以分析“新脱冬衣”,表现在心理上可以分析“体乍轻”。(2)“表现生活情趣”可以结合作者的思想感情分析。,参考答案“新脱冬衣”以动作暗示季节更替;“体乍轻”写出猛然间的轻松心理感受;“乍轻”呼应“新脱”,描写入微,抒发了诗人切身感受到春天到来的喜悦之情。,晨光出照屋梁明,初打开门鼓一声。犬上阶眠知

5、地湿,鸟临窗语报天晴。半销宿酒头仍重,新脱冬衣体乍轻。睡觉心空思想尽,近来乡梦不多成。,诗歌鉴赏“表达方式型”解题技巧,1.重点掌握记叙、描写、抒情三种表达方式的方法与技巧。2.贴近诗歌语句作答。如上面例1就是结合具体诗句来分析作答的。解答时要进行合理的想象和联想。如例1中的动作和心理分析,要靠合理的联想与想象才能来完成。3.要联系整首诗的感情作答。如例1是分析型题目,在最后要有一句表达作者情感的点睛句。,答题步骤(1)明确答出手法的名称;(2)具体分析该手法在作品中是如何运用的;(3)指出运用该手法所起的作用,当堂练习(2013年重庆卷)12.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7分)鹧鸪天 酬

6、孝峙 清 钱继章 发短髯长眉有棱,病容突兀怪于僧。霜侵雨打寻常事,仿佛终南石里藤。闲倚杖,戏临罾。折腰久矣谢无能。熏风未解池亭署,捧出新词字字冰。(1)上片刻画了词人怎样的自我形象?运用了什么手法?(4分)(2)怎样理解“折腰久矣谢无能”?(3分),【答案】:容貌病态怪异,性格坚忍不拔。用描写刻画外貌,用比喻突出性格,作业,状元360 P188“综合提高”3、4小题,第二课时 表达技巧之修辞手法,学习目标1、考题导练2、常见修辞格积累3、学会分析诗歌的修辞手法4、掌握鉴赏修辞手法的答题思路学习方法练-析-练,古人十分注重修辞手法的运用,采用比喻、比拟、象征、起兴等手法使描写的事物更为形象生动;

7、采用夸张、衬托、对比、婉曲、设问、反问等手法来突出诗的主旨;采用通感、借代、双关、叠字、对偶、反复等手法使诗中字句更为精巧。,二、修辞手法1.比喻 用一种事物或情景来比作另一种事物或情景。可分为 明喻、暗喻、借喻。有突出事物特征,把抽象的事物 形象化的作用。,2.借代 借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借代可用部分代表 全体,具体代替抽象,用特征代替本体。借代的运用使语言简练、含蓄。,3.夸张 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扩大或缩小的描 述。有更突出、更鲜明地表达事物的作用。,4.对偶 用结构相同、字数相同的一对句子或短语来表达两 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从形式看,语言简练,整齐 对称;从

8、内容看,意义集中含蓄。,5.比拟 把物当做人来描写叫拟人,或把人当做物来描写叫拟物。比拟有促使读者产生联想,使描写的人、物、事表现得 更形象、生动的作用。,6.排比 把内容紧密关联、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的几个句 子或短语接连说出来。,7.设问 先提出问题,接着自己把看法说出。问题引入,带动全篇;中间设问,承上启下;结尾设问,深化主题,令人回味。,8.反问 用疑问的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用来加强语气,表达 强烈感情。,例2 阅读下面的曲词,回答问题。折桂令问秦淮 孔尚任 问秦淮旧日窗寮,破纸迎风,坏槛当潮,目断魂消。当年粉黛,何处笙箫?罢灯船端阳不闹,收酒旗重九无聊。白鸟飘飘,绿水滔滔,嫩黄花

