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印度两大史诗.ppt

上传人:sccc 文档编号:6109814 上传时间:2023-09-25 格式:PPT 页数:36 大小:2.9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三节印度两大史诗.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第三节印度两大史诗.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第三节印度两大史诗.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第三节印度两大史诗.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第三节印度两大史诗.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三节印度两大史诗.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三节印度两大史诗.ppt(3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三节 印度两大史诗,.,教学要点,一、文化背景二、古代文学分期1、吠陀时期2、史诗时期三、两大史诗摩诃婆罗多罗摩衍那,文化背景,达罗毗荼文明:公元前3000年开始,BC2500BC1750,印度河流域文明,由土著达罗毗荼人创造。建立过完善的以农业为基础的城市文明,出现了印章文字。(哈拉帕(巴)、摩亨佐.达罗的挖掘),雅利安文明 约BC17世纪到印度河流域,以恒河平原为中心,作为游牧民族形成农耕文化为基础的乡村文化。印欧语种流传。,雅利安人(伏尔加河流域),希腊、拉丁人的祖先,波罗的海民族和斯拉夫人的祖先,一支向西进入伊朗(波斯),进入巴比伦,进入印度(前1750左右),波斯雅利安人与印度雅利

2、安人同种族,同一文化渊源,在语言、宗教、神话等方面关系密切。,恒河“圣河”“印度的母亲”“神山圣水”:湿婆与乌玛的神话“赎罪之源”:女神化身恒河晨浴恒河祭祀 在印度教徒的眼里,恒河是净化女神恒迦的化身,而恒河里的水就是地球上最为圣洁的水,只要经过它的洗浴,人的灵魂就能重生,身染重病的人也可以重获健康生命。,瓦拉纳西圣城,种姓制度,核心:“职业世袭,内部通婚,不准外人加入”产生于吠陀时代雅利安文明时期:按照人种划分,“种姓”(Caste)从梵语“Varna”翻译过来,字义是“颜色”或“品质”。四大种姓A、婆罗门Brahman:祭祀等级B、刹帝利Kshatriya:武士C、吠舍Vaisya:手工业

3、及农牧业人D、首陀罗(肤色黑的达罗毗荼人)等级制度森严说明奴隶制度已完善:婆罗门的男子娶了刹帝利的女子为顺婚,生的孩子就是婆罗门的亚种姓;婆罗门的女子嫁给刹帝利的人则为逆婚,生的孩子为苏多Suta/小种姓,几乎是贱民。,摩奴法典 成书于BC2世纪AD2世纪,维护种姓制度的法律。据“梨俱吠陀”中原人讼描述:婆罗门是原人的嘴、刹帝利是原人(普鲁沙)的双臂、吠舍是原人的大腿、首陀罗是原人的脚;种姓之间界限森严,互相不能通婚,交往之间不能共食、并坐。摩奴法典规定,婆罗门是人世的主宰,首陀罗只能温顺地为其他种姓服劳役,首陀罗不能积累私人财产,不能对高级种姓有任何不敬的言行,婆罗门和刹帝利则有权夺取首陀罗

4、的一切。,古代文学分期,一、吠陀时代(BC15世纪BC6世纪)前两大文明的融合,恒河平原为中心,以雅利安文明为中心建立的文化。二、史诗时代(BC6世纪AD4、5世纪)英雄时代,印度教出现,列王时代:AD.1-8世纪为印度文化顶峰(“大印度”南亚),几个王朝A、孔雀王朝:BC4世纪末,阿育王(后皈依佛教)B、贵霜王朝:AD.1世纪,突厥入侵。C、笈多王朝:AD.4世纪,东晋法显法显(399-405)到印度,著有佛国记,并带回大量佛教经典。匈奴入侵(AD.5-6)。D、戒日王朝:AD.7世纪,北印度(601-648),唐僧(著有大唐西域记)到印度。伊斯兰文化:8c进入,13c建王朝。西方殖民文化:

