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业开发与能源工业.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6133406 上传时间:2023-09-27 格式:PPT 页数:52 大小:3.7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矿业开发与能源工业.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2页
矿业开发与能源工业.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2页
矿业开发与能源工业.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2页
矿业开发与能源工业.ppt_第4页
第4页 / 共52页
矿业开发与能源工业.ppt_第5页
第5页 / 共5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矿业开发与能源工业.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矿业开发与能源工业.ppt(5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咸宁学院 刘成武,1,第四节 矿业开发与能源工业,矿业是开采能源、金属、非金属矿产的各工业部门的总称,包括煤炭工业、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黑色金属开采业、有色金属开采业、采盐业、建材矿产开采及非金属矿产开采业等。,2,咸宁学院 刘成武,矿业具有初级性。为重工业提供原料资源和动力资源。矿业具有明显的资源地指向性特征。各地区的原料资源、能源资源的种类、数量、质量、分布及组合、埋藏状况等,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地区矿业。矿业的分布较加工工业区域差异更为明显、更为集中。导致矿业的开发也具有集中性。矿业开发的初级性决定着矿产品具有运量大的特征,分布的集中性特征又使矿产品的运输具有运距远的特征,使矿业开发对交通

2、运输业产生极强的依赖性。,一、矿业开发的特点,3,咸宁学院 刘成武,1、中国具有较高的矿产资源丰饶度。已探明储量的矿种达145种,占世界已知的162种矿产资源的91.4%。以世界45种主要矿产资源的总价值计算,中国占世界14.64,资源价值密度为114.46万美元,均居世界前列,其中15种居世界首位,9种居世界第2位。2、中国是世界矿业大国。1949年矿业总产值仅18亿元,2005年达到14809亿元。2008年生产原煤27.9亿T,原油19亿T。2006年生产焦炭28亿T,铁矿石588亿T,黄金240T,10种有色金属1917万T,原盐5403万T,水泥1235亿T。煤、钢、铜铝等10种有色

3、金属、水泥产量等位居世界第一。,二、中国的矿业开发与总体布局,4,咸宁学院 刘成武,(1)重点矿业的布局形成三种类型。,分布广而相对集中型:如煤、铁、铜、磷等矿种的开采。其中煤炭产量的41.77集中在黄河中游地区,仅山西一省就占全国26.13;生铁相对集中在华北环渤海区、黄河中游区和东北区,三者合占全国的59.44。分布较广而相对集中型:如铝土、钨、锑、石棉等。分布范围小而高度集中型:如石油和天然气、钾盐、金刚石、菱镁矿、稀土、镍等。,3、矿业布局不平衡。主要表现在三个层面。,5,咸宁学院 刘成武,从地带看,中部地带是全国最主要的矿业生产地,其人均矿业产值为110元,高于全国平均值,更高于东部

4、的98元和西部的63元。从大区布局看,矿业开发主要集中在华东、东北、中南、华北,矿业产值分别占全国的24.31,19.78,17.87,17.19。从省、市、区看,矿业产值超亿元的省区依次为:山东、黑龙江、山西、河南、辽宁、河北、新疆、广东。,(2)从矿业产值来看,矿业开发在空间分布上不平衡。,6,咸宁学院 刘成武,矿业产值比重较高的地区偏集在中国的西部和中部地带。以矿业产值在工业产值中的比重计算,新疆、黑龙江、山西、青海、西藏、甘肃、内蒙古、宁夏、河南等位居前列。东部沿海地带比重较低,尤以上海、北京、浙江、江苏、福建、广东、天津最为明显。,(3)矿业对区域经济的贡献不平衡。,7,咸宁学院 刘

5、成武,产量进入世界前列,需求增长压力巨大结构逐步优化,调整任重道远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国际比较仍有差距可持续发展受到重视,能源与环境、社会发展的矛盾突出节能成效明显,能源效率与国际先进水平差距较大能源区域分布不均、产销地配置不佳,三、能源工业的发展与布局,(一)、中国能源工业现状特点,8,咸宁学院 刘成武,1、产量进入世界前列,需求增长压力巨大,2006年原煤产量23.7亿T,列世界第一位,2006年原油产量1.85亿T,列世界第六位,天然气350亿立方米,列世界第十七,2006年水电装机容量达到1.3亿千瓦,居世界第一,2006年,一次能源生产总量22.1亿T标准煤,列世界第二位。其中,原煤产

