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热出疹性疾病蔡.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6104249 上传时间:2023-09-24 格式:PPT 页数:38 大小:286.9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发热出疹性疾病蔡.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发热出疹性疾病蔡.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发热出疹性疾病蔡.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发热出疹性疾病蔡.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发热出疹性疾病蔡.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发热出疹性疾病蔡.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发热出疹性疾病蔡.ppt(3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发疹性疾病,特异性皮疹常常是某种感染病的特征之一,近年来由于疫苗预防接种的普及,传统发疹性感染病明显减少,很少引起流行,临床上见到的发疹性感染病多是散发病例,且皮疹常常不典型,对论断带来一定的难度。,临床引起皮疹的疾病很多。常见于麻疹、猩红热、水痘、伤寒。亦可见于风疹、幼儿急疹、药疹等。各种疾病的皮疹都具有一定的特点,这些特点对正确诊断和治疗均有重要意义。但是,皮疹在每个患者身上因个体差异而表现又不尽相同,所以临床医师应该掌握发疹性疾病的时间、季节、规律和特点,才能作出正确的诊治。,皮疹的定义及感染病常见皮疹的种类、形态特点,皮疹(rash)是由病原体或其毒素直接或间接造成皮肤、粘膜的损害,使

2、得毛细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加,导致渗出或出血所致。常见皮疹包括斑疹、丘疹、斑丘疹、玫瑰疹、瘀点、瘀斑、荨麻疹、疱疹等,些感染性疾病在发病过程中常出现不同形态的皮疹,并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因此,对皮疹的形态、大小、数目、分布及出疹顺序、演变、持续时间及退疹情况等全面的认识和了解,有助于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斑疹,斑疹:表现为局限性的皮肤发红,压之退色,不隆起也不凹陷,可视见而不可触之,直径多在lcm以内。常可演变为丘疹,见于斑疹伤寒等。,丘疹,丘疹:为局限性高出皮面的坚实隆起,大多有皮肤炎症引起,也可由于代谢异常或皮肤变性所致,可见于水痘与天花早期。病理改变在表皮或真皮上层,粟粒大小,形状多呈圆锥

3、形,也有扁平或多角形。顶端有小水疱者称疱丘疹,顶端有小脓疱者称脓丘疹。,斑丘疹,斑丘疹:为斑疹向丘疹发展的移行状态,为小片状红色充血疹,中间稍隆起,压之可退色,常相互融合,可见于麻疹等。有些疾病可既有斑疹,也有丘疹。,疱疹,疱疹:是含有清澈液体的小水疱,隆起于皮肤,可不规则地散布在皮肤上,如水痘:或呈簇状群集分布,如带状疱疹或单纯疱疹。疱疹大于豌豆者称大疱疹或大疱,多呈圆形或不规则形,见于表皮坏死松解症。疱疹如有感染,则液体混浊,其中混白细胞,周围有红晕称脓疱疹,见于水痘。脓疱也可由局部性败血症直接形成。,玫瑰疹,玫瑰疹:是一种鲜红色的圆形斑疹,直径2-3mm,由病灶周围的血管扩张形成,拉紧附

4、近皮肤或以手指按压可使皮疹消退,松开时又复现,见于伤寒、副伤寒。,红斑疹,红斑疹:为皮肤弥漫性或局限性潮红,压之退色,见于猩红热等。红斑的特点可根据病种不同而异,如环状、点滴状、红斑状等。,瘀点、瘀斑,瘀点、瘀斑:皮肤粘膜下出血,直径小者称为瘀点,直径大于5mm者称为瘀斑,均为出血性皮疹,初呈鲜红色,压之不退色,后呈暗紫色,常见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过敏性紫癜等。,荨麻疹:,荨麻疹:由皮内局限性液体渗出所形成的皮肤隆起,呈斑块或片状,白色或粉红色,周围可有红晕。其大小不一,决不破裂,有痒感。为过敏性皮疹的特征性表现,尤多见于血清病。,结痂:,结痂:局部损害的分泌物在皮肤或损害的表面凝结成痂。结痂

5、是脓疱病的突出表现,也为疱疹演变的最后阶段。,感染病皮疹的发展、演变规律,皮疹出现的日期:某些出疹性疾病具特有的出疹规律,尤其在不同病程期间出现皮疹。“水(水痘)、红(猩红热)、花(天花)、麻(麻疹)、斑(斑疹伤寒)、伤(伤寒)”。,皮疹形态:皮疹常表现为斑疹、丘疹或斑丘疹、疱疹、瘀点、瘀斑、荨麻疹等不同形态。如斑疹伤寒多表现为红色斑疹,伤寒表现为充血的玫瑰色的斑丘疹,水痘、单纯疱疹等表现为疱疹,流行性脑脊髓膜炎表现为瘀点、瘀斑,急性血吸虫病常出现斑点状或片状隆起的瘙痒性荨麻疹等。,皮疹的演变:不同疾患的皮疹分布及出疹顺序不同,如水痘往往呈斑疹、水疱、结痂的顺序进行;而麻疹出疹在病程第四天,出

6、疹顺序是:耳后和发际,继而面、颈、胸、腹、四肢,三天才出齐。风疹可在病程第天出疹,先见于面颈部,次日蔓延至躯干和四肢,但手掌、足底大都无疹;初出皮疹为稀疏散在的斑疹,加压退色,犹如麻疹;第二天转为弥漫性红斑,类似猩红热;第三日皮疹完全消退,往往是下出上消。,出疹后的皮肤情况及临床表现:猩红热的皮疹是在皮肤充血的基础上密布细小的充血性斑丘疹,疹间难见正常皮肤;而麻疹则可见到皮疹之间的正常皮肤。猩红热皮疹持续2-4天,疹退后皮肤出现膜状脱皮;麻疹皮疹持续57天,皮疹消退后有碎屑状的“糠皮状脱屑”。麻疹和幼儿急疹都在病程第四天出疹,前者出疹后体温更高、症状更重,后者疹出体温下降至正常、症状消失。均可

