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鉴赏九大题材主题归类教学.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诗鉴赏九大题材主题归类教学.ppt(7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古诗鉴赏九大题材主题归类,一、分清诗体,古诗,古体诗(古风),近体诗,词,曲,律诗(五、七),绝句(五、七),小令、中调、长调,豪放、婉约,散曲,杂剧,小令,套曲,二、熟谙题材分类,山水田园咏物言志边塞征战思妇闺怨怀古讽今亲友送行思乡怀远忧时伤国雅趣哲理,三、吃准题材,快速主题定位(1),山水田园,山水田园主题定位,热爱自然,喜爱山水田园美景;淡泊名利,与世无争,追求自由闲适生活憎恶黑暗现实,厌倦仕途纷争,不愿同流合污,保持高洁人格仕途失意,用山水田园美景慰藉心灵,三、吃准题材,快速主题定位(2),咏物言志,咏物言志主题定位,赞美不慕名利、芳洁高尚的品格抒发独立不羁、刚正不阿的情怀表达执着理想
2、、永不言弃的追求讴歌甘愿献身、九死不悔的精神倾吐蔑视权贵、直道而行的正气,孤 桐 王安石天质自森森,孤高几百寻。凌霄不屈己,得地本虚心。岁老根弥壮,阳骄叶更阴。明时思解愠,愿斫五弦琴。注明时:政治清明的时代;愠:疾苦、怨愤;桐木是造琴的上好材料。据孔子家语记载:帝舜曾一面弹着五弦琴,一面唱“南风之熏兮,可以解吾民之愠兮”。王安石,北宋政治改革家。1前六句表现了桐树怎样的特点?2本诗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王安石在这首诗中借“孤桐”以言志,孤桐即为他的人格写照:尽管在变法中,他受到种种打击,但他志存高远,正直不屈;经历的磨难越多,斗志越坚;为了天下苍生,不惜粉身碎骨,拔地几百寻的孤桐,之所以岿然
3、屹立,高干凌霄,是因为它“得地本虚心”,善于从大地汲取养分和力量。如果离开大地,它一刻也活不下去,更别想“孤高几百寻”了。,杜荀鹤小松,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这首小诗借松写人,托物讽喻,寓意深长。松,树木中的英雄、勇士。数九寒天,百草枯萎,万木凋零,而它却苍翠凌云,顶风抗雪,泰然自若。然而凌云巨松是由刚出土的小松成长起来的。小松虽小,即已显露出必将“凌云”的苗头。小松前两句,生动地刻画出这一特点。“自小刺头深草里”小松刚出土,的确小得可怜,路边野草都比它高,以至被掩没在“深草里”。但它虽小而并不弱,在“深草”的包围中,它不低头,而是“刺头”那长满松针
4、的头,又直又硬,一个劲地向上冲刺,锐不可当。那些弱不禁风的小草是不能和它相匹敌的。“刺头”的“刺”,一字千钧,不但准确地勾勒出小松外形的特点,而且把小松坚强不屈的性格、勇敢战斗的精神,活脱脱地勾画出来了。一个“刺”字,显示出小松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它的“小”,只是暂时的,相对的,随着时间的推进,它必然由小转大。不是么?,“而今渐觉出蓬蒿。”蓬蒿,即蓬草、蒿草,草类中长得较高者。小松原先被百草踩在脚底下,可现在它已超出蓬蒿的高度;其他的草当然更不在话下。这个“出”字用得精当,不仅显示了小松由小转大、发展变化的情景,而且在结构上也起了承前启后的作用:“出”是“刺”的必然结果,也是未来“凌云”的先兆。
