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心理学专论.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6111899 上传时间:2023-09-25 格式:PPT 页数:77 大小:2.0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全心理学专论.ppt_第1页
第1页 / 共77页
安全心理学专论.ppt_第2页
第2页 / 共77页
安全心理学专论.ppt_第3页
第3页 / 共77页
安全心理学专论.ppt_第4页
第4页 / 共77页
安全心理学专论.ppt_第5页
第5页 / 共7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安全心理学专论.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全心理学专论.ppt(7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安全心理学专论,安全心理学专论主要内容,专题一 安全心理学与生产安全专题二 安全心理学基本内容专题三 科学运用安全心理学,参考教材:邵 辉 王凯全 编 安全心理学 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年,专题一 安全心理学与生产安全,1、安全心理学定义2、安全心理学与生产安全的关系3、研究安全心理学的意义,主要内容,专题一 安全心理学与生产安全,1、安全心理学定义,心理学是研究人和动物心理活动和行为表现的一门科学.第一次转折,是年冯特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的世界第一个心理实验室。第二次转折,是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派的产生。第三次转折是二十世纪六十年代认知心理学的产生。心理学传入中国是在二十世纪初。蔡元培年在莱比

2、锡学习心理学。回国后于年在北京大学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Sigmund Freud(18561939),专题一 安全心理学与生产安全,1、安全心理学定义,安全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安全心理学的产生与发展经历了漫长的理论准备和实践应用的演化过程。它与工业心理学是不可分割的,涉及工业心理学产生和发展的各个阶段。安全心理学所涉及的其他学科如下图所示。,事故的严重性主要受技术因素的影响,但事故的发生频率则多归于人的因素。随着这种认识的深化,产生了许多新的学科,如“工业心理学”、“人体工程学”、“人类工效学”、“职业心理学”和“职业卫生学”等立足于人本身的因素的一些学科。与此同时,与安全心

3、理学有关的一些课题也在各种名义下得到了研究。,心理学,安全科学,专题一 安全心理学与生产安全,1、安全心理学定义,专题一 安全心理学与生产安全,1、安全心理学定义,安全心理学是研究人在劳动过程中伴随生产工具、机器设备、工作环境、作业人员之间关系而产生的安全需要、安全意识及其反应行动等心理活动的一门科学,研究劳动中意外事故发生的心理规律并为防止事故发生提供科学依据的工业心理学领域。,造成事故的三项基本原因,Poor Management Safety Policy&Decisions安全条例管理不善、决策不当Personal Factors 人为原因Environmental Factors 环

4、境原因,Unsafe Act不安全行为,Unsafe Condition不安全条件,Unplanned release of energyand/or Hazardous material 能量或有害物质突然释放,Basic Causes,Indirect Causes,Direct Causes,ACCIDENTPersonal InjuryProperty Damage人员伤亡、财产损失,专题一 安全心理学与生产安全,2、安全心理学与生产安全的关系,专题一 安全心理学与生产安全,2、安全心理学与生产安全的关系,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在导致事故发生的种种原因中,人的不安全因素是一种很重要

5、的原因。要想搞好安全生产,防止事故发生,必须及时矫正各种影响安全的不良心理和纠正各种违章行为。这就要求我们研究并运用安全心理学,探索人的安全心理,从而减少人的不安全因素。,专题一 安全心理学与生产安全,3、研究安全心理学的目的和意义,统计数据表明,生产安全事故形式严峻,事故数有增无减,事故规模越来越大,采取强有力措施确保安全生产是时代赋予的责任。,专题一 安全心理学与生产安全,3、研究安全心理学的目的和意义,国家安监总局2004年数据 100万个家庭(300万人)因安全生产事故造成不幸。GDP13.6万亿元,13.6万人死于安全事故,1亿GDP死亡1个人;中国13.2亿人,1万人死1个。特大事

6、故129起(死亡10人以上/次),每3天一起。特别重大事故14起(死亡30人以上/次),一个月一起。13.6万死人中,10.6万人是交通事故。“万车死亡率”为10,是美国的6倍,日本的10倍。煤矿100万吨死亡率为3,是美国的100倍,是波兰和南非的10倍。中国煤矿产量占世界的31%,但煤矿死亡人数却占了世界煤矿死亡人数的79%!,专题一 安全心理学与生产安全,3、研究安全心理学的目的和意义,安全心理学无疑能帮助人们更科学地了解人的生理和心理因素在人类活动过程中的作用,通过研究、分析人的行为,揭示人的心理活动规律,科学解释、预测和调控人的行为,最终达到减少或消除生产安全事故,从而降低人为因素所

