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音乐案例观摩与学习.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音乐案例观摩与学习.ppt(1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初中音乐案例观摩与学习,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一)指导思想 本课以巩固演唱和赏析音乐作品时的实用技能以及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大洋洲音乐的兴趣、促进学生对世界多元音乐文化价值观的认识为指导思想。(二)理论依据 本课指导思想以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为依据。课标的基本理念强调要重视音乐实践和了解多元文化,本课教学设计突出了在歌曲聆听赏析与学唱过程中学生参与的比重,积极引导学生在聆听分析与学唱中走近大洋洲音乐,并建立对世界多元文化价值观的认识。二、教学背景(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是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的北京市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实验教材音乐 第 17 册第六单元“大洋洲采风”的教学内容。本单元教学内容包
2、括四首音乐作品哈埃拉牙买加伦巴赶羊者的梦剪羊毛。本课是本单元的第一课时,涉及的教学内容是作品哈埃拉赶羊者的梦。在人音版初中音乐教材的第 13 册至 16 册中先后介绍了涉及亚洲、非洲、欧洲、美洲等地区的音乐作品,本单元教学内容是继前四册教材关于各大洲音乐采风的重要组成部分,本单元中师生将一起前往大洋洲感受那里的音乐文化。,1毛利歌曲哈唉拉 新西兰自 10 世纪起,居住着波利尼西亚人的一支毛利人,他们的音乐主要分为三大类即:具有地方特征的歌曲;送别歌;战争题材歌曲。哈埃拉是一首每当亲人、朋友出海作业前礼仪中最常用的送别歌。作品为 3/4 拍,宽舒型节奏,级进为主的偶有下行四度跳进的旋律,抒情风格
3、、情绪忧伤,表达朋友、亲人间深深的祝福和不舍。2澳大利亚民歌赶羊者的梦 这是一首诙谐、幽默、欢快的经典澳大利亚民歌。歌曲表现了一个普通劳动者的生活,夜晚还在赶羊,表现了他内心的梦想,憧憬着美好的未来,有一些风趣、有一些无奈,还有一些对美好生活的向往。4/4 拍、密集型节奏、连续的附点,使音乐具有极强的律动感,上行四度跳进较多的旋律,情绪欢快、风格诙谐幽默,表达出赶羊者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和他所作的这个大美梦是多么的不切实际。(三)教学方式与手段说明 1导入环节采用的教学方式与手段 导入环节中,学生进行课前搜集资料的展示;教师以各种图片展示的方式概述大洋洲。采用自学辅导法,通过指导学生自学获得知识,
4、着眼于培养自学能力和自学习惯。此外,教师采用讲授法通过简明、生动的口头语言向学生系统地传授知识。同时也渗透陶冶法,结合一张张精美的图片和教师语言中生动的语气,使学生沉醉于教师给予本课的预设情境之中,让产生想去了解、想去学习大洋洲音乐的愿望。,2新授环节采用的教学方式与手段 新授环节主要围绕着哈埃拉赶羊者的梦两首作品的听赏、分析、体验学唱、对比几个方面进行教学。在聆听作品后采用谈话法从音乐要素的各个方面生成对作品的认识与分析,通过演示法与练习法生动而有效地进行歌曲体验与学唱的教学。3拓展环节采用的教学方式与手段 拓展环节运用实验法,从音乐素材的角度以模仿哈埃拉宽疏型节奏长线条乐句和赶羊者的梦音乐
