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微腐败”治理专题座谈发言稿.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6124314 上传时间:2023-09-26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15.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层“微腐败”治理专题座谈发言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基层“微腐败”治理专题座谈发言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基层“微腐败”治理专题座谈发言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层“微腐败”治理专题座谈发言稿.docx(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基层“微腐败”治理专题座谈发言稿据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发布消息称,“今年上半年,全国共查处民生领域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3.6万余个,批评教育帮助和处理5.2万余人”。坚决查处民生领域不正之风,惩治发生在群众身边的“微腐败”,才能让广大群众切实感受到身边的事情有人管、自己的利益有人护。群众身边的“微腐败”,“微”在层级,“危”在民心。为此,二十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再次作出部署,要聚焦就业创业、教育医疗、养老社保、生态环保、安全生产、食品药品安全、执法司法等领域,严肃查处贪污侵占、截留挪用、虚报冒领、吃拿卡要等行为,坚决惩治群众身边的“蝇贪”,着力消除基层消极腐败现象,才能夯实党在基层的执政根基,推进

2、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微腐败”之所以治理难,除了一些“蝇贪”小官存在侥幸心理外,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有人认为少拿点、少收点、少吃少喝点算不了什么,于是乎,对于发生在群众身边的这些“微腐败”,有的纪检监察干部认为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只要别弄出大动静来,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得了。殊不知,这些未得到及时清除的错误想法、灰色论调,犹如杂质浮尘,既破坏又污染了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催生了更多处在“亚腐败”边缘上的“苍蝇”,对人民群众和社会风气的伤害也更加深重。“千丈之堤,以蟋蚁之穴溃;百尺之室,以突隙之烟焚”。大奸大盗,无不自小偷小摸发端,一些官员之所以堕落成贪官,无不是从“微腐败”发展为巨贪大蠹。我

3、们要坚持“抓前端、治未病”理念,坚决做到无“微”不“治”。首先要坚持问题导向,聚焦“微腐败”问题,坚持抓早抓小、防微杜渐。其次要积极构建信箱、电话、信访、网络“四位一体”监督平台,畅通干部监督渠道,强化日常监督管理。再次要铸牢制度笼子,规范小微权力运行,惩治民生领域“蝇贪”不放松,让基层“微腐败”无处遁形。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小事不慎、终酿大祸。各单位要加强对党员干部日常监督力度,通过对各类违法违纪典型案例通报的学习,让大家从具体的事例中受教育、受警示,切实增强广大党员干部纪律意识和规矩意识。构建权威高效、系统完备的监督体系和防范机制,把不能腐的“一张网”越织越密。加大纪检监察工作推行力度,党

4、员干部活动到哪里,监督就要到哪里,实现各种监督全覆盖,对在工作中敷衍塞责、推行不力,企图打“擦边球”蒙混过关的不作为、懒作为、乱作为的行为进行严厉打击,使党员干部绷紧“政治弦”“作风弦”“纪律弦”,干净修行、常扫思想灰尘,抓好“不能腐”的“消炎药”,炼就“金刚不坏之身”,斩断一切权力寻租、利益输送的幕后黑手Q基层党员干部“小微权力”的滥用,发生在群众身边,群众直接感受到腐败对自己的伤害,对党和政府会产生不信任感,严重影响干群关系,卡住了“最后一公里各单位要要创新思维观念,进一步提高信息公开透明度,丰富监督渠道,完善考核细则。除信访接待、电话来信等传统手段外,充分利用微信公众号、政府官网后台平台留言功能,积极向社会公众收集案件线索。开放各种群众举报平台,严格保密信息管理,保护举报人信息,给群众吃下定心丸,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用好党性教育的“预防针”,提前把“微腐败”的病毒扼杀在摇篮里,调理治疗未病,让“微腐败”无处藏身、无处遁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