7、造成的安全事故率。,在人-机-环系统中,人是起主导作用的主要因素。统计数据表明,劳动过程中58%-86%的事故与人的因素有关。还有统计数据表明,60年代发生事故人为因素占20%,而90年代,人为因素上涨到80%-90%,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人的生理和心理因素。,专题二 安全心理学基本内容,1、意外事故的人的因素的分析 如疲劳、情绪波动、注意力分散、判断错误、人事关系等对事故发生的影响。2、工伤事故肇事者的特性研究 如智力、年龄、性别、工作经验、情绪状态、个性、身体条件等与事故发生率的关系的研究。3、防止意外事故的心理学对策 如从业人员的选拔(即职业适宜性检查),机器的设计要符合工程心理学要求,开展

8、安全教育和安全宣传,以及培养安全观念和安全意识等。,主要内容,中枢神经系统,运动系统,控制系统,感觉系统,显示系统,机器主体,输出,输入,人机界面,人在操作过程中,机器通过显示器将信息传递给人的感觉器官,经中枢神经系统对信息进行处理后,再指挥运动系统操纵机器的控制器,改变机器所处的状态,形成一个闭环系统。,生产过程实质上是一个复杂的人-机-环系统。,专题二 安全心理学基本内容,1、意外事故的人的因素的分析,人的心理现象是心理学研究的主要对象,包括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专题二 安全心理学基本内容,1、意外事故的人的因素的分析,(1)、性格指一个人在生活过程中所形成的对现实比较稳定的态度和与之相适

9、应的习惯行为方式。(2)、能力指那些直接影响活动效率,使活动顺利完成的个性心理特征。(3)、动机是一种由需要所推动的达到一定目的的动力,简单的说,它是人们为达到任何目标而付出的努力。(4)、情绪是人对客观现实的一种特殊反映形式,是人对于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5)、意志一种规范自己的行为,抵制外部影响,战胜身体失调和精神紊乱的抵抗能力。,专题二 安全心理学基本内容,1、意外事故的人的因素的分析,心理因素直接影响工作效率(或生产安全),专题二 安全心理学基本内容,1、意外事故的人的因素的分析,对事故的影响因素,个体因素:智力/健康和体力状态/疲劳/工作经验/年龄/性别/生活紧张

10、工作环境、工作性质因素 机器、设备的设计因素,与安全密切相关的心理状态,省能心理(偷懒)侥幸心理 凑兴心理 逆反心理 群体心理,专题二 安全心理学基本内容,1、意外事故的人的因素的分析,个性心理与安全,性格与安全 容易发生事故的性格:攻击型/性情孤僻、固执、心胸狭窄、对人冷漠/性情多变/马虎、敷衍、粗心/优柔寡断/反应迟钝/胆怯 气质与安全“江山易改,秉性难移。”1)按照不同气质,区别要求与管理 2)妥当选拔和安排工作 3)注意不同气质人员的有机搭配 能力与安全 工作绩效=能力 x 动机,专题二 安全心理学基本内容,1、意外事故的人的因素的分析,疲劳与安全,什么是疲劳 是一种生理和心理现象,分

11、为体力疲劳和精神疲劳。疲劳的预防与安全 合理设计作业的用力方法(用力方法、作业姿势和体位)科学休息 克服工作内容单调感 改进生产组织与劳动制度,专题二 安全心理学基本内容,2、工伤事故肇事者的特性研究,人的行为非常复杂,一般泛指人外观的活动、动作、运动、反应或行动。人的行为是决定事故发生的频率、严重程度和影响范围的重要因素。,人的不安全行为和事故发生,造成行为个体差异的主要原因:(1)遗传因素(2)环境因素(3)心理因素(4)生理因素,行为共同特征:(1)自发行为-自动自发而非被动地被外力引发的行为(2)有原因的行为-有一定原因而产生的行为(3)有目的行为-为实现一定目标而进行的行为(4)持久

12、性行为-在目标达到前,行为有时可能改变方式,但不会终止的行为(5)可改变的行为-经学习或训练而改变的行为,专题二 安全心理学基本内容,2、工伤事故肇事者的特性研究,行为的个体差异和共同特征,人的情绪水平:过于激动和紧张的情绪水平失调就会产生人的不安全行为,导致事故的发生。个性对不安全行为的影响:主要表现在 1)态度的影响和 2)动机的影响(经济动力、社会动力、自我实现动力、综合动力)人的行为的退化:劳动时间过长而产生疲劳;生活节奏的紊乱导致行为效率降低;失去完成任务的动力;缺乏鼓励;心理上的原因等等。人的注意力问题:如何确保人在工作期间的注意力,需要用科学的方法进行管理。,人的不安全行为的心理

