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和陶渊明的个性差.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6114524 上传时间:2023-09-25 格式:PPT 页数:25 大小:3.3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屈原和陶渊明的个性差.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屈原和陶渊明的个性差.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屈原和陶渊明的个性差.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屈原和陶渊明的个性差.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屈原和陶渊明的个性差.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屈原和陶渊明的个性差.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屈原和陶渊明的个性差.ppt(2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漫谈屈原与陶渊明个性差异,指导教师:史淑莲,组长:胡雪,课题组成员:王玥瑶、孙清芮、闫安、张旭、隋雨芯、马京艺,课题设计预期结果:,使课题组成员在课题研究学习中增进对历史的认识和理解,在对屈原和陶渊明的生平、作品、成就的进一步了解中体会人物的个性,并自主思考,分析差异,从而达到对人物形象有更深的理解和体会的目的。,发展趋势:屈原和陶渊明的个性研究,一直是众多学子进行研究的热门课题。可应用于演讲,写作等方面。可以加强文章的说服力,表现力,是语文作文中的常用素材。研究的特点与突破点:根据屈原和陶渊明的个人事迹、仕途经历、主要作品并结合时代背景,可更深刻的理解两人所包含的情感的不同,来探究出在个性上

2、带来的不同。研究的主要方法:上网查阅资料、图书馆查阅资料、小组内交流讨论形成文字。,研究的主要过程:阶段一:小组成员通过多种途径搜集有关屈原和陶渊明的资料,组内汇总。阶段二:对资料进行筛选,组内阅读,同时对人物的其他有关评论进行讨论,形成自己的观点。阶段三:组内讨论,发表自己的见解,并形成文字。,课题研究内容一、屈原的生平、作品、评价、组内评价二、陶渊明生平、作品、评价、组内评价三、屈原和陶渊明个性差异相关评价四、屈原和陶渊明个性差异组内评价,历史上的屈原,屈原头像的邮票,屈原雕塑,屈原的生平:屈原(前340前278)是我国最早的浪漫主义诗人,原姓芈(m),名平,字原,是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

3、代。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留下姓名的伟大的爱国诗人。他的出现,标志着中国诗歌进入了一个由集体歌唱到个人独唱的新时代。公元前340年诞生于秭归三闾乡乐平里(今湖北宜昌市秭归县)。屈原自幼勤奋好学,胸怀大志.。早年受楚怀王信任,任左徒、三闾大夫,常与怀王商议国事,参与法律的制定,主张章明法度,举贤任能,改革政治,联齐抗秦。提倡“美政”。在屈原努力下,楚国国力有所增强。但是,由于自身性格耿直,在修订法规的时候不愿听从上官大夫的话与之同流合污。再加上楚怀王的令尹子兰、上官大夫靳尚和他 屈原的宠妃郑袖等人,受了秦国使者张仪的贿赂,不但阻止怀王接受屈原的意见,并且使怀王疏远了屈原。公元前305年,屈原反对楚怀

4、王与秦国订立黄棘之盟,但是楚国还是彻底投入了秦国的怀抱。使得屈原亦被楚怀王逐出郢都,开始了流放生涯。结果楚怀王在其幼子子兰等人的极力怂恿下被秦国诱去,囚死于秦国。楚襄王即位后,屈原继续受到迫害,并被放逐到江南。,公元前278年,秦国大将白起带兵南下,攻破了楚国国都,屈原的政治理想破灭,对前途感到绝望,虽有心报国,却无力回天,只得以死明志,就在同年五月怀恨投汨罗江自杀。现在定五月五日为诗人节。“朝发枉渚兮,夕宿辰阳”;“入溆浦余儃徊兮,迷不知吾所如”,在流放期间,屈原为后世留下了许多不朽名篇。其作品文字华丽,想象奇特,比喻新奇,内涵深刻,成为中国文学的起源之一。“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

5、水浊兮,可以濯吾足。”屈原被放逐后,在和渔父的一次对话中,渔父劝他“与世推移”,不要“深思高举”,自找苦吃。屈原表示宁可投江而死,也不能使清白之身,蒙受世俗之尘埃。在渔父看来,处世不必过于清高。世道清廉,可以出来为官;世道浑浊,可以与世沉浮。至于“深思高举”,落得个被放逐,则是大可不必。屈原和渔父的谈话,表现出了两种处世哲学。公元前278年,秦国攻破了楚国国都郢都。当年五月五日,屈原在绝望和悲愤之下怀抱大石投汨罗江而死。端午节,也是因此而来的。,主要作品:共有25篇,篇目为:九歌、招魂、天问、离骚、九章、卜居。渔父为司马迁所记.同时,屈原又开创了我国的浪漫主义诗词。他的大多数作品收录在西汉刘向