9、有些蝶飞,新红叶无个人瞧。“当年粉黛,何处笙箫?”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参考答案借代、反问。用“粉黛”代当年的歌女,这是用特征代人。用“笙箫”代音乐,这是用乐器代音乐,使语句整齐,内涵丰富。同时运用了反问的语气,起到了强调的作用。表达了昔盛今衰引发的冷寂落寞之情。,思路分析本题考查借代和反问两种修辞手法。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作答:(1)既然问的是“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就要先点明。(2)具体分析两种修辞手法是如何运用的,在这里要点明借代的类型,并且说明是如何借代的。反问则要说明语句的表达效果。(3)联系全诗,指出作者的情感态度。,诗歌鉴赏“修辞手法型”解题技巧,1.了解重要修辞手法的概念及表达效果

10、。2.贴近诗句分析修辞格的形成过程及表达效果。如上面的 例2涉及这一点。在分析时注意三部曲:点明概念 分析形成说明效果。3.欣赏诗歌不能离开诗歌整体。因此不要忘了最后要在关 键处点明作者的情感态度。答题步骤:1、点明修辞手法2、结合诗句分析手法是如何运用的3、作用(内容,情感),书湖阴先生壁王安石茅檐长扫静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两山排闼送青来”一句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结合全诗看,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该句使用了拟人的手法(步骤一)。写开门见“山”,“两山”似迫不及待地把苍翠的山色“送”进门来。化静为动,化无情为有情,赋予山以灵性,生动地写

11、出了田园风光的盎然生机(步骤二)。写出了诗人身处其间的愉悦,表现了诗人对这种美好的田园生活的喜爱之情(步骤三)。,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分析“问君能有几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当堂练习,答案:运用了比喻、设问的修辞手法;诗人把愁比作一江春水,使抽象的愁具体化、形象化,让人可感觉,可触摸,运用设问,增强了表达效果;抒发了诗人浓浓的亡国之愁。,作业,状元360 P187基础演练1、2、3题,第三课时 表达技巧之表现手法,学习目标1、考题导练2、常见表现手法积累3、学会分析诗歌的表现手法4、掌握鉴赏表现手法的答题思路学习方法练-析-练,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就是对诗歌中“用典”“抑扬”“象征”“托

12、物言志”等等手法进行赏析。,1.用典 用典有用事和引用前人诗句两种。用事是借用历史故事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包括对现实生活中某些问题的立场和态度、个人的意绪和愿望等等,属于借古抒怀。引用或化用前人诗句目的是加深诗词中的意境,促使人联想而寻意于言外。,赏析这首词除了回顾作者43年前南下经历一层外,全是用典。“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写的是刘裕当年北伐抗敌的英雄气概。作者借赞扬刘裕,讽刺南宋王朝主和派屈辱求和的无耻行径,表现出作者抗金的主张和恢复中原的决心。,例句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2.联想 由一事物联系到与之有关的另一事物,或把事物中类似的特点联系起来造成一个典型。,赏析诗

13、人由柳枝的纷披下垂、婀娜多姿联想到翠绿的丝带,运用巧妙的比喻,塑造出一个别具浪漫色彩的新颖形象,一改杨柳抒离情的象征义。,3.想象 人们在已有材料和观念基础上,经过联想、推断、分析、综合,创造出新的观念的思维过程。,赏析 这首诗选择了月夜遥望的角度,通过极富想象力的描写,将洞庭的湖光山色别出心裁地再现于纸上。,4.衬托或烘托 指的是以乙衬托甲,使甲的特点或特质更加突出。有正衬和反衬两种。,赏析苏词要塑造的人物形象是周瑜,却从“千古风流人物”写起,由此引出赤壁之战时的“多少豪杰”,最后才集中为周瑜一人,突出了周瑜在作者心中的重要地位。杜诗颔联、颈联写妻子的美丽,反衬诗人惆怅痛苦的心情。,5.渲染