13、与生理因素分析,专题二 安全心理学基本内容,2、工伤事故肇事者的特性研究,人的行为失误(human error)指人的行为的结果偏离了规定的目标,或超出了可接受的界限,并产生了不良的影响,是导致许多事故的直接原因。人失误的原因1)感觉过程失误 信号缺少足够的引诱效应/认知的滞后效应/判别失误/知觉能力缺陷/信息歪曲和遗漏/错觉2)判断过程失误 遗忘和记忆错误/联络、确认不充分/分析推理失误/决策失误3)行为过程失误 习惯动作与作业方法要求不符/由于反射行为而忘了安全/操作方向和调整失误/工具或作业对象选择错误/疲劳状态下行为失误/异常状态下行为失误,专题二 安全心理学基本内容,2、工伤事故肇事

14、者的特性研究,与人的行为有关的事故模式研究事故发生过程中以人的行为为主因的事故模式。建立与研究与人的行为有关的事故模式的意义:1)可以深入研究导致伤亡事故的机理,对减少伤亡事故具有指导意义;2)可以阐明以往发生过的事故的原因及其影响因素,找出对策,防止发生类似事故;3)可以增加安全生产的理论知识,积累安全信息,进行安全教育,指导安全生产;4)事故模式既是一种安全原理的图示,又是一种科学的分析方法;5)是向数学模型发展以及由定性分析向定量分析发展的基础。,专题二 安全心理学基本内容,2、工伤事故肇事者的特性研究,专题二 安全心理学基本内容,3、防止意外事故的心理学对策,1)建立与维持兴趣2)进行

15、安全教育与培训3)开展人的可靠性研究4)危险事件判定技术5)不安全行为控制图6)其他不安全行为分析判定方法7)安全心理学试验,专题二 安全心理学基本内容,3、防止意外事故的心理学对策,1)建立与维持兴趣,兴趣可使人对某事物格外关注,并具有向往的心情。从而调动人从事某项活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达到控制和减少人的失误,保障安全生产。应正确对待下面几方面:兴趣的倾向性(需正确导向)兴趣的广度(要有的放矢,广而不滥,明确重点)兴趣的持久性 兴趣的效能 兴趣与需要的密切关系 兴趣与认知、情绪、意志和能力的协调,专题二 安全心理学基本内容,3、防止意外事故的心理学对策,2)进行安全教育与培训,安全教育的心理

16、学意义:(1)运用学习心理学增进培训效果(2)有计划地增进职工的知识和技能(3)提高职工优良的心理素质和能力(4)应用心理学原理指导技能训练应注意的心理效应:(1)吸引参与(2)引发兴趣(3)首因效应(第一印象)(4)近因效应(新近得到的信息比以前得到的信息对于事物的整体印象产生更强的作用,所以安全教育不能指望搞突击检查,而必须持之以恒,常年不懈)(5)逆反心理(6)反馈作用,专题二 安全心理学基本内容,3、防止意外事故的心理学对策,2)进行安全教育与培训,人的行为层次及安全教育与培训,安全教育的过程:,初级,中级,高级,安全知识教育,安全技能教育,安全态度教育,专题二 安全心理学基本内容,3

17、、防止意外事故的心理学对策,2)进行安全教育与培训,初级,中级,高级,安全知识教育,安全技能教育,安全态度教育,安全知识教育 使人员掌握有关事故预防的基本知识;安全技能教育 安全技能是把所掌握的安全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的能力,它需要经过反复的实际操作、不断地摸索才能熟能生巧;安全态度教育 操作人员掌握了安全知识和安全技能后,能否在生产操作过程中实施安全技能,完全由个人的思想意识所支配。安全态度教育的目的就是使操作者尽可能自觉地实行安全技能,搞好安全生产。,专题二 安全心理学基本内容,3、防止意外事故的心理学对策,3)开展人的可靠性研究,尽管人在操作时会出现一些失误,但人的思维、预见性和处理异常

18、事件的能力是任何机器都无法比拟的,人在人-机-环境系统中是最可靠的环节。人的可靠性研究是保证安全和避免事故的重要措施。,人的可靠性:指人在规定条件下和规定时间内,完成规定功能的能力。可靠度:指人在规定条件下和规定时间内,完成规定功能的概率。,专题二 安全心理学基本内容,3、防止意外事故的心理学对策,3)开展人的可靠性研究,常用研究方法,1)操作性数据表 无论是连续性操作或间断性操作都可以分解成若干个操作成分,如果操作成分的差错因素是相互独立的,那么操作成分的可靠度就等于这些差错因素的乘积。2)人的差错率预测法 将作业人员的作业工序分解成基本作业因素,求出基本作业因素可靠度,根据作业因素可靠度,

19、求出作业工序的操作可靠度,即可求出人体差错率。3)行为主义心理学可靠度估量法 人的可靠度受许多因素的影响,对人的可靠度必须采用一个修正系数加以修正,才能更符合实际。,专题二 安全心理学基本内容,3、防止意外事故的心理学对策,3)开展人的可靠性研究,常用研究方法,4)操作人员动作树模型 根据事件发生后,人员对异常事件的认知、判断、动作选择及实施等一系列事件序列的进程,来估计人员在事件序列中成功的概率。5)成功似然指数法 是基于专家判断并用计算机程序合成的评估方法。6)成对比较法 对每两项任务进行比较,要求专家判断哪项任务人员最易产生差错,把比较结果综合起来,便可得出人员差错概率。7)其他方法。,