6、编辑的楚辞中。,名言杂申椒与菌桂兮,岂惟纫夫蕙茝?(离骚)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离骚)汩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离骚)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离骚)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离骚)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也。(离骚)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离骚)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离骚)指九天以为正兮,夫惟灵修之故也。(离骚)吾令凤鸟飞腾兮,继之以日夜。(离骚),评价 屈原是个诗人,从他开始,中华才有了以文学著名于世的作家。他创立了“楚辞”这种文体(也称“骚体”),被誉为“衣被词人,非一代也”。屈原作品和神话有密切关系。许多虚幻的内容就是承袭神话发展

7、而来的。屈原又是关注现实的诗人,作品里反映了现实社会中的种种矛盾,尤以揭露楚国的黑暗政治最为深刻。屈原作品的风貌和诗经明显不同。这与长江流域的民风和黄河流域的民风不同有关。当时,北方早已进入宗法社会,而楚地尚有氏族社会的遗风,民性强悍,思想活泼,不为礼法所拘。所以,抒写男女情思、志士爱国是如此直切,而使用的材料,又是如此丰富,什么都可以奔入笔底。写人神之恋,写狂怪之士,写远古历史传说,写与天神鬼怪游观,一切神都具有民间普通的人性,神也不过是超出常人的人而已。它们使作品显得色泽艳丽,情思馥郁,气势奔放。这样的作品,表现了与北方文学不同的特色。从体制上看,屈原以前的诗歌,不管是诗经或南方民歌,大多

8、是短篇,而屈原发展为长篇巨制。,我眼中的屈原 他孤傲高洁,遗世独立。初入仕时,屈原说“入则与王图议国事 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入仕后,遭人排挤 多次碰壁,清高耿直。在官场的黑暗与腐朽中 他都始终不与之同流合污 品格不移 气节不改。屈原的爱国情怀无人可比 他的一生都是热情洋溢的 为了楚国富强 哪怕身受排挤 哪怕冰冷黑暗 哪怕是团团烈火 他仍然要毫不犹豫的扑过去。为实现振兴楚国的大业,屈原对内积极辅佐怀王变法图强,对外坚决主张联齐抗秦,使楚国一度出现了国富兵强、威震诸侯的局面。但是由于在内政外交上屈原与楚国腐朽贵族集团发生了尖锐的矛盾,由于上官大夫等人的嫉妒,屈原后来遭到群小的诬陷和楚怀王的疏远

9、。屈原被免去左徒之职后,转任三闾大夫。怀王三年,秦约怀王武关相会,屈原力劝不可,然而怀王不听屈原等人劝告,,结果会盟之日即被秦扣留,三年后客死异国。顷襄王接位,但在接位的第七年,顷襄王竟然与秦结为婚姻,以求暂时苟安。由于屈原反对他们的可耻立场,并指斥子兰对怀王的屈辱而死负有责任,子兰又指使上官大夫在顷襄王面前造谣诋毁屈原,导致屈原再次被流放到沅、湘一带。楚王的不信任,奸臣的诬陷,不断的流放 这些都丝毫不能浇灭他爱国的热情。“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面对多次打击,屈原是执着的。终于,秦将白起攻克了楚国。屈原的政治理想彻底破灭了。他是不可能再苟活在世上了。因为他是“饮木兰之坠露 夕餐秋菊之

10、落英”的清高的屈原,他是宁可投江而死,也不能使清白之身,蒙受世俗尘埃的屈原。因为他如同他的诗一样,色泽艳丽 气势奔放 炙热激昂。甚至,我觉得屈原是任性而可爱的,楚国已经不在了 淳朴的民风不在了 他最爱的东西都消失了 所以他选择了自己所爱 誓与最爱共生死。“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他的耿直,他的格格不入 他执着的性格与兼济天下的情怀注定他这一生是轰轰烈烈的。终于他纵身一跃,投身汨罗 为自己刚烈的人生画上了句号。,历史上的陶渊明,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陶渊明的生平:陶渊明,字元亮,后改为潜,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先生2”(死后由朋友私下起的,并非朝廷颁布,故称私谥),浔阳柴桑(今九

