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经济发展模式.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6106665 上传时间:2023-09-24 格式:PPT 页数:20 大小:50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际经济发展模式.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国际经济发展模式.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国际经济发展模式.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国际经济发展模式.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国际经济发展模式.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国际经济发展模式.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际经济发展模式.ppt(2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六章 国际经济发展模式第三节 新兴工业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模式,新兴工业国家和地区主要包括拉美的巴西、墨西哥、阿根廷以及亚洲“四小龙”(韩国、新加坡、我国香港和我国台湾),东盟国家中的马来西亚、泰国、菲律宾等国家和地区。,韩国产业发展模式,韩国经济跨越式发展背后的根本推动力量是韩国产业的压缩型发展。所谓“压缩型”发展模式是指韩国产业在短时间内实现了迅速成长,在几十年里完成了欧美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路程。韩国的这种产业发展模式可以概况为:大企业集团主导、出口导向、政府积极介入。,大企业集团主导的产业发展模式,韩国产业发展的一个突出特征就是大企业集团在经济发展中占据主导地位。韩国大企业集团成长主

2、要有以下途径:靠对水泥、化工、钢铁等产业的支援政策形成大企业;部分企业运用贷款低价接管经营不良的贷款企业,并以此为基础得到政府支持,加速扩张;部分大企业抓住了越南战争特殊需求的发展机会。,出口导向型模式,韩国出口导向型模式是根据国内外两方面情况作出的战略选择。韩国自然资源匮乏,需要外汇来进口粮食和自然资源;国内市场狭小,资金和技术短缺,劳动力供过于求。另外,60年代初至70年代中期世界市场需求量大,西方尚未建立起针对发展中国家的贸易壁垒。韩国抓住机遇,在60年代初推行“贸易立国”方针,以出口为经济发动机带动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提升。20世纪80年代韩国继续推行出口带动发展战略。在此过程中韩国出口

3、商品结构日益高级化,出口产品中劳动密集型产品的比重不断减少,而资金技术密集型产品的比重不断增加。90年代以来出口仍是韩国经济的重要发展战略。,政府积极介入产业发展,韩国产业经济的特点是政府主导型市场经济。韩国政府在产业发展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对生产要素的配置上。在发展早期市场机制不完善、不健全的情况下,政府主导的市场协调机制具有较强的宏观性和指导性,促进了重点产业的发展和经济增长。在韩国经济进入调整阶段并逐步减少政府对市场的干预时,韩国政府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为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和条件。,香港的经济转型,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香港经济逐渐呈现总部经济特征,即香港对于周边区域的经济控制不

4、断强化,经济发展开始突破香港本地的资源限制。现代意义上的香港经济,始于20世纪50年代开始,并且经历了三次重大的经济转型。,第一次经济转型,时间:20世纪50年代初 这一时期,香港从以渔农为主转变为以转口贸易为主的地区。这次经济转型主要依托于香港自身优势条件。香港位于世界航道要冲,同时背靠中国大陆,面向东南亚,区位条件得天独厚;香港还拥有世界三大深水良港之一的维多利亚港,具有开展转口贸易的天然优势。依托这些有利条件,转口贸易很快发展成为香港的支柱产业。但是由于产业带动效应微弱等原因,转口贸易本身很难带动香港经济的全面腾飞,香港经济发展面临着新的选择。,第二次经济转型,时间:20世纪60年代末至

5、70年代末 60年代末,香港产品出口的比重则由50年代初的10%左右增加到80%左右,这标志着香港经济结构已由转口贸易为主转变为以轻工业制造业为主,轻工业已经成为香港经济的支柱产业。到了70年代,香港工业生产从开始过去的低档、“劳动密集型”向高档、“技术密集型”转变。但是,到了70年代末期,轻工业主导型经济模式已经难以驱动香港经济,香港经济发展和居民收入水平停滞不前,整个经济形势趋向萧条。,第三次经济转型,时间:从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的 这一时期香港制造业大规模北移。香港把握了中国大陆改革开放的历史机遇,将产出效率相对较低的加工工业向内地转移,从而为新兴产业的发展提供了空间资源、人力资源等。