5、17c开始。,四大吠陀,成书时间:BC1500BC500四大吠陀本集:梨俱吠陀(意为赞颂吠陀,它的核心部分是颂神赞歌)娑摩吠陀(音乐史籍,曲调集;娑摩即曲调之意);夜柔吠陀(祭祀祷词及仪式,夜柔即祭祀);阿达婆吠陀(关于咒语之书,巫术咒语诗集)。其中梨俱吠陀最早,最有文学价值。我国曾分别意译为赞诵明论歌咏明论祭祀明论禳灾明论。吠陀意为“知识、学问”,后转化成教义、经典之意。吠陀教婆罗门教印度教经典。,吠陀文献 吠陀语是梵语的前身,语法繁琐、复杂。阐释吠陀的梵书森林书奥义书(基本为散文作品)加之四大本集(总体为韵文作品),组成“吠陀文献”。,神话,神话发达的原因1、印度宗教发展使然;2、印度人重

6、神话、轻历史的传统:没有专职史官,苏多记帝王族谱,多把历史神话化;3、口耳相传的传播方式;4、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5、印度统一时间少,形象思维发达等。,三大主神 梵天Brahma:创造之神,四面神;名义上地位最高,但“只管创造,不分善恶”,没有形成自己的教派。印度教的终极思想就是要将自我与梵天合二为一,即梵我合一。,毗湿奴Visnu:保护之神,四手各持法器:金环、法螺、蓓蕾(花)以及神杵。毗湿奴躺在千头巨蛇“舍沙”(阿难陀龙)之上,从肚脐生出的莲花中创造梵天,而吉祥天则随侍在身边。莲花、大鹏、蛇为坐骑;为保护善良和正义多次化身下凡,有暂时化身、部分化身、完全化身(苏摩、黑天等);形成势力最大的

7、教派Vaishanava,有许多小教派。,湿婆Siva:也译“大自在天”,毁灭之神,印度民众最为敬畏的神。万兽之王,四手三眼,骑白象;主毁灭但更具保护和创造功能,形成第二大教派Sivaism。,湿婆射杀爱神伽摩湿婆吞毒汁恒河的起源,两大史诗,摩诃婆罗多 印度古代的百科全书。“历史”或“历史传说”。婆罗门教与印度教的经典罗摩衍那 取自摩诃婆罗多的插话罗摩传。“大诗”和“最初的诗”。世界上最长的诗。对梵文影响很大。,摩诃婆罗多1、成书:约公元前4世纪到公元4世纪的800年间。2、作者:传说是广博仙人(毗耶娑),既是史诗的作者又是史诗中的人物,婆罗多族的祖先。3、题意:“伟大的婆罗多族的故事”。4、

8、内容:以一部完整的英雄史诗为主干,杂有大量的非文学的成份,共18篇,是世界上已有写本的最长的史诗。,般度族兄弟被流放黑公主被难降侮辱俱卢大战,5、主题分析(1)正法与非法的伦理斗争。(伦理学上)般度族代表天神的道德世界,俱卢族代表阿修罗的非道德的世界。正法与非法的斗争成为人类文学的母题之一。坚战:“我把法看得比生命本身,甚至比进天堂更重要。王国、儿子、名誉、财富,所有这些重要性还抵不上真理之法的十六分之一。”(2)最高的自我与经验的自我的斗争。(超验哲学上)难敌兄弟象征着一组以经验自我为中心的欲望与感情,坚战兄弟象征着超越了经验自我的人,是超人。(3)弘扬了在斗争中寻求和谐的理想。,薄伽梵歌