11、江市星子县)人,出身于破落仕宦家庭。大约生于东晋哀帝兴宁三年(365年)。曾祖父陶侃,是东晋开国元勋,军功显著,官至大司马,都督八州军事,荆、江二州刺史、封长沙郡公。祖父陶茂、父亲陶逸都做过太守。曾任江州祭酒,建威参军,镇军参军,彭泽县令等,后弃官归隐。他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后世称靖节先生,田园诗派第一人。有陶渊明集。被称为“千古隐逸之宗”。年幼时,家庭衰微,九岁丧父,与母妹三人度日。孤儿寡母,都在外祖父孟嘉家里生活。日后,他的个性、修养,都很有外祖父的遗风。外祖父家里藏书多,给他提供了阅读古籍和了解历史的条件,在学者以庄老为宗而黜六经的两晋时代,他不仅像一般的士大夫那样学了老子庄子,而且还

12、学了儒家的六经和文、史以及神话之类的“异书”。时代思潮和家庭环境的影响,使他接受了儒家和道家两种不同的思想,培养了“猛志逸四海”和“性本爱丘山”的两种不同的志趣。,陶渊明少年时期有“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杂诗)的大志,孝武帝太元十八年(393年),他怀着“大济苍生”的愿望,任江州祭酒。当时门阀制度森严,他出身庶族,受人轻视,感到“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晋书陶潜传)。他辞职回家后,州里又来召他做主簿,他也辞谢了。安帝隆安四年(400年),他到荆州,投入桓玄门下做属吏。这时,桓玄正控制着长江中上游,窥伺着篡夺东晋政权的时机,他当然不肯与桓玄同流,做这个野心家的心腹。隆安五年冬天,他因丧母辞职

13、回家。元兴元年(402年)正月,桓玄举兵与朝廷对抗,攻入建康,夺取东晋军政大权。三月,他奉命赴建康替刘敬宣上表辞职。刘敬宣离职后,他也随着去职了。同年秋,叔父陶逵介绍他任彭泽县令,到任八十一天,碰到浔阳郡督邮,属吏说:“当束带迎之。”他叹道:“我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遂授印去职。陶渊明十三年的仕宦生活,自辞彭泽县令结束。这十三年,是他为实现“大济苍生”的理想抱负而不断尝试、不断失望、终至绝望的十三年。最后赋归去来兮辞,表明与上层统治阶级决裂,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决心。公元427年,陶渊明走完了他六十三年的生命历程(有关陶渊明的生年仍有待考证,因此此处的六十三年之说也有待考证),与世长辞。

14、他被安葬在南山脚下的陶家墓地中,就在今天江西省九江县和星子县交界处的面阳山脚下。如今陶渊明的墓保存完好,墓碑由一大二小共三块碑石组成,正中楷书“晋征土陶公靖节先生之墓”,左刻墓志,右刻归去来兮辞,是清朝乾隆元年陶姓子孙所立。,主要作品及文学成就:陶渊明是两汉魏晋南北朝800年以来最杰出的诗人,也是杰出的词赋家与散文家。陶诗今存125首,计四言诗9首,五言诗116首。陶文今存12篇,计有词赋3篇、韵文5篇、散文4篇。陶渊明词赋中的闲情赋是仿张衡定情赋和蔡邕静情赋而作。内容铺陈爱情。感士不遇赋是仿董仲舒士不遇赋和司马迁悲士不遇赋而作,内容是抒发门阀制度下有志难骋的满腔愤懑;归去来兮辞是陶渊明辞官归

15、隐之际与上流社会公开决裂的政治宣言。表现了作者对大自然和隐居生活的向往和热爱。文章将叙事、议论、抒情巧妙地融为一体,创造出生动自然、引人入胜的艺术境界;语言自然朴实,洗尽铅华,带有浓厚的乡土气息。韵文有扇上画赞读史述九章、祭程氏妹文祭从弟敬远文自祭文;散文有晋故征西大将军长史孟府君传,又称孟嘉别传,是为外祖孟嘉写的传记;此外还有五柳先生传桃花源记与子俨等疏等。总的说来,陶文数量和成就都不及陶诗。陶渊明长于诗文辞赋,诗多描绘自然景色及其在农村生活的情景,其中的优秀作品寄寓着对官场与世俗社会的厌倦,表露出其洁身自好,不愿屈身逢迎的志趣,但有时也流露出逃避现实的老庄思想,宣扬“人生无常”,“乐安天命