6、量23.7亿T,列世界第一位,9,咸宁学院 刘成武,单位:亿T,原煤生产量,年均增长率为4.4%,10,咸宁学院 刘成武,万T,1949-2003年石油产量,年均增长14.4%,11,咸宁学院 刘成武,十亿立方米,1970-2003年天然气产量,天然气年均增长16.3%,12,咸宁学院 刘成武,2000年超过3亿千瓦,1995年超过2亿千瓦,1987年超过1亿千瓦,1978年容量5712万千瓦,1949年容量185万千瓦,发电装机1949年列世界第21位,1978年列第8位,1996年列第2位。,13,咸宁学院 刘成武,从总体上看,经过长期不懈地努力,到1998年,能源紧张状况得到一定程度的缓

7、解。从2000年开始,能源形势再度全面紧张。尽管国内能源生产和原油进口分别创造了年均增长14.35%和11.69%的高增长,但还不能适应需求,增加能源供给的压力重新变得十分巨大。,14,咸宁学院 刘成武,2、结构逐步优化,调整任重道远,能源消费结构变化情况,15,咸宁学院 刘成武,中国煤炭消费比重(67.12%)基本与世界石油天然气消费比重相当(61.26%);石油天然气消费比重(25.53%)与世界平均煤炭消费比重(26.53%)持平。,世界能源消费结构,中国能源消费结构,16,咸宁学院 刘成武,我国能源消费结构特点,造成了环境污染严重、能源效率低等多方面问题;如果煤炭利用技术没有重大突破,

8、不能走出一条有别于其他先进国家的独特能源发展道路,未来中国石油、天然气需求将呈现较快的增长趋势。,17,咸宁学院 刘成武,3、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国际比较仍有差距,如:煤炭工业:已具备设计、建设、装备及管理千万T级露天矿和大中型矿区的能力,综合机械化采煤等现代化成套设备广泛使用,国有重点煤矿采煤机械化程度从1990年的65.1%,提高到2003年的76%,拥有了一批世界先进水平的大型煤矿。我国多数煤矿规模小、生产技术水平低、装备差、效率不高。2003年全国平均单井产量约6万T。,18,咸宁学院 刘成武,世界主要产煤国机械化程度比较,19,咸宁学院 刘成武,世界主要产煤国劳动生产率,T/人年,20

9、,咸宁学院 刘成武,能源可持续发展受到普遍关注。21世纪议程将能源列为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点领域。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提出,加强环境保护是能源发展的重要政策目标。,4、可持续发展受到重视,能源与环境、社会的矛盾突出,21,咸宁学院 刘成武,能源开发利用技术落后仍是环境污染的重要因素。2002年全国二氧化硫排放90%由燃煤造成,其中电厂排放占34.6%。煤炭生产引起的地表沉陷、矸石堆积及自燃、瓦斯和粉尘排放等对环境的影响日趋严重。资源利用率低。小煤矿资源回收率不足20%,煤泥、劣质煤及伴生资源没有有效利用。90%以上的城市供热和工业用热由普通燃煤锅炉供应。,在上述

10、战略方针指导下,能源可持续发展取得显著的成绩,但是仍然存在四在问题:,22,咸宁学院 刘成武,能源生产安全形势依然十分严峻。2003年全国煤矿事故死亡6702人,每生产100万T煤炭平均死亡4人,其中原国有重点煤炭企业为1人、国有地方煤矿3人、乡镇煤矿10人。是仅次于交通的第二大事故灾害。,23,咸宁学院 刘成武,能源开发造成的经济社会问题尚待解决。随着资源枯竭,一些以能源开采为主要产业的老工业城市出现经济增长乏力、就业困难和社会稳定压力加大等问题。,24,咸宁学院 刘成武,通过经济结构调整、技术进步和加强管理,我国节能提效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万元GDP能耗由1990年的5.32T标准煤减少到