5、素材与句子结构之间的关系为两条线索设计了两道拓展音乐创作实践练习题。每个学生独立完成自己的创作并有可能获得教师板书展示、全班视唱伴以即兴配弹的机会,以此激发学生对音乐创作的兴趣,巩固学生在对音乐素材的观察和对作品的分析方面已习得的能力。4小结采用的教学方式与手段 小结采用教师配乐结语的方式。在本课即将结束之时,采用发现法促成认识与情感上的升华。教师倾情的结语,给学生留下了课后思考与回味的空间,激发了学生在课后通过自己阅读、聆听、思考、讨论等途径,进一步关注和学习大洋洲音乐文化的兴趣。,(四)技术准备 多媒体、PowerPoint 演示文稿、音响资料、视频资料、电钢琴、黑板、拓展练习题。(五)前
6、期教学状况、问题与对策 本课授课时间是初三年级第一学期第六单元。此前学生已经接受了将近两年半的初中唱歌课教学。本课所要完成的听赏分析、学唱、创作等教学内容主要面临以下三方面问题:1哈埃拉宽疏型节奏下长音的气息保持和控制。2赶羊者的梦中连续的附点节奏对歌唱时音准、气息和歌词咬字的影响。3面对一首音乐作品,学生往往不知从那些方面去欣赏,用什么方法去欣赏。4“高不可攀”是学生内心以往对音乐创作的认识,他们害怕涉及音乐创作等一些音乐学习中具有难度的内容,创作不出来的挫败感总会打击学生的积极性和自信心。,解决以上三个主要问题的对策是:1突出学生对歌曲中乐句的认识,强调歌曲中真挚的离别时恋恋不舍的感情,以
7、情托声,在获得丰富情感体验的同时将乐句和长音表达清楚。2对于密集型节奏下连续的附点音型,教师采用“示范法”“练习法”外,注重用手势提醒学生注意感受音乐的节奏特点,控制自己的气息、音高,强调 4/4 拍逻辑重音中的字头。3从音乐要素中的节拍、节奏特点,旋律特点,音乐情绪等方面教会学生准确地认识、听赏和分析作品,并将这些方法运用于听赏所有的音乐作品中。4发给每个学生一份音乐创作拓展练习题,最大限度地保证全班参与。创作的题目设计本着学生能创作出来为主线。本课音乐创作拓展练习题是基于前面作品听赏教学中关于音乐要素的认识而设置的,学生可以根据听赏中习得的知识(音乐素材在各个乐句中的组织运用和显现的结构、
8、宽疏的节奏对音乐抒情性的帮助等)进行简易的模仿创作。教师要及时发现学生创作中的亮点,并用语言暗示和鼓励学生大胆尝试创作,最终将部分学生的作品以板书的形式展现、讲解并加以全班同学视唱与教师即兴伴奏。学生在音乐创作实践上的成就感是他们今后乐于音乐实践创作的最佳老师。,三、教学目标(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对哈埃拉赶羊者的梦两首作品较为深入的学习,激发自身进一步了解和学习大洋洲音乐的兴趣,促进对世界多元音乐文化价值观的认识。(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聆听、感受、学唱、思考哈埃拉赶羊者的梦两首作品,对作品的节拍、节奏特点,旋律特点,音乐情绪有所感受和认识。(三)“知识与技能”目标 在聆听
9、与感受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演唱毛利族歌曲哈埃拉;准确、较有表现力地演唱歌曲赶羊者的梦。能正确地分析乐句素材,并能够根据两首作品在节奏、乐句素材上的特点将教师给出的音乐素材进行简易的模仿创作。,四、教学重点与难点(一)教学重点 1听赏并分析哈埃拉赶羊者的梦的节拍、节奏特点,旋律特点,音乐情绪。2学唱、体验并从音乐素材上分析歌曲哈埃拉赶羊者的梦。(二)教学难点 1引导学生学习掌握哈埃拉赶羊者的梦两首作品的节拍、节奏特点,旋律特点,音乐情绪。2引导学生按照两首作品在节奏、乐句素材上的特点将教师给出的音乐素材进行简易的模仿创作。五、教学过程(一)导入 1师:播放配有澳大利亚风光照片的视听文件剪羊毛。(课
10、前 2 分钟预备时播放)生:聆听歌曲剪羊毛,同时欣赏投影中不断变换的大洋洲风光图片。设计意图:将学生们熟悉的歌曲剪羊毛与大洋洲风光图片结合,吸引学生的目光,激发对整节课的学习欲望,建立上课的情境。,2师:教师聆听并思考、准备做出补充说明。生:学生 A 将自己在课下搜集的关于大洋洲音乐的介绍资料与大家共享。学生 B 将自己在课下搜集的关于大洋洲音乐的介绍资料与大家共享。设计意图:吸引学生将注意力和兴趣点集中于进一步探索和学习大洋洲音乐的情境中。3师:补充介绍大洋洲概况,出示课前甄选出的精美图片:居住着不同民族、风格迥异的小的岛屿;颇具大洋洲地域特点的动物;各种神奇的景观;现代化的都市和具有世界影