16、”等消极情感。陶渊明的诗感情真挚,朴素自然。其艺术特色,兼有平淡于爽朗之胜,语言质朴自然,而又极为精炼,具有独特风格。因此,陶渊明有“田园诗人”之称,也是田园诗派的鼻祖。他的诗从内容上可分为饮酒诗、咏怀诗和田园诗三大类。,评价:陶渊明去世后,他的至交好友颜延之,为他写下陶征士诔,给了他一个“靖节”的谥号。颜延之在诔文中褒扬了陶渊明一生的品格和气节,但对他的文学成就,却没有充分肯定。陶渊明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在他死后几十年里,没有得到充分的肯定和承认。梁朝的昭明太子萧统,对陶渊明的诗文相当重视,爱不释手。萧统亲自为陶渊明编集、作序、作传。陶渊明集是中国文学史上文人专集的第一部,意义十分重大。萧

17、统在陶渊明集序中,称赞“其文章不群,辞采精拔,跌宕昭彰,独超众类,抑扬爽朗,莫如之京”。南朝时期,陶渊明的文学地位,虽得不到应有的肯定,但他的诗文作品,流传越来越广,影响越来越大。隋唐时期,有越来越多的诗人喜欢陶渊明的诗文,对陶渊明的评价越来越高。唐朝的山水田园诗人孟浩然,对陶渊明十分崇拜。李白更是仰慕陶渊明的人品和诗作。杜甫在安史之乱之后,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把陶渊明视为知己中唐诗人白居易,非常敬仰陶渊明的为人。唐元和十年(815年)白居易被贬为江州司马,离陶渊明的家乡浔阳很近。曾去拜访陶渊明的故居,写下了访陶公旧宅这首诗。诗中先用“尘垢不污玉,灵凤不啄腥”,颂扬陶渊明高尚的人格。当然,陶渊

18、明毕竟是一个生活在一千多年前封建社会的士大夫,在他的思想和诗文中不可能不存在许多安贫乐道、及时行乐、避世消极的东西。但后世历代的文学评论家和选家出于自己的阶级偏爱,多着重欣赏和赞扬他这方面的特点,认为这才是陶渊明诗文的精华所在。,我眼中的陶渊明 真正的隐士,士大夫的精神归宿,这一直是我所听到的有关他的赞美之词,对于他的评价,从来都很高。他没有像秦桧样受尽世人的唾骂,亦没有像曹玄德一样所受褒贬不一。自古就有李白“何时到栗里,一见平生亲”的仰慕,杜甫“此意陶潜解,吾生后汝期”的欣赏和白居易“其他不可及,且效醉昏昏”的敬仰。于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便顺理成章的成了一代又一代学子笔下最美的田园生

19、活。他是千百年来隐士中的圣人,后世文人墨客无不羡慕他,钦佩他,无论得意失意,他都活得豁达洒脱,在那样一个黑暗的社会中,勾勒出那么美的桃花源,一个几乎等同于天堂的世外桃源。这就是他陶渊明,一位万人推崇的隐士。陶渊明是淡泊内敛,平实淡然的。“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平淡的近于自嘲的语气,不卑不亢,率性自然,既因为清高,更因为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洁身自好的精神。陶渊明的曾祖父,祖父都做过大官,虽不能与当时的王谢等士族相比,但显然要高于寒门,而陶渊明只字不提。五柳先生无姓无字,既显示了他真正的隐士品格,更表达了他对门阀特权和世俗虚荣的傲然鄙视。,陶渊明是注重独立,崇

20、尚自由的。“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尔虞我诈的官场不适合超然物外的他,宁愿过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的日子,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也不愿久在樊笼里,不得返自然。“宁固穷以济寄意,不委屈而累己”是他的人生追求,与其让历史的长河淹没,不如保持“任真”的态度,留一己的超脱。这便是我眼中的陶渊明,一个浪漫的隐士,一个莲一般的人物!,个性差异:一个是百代爱国诗人之祖,一个是千古隐逸诗人之宗。古人云:“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如果说屈原的一生都是在苦苦追求一种“兼济天下”的政治理想的话,那么陶渊明更明显的表现为“独善其身”。这一巨大反差,既是他们本身性格决定的,同时又取决于他们不同的人生

21、观和人生态度。在个性上,屈原是张扬而外显的,陶渊明则是淡泊而内敛的,屈原的情感强烈而激昂,陶渊明则平实而淡然。屈原在读书与修身上带有很强的目的性,“朝搴秕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都是为了实现替楚王“导夫先路”的政治理想。“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何等张扬的个性、激昂的情感!陶渊明却“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却“不求甚解”,而“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不同于陶渊明,屈原身上有着炽烈而又执着的爱国情怀。屈原投身于政治,除了实现自己远大的政治理想之外,更多的是一种爱国情怀的驱使。面对国家危难,奸臣当道,自己“忠而被谤,信而见疑”,被放逐,“遭到了打击,受到了迫害,得不到谅解,却仍