11、2002年的2.68T标准煤,下降了50%。主要用能产品单位能耗与国际先进水平差距明显缩小;能源加工、转换、贮运和终端利用综合效率达到33%,比1990年提高5个百分点。12年来,我国以年均增长3.6%的能源消费支持了9.7%的经济发展速度。,5、节能成效明显,能源效率与国际水平有较大差距,25,咸宁学院 刘成武,请同学们自学:P191-201(1)煤炭工业、石油和天然气工业、电力工业的布局特点;(2)能源工业布局评价与发展趋势。,6、能源区域分布不均、产销地配置不佳,26,咸宁学院 刘成武,(二)中国主要能源工业的布局与发展,中国煤炭资源分布图,我国煤炭资源具有藏量丰富、品种齐全、分布既广泛

12、又相对集中的特征。黄河中游的山西、内蒙古、陕西3个省区的煤炭储量约占全国的23;开发条件北方煤田优于南方煤田。资源禀赋条件决定了煤炭工业的布局特点。,1、煤炭工业的布局特点,27,咸宁学院 刘成武,中国煤矿分布图,(1)以山西为中心,集中布局的煤炭基地,(2)煤种结构趋向于炼焦煤、动力煤、化工用煤并重,(3)大型、特大型矿区是煤炭生产基地的主体,煤炭产量已多年位居世界第一,2008年达到27.9亿T,是1949年的87.2倍和1978年的4.6倍。,(4)今后煤炭开发布局将呈三个区带分布:晋陕蒙供煤区带、东部煤炭调入区带、西部煤炭后备区带。,28,咸宁学院 刘成武,2、石油和天然气工业的布局特

13、点,陆地上的油气资源主要集中在东北、华北环渤海与西北三大区的陆相湖盆,其中松辽盆地的大庆油田占全国近一半;沿海以东海最佳,南海和渤海次之,黄海较差。,2008年全国原油产量1.9亿T,是1949年的1627倍和1978年的1.8倍,居世界第5位;天然气产量达到760.8亿立方米,是1949年的6849.1倍和1978年的5.6倍,居世界第9位。,29,咸宁学院 刘成武,(1)石油、天然气开采业分布广泛。遍及20多个省区,形成一批大型石油、天然气工业基地,其中大庆油田是最大的油田,其次为胜利油田、辽河油田、克拉玛依油田。,图 中国主要炼油厂分布,30,咸宁学院 刘成武,东北松辽油气产区:包括大庆

14、、吉林油田,年产量占全国43。华北及环渤海油气区:包括胜利、冀东、辽河、中原、大港油田。原油产量占全国48。四川天然气基地:包括四川和湖北西部部分地区,天然气产量占全国41。此外,新疆、青海和陕甘宁也有油气基地,但东南沿海地区,石油消费量巨大,而资源贫乏,自给率极低。,(2)石油、天然气生产集中在三大油气生产区。,31,咸宁学院 刘成武,巩固东部油田生产基地,大力开发西部地区的油气资源,在新疆重点勘探、建设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吐鲁番哈密盆地新油区。注重石油的开发和生产,加快天然气的勘探开发,主攻陕甘宁、四川、松辽、渤海湾、南海西部及莺歌海、东海平湖等气田。力争在海洋油气田的建设上有所突破。

15、,(3)今后的开发强调“东西并重、油气并重、陆海并重”。,32,咸宁学院 刘成武,1)电力工业经过建国后六十年的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基本满足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对电力的需求。,3、电力工业的发展与布局特点,图 2005年末发电装机容量构成情况,(1)发展成就,33,咸宁学院 刘成武,2)发电装机容量和年发电量连续十年位居世界第二位;电力装备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大容量、高参数、环保型机组快速增长,电网覆盖面和现代化程度不断提高。,2008年,发电装机达到7.93亿千瓦、年发电量34669亿千瓦时,分别为1949年的458.1倍和806.3倍,是1978年的13.9倍和13.5倍。2004年

