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6119096 上传时间:2023-09-26 格式:PPT 页数:32 大小:1.3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ppt(3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趣味百家,孔子说:我仁;荀子说:我义;老子说:我以柔克刚;庄子:说我顺其自然;韩非子:把他们全抓了;孙子说:战场见高低!,百家争鸣,孔子儒家学说创始人(“至圣”),孔 子,孔子思想主张,材料1:孔子曰:“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尝无诲焉。”论语述而材料2: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冉有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赤也惑,敢问。”子曰:“求也退(做事缩手缩脚),故进之(勇进);由也兼人(平时好勇过人),故退之(谦

2、退)。”,有教无类 因材施教,孔子思想主张,材料3: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公曰:“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虽有粟,吾得而食诸?”材料4: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材料5: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贵贱有序 克己复礼 为政以德,孟子孔子学说的继承者(“亚

3、圣”),孟 子,评价:“仁政”、“民本”思想对约束暴政、缓和阶级矛盾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并不是以维护人民利益为出发点的,是封建统治的一种策略。“重义”对今天的精神文明仍然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深远影响。,史料:有关孟子的思想,孟子曰:“不以仁政,不能平治天下”。孟子曰:“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曰:“人性之善,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仁政 民贵君轻 性善论,荀子儒家思想的集大成者,荀 子,史料:有关荀子的思想,荀子曰:“行一不义,杀一无罪,而得天下,仁者不为也。”荀子曰:“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亦覆舟。”荀子曰:“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

4、,仁义 君舟民水 性恶论,老子道家学派创始人,老 子,老子道德经,“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祸,福之所倚;福,祸之所伏。熟知其极?”,道是世界的本原 辩证法,老子道德经,“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人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车,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民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为无为,则无不治。“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

5、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小国寡民 无为而治,庄子道家学派代表,认为世间万物都是相对的。放弃一切欲念,获取精神自由。,庄 子,庄子名周,宋国人,曾做过漆园吏,不久隐归,著庄子。庄子文章汪洋恣肆,多采用寓言故事形式,想象丰富,在哲学、文学上都有较高价值。他继承和发展了老子的观点,把世间事物都看成相对的,认为好坏、正误、大小、高低没有绝对界限。庄子将这种认识论上的相对主义运用来观察人生社会,便产生了怀疑论和消极悲观的情绪,认为现实的一切都是可怕和痛苦的,人生只是一场梦,活着不如死。因此,他反对一切进步,反对一切文明。庄子的思想比老子更为消极,是战国中期没落的奴隶主贵族的思想代表。,韩非子

6、法家学派的集大成者,韩非子,韩非子法家学派的集大成者,赏莫如厚而信,使民利之;罚莫如重而必,使民畏之;法莫如一而固,使民知之。韩非子五蠹国无常强,无常弱。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韩非子有度法不阿贵。法之所加,智者弗能辞,勇者弗敢争。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韩非子有度,墨子墨家创始人,墨 子,兼爱 非攻节俭 尚贤,若使天下兼相爱,爱人若爱其身,犹有不孝者乎?视父兄与君若其身,恶施不孝?犹有不慈者乎?视弟子与臣若其身,恶施不慈?故不孝不慈亡有,犹有盗贼乎?故视人之室若其室,谁窃?视人身若其身,谁贼?故盗贼亡有。视人家若其家,谁乱?视人国若其国,谁攻?若使天下兼相爱,国与国不相攻,家与家

7、不相乱,盗贼无有,君臣父子皆能孝慈,若此则天下治。故子墨子曰:“不可以不劝爱人者,此也。”,课堂检测,(08重庆文综)“贤者举而上之,富而贵之,以为官长;不肖者抑而废之,贫而贱之,以为徙役”。这句话主要反映了战国时期的 A墨家思想 B儒家思想 C道家思想 D法家思想,A,尚贤,课堂检测,儒家思想的创立者孔子长期周游列国,均遭冷遇,造成这一结果的主要原因是 A无为而治的思想不能够被新兴地主阶级所采纳 B他的学说还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思想体系 C孔子主张调节与和谐人际关系,不符合当时争霸战争的需要 D孔子一生主要致力于教育事业,对传播他的思想不感兴趣,C,课堂检测,论语乡党篇记,一次孔予家马厩失火,

