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策略探析 论文.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6121567 上传时间:2023-09-26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9.8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双减”背景下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策略探析 论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双减”背景下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策略探析 论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双减”背景下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策略探析 论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双减”背景下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策略探析 论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双减”背景下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策略探析 论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双减”背景下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策略探析 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双减”背景下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策略探析 论文.docx(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双减”背景下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策略探析摘要:随着国家“双减”政策的颁布和落实,一方面是为学生减了负,另一方面,在政策落实的初期,学生可能出困惑焦虑等负面情绪,学校和家长要引起重视,携手保障学生的健康成长。老师和家长要认真解读政策内容,并做出相对应的措施,共同打造“双减”政策下新的教育理念,为学生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关键词:“双减”背景,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活动,开阔视野,全面发展引言:“双减”的出台与执行,充分体现了我国实现“以德为先”的基本目的。“减”,既能缓解学习压力,又能拓展他们的思想与眼界,引导他们走向新的人生方向;“减”,既可以减少孩子的学业压力,又可以减少他们的家庭财政压力,增进亲子

2、感情,培养自律的习惯,从而提升他们的学业水平。在“减”字中要注意“增”字的正面含义。通过增加户外锻炼的次数、提高学生的学习技能、扩大学生的研究领域、增进师生关系、促进师生关系的融洽、进步。在这一“增”一“减”中,可能存在着某些心理上的迷茫与不习惯,需要引起家长、老师、学校和社会各界的关注,并采取相应的对策,以解决这些问题,从而使他们的身心得到充分的发展。具体的策略是:思想上的改变,精神上的指导;拓展教学途径,丰富教学内容;家庭和学校共同培育学生的良好心态;加强多部门合作,建立健全的教学制度。通过这种方式,将精神卫生因素植入到小学生的心里,营造一个温暧、融洽的家庭环境,促进他们身心健康快乐的发展

3、。通过这种方式,既能激发个人内在的愉悦感、归属感和成就感,又能给全社会带来幸福感、获得感和安全感。一、解读政策,奠定基础(一)以“减”为本,开阔视野学生之所以出现各种的心理问题,除了其自身原因,也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由于学业的紧张。“双减”的实施,推动了教学方法的返璞归真,让育人的初衷回到原点,警示和引导全社会在重视缓解学校课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同时,更加关注学生心理走向。“只有拥有健全的精神,我们才能看到世界,看到问题,看到客观的现实。”“减”的实施有助于家长、教师、学校转变育人理念,改善教学方式,摆脱“考试”的迷思;帮助学生拓宽眼界,确立新的学习学习目标,真正实现“减重不减质,育先育心”。

4、这是我国贯彻立德树人根本目标,消除短视化和功利化的主要措施,目的在于培养具有良好心理素质、情绪稳定、人格健全、全面发展的新型青年,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良好理想。(二)以“增”为本,全面发展“双减”的核心内容就是要“减”,既要减少学生的学习负担,又要缓解他们的精神压力。但是,在对“减”字的认识上,我们也不能忽略“增”字。减了负担,提高了质量;不仅注重学生的学习能力的提升,更要注重他们的身体素质的发展,注重他们的心理健康发展。以“增”为基础,加强学生的学习体验、学习中的思考与学习所得;增强体质,增长见识,增强亲子间的感情沟通。从而使学生与家长的关系更为融洽、民主,有助于化解亲子间的冲突,同时也有助

5、于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引导小学生积极正面地面对学习的迷茫和人生的挫折,从而获得积极健康的发展动力。(三)有“的”放矢,满足需求“双减”政策的另一个重点是:发挥学校和社会的资源优势,开展课外教学活动,以满足各级各类学生的学习需要,切实落实国家对这一政策的要求。一方面,对有学习能力和家庭辅导有困难的个人进行面批指导、答疑解惑,帮助他们跟上学习进度,提高他们的学习水平;而对学富五车的同学,就不能“一视同仁”了,要扩大他们的学习空间,充实他们的课外活动。教师、父母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阅读、科普、体育、艺术、劳动、兴趣小组、社团活动,增加亲子阅读、师生阅读的丰富程度,拓展艺