16、以来,发电装机平均每年增加近1亿千瓦,增长速度之快在世界电力建设史上是绝无仅有的。电力装机规模从1996年起稳居世界第二。,34,咸宁学院 刘成武,3)中国电力工业已经进入大电网、大机组、西电东送、南北互济、全国联网新的发展阶段,并正向高效、环保、安全、经济的更高目标迈进。,全国电网投产规模很大,已基本形成了以500千伏(西北区域为330千伏)为主、220千伏为辅的主网架,加大了跨区、跨省的电力输送能力。特别是西电东送三大通道共形成3000万千瓦的输送能力,北通道1200万千瓦、中通道420万千瓦、南通道1300万千瓦。,35,咸宁学院 刘成武,图2“西电东送”三大通道,36,咸宁学院 刘成武

17、,(2)电力工业布局,火电布局:在燃料基地建设电站群,有条件地实行煤电联营,向电力负荷中心送电的宏观格局。,水电布局:动力源指向极强,高度集中在西南、东南沿海、长江中游地区。,中国大型水电基地示意图,37,咸宁学院 刘成武,核电及其他新能源:因地制宜利用多种资源,解决大电网达不到或能源短缺地区用电问题的需要。不同区域建成地热电站、潮汐电站、风力电站以及沼气电站。,电网布局:华北电网以京津唐为中心;东北电网覆盖东北三省和内蒙古东部;华东电网覆盖沪、苏、浙、皖四省市;华中电网包括豫、鄂、湘、赣四省;西北电网包括陕、甘、宁、青四省区。还有西南和华南电网等。,38,咸宁学院 刘成武,能源工业布局与资源

18、禀赋和经济发展水平相吻合,中国的电力工业的宏观布局基本合理。中国能源产、销异地的特征客观上形成了“北煤南运、西煤东运”和“北油南运”的能源远距离运输格局。,评 价,(二)能源工业布局评价与发展趋势,39,咸宁学院 刘成武,(1)以山西为中心的全国能源重化工基地,以煤炭、电力为主要职能。(2)以内蒙古东部为主体的东北能源基地,利用褐煤发展煤炭、电力工业。(3)以大庆为中心的石油基地。(4)以鲁西南、皖北为主体的能源基地,发展煤炭、电力工业。(5)以豫东的永城、濮阳为中心的煤炭、石油综合能源基地。(6)以长江上中游及其干流区域为主体的水电基地。(7)川南、黔东、滇北煤炭能源基地。,发展设想,整体西

19、移形成7个能源基地。,40,咸宁学院 刘成武,四、矿业开发中的主要问题,(1)可供利用的矿产资源数量严重不足导致产、供、销矛盾。,煤炭:尽管探明保有储量较大,但可供建矿的精查储量不足。,石油: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每年新增可采储量不足以弥补当年的采出量,储采比稳中趋降,增储上产难度越来越大,石油资源接替形势严峻。,41,咸宁学院 刘成武,在继续加大国内勘探开发投入,但没有获得大突破和世界能源技术未发生革命性变化前提下,2020年,我国石油进口将达到2.5亿T,对外依存度超过55%。,石油进口大量增加将是能源安全的最大隐患!,从全球范围看,未来50年内,石油资源还不至于枯竭,但以美国为代表的发

20、达国家,已经控制了世界绝大部分石油资源;海外石油供应运输线漫长;石油与国际金融市场、国际政治、外交及军事形势紧密相关,未来一段时期内,国际霸权主义势力和一些国家、地区的动荡,以及国际石油价格在剧烈波动中上涨,都可能构成对我国石油供应安全的威胁,进而波及经济社会的稳定、健康发展。,42,咸宁学院 刘成武,水电:尽管我国还有近80%的水电资源没有开发,但剩余水电资源主要集中在西部和中部地区,远离用电负荷中心,开发难度越来越大。,万千瓦,开发程度61%,开发程度35.7%,开发程度12.6%,43,咸宁学院 刘成武,(2)、矿产资源的破坏与浪费严重形成经济与资源之间的矛盾。,中国的单位产值能耗高,用