20、专题二 安全心理学基本内容,3、防止意外事故的心理学对策,4)危险事件判定技术,依据数理统计原理及工业心理学的行为抽样原理,从一个统计总体中,用分层随机抽样法,选出“在场人”和“当事人”的不安全行为的资料作为样本,判断总体的安全状况。,基本原理:,专题二 安全心理学基本内容,3、防止意外事故的心理学对策,4)危险事件判定技术,1)鉴别和确定事故危险源、事故隐患、预测事故2)确定与事故关联最频繁的设备、工具和材料,确定最有可能引起人身伤害和健康的工作与环境3)发现各部门及工种安全和健康问题的性质、严重程度以及影响范围4)发现不安全行为和不安全状态,为制定事故预防对策和对工人进行安全教育提供依据5

21、)揭示人-机-环系统中薄弱环节,提出改善安全管理的建议6)通过采取安全措施前后分析对比,能较客观地评价安全工作的效果7)把大量非工伤事故和未遂事故资料包括在事故原因判断体系中,从而使统计资料更加精确可靠。,主要作用:,专题二 安全心理学基本内容,3、防止意外事故的心理学对策,4)危险事件判定技术,具体做法,观察法 通过观察工人实际操作,计算出现不安全行为的频率。,访谈法 通过口头问卷法对工人进行访问与谈话,判定不安全行为。,专题二 安全心理学基本内容,3、防止意外事故的心理学对策,5)不安全行为控制图,行为控制图是一个标有控制界限的坐标图,其横坐标为观测日期,纵坐标为不安全行为的百分比,用以分

22、析比较不安全行为平均百分比P值变化情况,不仅可用于衡量行为水平,还可以观察采取某种安全措施后不安全行为的水平,以推断安全措施是否有效可行。,专题二 安全心理学基本内容,3、防止意外事故的心理学对策,6)其他不安全行为分析判定方法,世界卫生组织神经行为功能核心测试组合方法(WHO,Neurobehavioral Core Test Battery,简称 NCTB)由国际专家反复研制、联合编制的一种简单易行的行为测试方法,在行为的安全性评价方面有重要意义。,计算机处理的神经行为评价系统Computer administered Neurobehavioral Evaluation System 该

23、方法推动了行为测试向程序化、规范化和定量化方向发展。先进的计算机技术为该方法带来了以下的优点:1)客观、规范和定量化 2)高效、精确 3)信息及时反馈 4)灵活 5)新颖。,专题二 安全心理学基本内容,3、防止意外事故的心理学对策,7)安全心理学试验,心理学实验是对心理现象进行定量分析的重要手段,是安全心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专题二 安全心理学基本内容,3、防止意外事故的心理学对策,7)安全心理学试验定义,心理学不但要研究和解释各种心理现象,还要概括地揭露其本质。心理学的课题是“某个行为为什么会产生”;探明“为什么会产生”的方法就是实验方法。,指在严密控制的条件下,有组织地逐次变化条件,根据观

24、察,记录、测定与此相伴随的心理现象的变化,确定条件与心理现象之间关系的过程。,专题二 安全心理学基本内容,3、防止意外事故的心理学对策,7)安全心理学试验基本程序,问题的提出假设的确定,被试的选定,试验的控制,根据实验目的、研究的问题来选定被试(被试的数目多采用个体数目大于30的大样本),通过观察和实际需要提出研究问题确定待验证的假设根据假设计划实验、确定试验方法被实验所证实的假设被接受为科学的命题,刺激变量(影响某种行为的主要因素)的控制反应的控制对被试如何反应进行控制。反应的观察、测定与记录,专题二 安全心理学基本内容,3、防止意外事故的心理学对策,7)安全心理学试验试验结果分析与综合,试

25、验结果是否证明了假设,进一步推论寻求下面的假设推进试验,结果是否证明了假设,再试验,设定新假设,Yes,No,Yes,No,完成试验报告,题目 作者姓名、单位 摘要、关键词 引言 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专题二 安全心理学基本内容,3、防止意外事故的心理学对策,7)安全心理学试验试验方法,(1)传统的心理物理学方法(2)适应性方法(3)信号检测论方法(4)心理物理量表法(5)反应时法(6)听觉实验(7)视感觉和颜色视觉实验(8)形状知觉实验(9)深度与运动知觉实验(10)学习与记忆实验,专题二 安全心理学基本内容,3、防止意外事故的心理学对策,7)安全心理学试验试验仪器,(12)动景