8、孔子退朝,问“伤人乎?”不问马。孔子关心人而不关心马,这主要体现了 A孔子主张平等对待下人 B春秋时奴隶地位提高 C孔子“仁”的主张 D孔子反对等级差别,C,课堂检测,全世界7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于1988年在巴黎聚会,讨论新世纪世界的前途,他们竟然得出一致的结论,认为在21世纪,人类如果要过上和平幸福的生活,就应该回到2500年前中国的孔子那里去寻找智慧。他们从孔子那里去寻找的“智慧”是 A.“己所不欲,勿施于人”B“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C“是非之心”,人皆有之 D“制天命而用之”,A,课堂检测,(08四川文综)韩非在批评某家学说时说:“举先王,言仁义者盈廷,而政不免于乱。”他批评的是 A法

9、家学说 B道家学说 C儒家学说 D墨家学说,C,课堂检测,(08上海历史)战国时期有人提出:“明主之国,无书简之文,以法为教;无先王之语,以吏为师。”这句话反映的是 A儒家思想 B道家思想 C墨家思想 D法家思想,D,课堂检测,玉石具有温润、坚硬的特点,我国古代形成了独特的玉文化。孔子提倡君子佩玉,主要是因为 A玉非常贵重,是财富的标志 B玉石特点与我国古代道德规范相吻合 C玉石具有祛除疾病的功用 D玉饰工艺精湛,具有很高的 审美价值,B,课堂检测,从孔子到孟子到荀子,始终贯穿的一条思想主线是 A、从个人道德修养入手建设一个礼乐文明的社会 B、人不分贫富贵贱都有受教育的资格 C、人皆有“恻隐之

10、心”“羞恶之心”“恭敬 之心”“是非之心”D、通过学习和实施法治,可以使小人 变为君子,普通人成为圣人,A,课堂检测,有一家父母得知其小孩在外偷了东西,如果他们相信荀子的理论,可能对小孩采取的态度是 A认为孩子的本性是恶的,但只要好好教育,孩子会改正错误。B认为孩子的本性是善的,他犯错误是一时糊涂 C认为孩子的本性是恶的,必须严厉 地惩罚他,使他害怕,以防再犯 D认为孩子犯错并非本性造成,而 是环境不好,应择善而居,A,儒、法、道三家的主张及联系,儒家提出德政、礼治和人治,强化道德感化。当国家稳定,步入正常轨道,宜用儒家路线。儒家思想构成了传统文化中的人道主义精神。法家提倡法治。在动荡年代宜用

11、,实行全国大一统法家路线能收到奇效。法家思想成为历史进步思想家改革图强的理论武器。道家提倡顺乎自然,“无为而治”。大动荡后,与民休息,恢复和发展生产,以道家路线为宜。道家思想,构成了封建传统思想中的哲学基础。儒、法、道三者有互补性,表现出融合趋势。,【学思之窗】你怎样看待体现人性问题的几种不同看法?,答案:三种观点都有一定的局限性,都未能真正揭示人性的本质和内涵。人性从客观上说,是随着人的生存环境而变化的;从主观上说,是随着人生实践的发展而发展的。人有自然属性,还有社会属性。,学习延伸,第一句和第二句都是孔子的言论,分别是“只有仁的人才能去喜爱人,厌恶人。”“做人没有仁心,如何对待礼法?做人没

12、有仁心,如何对待乐理?”,反映了孔子“仁”的思想。在孔子那里,“仁”是衡量一个人的基本标准,是最根本的道德规范。第三句的意思是“关爱他人的人,人们就会爱戴他;尊敬他人的人,人们就会敬慕他。”这一句体现了孟子的“性本善”。第四句的意思是“对人言语友善,比布帛还温暖;对人恶语中伤,比刀剑还尖刻。”表明荀子性恶论虽然认为人性中有恶的一面,但实际仍主张弃恶扬善。,【探究活动】列表对比孔子、孟子、荀子思想的相同处和不同处。,六经孔子编纂教材,诗(诗经),是我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书(尚书),是我国古代上古文献资料汇编;礼(周礼),周代的典章制度,道德规范;易(易经),是我国古代一部具有一定的哲学 思想的著作;乐(乐经),相传 毁于秦火;春秋,是孔子以鲁国历 史为主线所编写的一部编 年体史书。,孔子讲学图,2005年9月28日上午,来自全球24个国家和地区的2556名儒家思想推崇者冒着绵绵秋雨在全球联合祭孔主会场孔子故里山东曲阜万仞宫墙前,隆重举行祭孔大典,揭开了全球首次联合祭孔活动的序幕。,2005年全球联合祭孔祭孔大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