9、史诗的真正的思想核心。和谐统一瑜伽。以婆罗门教的瑜伽哲学为中心的印度精神。意译神之歌,黑天劝阿周那的说教,宗教哲学诗,薄伽梵教义经典,共17章。婆罗多大战不仅仅是堂兄弟之间的仇杀,因为俱卢族兄弟代表低级、卑下的自我,是最高自我的敌人,也是他自己的敌人,有责任消灭他们,要以超然的态度履行个人的社会职责。,瑜伽和谐精神的典范:俱卢族的统帅毗湿摩。最高的和谐,是超脱这个世界,退出人生这个舞台,复归于无限的宇宙之中。,罗摩衍那1、成书:在长期的民间流传中形成的。约成书于BC3、4世纪至AD2世纪之间。2、作者:编订者传说是蚁垤(音译“跋弥”)。3、题意:“罗摩的漫游”4、内容:主要情节取自摩诃婆罗多的

10、一个插话罗摩传。史诗以英雄罗摩和其妻子悉多一生的悲欢离合为主要情节线索。,讲座视频:http:/,毗湿奴托生为十车王的四个儿子,罗摩,婆罗多,罗什曼那。罗摩娶悉多为妻。流放14年。楞伽城,罗刹王劫走悉多,悉多囚禁。神猴哈奴曼火神,蚁垤仙人,地母,证明悉多纯洁。罗摩升天还原为毗湿奴大神,与妻儿在天上团圆。,神猴哈奴曼,正法与非法、善与恶的冲突是这个“戏剧冲突”的中心。人生舞台上的冲突还表现在高尚的 人格与卑下的人格之间。人生的更内在的矛盾冲突是在人的 心灵内部展开。,表明了印度人关于宇宙统一性的观念。,悉多被劫,鸟王,要超越这种矛盾、不和谐和由此造成的痛苦,就要超脱人生的舞台,回归那最高实在的怀

11、抱之中。印度人把这种理想的归宿寄托在神所居住的天堂。理性的分析和批判这种人生观,罗摩出世,5、主题分析(1)正法与非法、善与恶的冲突是这个“戏剧冲突”的中心。罗摩代表善,罗刹王代表恶,善必战胜恶。(2)高尚的人格与卑下的人格之间的冲突。罗摩与妻子、兄弟代表高尚人格,小王后代表卑下人格。(3)人的心灵内部的冲突是人生的更内在的矛盾冲突。十车王内心的矛盾与罗摩情感的矛盾,不和谐造成痛苦。,孙悟空的来源-中印文学关系,胡适:孙悟空罗摩衍那神猴哈努曼鲁迅:孙悟空 志怪小说中的无支祁陈寅恪:中国文学中的印度故事孙行者与印度佛典舍利弗志怪小说与印度文学有直接联系,胡适与鲁迅的争论追根溯源后应该是一致的。,

12、孙悟空与哈奴曼,泉州开元寺“齐天大圣”猴行者像,有关研究,猴行者原始形象是从泉州登陆而在中国发展诞生并传播开的。根据泉州人的讲古描述,西塔上的猴行者是这样的:目目周圆圆,鼻鞍凹凹,嘴口尖嘟嘟,嘴边凸腮腮,头壳套金箍,耳仔挂耳环;顶身穿皮毛直裰,项颈挂念珠,一直垂到腹肚;裤腿扎绑带,脚穿罗汉鞋;腰间左边挂一卷经书一个葫芦,手卷到肩头,露出发达的肌肉;左手一支鬼头大砍刀,刀尖指向右角,刀柄尾头有一条丝带套在左手腕;右手屈在胸前,用拇指和食指捏一粒念珠。,孙悟空京剧脸谱,哈奴曼皮影戏形象,西游记孙悟空白描形象,印度古代史诗罗摩衍那中的猴王哈奴曼,电视剧西游记孙悟空形象,印度“哈妈曼”绘画形象,季羡林:西游记里面的印度成分比较文学与民间文学北京大学出版社1991年,“世界上许多流行民间的寓言、童话、小故事等等,其来源都是印度。寓言、童话等等是最容易传播的,而且传播有时候并不靠写本,而是通过口头。古代希腊有许多著名的寓言,比如伊索寓言也有些是来自印度。”P13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农业报告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