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评与验收管理杨逸仙.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6129658 上传时间:2023-09-26 格式:PPT 页数:57 大小:88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环评与验收管理杨逸仙.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7页
环评与验收管理杨逸仙.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7页
环评与验收管理杨逸仙.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7页
环评与验收管理杨逸仙.ppt_第4页
第4页 / 共57页
环评与验收管理杨逸仙.ppt_第5页
第5页 / 共5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环评与验收管理杨逸仙.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环评与验收管理杨逸仙.ppt(5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1,环境影响评价和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管理,杨逸仙江西省环保厅环境影响评价处,2,主 要 内 容 环境影响评价 环境影响评价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环境影响评价审批的主要程序 建设项目环评审批的基本原则 审批和管理应注意的问题 规划环评存在的问题 案例,3,主 要 内 容 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 环保验收管理的法律依据 我省执行环保“三同时”制度的情况 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的主要程序 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常见问题 案例 验收管理亟待采取的几项措施,4,一、环境影响评价(一)环境影响评价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环境影响评价和“环评”制度的概念;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和“环评”制度的发展历程;环境影响评价的重要作

2、用;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特点。,5,环境影响评价和“环评”制度的概念,环境影响评价是指对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估,提出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环评法)“环评”制度是环境影响评价活动的法律化、制度化,是国家通过立法对环境影响评价的对象、范围、内容、程序等进行规定,并形成的有关环境影响评价活动的一套规则。,环境影响评价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6,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和“环评”制度的发展历程,1972 年联合国斯德哥尔摩人类环境会议以后,我国开始了对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探讨和研究。1978 年,中共中央在批转国务院关于环境保护工作汇报要点的报告中首次提出了进

3、行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意向。1979 年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试行),首次把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作为法律制度确定下来,从而建立了我国的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环境影响评价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7,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和“环评”制度的发展历程,1981 年国务院颁布的基本建设环境保护管理办法明确规定了环境影响评价的范围、内容和程序,并按“三同时”原则把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发展为很多主要发展项目的环境管理措施之一。1986年国家颁布了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办法,首次较详细地规定了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实施办法。把实行环境影响评价的范围从原来的基本建设项目扩大到所有对环境有影响的建设项目

4、。,环境影响评价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8,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和“环评”制度的发展历程,1989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制定了有关环评的规定。1990年6月颁发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程序。1998年11月29日国务院发布了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全面规定了环境影响评价的适用范围、评价内容、审批程序以及法律责任等内容,从此,形成比较完整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环境影响评价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9,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和“环评”制度的发展历程,2002年10月2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正式公布,自2003年9月1日起施行。该法对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作出了明确的规定,标志着环评工作从项目评价

5、进入到战略评价。2009年8月12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条例(草案)。,环境影响评价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10,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和“环评”制度的发展历程,1999年国家环保总局颁布了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分类管理名录(试行)。2002年10月13日重新颁布了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分类管理名录。2004年12月国家环保总局印发关于加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级审批的通知。2008年8月环境保护部颁布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新增;降低;提高要求)2009年1月环境保护部颁布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分级审批规定。,环境影响评价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11,环境

6、影响评价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保证选址和布局的合理性;指导设计,强化环境管理;为区域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导向;提高公众环境保护意识;促进相关环境科学技术的发展。,环境影响评价的重要作用,12,环境影响评价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纳入了基本建设程序;法律强制性;分类管理和分级审批;评价资格审查制度。,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特点,13,环境影响评价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纳入了基本建设程序 2004年国务院颁布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 投资体制改革后,环保总局与国家发改委联合规定,明确了不同类型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要求。实行审批或核准制的项目:在审批或核准前必须完成环评文件的报批手续。实行备案制的项目:在备案后和

7、开工前必须完成环评文件的报批手续。,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特点,14,环境影响评价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法律强制性 条例、环评法等都规定了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强制性;无论是规划环评还是项目环评,违反相应法律规定的都要受到相应的处罚。未编写有关环境影响的篇章或者说明的规划草案,未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的专项规划,审批机关不予审批。在审批中未采纳环境影响报告书以及审查意见的应当作出说明,并存档备查。,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特点,15,环境影响评价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特点,分类管理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文件 环境影响报告书(工业、农业、能源等十类专项规划)环境影响篇章或者说明(综合性规划、专

