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急救知识与技术.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6108498 上传时间:2023-09-25 格式:PPT 页数:57 大小:2.1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础急救知识与技术.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7页
基础急救知识与技术.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7页
基础急救知识与技术.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7页
基础急救知识与技术.ppt_第4页
第4页 / 共57页
基础急救知识与技术.ppt_第5页
第5页 / 共5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基础急救知识与技术.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础急救知识与技术.ppt(5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基础急救知识与技术,面对突发事件,我们该如何自救或者救助?,一.急救新概念二.基础生命支持三.气道梗阻现场救护四.外伤急救四项技术五.意外伤害与突发事件应急救护,一、急救新概念,1.现代救护的特点与“第一目击者”2.现场评估、判断病情3.紧急呼救4.现场救护的“生命链”,1.现代救护特点与“第一目击者”,以前:人们是紧急把病人送到医院救治。现代:是指在事发现场,对伤病员实施及时、先进、有效的初步救护。现代救护是立足于现场的抢救。在医院外环境下,“第一目击者”对伤病员实施有效的初步紧急救护措施,以挽救生命,减轻伤残和痛苦。然后在医疗救护下将伤病员迅速送到就近的医疗机构。,为什么要培训第一目击者?

2、,心搏骤停与时间,心跳停跳 10秒-意识消失 30秒-阿斯综合症发作 60秒-自主呼吸逐渐停止 3分钟-开始脑水肿 8分钟-脑死亡 心肺复苏的“黄金”8分钟,心肺复苏成功率与CPR(心肺复苏)时间密切相关,1分钟内CPR-成功率90%4分钟-成功率约60%6分钟-成功率约40%8分钟-成功率约20%10分钟-成功率几乎为0,2.现场评估、判断伤情,一、现场评估(保障自身安全)1:评估情况 2:保障安全 3:个人防护二、判断病情 1:意识 2:循环 3:气道 4:呼吸 5:瞳孔反应,3.紧急呼救:救援医疗服务(EMS),是具有受理应答呼救的专业通讯指挥,承担院外救护的机构。两种模式我区EMS 以

3、“120”为电话号码,以各镇、街道医院急诊科为依托。,4.现场救护的“生命链”,早期电除颤(救护车到达),早期心肺复苏(现场抢救),呼叫 幺二零注意:保持电话畅通。,早期高级生命支持(院内急救),二、基础生命支持CPR,心肺复苏C-A-B:C.建立人工循环(Circulation)A.开放气道(Airway)B.人工呼吸(Breath),1、保持镇定,沉着大胆,细心负责,理智科学地判断,量力而行。2、评估现场,确保自身与伤病员安全。3、先救命,后治伤,果断实施计划措施。4、尽可能采取减轻伤病员的痛苦的措施。5、充分利用一切人力、物力。,现场救护的原则,心肺复苏术操作流程,1.判断,2.求救,3

4、.建立人工循环(Circulation),4.开放气道(Airway),5.人工呼吸(Breathing),救人之前有两项重要的自我保护动作:1.环境安全 2.自我保护,1、确定意识 接近病人(高跪姿)双手拍病人两肩(没反应)、确认患者无呼吸或仅仅叹息呼吸。求救(120),2、求救 叫120,请清楚的指名道姓或穿什么颜色衣服的小姐(先生)请帮我打120,并回头告诉我。,快请*帮忙,3、评估循环(C),评估循环(触颈动脉)和呼吸(10秒内)数:1001、1002.1009、10010,颈动脉位置:救护员右手枪手摸到患者甲状软骨(喉结)向旁滑动1.5-2cm,按压的位置及手法,4、开放气道(A),

5、仰头上颌法 操作手法:手刀-額头 剪刀 下巴 推举下颌法,“剪刀”嘴角对下來的下颌骨处,“手刀”置额头处,5、人工呼吸(B),胸部隆起待胸部下降(数1001、1002、1003、1004):吹第2口氣,1-1.5秒,评估患者(患者颈动脉可触及搏动、自主呼吸、面色红润、四肢自主活动)心肺复苏成功。,CPR五个循环做完(约2分钟),三、气道梗阻现场救护,海氏手法,是冲击伤病员腹部及膈肌下软组织,产生向上的压力,压迫两肺下部,从而驱使肺部残留气体形成一股气流,长驱直入气管,将堵塞住气管、咽喉部的异物驱除。,1,2,3,4,5,四、外伤急救四项技术,止血:控制出血,保持有效的血容量,防止休克,挽救生命

6、。包扎:帮助止血、保护伤口、防止污染、利于转运。固定:是对骨折、关节损伤、大面积软组织损伤等,起到很好的固定作用,可减轻痛苦,减少休克等并发症,有利于伤员运送。搬运:使伤病员迅速脱离危险地带,减少再受伤害,安全迅速地将伤员送往医院治疗,最大限度地挽救生命,减少伤残;正确搬运,避免二次伤害。,1止血,外伤所致出血,根据血管的不同,可分为:动脉出血喷射状一股一股地冒出,鲜红色,量大,危险性大;静脉出血涌出状或徐徐外流,暗红色,危险性小于动脉出血;毛细血管出血水珠样渗出,红色,自凝,危险性小。,(一)加压包扎止血法,用于静脉、小动脉及毛细血管出血时的止血。包扎时松紧要适宜,以既能止血,又不阻断肢体的