22、不改变自己的主张,更没有放弃自己理想,始终怀念着苦难中的祖国和人民。在这一点上,陶渊明是远远比不上屈原的,当然这并非说陶渊明没有爱国心,只是他崇尚自然的性格决定了他与政治的“绝缘”。陶渊明早年出仕为官,主要是家贫所迫:“余家贫,耕植不足以自给。幼稚盈室,瓶无储粟,生生所资,未见其术。”(归去来兮辞)同时也不乏建功立业的政治抱负和“兼济天下”的政治情怀,然而面对官场的黑暗虚伪,自己官职低微,壮志难酬,只能屈沉于下僚,仰人鼻息,这对崇尚个性自由的陶渊明而言,实在是一种近于耻辱的煎熬,愤而归隐便成了一种必然。,在这一点上,陶渊明是远远比不上屈原的,当然这并非说陶渊明没有爱国心,只是他崇尚自然的性格决

23、定了他与政治的“绝缘”。陶渊明早年出仕为官,主要是家贫所迫:“余家贫,耕植不足以自给。幼稚盈室,瓶无储粟,生生所资,未见其术。”(归去来兮辞)同时也不乏建功立业的政治抱负和“兼济天下”的政治情怀,然而面对官场的黑暗虚伪,自己官职低微,壮志难酬,只能屈沉于下僚,仰人鼻息,这对崇尚个性自由的陶渊明而言,实在是一种近于耻辱的煎熬,愤而归隐便成了一种必然。屈原的一生都是和政治连在一起的,他首先是一个政治家,其次才是一个诗人,他诗歌的巨大成就很大程度上是他的政治不得志成就的。因此,他一生都无法从政治上超脱,而只能沉陷其中,不管得志与否。在这一点上,陶渊明是远远比不上屈原的,当然这并非说陶渊明没有爱国心,

24、只是他崇尚自然的性格决定了他与政治的“绝缘”。陶渊明早年出仕为官,主要是家贫所迫:“余家贫,耕植不足以自给。幼稚盈室,瓶无储粟,生生所资,未见其术。”(归去来兮辞)同时也不乏建功立业的政治抱负和“兼济天下”的政治情怀,然而面对官场的黑暗虚伪,自己官职低微,壮志难酬,只能屈沉于下僚,仰人鼻息,这对崇尚个性自由的陶渊明而言,实在是一种近于耻辱的煎熬,愤而归隐便成了一种必然。,组内成员关于屈原和陶渊明的个性差异的讨论,斗士与隐士 在历史的画卷上,能看见两笔沉重的孤独。一是屈原,一是陶渊明。一是情感热烈而激昂的爱国斗士,一是隐居田园,追求自然的五柳隐士。一个积极参政,一心救国,一个自觉身陷樊笼,渴望旧

25、鸟归林。屈原高唱:“长太息以掩泣兮,哀民生之多艰!”他积极救国,心系人民,尽到一士大夫应尽的职责。然而惨遭排挤,壮志难酬。汨罗江岸,孤独的斗士,只能高呼:“举世皆醉我独醒,举世皆浊我独清。”纵身一跃,滔滔江水吞噬了他的身影,却吞噬不了他为国的声音。他踏着江水,挥袖绝尘而去,留下后人敬仰的身影和他那发人深省,令人慨叹的爱国情怀。,陶渊明低吟:“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他家贫无物,自嘲“五柳先生”,不屑官场,直觉“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他的爱国情怀远不及屈原,若非家贫无粟,他又怎肯涉足官场?仅一句“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就已淋漓尽致地表现出他对归隐的迫切。后世又有多少文人墨客纷纷效法靖节先生这种清新淡雅的隐士风范?又写下多少诗文来赞颂呢?然而在我看来:这两人都不是那样的可爱。一个过于积极,终以一华丽的毁灭结束自己的一生,一个消极避世,留下隐逸的诗文令后生品味。怀大志者不应孤军奋战,应团结志士抑或卧薪尝胆以表爱国之情;采薇隐士不应再理朝政,为何“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般仍心有所念?后人敬仰的斗士与隐士,似乎斗得不那么彻底,隐得不那么干脆。但作为千百年后再次品读他们的后人们,我们也应有选择的学习,屈原那一腔爱国热血,陶渊明那淡泊平和的内心。唯求如此,以完善我们自身,求得“善其身,济天下。”!,谢谢观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