6、术修养、实践活动的广度,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在各个层次上都会有所收获;这样既能满足每个孩子的学业需要,又能缓解父母的财务负担,又能促进家庭安定,促进社会和谐。(四)以“合”为主,真正起效“双减”政策的实施,使家庭受益。这样可以减少父母在家庭作业上的负担,也可以缓解他们在财务上的压力。对学校来说,应制订科学、合理的课外辅导计划,鼓励教师布置灵活、科学、个性化的作业,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同时,组织和开展课外阅读、艺术、体育等多种社团活动,以促进学生积极参与,既能完成文化课的教学,又能培养学生的兴趣,增强他们的综合素质。对于父母来说,虽然大部分的学习都是在学校里完成,但也要配合

7、学校,在孩子回家的时候,做好孩子的心理辅导。例如,督促和引导学生完成剩余的部分家庭作业,合理安排课余时间,安排和指导学生做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坚持陪伴儿童读书、参与艺术、体育等,既能提高儿童的艺术素养,又能促进他们的身体素质,促进他们的身心成长,从而真正实现“双减”的目标。二、有效实施疏导策略,培养学生健康心理(一)转变教育理念,重视心理疏导“双减”政策出台后,学生们终于可以轻松地完成学业了,因为他们可以减少家庭作业,可以减重书包,可以不用上补习班,可以早点上床。同时,这也不可避免地带来了“副作用”:小学生因为年纪尚小,自制力差,在课余时间充足的情况下,不能进行合理的安排和合理的使用,造成了大量

8、的时间浪费,降低了学习的效率。一些老师仅注重“减量增效”的教学,忽略了“查漏补缺”的心理,造成了一些孩子在心理上的问题,没有形成清晰的学习目标。所以,需要学校要加大对教师心理卫生的培训力度,以提升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的专业化程度。引导教师要深刻理解这份文件的精神,要及时改变思想认识,深入到学生的内心世界,把握他们的心理需要,适时引导他们的心理走向,促进他们的全面、健康的成长,才能使“双减”政策的有效实施。比如,在“双减”的时候,很多人把它当成“减少作业”、“不做作业”。这时,老师可以引导同学们通过互联网收集“双减”的信息,进行深度的学习,可以是老师们对政策的理解,也可以是老师们对自己的经验和引导

9、。同时,为了及时地解决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所遭遇的各种心理问题,老师们也要积极地了解和了解中小学生的心理问题。特别是在“双减”政策的初期,学生的心理问题不可避免,老师要对他们进行教育,并对他们进行心理辅导,帮助他们形成健康的心态,对他们以后的学习和生活都有很大的帮助。(二)丰富教学活动拓宽教育渠道在“双减”的大环境下,教师在加强对学生的教育指导的同时,也要加强对学生的心理疏导。如何从单一的理论层面走向多元的实践,帮助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就必须改变思想认识,拓宽教学视野。其具体表现为:父母积极合作,创造良好的教育氛围;学校通过丰富的实习活动,拓展了教学途径,促进了学生的健康发展。因为课业的减少,学

10、生们可以自由支配自己的课余时间。但是,由于他们年龄小,自律性差,长时间的“被动学习”,使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信心都没有提高,学习的成效也不是很好。为此,学校要积极组织和开展大量的课外实践活动,以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引导学生养成阳光健康的心态,实现由放任自由到自主自律,由冷漠被动到热情主动的教育初衷。例如,“双减”政策实施后,部分学生可以在老师的指导下在课外活动中完成作业,但也有一些学生因为完成了作业而“无所事事”。这种做法会使学生丧失学习的兴趣,养成懒散、拖拉等坏习惯,甚至产生心理问题。针对这一情况,老师们可以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实践(如:小天地、手工小制作、书法小园地等),在丰富学习生活的