8、项规划中的指导性规划)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 环境影响报告书(可能造成重大环境影响的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可能造成轻度环境影响的项目)环境影响登记表(对环境影响很小的项目),16,环境影响评价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特点,分级审批国家环保部门审批环评文件的建设项目核设施、绝密工程等特殊性质的建设项目;跨省、自治区、直辖市行政区域的建设项目;由国务院审批的或者由国务院授权有关部门审批的建设项目。(2009年3月1日正式实施)注意:目前新建和扩建铜、铅、锌冶炼项目及 稀土矿山开发、分离、深加工等项目均由环境保护部直接审批。,17,环境影响评价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9、的特点,分级审批省级环保部门审批环评文件的建设项目由国务院审批的或者由国务院授权有关部门审批的建设项目中,除国家审批的项目;受环境保护部委托项目;省政府投资项目(总投资3000万元以上);省政府投资主管部门核准项目、备案项目(含地方备案3亿元以上项目)、外商投资项目(3000万-1亿美元鼓励类、允许类项目和5000万美元以下限制类项目);由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的各类工业园区、开发区等区域开发项目;,18,环境影响评价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特点,分级审批省级环保部门审批环评文件的建设项目电磁辐射污染或放射性污染的项目;跨设区市级行政区域的建设项目和可能造成跨设区市级行政区域不良

10、环境影响项目;涉及需要特殊保护区域的建设项目;化学制浆造纸、废纸脱墨制浆造纸、染料、印染、电镀、农药(原药,不含复配)、制革、有色金属采选冶、电石、铁合金、氧化铝、水泥(不含粉磨站)、钢铁、焦炭、危险废物的处理处置等可能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和国家宏观调控的建设项目;(十四类)其他项目的环评审批权限由设区市人民政府制定。,19,(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审批的主要程序,按照省委省政府有关加快行政审批速度,提高机关工作效能、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省厅对审批程序进行了多次优化。现阶段总体分为四个阶段(需评估类项目):环评文件登记;技术评估;(主要由省厅评估中心承担)项目受理;环评审批。,20,建设项目环

11、境影响审批的主要程序,建设单位委托有资质环评单位编制完成项目环评文件后,送我厅环评处登记。对需要技术评估的环评文件,告知建设单位委托技术评估单位进行评估;不需要技术评估的环评文件,直接转省环保厅行政许可受理中心(以下简称“受理中心”)受理。登记提供材料:环境影响评价文件(送审稿)。时效性:收到环评文件后1个工作日内予以登记处理。,环评文件登记,21,建设项目环境影响审批的主要程序,建设单位将已登记环评文件(送审稿)及相关材料送省环保厅环境工程评估中心(以下简称“评估中心”),委托评估。经评估后,受委托的环评单位根据专家意见进行修改,评估中心形成技术评估意见。技术评估提供材料:环境影响评价文件、

12、省厅环评处告知单。时效性:报告书项目在20个工作日内,报告表在8个工作日内完成技术审查。绿色通道项目中报告书项目在10个工作日内完成技术审查。,技术评估,22,建设项目环境影响审批的主要程序,建设单位将评估修改后的环评文件(报批稿)等相关材料报送省环保厅受理中心进行受理。受理后转环评处审批。受理提供材料: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报批稿,电子版1份、纸制版3份);技术评估意见;所在地设区市、县级环保部门初审意见;搬迁承诺,搬迁计划(注明搬迁户数及姓名等)等(如涉及环保搬迁)。时效性:受理中心收到环评文件(报批稿)和相关材料后1个工作日内处理完成。,环评受理,23,建设项目环境影响审批的主要程序,环评处

13、组织污染防治处、总量控制处、省环境监察局等部门对项目进行联审,并按联审决定对项目予以批复。经审查通过的建设项目,作出予以批准的决定,并书面通知建设单位。对不符合条件的建设项目,作出不予以批准的决定,书面通知建设单位,并说明理由。时效性:报告书项目在20个工作日内,报告表项目16个工作日内,编制登记表项目8个工作日内完成审批;绿色通道项目中报告书项目10个工作日内完成审批,报告表项目8个工作日内完成审批,登记表项目4个工作日内完成审批。,环评审批,24,(三)建设项目环境影响审批的基本原则,是否符合环境保护相关法律法规;是否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清洁生产标准或要求;建设项目选址、选线、布局是否符合区

14、域、流域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和城市环境功能区划;项目所在区域环境质量是否满足相应环境功能区划和生态功能区划;拟采取的污染防治措施是否确保污染物达标排放并满足总量控制要求;是否能维持或改善地区环境质量,满足功能区环境质量要求。拟采取的生态保护措施能否有效预防和控制生态破坏。,25,建设项目环境影响审批的基本原则,列入国家重点鼓励发展的产业、产品和技术目录中者;不在关停淘汰、制止重复建设的名录中。主要依据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05年本);电石行业、铁合金行业、焦化行业、铜冶炼行业、金属锰行业、钨锡锑行业、玻璃纤维行业、铅锌行业、铝行业等准入条件;水泥工业、电力工业、纺织工业、钢铁工业、汽车工业等

