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讲人际交往与自我调适.ppt

上传人:sccc 文档编号:6105764 上传时间:2023-09-24 格式:PPT 页数:18 大小:280.6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六讲人际交往与自我调适.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第六讲人际交往与自我调适.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第六讲人际交往与自我调适.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第六讲人际交往与自我调适.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第六讲人际交往与自我调适.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六讲人际交往与自我调适.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六讲人际交往与自我调适.ppt(1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心理健康与自我调适,第六讲人际交往与自我调适,大学生最困惑的心理问题排在第二的则是人际交往。,第六讲人际交往与自我调适,人际交往与心理健康大学生人际交往中常见的心理问题人际交往的自我调适,一、人际关系与心理健康,人际交往是人健康成长的基本条件,人际交往也是治疗心理障碍的一个重要资源,二、大学生人际交往中常见的心理问题,认知失真 心理障碍 缺少实践 缺乏人际交往的技巧,大学生中受欢迎者与受排斥者,大学生中受欢迎者的特点 个性特征%1.尊重、关心他人,富于同情心 1002.热心班级集体活动,工作可靠、负责 943.持重、耐心,忠厚老实944.热情、开朗、喜爱交往,待人真诚 925.聪颖、爱独立思

2、考、成绩优良,乐于助人 896.独立、谦逊 897.兴趣和爱好广泛 51 8.有审美的眼光和幽默感 389.温文尔雅、端庄,仪表美 12,大学生中受排挤者的特点,个性特征%1、自我中心、不考虑他人处境和利益,嫉妒心强 100 2、对集体工作缺乏责任感、敷衍、浮夸、不诚实 100 3、虚伪、固执、吹毛求疵 90 4、不尊重他人,操纵欲、支配欲强 81 5、淡漠、孤僻 81 6、敌意、猜疑 78 7、行为古怪名怒无常、粗鲁、粗暴、神经质 70 8、狂妄自大、自命不凡 69 9、成绩好,但不肯助人或小视他人 63 10、自我期望值极高、小气、对人际关系过分敏感 54 11、势利、巴结领导 54 12

3、、学习不努力、无纪律、不求上进 43 13、兴趣贫乏 32 14、生活放荡 14,三、人际交往的自我调适,正确认识人际交往,纠正认知偏差 端正交往的态度 消除不良心理 掌握人际交往的技巧 培养良好的交往品质 大胆实践,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在交往的实践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每一个人都有进一步发展人际交往的内在需求,也都拥有这样的潜能,重要的是要走出封闭狭隘的自我,只要人人都献出一份爱,世界就会变得更美好。,思 考 题,1人际交往对于个人具有什么意义?2大学生应如何消除人际交往中的不良心理,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4反省一下自己目前在人际交往方面存在哪些误区或弱点?你打算通过什么方法进一步改善自己的人际关系

4、?5你在日常生活中留心观察周围人的交际行为,学习他们的长处、吸取他们的教训。,四种人际交往心理态度,我不好你好,我不行你行我好你不好,我行你不行我不好你也不好,我不行你也不行我好你也好,我行你也行,消除人际交往中的不良心理,知道自己的优势,消除自卑增强自信心,消除羞怯专注事业,看大、看远,消除嫉妒从我做起,主动大胆地参与社交活动。,良好的心理品质,人际交往的真谛:以内养外 真诚 信任 克制 自信 热情,良好沟通的基本要领,尊重对方,平等交流 听比说更重要,切忌言谈以自我为中心 注重情感的沟通 言语恰当 善于运用言语及非言语的手段,认知失真,第一、首因效应第二、近因效应 第三、晕轮效应第四、刻板

5、效应第五、以已度人,人际交往中的心理障碍,自卑与缺乏自信 胆小与害羞 孤僻与不善于交往 多疑与嫉妒,案例:拒绝交往让他尝尽了苦头,王风是大三的学生,是学生干部,学习成绩优秀,但人际关系较紧张,不仅与寝室同学相处不好,就连班上的许多同学也无法正常交往,在同学们心目中,他是一个清高、傲慢的人,实在不好接近,虽然优秀,但对他的其他方面则不敢恭维。王风也为此很头疼,只要是他主持的活动项目,同学们似乎都有意不参加,好象故意和他做对,而他本人长期坚持的做人准则就是:我行我素,万事不求人。他几乎不接受别人的帮助,也认为自己没有帮助别人的义务,他成绩好,可每当班上同学向他求教时,他要么说不知道,要么就在给别人

6、讲完之后,将别人奚落一顿,有时还要加上一句“拜托你上课时认真听讲,下次不要再来问我这么简单的问题。”时间一长,同学们都不愿意与他交往,人际关系越来越差。王风也对自己的人际关系状况十分不满意,感到孤独、没有归属感,有时孤独感令他窒息,他焦虑甚至恐惧,但不知如何入手改善现状。因为他自己也纳闷:我究竟有什么问题?王风的人际关系不佳的重要原因就在于他是一个不懂得接受,更不知道给予的人,在他的观念里,每个人只要做好自己的事情就足够了,没有给予与接受的意识,最终将失去支持,生活在自己孤独的世界里,痛苦不堪。不懂接受与给予,不仅影响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而且影响了心理健康的水平。,案例:多疑与缺乏沟通带来的苦

7、闷孤独,小张是大一新生,性格较内向,从来没有住过校,从小都住在属于自己的房间里,进大学后与7名同学同住,在条件优裕的环境中成长的他,看不惯的是同寝室同学“不良”的卫生习惯,更不喜欢他们随便的作息制度,尤其不喜欢他们的高谈阔论,总之,看谁都不顺眼。由于内向的他本来就不擅长与人沟通,再加之看不起那些同学,于是,就以独来独往来减少与同学们的交往,时间一长,他发现寝室同学说说笑笑,进进出出都结伴而行,似乎视他不存在,他开始感到失落了,孤独感油然而升,曾经多次萌发过主动与他们交往的念头,可都事与愿违。他回寝室时总觉得同学们都在议论他,对他评头品足,还窃窃私语,一副嘲笑、鄙视的模样,他觉得受不了了,想过换寝室,但没有得到批准。为了不和他们交往,他很少回寝室,只有睡觉时才回去,即使这样避开他们,似乎还是没有减少他们对自己的议论与不满,他开始失眠,食欲下降,精神状态越来越差,身体急剧消瘦,在寝室,话越来越少,甚至连笑声都很少听见,他感觉到听课的效率也越来越差,最后终于病倒了。在住院期间,寝室同学轮流守护在病床旁,看到那些平时让自己反感透顶的同学都忙着照顾他,送水喂饭,就象自己的家人生病了似的,他的心被震撼了。他把内心的苦闷与孤独告诉了他们,才知道原来,同学们只是觉得他不愿与他们交往,并不知道由此引发了他内心如此大的震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农业报告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