6、80年代后得到了巨大发展。香港已经发展成为世界外汇、黄金、股票的交易中心,成为亚洲、欧洲、美洲金融时钟昼夜轮回转动中不可缺少的中心交易站,也是世界各大银行主要聚集地之一。,进入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香港经济再次面临转型压力。香港经济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出现失衡,经济增长主要依赖于金融业和地产业,而制造业的比重大大下降,产业范围越来越窄。同时,受亚洲金融危机冲击,香港的国际竞争力不断下降。这种情况迫使香港再次开始新一轮产业结构调整,与内地建立更加紧密的经济联系。,台湾的经济发展及原因,台湾经济是一个典型的出口导向型经济体系。50多年来,通过进口替代、出口扩张、结构调整与自由化改革的发展轨迹,

7、台湾经济获得了较快发展。,出口导向经济发展时期(1960-1986年),由于台湾市场狭小,当时进口替代工业的产品市场已趋饱和,台湾抓住当时国际分工变化的机遇,利用低廉工资的国际比较利益,大力发展加工出口工业带动经济发展,并陆续修正或制定旨在促进出口的政策与措施,因此,台湾工业逐步建立起了一个以出口加工区为依托,以轻纺、家电等加工工业为核心的产业支柱,由此带动了经济的发展。,经济转型时期(1986年至今),台湾当局于1986年提出了实行自由化、国际化、制度化的经济转型,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市场经济机制,并以产业升级和拓展美国以外的外贸市场作为重大调整内容,确定以通讯、信息、消费电子、半导体、精密器械

8、与自动化、航天、高级材料、特用化学及制药、医疗保健及污染防治等十大新兴产业为支柱产业。在这一时期,台湾与祖国大陆及香港的经济联系也日趋密切。,台湾经济发展较快的原因,(1)得益于大量的美国经济援助以及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发展。美国从自身战略利益出发,从1950年至1965年给台湾的经济援助共计15亿美元。台湾学者认为,如果没有美援,“台湾经济至少要比现在落后20-10年”。(2)从祖国大陆带去的财物和人才起到了不可忽略的作用。国民党统治集团败退台湾时,从上海运送黄金80万两以及大量银元、美钞到台湾,并带去了大批各类财经人才。(3)台湾民众为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4)台湾当局制定了稳定中

9、求发展等经济政策。如在发展策略上先发展农业及劳动密集型工业,再发展资本与技术密集工业;先发展进口替代工业,然后发展出口导向工业等。(5)两岸经贸关系的发展,对台湾经济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近10多年来,两岸经济交流与合作已具一定规模,互补互利的局面正在形成,祖国大陆已成为台湾经济发展的腹地。,新加坡经济发展概况,新加坡是东南亚地区重要的金融中心、运输中心和国际贸易中转站,也是世界电子产品重要的制造中心和第三大炼油中心。,新加坡传统经济以商业为主,包括转口贸易、加工出口、航运等。1959年以前,新加坡国民收入的75%来自转口贸易活动。以制造业和服务业作为经济增长的双引擎,不断提高产业结构,加速向海

10、外投资,积极开展在国外的经济活动。进入20世纪70年代后,新加坡政府从改革单一的转口贸易为主体的经济结构入手,鼓励发展工业,逐步走上工业化和建立多元经济结构的道路。到20世纪80年代初,以石油提炼、电子电器、船舶修造为主体的新兴工业发展起来,成为世界上著名的航运中心、炼油中心,以及亚洲的金融中心,并且出色地解决了居民住房和就业问题。,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新加坡经济已步入了稳健增长时期,经济发展渐趋成熟,国际竞争力增强。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发生以后,面对经济衰退,新加坡为寻求新的发展机遇,提出了一系列经济发展思路,归纳起来可称为“高科技战略”“中国战略”和“扩大腹地战略”,目的在于提升产业结构,积极寻求海外市场,拓展对外经贸活动的空间。,90年代以来,新加坡经济继续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经济发展的特点主要表现在六个方面:,1、经济运行比较稳定,国民经济稳健增长。2、制造业和服务业是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3、经济增长主要依赖出口扩张。4、在全球的激烈竞争中保持了强劲的经济竞 争力。5、经济区域化成效显著。6、人均国民收入迅速增加。,谢谢大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