7、资鉴别。,风疹疹子表现为“一麻、二猩、三退疹”,即第一天疹子如同麻疹,第二天疹子如同猩红热,第三天疹子消退。在麻疹和幼儿急疹均在病程的第四天出疹,但两者之间一个重要的鉴别点是两句话,即“麻疹出疹热更高,幼儿急疹疹出热就消”。,麻 疹,麻疹:由麻疹病毒引起,患者是唯一传染源,从接触麻疹后7天至出疹后5天均有传染性。,分期及临床表现:,(1)潜伏期:618天(2)前驱期:34日。低、中度发热;上呼吸道及眼睑水肿、流泪及畏光等症状;口腔麻疹黏膜斑(Koplik斑)。,麻疹粘膜斑,为早期诊断的重要依据,病后24-48h,两颊粘膜上,相对于下磨齿处,D=0.5 1mm大小的白色斑点,周围有红晕,1-2天

8、内迅速增多,2-3天消失。,(3)出疹期:发热后34天出现皮疹,从耳后、发际开始,渐及面部、躯干及上肢,第3天累及下肢及足部。为红色斑丘疹,疹间皮肤正常,压之褪色。严重者皮疹融合,皮肤水肿,皮疹发作时体温升高、全身不适。,(4)恢复期:出疹34天后,皮疹开始消退,顺序同出疹顺序。疹退后,皮肤留有糠麸状脱屑及棕色色素沉着,710天痊愈。(5)重症麻疹:发热高达40,皮疹不易出透或突然隐疹,中毒症状重。,诊 断,典型麻疹根据流行病学史和临床表现确诊,必要时辅以特异性检查流行病学史:当地麻疹流行史,与麻疹接触史,疫苗接种史,猩红热,猩红热:由A族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临床特征有发热、咽

9、炎、草莓舌、全身弥漫性红色皮疹、疹退后片状脱皮。,临床表现:潜伏期17天,可分3期:(1)前驱期:起病急,发热、体温3840。咽痛、咽部充血水肿,扁桃体有白色脓性分泌物。软腭有小出血点。舌乳头红肿突起,称为红草莓舌。,(2)出疹期:起病l248小时内出疹,先于颈部、腋下和腹股沟处,24小时内布满全身。特点为全身皮肤密集而均匀的红色细小丘疹,压之褪色。口周形成“口周苍白圈”。皮疹在皮肤皱褶部位更密集,形成紫红色线条,称帕氏(Pastia)线。,(3)恢复期:体温正常,皮疹按出现顺序消退,疹退l周后开始脱皮,先从面颈部,渐及躯干、四肢,手足出现大片状脱皮,无色素沉着。少数患儿病后可发生急性肾小球肾

10、炎或风湿热。,水痘,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传染性极强的儿童出疹性疾病,全身症状轻微。,临床表现:潜伏期l021天。(1)典型水痘:出疹前可有低热和轻微不适。皮疹特点:成批出现红色斑疹或斑丘疹,迅速发展为清亮、泪滴状小水疱,经24小时,水疱内容物变浑浊,持续34天,迅速结痂;皮疹分布呈向心性;黏膜皮疹可出现在口腔、结膜、生殖器等处,易破溃形成浅溃疡。,(3)并发症:皮肤感染最常见,其次为血小板减少,水痘肺炎、心肌炎及脑炎等。,(2)重症水痘:体弱婴幼儿和儿童,母亲未患过水痘的6个月以下小婴儿,正在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的病儿,如果感染水痘,可继发感染而发生坏疽性变化。,风疹,是风疹病毒引起的较

11、轻的急性传染病。临床表现:(1)潜伏期:1421天不等。(2)前驱期:低热、呼吸道症状,约半天至2天。,(3)出疹期:耳后、枕部及颈后淋巴结肿大伴有触痛;皮疹在淋巴结肿后24小时出现,呈斑丘疹,开始在面部,1日内遍及全身;常是面部皮疹消退而下肢皮疹出现,历时3天,出疹后脱皮极少。,幼儿急疹,幼儿急疹:由人类疱疹病毒6型感染引起,特征是发热35天,热退后全身出疹,并很快消退。临床表现:潜伏期814日,体温高达3941,持续35天,一般情况好。热退912小时出现皮疹,呈红色斑丘疹,散布在躯干,颈部及上肢,疹间有正常皮肤。几小时后皮疹开始消退,23天内消失,无色素沉着及脱屑。,荨麻疹,多与各种过敏物质有关。临床以急起急退,皮肤痛痒或灼热感。部分患者可有呕吐、腹痛等表现。皮疹特点有:急性发作,皮疹隆起表皮,大小不等或白或红风团块,好发某一部位或遍及全身;常有进某种蛋白质类食物或某些药物;也可能有肠道寄生虫或受凉后急起;血嗜酸性粒细胞增高。本病应与多形红斑及丘疹性荨麻疹鉴别。,药疹,药疹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及季节,引起药疹的药物:磺胺类:抗生素类:解热镇痛剂:镇静、催眠剂等。药疹的特点有:有近期用药史;根据用药品种不同,皮疹亦多样化,如猩红热样、麻疹样、荨麻疹样、多形红斑样等皮疹;药疹出现无定期,一般5天20天内发生;血中以嗜酸性细胞增多为主。药疹应与猩红热、麻疹、荨麻疹鉴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