11、同时,引领学生做到自我肯定、自我期望、自我激励,从而萌发学习热情,提高学习能力。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组织亲子交流,及时掌握学生的心理动态,并采取针对性的心理疏导。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拓宽学校的教育途径,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三)家校共育,培养健康心理“双减”政策的推行,对学生来说是一个好消息、,对家长会来说也是一个好消息、。这样既能缓解家庭经济上的负担,又能增加父母与子女相处的时间,拉近家长和孩子之间的距离,创造和谐亲密的家庭气氛,有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但是,在长期的家庭生活中,一些父母往往过分注重学习成绩,忽视了孩子的真实心理需要,使其逆反心增强,不利于其良好习惯和阳光心理的

12、养成。为此,应加强对家庭和家庭的培养,鼓励老师与父母保持良好的沟通,让他们更好地了解儿童的心理健康。所以,对儿童的健康心态的培养,不仅要引起老师的注意,还要引起父母的注意。家校合作,不仅是家长和学校之间交流、了解孩子的学习状况,也是培养孩子良好心理素质的重要方式,更重要的是,可以形成强大教育合力,为孩子健康心理的形成保驾护航。例如,在“双减”政策下,学生在心理健康教育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首先要积极开展心理辅导的相关知识;在充实和提升自身的过程中,可以利用班级微信群、QQ群等方式,将“双减”的相关信息传递给父母,让他们理解政策的实质。最后,通过定期召开线上、线下家长会,了解学生在家学习和心理状况

13、,以了解父母对子女心理辅导的重要性。只要家长和学校密切配合,多方关注,儿童的心理问题就会得到有效的控制。同时,老师也要提醒和劝告父母:不要把注意力放在孩子的学业成绩上,而是要注意孩子的心理变化,在拉近亲子关系的同时,培养孩子的乐观心态,这样才能让他以后的学习更加顺畅,更加快乐。(四)多方协作,构建教育体系在“双减”的大环境下,学生的心理问题不可避免。对儿童来说,尽管文化课上的压力有所缓解,但也出现了一些新的心理问题。其具体表现为:一方面,学生的自由时间增加了,但是由于不懂得科学的安排,心里有一种困惑;而学生对学校外的补习内容感到厌烦,不愿意积极地学习,成绩下滑,感到非常苦恼。针对以上情况,应引

14、起学校、老师的高度关注,并对其进行心理辅导;要求家长和学校之间的紧密合作,并能及时地进行交流和沟通;需要整个社会的共同努力。从而建立起一套全新的心理健康教育系统,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促进学生阳光心态的养成,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保障“双减”政策的有效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是一个人健全人格培育的重要方法,也是人类社会化的重要途径”。当前.,随着“双减”政策的大力推行,学校、教师、家长在关注学生的学业状况的同时,也应关注学生的心理变化。虽然“新政”才刚刚出台,但是对于小学生的心理卫生问题,却是一个由来已久的问题。“双减”,减轻了负担,减轻了压力,增长了知识,扩大了思想和眼界。因此,要改变教师的思

15、想认识,既要注重文化课,又要注重心理疏导;丰富学生的实践活动,拓展学生的教育途径;家庭与学校的紧密协作,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相信,在“双减”政策的支持下,教师的智慧,家庭的力量,一定能使学生摆脱心理上的迷茫,更加阳光、更加自信。师生之间、亲子之间的和谐与信任,更有益于他们的身心健由心舁廉及展O参考文献1李雪菲:浅谈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施的有效策略J.吉林教育,2021(74):112.2周蓉:互联网背景下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面临的挑战及应对策略分析J.心理月刊,2021(7):219-220.3朱上国:如何创建基于网络空间的德育教育模式JL实验教学与仪器,2019(09).4黄健华:小学生心理健康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J小学教学参考,2020(0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