5、事物发展总是循序渐进,不可能一步登天,故小松从“刺头深草里”到“出蓬蒿”,只能“渐觉”。“渐觉”说得既有分寸,又很含蓄。是谁“渐觉”的呢?只有关心、爱护小松的人,时时观察、比较,才能“渐觉”;至于那些不关心小松成长的人,视而不见,哪能谈得上“渐觉”呢?故作者笔锋一转,发出深深的慨叹:“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这里连说两个“凌云”,前一个指小松,后一个指大松。大松“凌云”,已成事实,称赞它高,并不说明有眼力,也无多大意义。小松尚幼小,和小草一样貌不惊人,如能识别出它就是“凌云木”,而加以爱护、培养,那才是有识见,才有意义。然而时俗之人所缺少的正是这个“识”字,故诗人感叹道:眼光短浅的
6、“时人”,是不会把小松看成是栋梁之材的,有多少小松,由于“时人不识”,而被摧残、被砍杀啊!这些小松,和韩愈笔下“骈死于槽枥之间”的千里马,不是遭到同样悲惨的命运吗?杜荀鹤出身寒微,虽然年青时就才华毕露,但由于“帝里无相识”(辞九江李郎中入关),以至屡试不中,报国无门,一生潦倒。埋没深草里的“小松”,不也正是诗人的自我写照?由于诗人观察敏锐,体验深切,诗中对小松的描写,精炼传神;描写和议论,诗情和哲理,幽默和严肃,在这首诗中得到有机的统一,字里行间,充满理趣,耐人寻味。,陆游-卜算子 咏梅,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7、三、吃准题材,快速主题定位(3),边塞征战,边塞征战主题定位,杀敌疆场、保家卫国的豪情壮志;勇抗侵略、建功立业的远大抱负;奋勇作战、视死如归的牺牲精神;边关壮丽、为国戍边的神圣豪迈;反对战争、渴望和平的心灵诉求;长年戍边、思乡怀亲的苦闷无奈。,三、吃准题材,快速主题定位(4),思妇闺怨,思妇闺怨主题定位,良人远征、独守空房的寂寞孤独;聚少离多、音信杳然的无奈悲戚;反对战争、渴望团聚的美好愿望;思念游子、牵挂盼归的深切期待;年华易逝、红颜憔悴的悲愁哀叹;相知相离、梦醒时分的心灵挣扎。,三、吃准题材,快速主题定位(5),怀古讽今,隋宫李商隐 紫泉宫殿锁烟霞,欲取芜城作帝家。玉玺不缘归日角,锦帆应是
8、到天涯。於今腐草无萤火,终古垂杨有暮鸦。地下若逢陈后主,岂宜重问后庭花?,本诗对隋炀帝杨广铺张奢逸导致亡国的行径给予了嘲讽,借古讽今,批判了当今皇帝的荒淫无度、穷奢极欲。暗含了“成由勤俭败由奢”的道理。,借古讽今,怀古讽今主题定位,追慕古人、建功立业的理想抱负;感慨古迹、沧海桑田的历史变迁;昔盛今衰、兴衰浮沉的历史教训;人生苦短、年华易逝的深沉感喟;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心灵悲愤;山河破碎、渴望统一的灵魂倾诉。,三、吃准题材,快速主题定位(6),亲友送别,亲友送别主题定位,依依不舍、相会无期的离别苦痛;情深谊长、思念牵挂的真挚友情;浮萍飘蓬、邂逅相遇的欣喜快乐;祝愿劝勉、早日重逢的衷心期待,三、
9、吃准题材,快速主题定位(7),思乡怀远,范仲淹苏幕遮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思乡怀远主题定位,戍关守边、思乡怀亲、有家难回的绵绵乡愁;羁旅愁思、厌倦漂泊、渴望回乡的似箭归心;浮萍飘蓬、千里相思、乡梦惊醒的寂寞孤独;登高远眺、家国万里、音书渺茫的忧思愁心。追忆死者、阴阳两隔、永生难忘的刻骨思念。,三、吃准题材,快速主题定位(8),忧时伤国,破阵子 为陈同父赋壮语以寄【宋】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
10、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采桑子书博山道中壁【宋】辛弃疾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诉衷情【宋】陆游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满 江 红 登黄鹤楼有感 岳飞,遥望中原,荒烟外,许多城郭。想当年,花遮柳护,凤楼龙阁。万岁山前珠翠绕,蓬壶殿里笙歌作。到而今,铁骑满郊畿,风尘恶。兵安在?膏锋锷。民安在?填沟壑。叹江山如故,千村寥落。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却归来,再续汉阳游,骑黄鹤。,忧时伤国主题定位,兵