26、盘与似动仪(13)精密声级计(14)示波器(15)听觉实验仪与听力计(16)音笼(17)反应时测定仪(18)电子节拍器(19)动作稳定测量器(20)手指灵活性测试仪(21)动觉方位辨别仪(22)敲击板(23)两点阀量规(24)数字镜面仪,(1)长度和面积估计器(2)闪光融合频率仪(3)变速色轮(4)明度辨别仪(5)视野计(6)暗适应仪(7)照度计与亮度计(8)大小常性估计器(9)缪勒错仪(10)深度知觉仪(11)棒框仪,(25)双手调节器(26)注意集中能力测定仪(27)注意稳定性测试仪(28)速示器(29)记忆仪(30)触棒迷宫(31)学习迁移记忆广度仪(32)时间知觉测量仪,专题三 科学运

27、用安全心理学,1、安全心理学在安全中的作用2、安全心理学研究方法3、安全心理学对事故的分析方法4、生产环境因素与安全5、激励与安全生产,主要内容,专题三 科学运用安全心理学,1、安全心理学在安全中的作用,1)激发职工安全意识。2)帮助认清安全生产中的有利因素和不安全因素,调动职工安全生产的积极性。3)做好职工的安全技术培训和安全思想教育工作。4)通过合适的职业选择,选拔合适的人选。5)研究分析职工的不安全行为和心理状态,采取对策和措施。6)对事故个案进行心理学分析。7)对事故主要责任者在事故发生前的心理状态等进行深入分析。8)对经常有不安全行为的工人进行心理疏导和和安全教育。9)对生产设备、机

28、具等进行工程心理学的研究。10)运用心理学原理和有关知识,进行经常性的、行之有效的安全教育。,专题三 科学运用安全心理学,2、安全心理学研究方法,调查研究,心理测量,实验法,模拟仿真,包括“看”、“听”、“读”三种手段,即观察法、访谈法、问卷法。,即采用标准化的心理测验或精密的测量仪器,测量受试者的个性心理和心理过程的差异。,是在控制条件下观察对象的变化,获取事实材料的方法。,以物质形式或观念形式对实际物体、过程和情境的仿真,通常分为物理模拟和数学模拟。信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高速发展,使非常复杂的心理模拟仿真已成为可能。,安全心理学对事故进行分析的目的在于从人的因素出发找出发生事故的原因及规律

29、,提出预防措施。(1)人机工程学分析 通过统计分析方法,找出事故产生的原因及其变动规律,分清哪些是人为因素引起的,那些是机器或环境因素引起的,那些是二者共同引起的。(2)一般的事故分析方法 按事故发生地点、时间、工种、性别、工龄、年龄、事故类型、性质、事故原因,分别进行统计分析,寻求事故的规律。(3)个案事故分析 对个案事故进行心理学分析,找出不安全因素,防止以后不再同类原因的事故。(4)事故的流行病分析 采用流行病学的研究方法,研究特定的职业人群在特定的生产环境中受到特定的危害因素所造成的对安全的影响。,专题三 科学运用安全心理学,3、安全心理学对事故的分析方法,专题三 科学运用安全心理学,

30、4、生产环境因素与安全,生产环境因素不仅影响着生产的产量、质量以及作业人员的健康,而且常常是导致事故的环境因素。它既可以是大自然的环境,也可以是按生产工艺过程的需要而建立起来的人工环境。,与生产过程密切相关的生产环境因素:照明 颜色 噪声与振动 生产环境的微气候条件(如温度、湿度、气压、通风量、风速)等。,专题三 科学运用安全心理学,4、生产环境因素与安全,采光(利用自然光)、照明(来自灯光)与安全,通过视觉接受外界的信息(约有80%),采光和照明的好坏直接影响视觉对信息的接收质量,进而影响人在生产过程中的安全心理和安全行为。事故的多少与亮度成反比关系,环境因素引起的工伤事故中,约有1/4是由

31、于照明不良所致。,在矿山井下,具有最高事故指数的作业,集中在照明不良的凿岩、岩层支护、运输及装载作业上。井下生产环境越亮,事故频率越低。改善道路照明,一般可使交通事故减少20%-75%。,考虑到人的视觉机能的心理和生理效应及视觉特点,照明设计原则 1)充分利用自然采光;2)适宜的照度和好的光线质量;3)保证照度的稳定性和均匀性;4)安全要求。,1)视功能 存在最佳照明的照度。2)视觉适应 作业区与周围环境的照明、作业的局部照明与一般照明应有一定的比例。3)闪烁 闪烁会使人感到烦恼,并且使视觉疲劳加剧。4)炫光 当视野内出现过高的亮度或过大的亮度对比时,人就会感到刺眼、影响视度,不利安全且有损视