7、血流为准。,用无菌敷料覆盖伤口,敷料要超过伤口周边至少3厘米,然后用纱布、绵垫放在无菌敷料上,再用绷带或三角巾加压包扎。直接压法间接压法伤口有异物,(二)指压止血法,适用于中等以上的动脉出血。用手指(拇指)或手掌压住出血血管(动脉)的近心端,使血管被压在附近的骨块上,从而中断血流,能有效达到快速止血的目的。本法只能在短时间内达到控制出血的目的,不宜久用。要点:1、准确掌握动脉压迫点2、压迫力度要适中,以伤口不出血为准3、压迫分钟,仅是短暂急救止血4、保持伤处肢体抬高,全身主要的动脉分布图,(三)加垫曲肢法,用于前臂和小腿的出血。在肘窝、腘窝处加垫(如一卷绷带),然后强力屈曲肘关节、膝关节,再用

8、三角巾或绷带等缚紧固定。对已有或怀疑有骨折或关节损伤者禁用。,(五)止血带法,用于其他止血方法暂时不能控制的四肢动脉出血。常用止血带有橡皮止血带、卡扣式止血带、布带、三角巾和气囊止血带。,止血带法注意事项,1、首先要快速准确判断出血部位及出血量,决定采取哪种止血方法;2、大血管损伤时常需几种止血方法联合使用。颈动脉和股动脉损伤出血凶险,首先采用指压止血法,并及时拨打急救电话。转运时间长时可实行加压包扎止血。,3、无论使用哪种止血带都要记录时间,注意定时放松(每40-50分钟放松一次,每次3-5分钟),放松止血带要缓慢,防止血压波动或再出血。4、布料止血带因无弹性,要特别注意防止肢体损伤,不可一

9、味增加压力。,2.包扎绷带,2.包扎三角巾,3.固定颈椎固定,胸背锁,头锁,胸锁,斜方肌挤压法,头颈与躯干保持直线位置,固定原则,1、首先检查意识、呼吸、脉搏及处理严重出血;2、用绷带、三角巾、夹板固定受伤部位;3、夹板的长度应该能将骨折处的上下关节一同加 以固定;4、骨断端暴露,不要拉动,不要送回伤口内,开放性骨折现场不要冲洗,不要涂药;5、暴露肢体末端以便观察血运;6、固定伤肢后,如有可能应将伤肢抬高;7、如现场对生命安全有威胁要移至安全区再固定;8、预防休克。,固定注意事项,1、开放性骨折禁止用水冲洗,不涂药物,保持伤口清洁;2、肢体如有畸形,可按畸形位置固定;3、临时固定的作用只是制动

10、,严禁当场整复。,3.搬运,依口号统一将伤者抬起置于右膝,依口号再次一起站立,五、意外伤害与突发事件应急救护,烧烫伤救护,度烧伤,浅度烧伤,度烧伤,深度烧伤,弃用冷水奔跑呼救伤区外涂各种药粉、药膏、牙膏、酱油、龙胆紫药水或红汞,烧伤急救的误区,烧伤现场急救处理,脱冲泡盖送,脱:1、脱离燃烧的衣服或致热源 2、迅速降温,灭火 3、去除衣物用剪刀冲:冷水冲洗是早期处理最有效的手段 1、迅速降温2、清洁创面3、减轻疼痛泡:伤区浸泡于冷水15-20分钟盖:1.保留水疱皮及表皮2.伤区外裹薄层敷料、干净保鲜膜或被单送:1.伤情重要尽快送有条件的医院抢救2.救护车到场情况下按院内处理,一度烧烫伤,1.将烧

11、烫伤部位置于自来水下轻轻冲洗,或浸于冷水中约10分钟到不痛为止,如无法冲洗或浸泡,则可用冷敷。2.伤处未肿胀前,小心脱除饰物、皮带、鞋子或其他紧身衣物。3.必要时可以使用敷料并加以包扎。,二度烧烫伤,1.将烧烫伤部位置于冷水中或自来水下轻轻冲洗,直到疼痛停止,无法冲洗或浸泡的部位则用冷敷。2.用干净的布块将伤处水份吸干。3.用消毒纱布盖住伤处并加以包扎。4.视情况送医院治疗。5.如手脚受伤需抬高伤处,减轻肿胀。注意:1.不可挑破水泡或在伤处吹气,以免污染伤处。2.不可在伤处涂抹油膏、药剂。,三度烧烫伤,1.让患者躺下,将受伤部位垫高(高于心脏)。2.详细检查患者有无其他伤害,维持呼吸道畅通。3

12、.不要企图移去粘在伤处的衣物,必要时可将衣裤剪开。4.用厚的消毒敷料或干净的布盖在伤处,保护伤口。5.不可涂抹任何油膏或药剂。6.尽速送医院。,化学药物烧伤之急救,1.立刻用大量的清水冲洗化学药物,并脱除受伤部位的衣物。2.查看化学药物容器上是否有急救指示,如有,则照着指示去做。3.用消毒敷料盖在烧伤部位并加以包扎。4.送医院治疗。5.如果眼睛被化学药品灼伤,立刻用清水由眼睛内角向眼睛外角彻底冲洗,再用消毒敷料或干净布覆盖眼睛并加以包扎,以防范患者揉眼睛。然后立刻送医院治疗。,火灾逃生,“三要”,1、“要”熟悉自己住所的环境 2、“要”遇事保持沉着冷静 3、“要”警惕烟毒的侵害,“三救”,1、选择逃生通道自“救”2、结绳下滑“自救”3、向外界求“救”,“三不”,1、“不”乘普通电梯 2、“不”轻易跳楼 3、“不”贪恋财物,我们要学习的还有很多很多 认真学习基本的救护知识,去帮助自己和帮助身边需要帮助的人!,感谢您的聆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