21、能设备效率低,单位国内生产总值的能耗(2.21t标准煤/1 000美元GDP)为世界能源利用率最高的瑞士(0.16t标准煤1 000美元GDP)的13.8倍。,44,咸宁学院 刘成武,(3)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对环境的危害问题严重。,中国是世界上少数几个以煤炭为主要能源的国家之一。在开发与利用煤炭的过程中产生环境危害,包括:煤炭开采造成的地面塌陷、矿井酸性水和洗煤厂废水污染、煤矸石自燃与煤炭燃烧利用过程中的CH4、SO2、CO2等大气污染物和温室气体。,45,咸宁学院 刘成武,(4)能源与矿产的生产与消费的布局不匹配,加剧了能源、矿产运输的紧张局面。,能源和矿产品是中国货运量最大的商品,仅能源就

22、占铁路货运量的49%、公路货运的26%,水运的37%,内河和沿海港口货物吞吐量的51%。,46,咸宁学院 刘成武,五、能源相关政策走向,节能优先、效率为本;煤为基础、多元发展;立足国内、开拓国外;统筹城乡、合理布局;依靠科技、创新体制;保护环境、保障安全;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稳定、经济和清洁的能源保障,以能源的可持续发展和有效利用支持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47,咸宁学院 刘成武,节能优先、效率为本是从我国能源实际状况出发的必然选择。在经济总量稳步扩大,人民生活用能水平不断提高,资源、环境约束矛盾日益突出的历史条件下,全方位提高能源效率,进一步提升能源节约在经济社会发展战略中的重要地位,

23、调整经济结构和能源结构是解决能源发展主要矛盾的根本性举措,也是贯彻科学发展观,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内在要求。,1、节能优先、效率为本,48,咸宁学院 刘成武,煤为基础、多元发展是我国未来能源结构政策的基本方略。以煤炭为主体、电力为中心,油气、新能源全面发展的能源结构在未来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还无法改变。基于上述一次能源结构特点,我国未来能源结构调整要把优化二次能源结构,特别是提高煤炭利用效率和清洁性作为中心任务。同时要大力开发水电,积极推进核电建设,鼓励发展风电、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优质、经济、清洁的终端能源供应。,2、煤为基础、多元发展,49,咸宁学院 刘成武,立足国内、开拓

24、国外是我国能源开发战略的重大转变。石油、天然气要充分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实施“走出去”战略,积极参与世界油气资源的开发。目前我国石油需求已经超过国内生产能力,随着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石油需求仍将继续稳步增长。在做好石油节约与替代的同时,必须走出国门,积极参与世界油气市场的开发和资源分享,扩大能源对外贸易和投资。,3、立足国内、开拓国外,50,咸宁学院 刘成武,统筹城乡、合理布局是能源发展的重大区域政策。在能源供应方面,要关心广大农村地区能源不足的问题,为农村小康社会建设提供可靠的能源保证。在能源建设方面,要坚持按客观经济规律办事,兼顾东部和中西部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按各地区

25、的客观条件配置资源,努力实现地区间的协调发展。此外,能源布局还要综合考虑生产、运输和消费的合理配置,实现系统的最优化。,4、统筹城乡、合理布局,51,咸宁学院 刘成武,技术进步、体制创新是解决能源深层次矛盾的根本措施。能源开发与节约,都要依靠技术进步才能实现。建立以市场运作,政府调控为主要特征的新型能源工业体制和走技术进步的发展道路是能源工业顺利发展的根本保证。,5、技术进步、体制创新,52,咸宁学院 刘成武,保护环境、保障安全是未来经济社会发展对能源的两大基本要求。能源生产和消费对环境的影响很大,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环境问题将越来越受到全社会的关注。能源消费的不断增加,也使能源安全成为经济安全、社会稳定,乃至国家安全的一个重要考虑因素。,6、保护环境、保障安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