32、力。,专题三 科学运用安全心理学,4、生产环境因素与安全,专题三 科学运用安全心理学,4、生产环境因素与安全,色彩与安全,颜色对人的生理和心理会产生影响,因此作为一种管理手段,通过对颜色的合理设计、调配,可提高工作质量、效率,促进安全生产。,红 热烈、喜庆、欢乐、兴奋 蓝 空旷、沉静、舒适 橙 兴奋、华丽、富贵 紫 镇静、含蓄、富贵、尊严 黄 温和、干净、富丽、醒目、明亮 白 纯洁高尚、晶莹凝重 绿 自然、舒适、镇静、安定 黑 庄重、力量、坚实、忠心耿耿(青)浅灰 轻松、平和,色彩代表的意义,专题三 科学运用安全心理学,4、生产环境因素与安全,色彩与安全,生产环境的色彩应用时的基本原则如下:利

33、用色彩创造最好的视觉条件;利用色彩使注意力集中;使用色彩编码;促进工作场所整洁;利于预防生产事故;利于减少环境污染因素的不良心理作用。具体地讲,工作场所的色彩设计要考虑:整个布置是暖色还是冷色;要有对比,并能产生适当、协调、渐变的效果。机器设备的用色要注意:与设备的功能相适应;与环境色彩协调一致;危险与示警要醒目;突出操纵装置和关键部位;显示装置要异于背景用色;异于加工材料用色。,专题三 科学运用安全心理学,4、生产环境因素与安全,噪声与安全,噪声定义 一切对人们生活和工作有妨碍的声音。噪声控制标准有三类 i)基于对劳动者听力保护而提出的,如工业企业噪声卫生标准;ii)基于降低人们对环境噪声的

34、烦恼程度而提出的,如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机动车辆噪声标准;iii)基于改善工作条件、提高工作效率效率而提出的,如室内噪声标准。,专题三 科学运用安全心理学,4、生产环境因素与安全,噪声与安全,控制噪声的主要途径,(1)控制噪声源 是消除和降低噪声的根本措施。(2)控制噪声传播 i.合理布局厂区;ii.采取有效的吸声、隔声、消声及隔振与阻尼等措施。(3)个体防护 加强宣传教育力度,增强个体防护意识,提高个体防护效果。,专题三 科学运用安全心理学,4、生产环境因素与安全,振动与安全,振动对人的心理的影响(1)对视认知能力的影响(2)对人的运动操作能力的影响(3)对信息加工能力的影响振动分类(1)

35、全身振动(通过人体的支撑面,如脚或座位传到人体全身的振动。)(2)局部振动(操作机器对手脚的振动。)消除或减少振动的途径(1)劳动组织措施 制定合理的劳动制度,适当安排工间休息,尽可能实行轮换工作制度。(2)技术措施 改革工艺设备和操作方法,提高作业的自动化程度,同时在厂房设计时配套考虑和建设防振措施。(3)卫生保健措施 实行体检上岗,及从业人员定期体检制度。合理使用劳动保护用品,加强个人防护,专题三 科学运用安全心理学,4、生产环境因素与安全,微气候条件与安全,生产环境的微气候条件指工作场所空气的温度、湿度和空气的流速。好的微气候条件能使劳动者身心愉悦,具有较高的工作效率,到达安全生产。,人

36、体的热交换与安全人体对微气候环境的主观感觉微气候环境的综合评价微气候环境对人体的影响改善微气候环境的措施,研究内容,人体的热平衡方程式为:S=M W H,人体单位时间内向体外散发的热量,人体单位时间所做的功,人体单位时间能量代谢量,人体单位时间储热量,人体的热交换与安全 人的正常体温为36.5C,为了保持体温,体内的产热量应与对环境的散热量及吸热量相平衡。,显然S 0 人感觉热S=0 人处于热平衡状态S 0 人感觉冷人体皮肤温度在36.5摄氏度左右,人感到舒适。,专题三 科学运用安全心理学,4、生产环境因素与安全,微气候条件与安全,专题三 科学运用安全心理学,4、生产环境因素与安全,微气候条件

37、与安全,人体对微气候环境的主观感觉(1)舒适的温度 人主观感到舒适的温度与很多因素有关,舒适的温度一般指某一温度范围。一般在(213)C。女子比男子高 0.55 C;40岁以上的人比青年人约高0.55 C。(2)舒适的湿度 舒适的湿度一般为 40%-60%,不同的空气湿度下,人的感觉不同。室内空气湿度(%)与室内气温t(C)的关系为:=188 7.2t(12.2t26)(3)舒适的风速在人不多的房间里,空气的最佳速度为 0.3 m/s;在拥挤的房间里,空气的最佳速度为 0.4 m/s;室内温度和湿度很高时,空气流速最好是 1-2 m/s.,专题三 科学运用安全心理学,4、生产环境因素与安全,微