11、荒马乱、民不聊生的深切同情;战争频仍、山河破碎的忧时伤国;贫富对立、世道不公的批判谴责;朝廷无道、国运衰微的拳拳忧心。年华易逝,壮志未酬的无奈悲叹,三、吃准题材,快速主题定位(9),雅趣哲理,竹枝词【唐】刘禹锡,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雅趣哲理主题定位,天地永恒,人生渺短的伤感;豁达乐观,享受自然的愉悦;老当益壮,壮心不已的激情;,2016届高考古诗鉴赏答题指导,一、研读原诗第1步:整体初读,了解大意,题材归位,感受基调;第2步:反复品读,化身入境,揣悟诗意与诗技:观标题作者注解,知人论世助理解;逐字逐句作翻译,理解字面与字后;多问怎么为什么,技巧手法
12、细思量;化身入境析意象,体悟意境明特点;抓住诗眼之词句,以意逆志悟情旨。【解读示例】:,诗词鉴赏须知的术语及其运用,江汉 杜甫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注:这首诗是安史之乱中杜甫飘泊湖北江陵、公安时所写,当时,五十六岁的杜甫北归无望,生计日蹙。问1:颔联营造了怎样的意境?问2:本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解读研析】首联写诗人客滞江汉的窘境。“思归客”三字饱含了无限的辛酸,诗人思归而不能归,成为天涯沦落人。次句写得巧妙,在“一腐儒”前冠以“乾坤”二字,自嘲中有自负,试问,乾坤之内,像杜甫这样心忧社稷的“腐儒”能有几人?颔联借
13、景抒情,情景交融。诗人由远浮天边的片云,孤悬明月的永夜,联想到了自己客中情事,仿佛自己就与云、月共远同孤。此联表面上写片云孤月,实则写诗人自己:虽然远在天外,他的一片忠心却象孤月一样的皎洁。颈联生动形象地表现诗人积极用世的精神。“落日”比喻“暮年”,“秋风”是写实。年老的诗人飘流江汉,面对飒飒秋风,不仅没有悲秋之感,反而觉得病快要好了,诗人身处逆境而壮心不已的拳拳之心已表露无遗。尾联用典“老马识途”的故事,再一次表现了诗人老当益壮的情怀。诗人以“老马”自比,写自己虽是一个“腐儒”,但心犹壮,病欲苏,像老马一样,还是有用的。情旨:此诗抒发了诗人忠心仍存,壮心犹在、仍思为国建功立业的慷慨情怀,表现
14、了一种老骥伏枥、渴望用世的精神。,2010浙江卷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2223题。(6分)定 林 宋王安石 漱甘凉病齿,坐旷息烦襟。因脱水边屦,就敷岩上衾。但留云对宿,仍值月相寻。真乐非无寄,悲虫亦好音。【注】定林:寺院名,位于金陵(今南京)。作者罢官后常到此游憩。仍:又。22简析第三联中诗人表现情感的手法。(3分)23诗人为什么认为“悲虫”也会有“好音”?结合全诗简要分析。(3分),22 运用拟人手法,诗人把“云”、和“月”人格化。诗人欲和白云对宿,又逢明月来寻,生动形象而又亲切自然地写出在定林流连忘返的愉悦心境。23 诗人罢官后,寄情自然,认为境由心生,只要超脱旷达,便能随处得到自己的快乐,即使悲鸣的虫声也是美妙的音乐。,【注】萼:花萼。这里指花瓣。(1)词中的“两种”指的是,“一家”指的是。(2分)(2)指出这首词的写作手法并简析作者的情感。(4分)答:。,踏莎行雪中看梅花(元)王旭两种风流,一家制作。雪花全似梅花萼。细看不是雪无香,天风吹得香零落。虽是一般,惟高一着。雪花不似梅花薄。梅花散彩向空山,雪花随意穿帘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