14、 对环境、景物作多方面的描写形容,以突出形象,加强艺术效果。,赏析首联俯仰所见所闻,一连出现六个特写镜头,渲染秋江景物的特点。,6.象征 通过特定的、容易引起联想的具体形象,表现与之相似或相近特点的概念、思想和感情。,赏析这两句描写青山环绕,层峦叠嶂,自己所处的郡城正在严密封锁,重重阻隔之中。象征了自己被政敌迫害的景况,书写思归不得的忧伤。,7.对比 把两种不同的事物或情形作对照,互相比较。,赏析前三句描写昔日繁荣和最后一句描写今日冷落凄凉形成强烈的对比,使读者感受特别深切,其中蕴含着诗人深沉的历史思考,抒发今非昔比的感慨。,8.动静结合、以动衬静,以声衬静,化静为动 对事物、景物作动态、静态

15、的描写,两者相互映衬,构成 一种情趣。,赏析第四句鱼跳的“动”更衬托出前三句景物的“静”。,9.正侧(正面描写、侧面烘托)对描写对象进行正面的直接的描写是正面描写;描写对象周围的事物,使对象更鲜明、突出的是侧面描写。,赏析白诗第一、二句运用正面描写的手法,描写了春天柳树的娇美形态。王诗第二句侧面描写战况,一方面是风势很大,卷起红旗便于急行军,另一方面是高度戒备,不事张扬,把战事的紧张状态突现出来。,10.直抒胸臆 即景抒怀,表达诗人面对自然景象所产生的富有哲理性的思想。,赏析前两句写景,后两句直接抒发在这样的环境里产生的情怀,天然的形势、阔大的气象与诗人在这景象面前产生的富有哲理的思想融合在一

16、起。,11.借景抒情 融情于景 诗人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正面不着一字,全然寓于眼前的自然景象之中,借自然景物抒发感情。,赏析 故人的身影越来越远,最后完全消失,滚滚的江水有如对友人的不断思念。,12.托物言志 在描摹事物以尽其妙的基础上融入作者的感情,寄托作者的心志。,赏析托物言志,写柳树独处荒园无人观赏,抒发人才被埋没的感慨。,13.起兴 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赏析 首联用瑟这种乐器起兴,由此而思及“华年”。,14.虚实结合 是指现实的景、事与想象的景、事互相映衬,交织一起表达同一样的情感。,赏析上片除“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外,写的都是眼前实景实事实情,写词人和心爱的人不忍分别又

17、不得不别的心情,是实写;下片写对别后生活的设想,是虚写,着意描绘词人孤独寂寞的心情。虚实结合,淋漓尽致地写出了离别的依依不舍。,绝句两首(其二)杜甫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这首诗是诗人入蜀后所作。简析这首诗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这首运用了反衬手法,以乐景衬托哀情的艺术手法(步骤一)。前两句勾画了一幅浓丽的春日画面,极言春光融融。作者面对如画的景色,非但引不起游玩的兴致,反而勾起了漂泊的感伤(步骤二),特别是最后一句,流露出归心深切的思乡之情(步骤三)。,例题精讲,诗歌鉴赏“表现手法型”解题技巧,1.了解重要表现手法的概念及表达效果。2.贴近诗句

18、分析表现手法的形成过程及表达效果。3.联系背景材料作答。表现手法往往与作者情感联系在一起,因此,对于有些诗歌要通过背景材料才能读懂诗的主旨。4.欣赏诗歌不能离开诗歌整体。因此不要忘了最后要在关键处 点明作者的情感态度。,答题步骤1、点明手法2、结合诗句分析手法是如何运用的3、作用或效果(情感),早行陈与义露侵驼褐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此诗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效果?,主要用了反衬手法(步骤一)。天未放亮,星斗纵横,分外明亮,反衬夜色之暗;而“草虫鸣”反衬出环境的寂静(步骤二)。两处反衬都突出了诗人出行之早,心中由飘泊引起的孤独寂寞(步骤三)。,当堂练习,作业,状元360 P188综合提高1、2、5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农业报告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