38、气候条件与安全,微气候环境的综合评价 人进入作业场所时,要受温度、湿度、风速和热辐射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因此,要研究微气候对人体的影响,必须综合评价微气候环境。评价微气候环境有四种指标 有效温度 不适指数 三球温度指数 卡他度,不适指数由New York气象局于1959年提出,它综合了气温和湿度两个因素。,DI=(td+tw)x0.72+40.6,湿球温度 C,干球温度 C,不适指数,不适指数与不适主诉率,不同作业种类的有效温度,专题三 科学运用安全心理学,4、生产环境因素与安全,微气候条件与安全,有效温度,三球温度指数 WBGT(指用干球、湿球和黑球三种温度综合评价允许接触的高温的阀值指标)。

39、气流速度 1.5m/s 的非人工通风条件:WBGT=0.63WB+0.2GT+0.17DBT WB 湿球温度 C GT 黑球温度 C DBT 干球温度 C,专题三 科学运用安全心理学,4、生产环境因素与安全,微气候条件与安全,卡他度 卡他温度计是一种测定气温、湿度和风速三者综合作用的仪表。卡他度 H 一般用来评价劳动条件舒适度,可通过测定卡他温度计的液柱由 38C 降低到 35 C 时所经过的时间 t(秒)来测定。H=F/t,F为卡他常数,较舒适的卡他度,专题三 科学运用安全心理学,4、生产环境因素与安全,微气候条件与安全,德国劳动保护与事故研究所推荐的生产环境微气候,微气候环境对人体的影响

40、研究表明,一年四季气温变化与生产量的升降有密切关系。另外,事故发生率也与温度有关,意外事故率最低的温度为20C左右;温度高于28C或降低到10C以下时,意外事故增加30%。,专题三 科学运用安全心理学,4、生产环境因素与安全,微气候条件与安全,改善高温作业环境(1)生产工艺和技术 合理设计生产工艺过程/屏蔽热源/降低湿度/增加气流速度(2)保健措施 合理供给饮料和补充营养/合理使用劳保用品/进行职工适应性检查(3)生产组织措施 合理安排作业负荷/合理安排休息场所/职业适应,用调整休息时间的方式,使人逐步适应高温环境,专题三 科学运用安全心理学,4、生产环境因素与安全,微气候条件与安全,改善低温

41、作业环境(1)做好采暖和保暖工作 应按照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工业企业采暖、通风和空气调节设计规范的规定,设置必要的采暖设备。(2)提高作业负荷 增加作业负荷,可以使作业者降低寒冷感。(3)个体保护 使用热阻值大、吸汗和透气性强的防寒服。(4)采用热辐射取暖 室外作业时不可能或难以增加外界温度,太厚重的衣服又会影响作业者的操作灵活性,此时,采用热辐射取暖是最行之有效的办法。,专题三 科学运用安全心理学,4、生产环境因素与安全,微气候条件与安全,专题三 科学运用安全心理学,5、激励与安全生产,指激发人的动机使其朝向所期望的目标前进的心理过程。从安全的角度而言,激励主要指如何调动劳动者安全生产的积

42、极性。,关于激励的一般知识 激励与安全生产的关系 安全目标管理的激励,研究内容,激励的基本特征(1)激励应具有的对象(2)激励是人的动机激发循环(3)激励的效果可由人的行为和工作绩效予以判断激励的过程 激励的过程是需要决定动机,动机产生行为的过程。,企业对员工的激励,要密切注意并研究激励的过程。对员工不合理的需求要巧妙地加以制止,必须积极引导员工的需要,使之尽量与组织的目标一致,最终达到良好的激励效果。,专题三 科学运用安全心理学,5、激励与安全生产,激励的一般知识,专题三 科学运用安全心理学,5、激励与安全生产,激励的一般知识,(1)需要层次理论(2)X理论和Y理论(3)激励因素、保健因素理

43、论(4)期望理论(5)公平理论(6)强化理论(7)激励需要理论(8)ERG 理论(9)不成熟-成熟理论(10)挫折理论,激励理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发挥自身潜能,实现心中理想。,包括自尊、自主和成就感。,包括友情、爱情、归属和接纳等方面。,免受身心伤害及保护职业、财产、食物和住所不受丧失威胁。,包括食物、水、衣着、住所、睡眠及其他生理需要。,根据这一理论,为了能恰如其分采取激励措施,有效地达到激励人的目的,必须首先了解他的需要层次及其需求层次随时间、空间的改变。,专题三 科学运用安全心理学,5、激励与安全生产,激励的一般知识,激励理论需要层次理论,X理论 人