15、结构调整通知。,符合国家产业政策,26,建设项目环境影响审批的基本原则,符合城乡规划和工农业布局要求,产业结构与城市性质、发展目标和城市风貌相容。满足环境功能区划要求。不得建在禁建地区,如水源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名胜古迹区、自然保护区及社会敏感区内。不得置于环境风险大的地区。满足卫生防护距离要求。满足安全防护距离要求。不得建在项目特征排放物已超标的地区(不得建在环境质量已达不到规划功能的地区)。,选址可行、布局合理,27,建设项目环境影响审批的基本原则,采掘:采用工艺为环境影响小的;资源回采率高;废石、尾矿回填率高。加工:单位产品能耗、物耗、水耗量低(同行业先进);工艺为国内国际先进。排污:单

16、位产品三废排放率低;产品可自然降解;不产生难降解有机污染物。清洁生产水平必须达到二级以上水平。,符合清洁生产要求,28,建设项目环境影响审批的基本原则,准确使用标准;涵盖内容要全面。,污染物达标排放,29,建设项目环境影响审批的基本原则,大气:二氧化硫(SO2)、氮氧化物(NOX)、烟尘和粉尘;水:化学需氧量(COD)、氨氮;固体废物。,污染物总量控制,30,(四)审批和管理应注意的问题,影响环评质量的关键环节;审批中应注意的技术问题;审批中应注意的管理问题;案例。,31,审批和管理应注意的问题,环境影响识别;环境现状监测和调查;工程分析;环境敏感区环境影响的范围、程度预测和评价;环境保护措施

17、及其技术经济论证;公众意见。,影响环评质量的关键环节,32,关注选址(环境敏感区、饮用水保护区、居民区等);工程分析清晰,避免漏项;充分发挥公众参与的作用(敏感项目考虑听证会);关注环保措施的技术、经济可行性(可充分类比同类型企业);考虑事故状态下的应急情况,特别是对含危险化学品、有毒有害气体等项目。,审批中应注意的技术问题,审批和管理应注意的问题,33,项目分级管理,不越权审批。对国家明令淘汰和禁止发展的能耗物耗高、环境污染严重、不符合产业政策和市场准入条件的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各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一律不得受理和审批。同级投资主管部门核准或审批的,其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原则上由同级环

18、保行政主管部门审批,但重污染项目除外;化工、染料、农药、印染、酿造、制浆造纸、电石、铁合金、焦炭、电镀、垃圾焚烧等污染较重或涉及环境敏感区的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应由地市级以上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审批。上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对下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超越法定职权、违反法定程序做出的环境影响评价审批决定,有权予以撤消。,审批中应注意的管理问题,审批和管理应注意的问题,34,项目分类准确,不擅自改变环评等级,跨行业复合型建设项目的环境保护管理类别按其中等级最严的确定。环评单位具备相应资质。对未经环评就已开工建设的项目,应进行相应处理后再视情况进行审批。审批时限。按环评法规定,从审批受理开始,报

19、告书60日内,报告表30日内,登记表15日内,各地有相应的对外承诺时限。,审批中应注意的管理问题,审批和管理应注意的问题,35,(五)规划环评存在的问题,规划环评滞后的问题。按环评法要求,规划环评篇章或说明(指导性规划)、规划环评文件(专项规划)应与规划草案一并报送规划审批机关,但目前许多规划在未开展规划环评时已获得审批机关审批,并开始实施,致使规划环评的调整意见很难落实。规划环评理念的问题。规划环评起步较晚,有的环评单位和规划环评编制人员对规划的理解不深,尚未跳出建设项目环评的理念,宏观的分析能力较弱,导致编制的规划环评对累积性、叠加性、时序性造成的污染程度预测不到位,得出的结论过于乐观,提

20、出的调整意见不够准确,致使规划环评对规划在环境保护方面的针对性和指导性不强。规划环评执行的问题。部分园区尚未开展规划环评工作,专项规划的环评工作进展缓慢,行业规划仅有交通部分专项规划开展了规划环评。,案例一,某电厂项目,37,某硫酸项目环境敏感点,项目所在位置,赤湖(县级保护区),长江,案例二,38,卫生防护距离内居民搬迁,39,根据卫生防护距离,确定600m范围内的现有居民点主要有雷家、张家湾和吴家湾自然村,共计159户667人需要搬迁。瑞昌市人民政府以瑞府文200860号文承诺在项目建成前,完成卫生防护距离内的全部拆迁工作,方屋拆迁补偿标准由瑞昌市财政予以现金补偿,也可根据拆迁户要求,安置