44、性为恶理论;Y理论 人性为善理论理论上讲,Y理论比X理论更有效。但实际工作中基本上会使用X理论而不是使用Y理论进行管理。,期望理论认为,当人们预期到某一行为能给个人带来既定结果,且这种结果对个体具有吸引力时,个人才会采取这一特定行为(个人努力)。,激励因素、保健因素理论由美国人提出,在需要层次理论的基础上做了进一步的研究。导致工作不满意的因素称为保健因素;把导致工作满意的因素称为激励因素。,专题三 科学运用安全心理学,5、激励与安全生产,激励的一般知识,激励理论X、Y理论;激励因素、保健因素理论;期望理论,公平理论认为,员工在企业中很注重自己是不是受到公平对待,并常常以此来决定自己的行为。强化

45、理论认为控制人的行为的因素成为强化物,并有正、负之分。正强化主要指奖励和认同等;负强化主要指处罚或不认同等。激励需要理论认为,个体在工作环境中,主要表现为三种需要:i.权力需要;ii.归属需要;iii.成就需要。ERG 理论把人的需求分为三个等级:生存需求;相互关系需求;成长需求。人们不满足于平稳状态,总在高需求和低需求之间波动。不成熟-成熟理论认为,企业中人的个性的发展,如同婴儿成长为成人一样,有一个从不成熟到成熟的连续发展过程。挫折理论认为,不同人在遭受挫折时,由挫折感所导致的心理上的焦虑、痛苦、失望等,会导致种种挫折性行为。,专题三 科学运用安全心理学,5、激励与安全生产,激励的一般知识

46、,激励理论公平理论;强化理论;激励需要理论等,专题三 科学运用安全心理学,5、激励与安全生产,激励与安全生产的关系,激励理论多种多样,企业情况也千变万化,不能用统一的方式去激励员工。(1)目标激励 以目标为诱因驱使员工去努力工作;(2)参与激励 让员工参与企业管理,使员工产生主人翁责任感,从而激发员工发挥自己的积极性;(3)领导者激励 指领导者的品行给企业员工带来的激励效果;(4)关心激励 企业领导通过对员工的关心而产生的对员工的激励作用;(5)公平激励 在企业的各种待遇上,每一员工能得到公平对待所产生的激励作用;(6)认同激励 员工的劳动成果或工作成绩得到认同所产生的激励作用;(7)奖励激励

47、 以奖励作为诱因,驱使员工采取最有效、最合理的行为;(8)惩罚激励 利用惩罚手段,诱导员工采取符合企业需要的行动的一种奖励。,专题三 科学运用安全心理学,5、激励与安全生产,激励与安全生产的关系,激励原则: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并重,并注意激励时间的选择;激励程度的确定;激励方式的更迭。激励程度:根据职工在安全生产过程中完成任务的大小和艰巨程度,确定对取得成效的集体或个人进行奖励的标准。激励方式: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交替使用,防止“疲劳效应”。群众路线:群体的凝聚力与安全生产关系密切。企业精神:夫战,勇气也。人际关系:构建和谐社会。,专题三 科学运用安全心理学,5、激励与安全生产,安全目标管理的激励

48、,将企业的安全目标渗透到企业的总目标中,应用目标管理的原理和方法,开展一系列的安全管理活动。把企业的安全生产任务转化为安全目标体系,使每个职工明确自己在安全生产活动中的有关安全的目标,并以目标激发安全动机以指导行动,使企业各层次、各部门的职工在企业安全工作中处于自我控制状态,注重最终的安全目标的实现。,安全目标管理的作用,(1)指引作用 企业一旦确定了安全目标,并层层落实时,就促使企业各层次管理部门和职工明确各自的责任,围绕各自得目标,努力去创造绩效;(2)激励作用 安全目标合适时,可激发职工安全动机,驱使人们的积极行动;(3)调节作用 对于实现目标要求的工作,加以鼓励和积极强化;对不符合目标

49、要求的,则加以控制;(4)监督作用 企业安全目标为有效的安全监察提供了可靠的量化数据,有利于企业的有效监督和控制。,专题三 科学运用安全心理学,5、激励与安全生产,安全目标管理的激励,安全目标管理中应注意的心理因素,目标确定阶段 安全目标的确定和设置是安全目标管理的中心内容,也是极其重要的阶段。应尽量:1)目标要明确、具体;2)安全目标符合实际;3)要发动职工积极参与 目标的设置。,目标实施阶段 应制定为完成目标的管理方法和要求,并采用有效的管理措施和激励手段激励职工的意愿。做到:1)定期反馈目标执行情况,确保完成目标任务的进度;2)贯彻责、权、效、利相统一得之见原则,充分发挥人们在实现目标中的协调性和主动性;3)尽力满足职工的合理要求,并与企业的总目标协调一致;4)对职工的绩效及时肯定,给予积极强化。,成果评定阶段按安全目标值对企业和下属各部门及职工执行情况和取得的成果进行评定。在评定时,要注意职工的各种心理需要,以免挫伤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专题三 科学运用安全心理学,5、激励与安全生产,安全目标管理的激励,Thanks a lot.,中南大学资源与安全工程学院刘爱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