21、在码头工业城安置小区内。,40,环境敏感目标一览表,瑞昌市政府已承诺将距厂区600m卫生防护距离内的居民点张家湾、吴家湾集体搬迁至工业园区生活区。,41,案例三 某冶炼项目平面布置图,拟建项目位置,42,该项目总体平面布置图,43,项目所在地位于城市规划城区北面边界上,厂区东面约200m处分布有戴家塘居民点,约有居民60人;北面约800m处分布有戴家塘居民点,约有居民50人;南面2000m处分布有桂林办事处居民,约有居民1200人。该项目硫酸生产车间卫生防护距离内,厂区东面200m处戴家塘村约有60人需搬迁。由于项目所在工业园管委会在项目投产前未完成卫生防护距离内居民区的拆迁安置工作,在项目卫

22、生防护距离内还规划了房地产项目,致使发生了商品房业主与项目建设单位发生了环境纠纷事件,最后导致该项目迁址重建,造成了项目投资人的经济损失。,44,2009年全省上半年环评审批情况通报,45,省级及各设区市审批项目按行业类别统计,46,二、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环保验收管理的法律依据我省执行环保“三同时”制度的情况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的主要程序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常见问题案例验收管理亟待采取的几项措施,47,环境保护法(1989年12月)第二十六条第一款规定:“建设项目中防治污染的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防治污染的设施必须经原审批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验

23、收合格后,该建设项目方可投入生产或者使用。”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253号,1998年11月)有八条相关规定(第十六条至第二十三条)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管理办法(环保总局令第13号,2001年12月),(一)环保验收管理的法律依据,48,(二)我省执行环保“三同时”制度的情况,几组数据看验收管理现状第一组数据:2001-2008年原江西省环保局环评审批与环保验收项目数,49,第二组数据:全省94个工业园区,共有4512家入园企业(初步统计),其中办理了环境影响审批的企业3561家,平均环评率是78.92,办理环评的企业中已办理环保验收的企业1287家,验收率仅35.89。第三

24、组数据:2009年至今环保厅共审查了91个建设项目的验收监测和调查报告,对其中29个存在严重问题的项目下达了限期改正,占验收审查项目的31%。,我省执行环保“三同时”制度的情况,50,(三)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的主要程序,省厅审批项目市局负责试生产检查;试生产期结束前企业向省厅提出书面验收申请;省厅委托省环境监测站组织验收监测;省厅对验收项目情况公示;省厅组织环保“三同时”现场检查(需整改项目下达整改通知,并在整改后重新进行现场检查);省厅下达项目验收批复。,51,环境影响评价审批管理,“三同时”过程管理,环保验收管理,投运后的日常监督管理,建设项目环境管理,52,(四)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常

25、见问题,第一类:验收时发现建设单位擅自变更项目。具体表现在生产品种(规模)、生产工艺和环保措施等方面。第二类:验收时发现,建设单位对排污口规范化管理不重视,主要表现在线监控与其他环保设施不同步。第三类:验收时发现,地方政府或相关部门承诺落实不到位。主要表现在卫生防护距离内居民搬迁问题;第四类:未申请环保验收擅自投运项目,未经环保部门检查同意擅自投入试运行或擅自延长试运行时间。,53,(五)案例,XX水泥项目验收存在居民搬迁问题(总共106户)城市主导上风向,选址不合理,该项目未批先建,补办环评手续,54,某水泥厂建设项目,55,(六)、验收管理亟待采取的几项措施,严把试生产管理环节试生产管理是验收管理的重要环节,比较薄弱。强化这一环节管理,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能大大提高验收管理有效性。重点打击擅自投运项目 建立项目管理台帐和跟踪管理机制;建立三监联动、上下联系、群众监督和环评与验收互动机制等措施。,56,验收管理亟待采取的几项措施,用好“限期改正”这一管理手段对存在问题项目多下达限期,效果很好,但限期下达后要做好后续整改监管,不能搁置不管,不要使新项目变成老大难项目,越拖久越不好解决。逾期没有完成整改,及时依法移交行政处罚程序;同时,通过全面核查,尽可能多还管理上的欠账。,57,谢谢大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