11、响力的悉尼歌剧院.生:聆听介绍、欣赏图片、进入情境。设计意图:呈上启下,激发兴趣,导入新课。,(二)新授 1毛利族送别歌哈埃拉(1)聆听,感受,思考。师:首先、简介作品哈埃拉和毛利族送别礼仪。第二、要求学生看歌谱,完整聆听一遍作品,听的同时思考:这首作品在节拍、节奏、旋律上的特点是怎样的?这样的特点之下体现出作品怎样的音乐情绪?播放音乐 生:聆听、感受并思考。设计意图:完整聆听、充分感受作品节拍、节奏特点,旋律特点,音乐情绪。(2)分析作品节拍、节奏特点,旋律特点,音乐情绪。师:提问,引导,与学生交流,生成认识:3/4 拍,宽疏型节奏,级进为主的偶有下行四度跳进的旋律,抒情风格、情绪忧伤,表达
12、朋友、亲人间深深的祝福和不舍。,生:回答问题。可以边回答,边思考,与教师互动交流,生成认识。设计意图:促进学生养成在听赏音乐时能有自己的认识、观点,并把自己的感受又较为准确的语言表达出来。(3)学唱与体验歌曲,并分析乐句结构。初步视唱歌曲哈埃拉乐谱。强调纠正视唱歌曲哈埃拉乐谱中不准确的段落。(教师视不同班级学生音乐素养基础进行机动调整)再次视唱歌曲哈埃拉乐谱,改错的同时从音乐素材的角度思考应用怎样的字母标记歌曲的乐句结构。将歌曲哈埃拉的歌词加入,完整演唱。强调纠正加入歌词过程中不准确的段落(教师视不同班级学生音乐素养基础进行机动调整),并从音乐的情感体验上对学生演唱歌曲哈埃拉加以适当引导。有理
13、解、有感情地、完整地演唱歌曲哈埃拉。师:师与生互动,共同配合完成以上六项歌曲哈埃拉的学唱过程。生:师与生互动,共同配合完成以上六项歌曲哈埃拉的学唱过程。设计意图:从学唱到有理解、有表情地演唱歌曲哈埃拉的过程中促进学生更深一步感受作品,突出学生亲身演唱作品过程中从音乐本体中得到的陶冶和享受。,2澳大利亚民歌赶羊者的梦(1)聆听,感受,思考。师:首先、简介作品赶羊者的梦和歌词中描写的赶羊者的故事。第二、要求学生看歌谱,完整聆听一遍作品,听的同时思考:这首作品在节拍、节奏、旋律上的特点呈现出的是怎样的特点?这样的特点之下体现出作品怎样的音乐情绪?与刚才学习的歌曲哈埃拉进行对比教学。播放音乐 生:聆听
14、、感受并思考。设计意图:完整聆听、充分感受作品节拍、节奏特点,旋律特点,音乐情绪。(2)分析作品节拍、节奏特点,旋律特点,音乐情绪。师:提问,引导,与学生交流,生成认识:4/4 拍,密集型节奏、附点节奏并且是连续的附点节奏,使音乐具有极强的律动感,上行四度跳进较多的旋律,情绪欢快、风格诙谐幽默,表达出赶羊者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和他所作的这个大美梦是多么的不切实际。生:回答问题。可以边回答,边思考,与教师互动交流,生成认识。设计意图:促进学生养成在听赏音乐时能有自己的认识、观点,并把自己的感受又较为准确的语言表达出来。,(3)学唱与体验歌曲,并分析乐句结构。初步视唱歌曲赶羊者的梦乐谱。强调纠正视唱歌
15、曲赶羊者的梦乐谱中不准确的段落。(教师视不同班级学生音乐素养基础进行机动调整)再次视唱歌曲赶羊者的梦乐谱,改错的同时从音乐素材的角度思考应用怎样的字母标记歌曲的乐句结构。教师补充引导学生:在分析了两首作品的乐句结构之后,教师应给学生总结出知识点:大洋洲的音乐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 18 世纪末欧洲移民带来的音乐文化的影响。18 世纪末正是欧洲音乐史上的古典主义时期,因此我们在乐句结构上可以看出非常鲜明古典主义音乐中的严谨美、对称美。将歌词加入到赶羊者的梦旋律中,完整演唱。强调纠正加入歌词过程中不准确的段落(教师视不同班级学生音乐素养基础进行机动调整),并从音乐的情感体验上对学生更好地演唱歌曲赶羊者
16、的梦加以适当引导。(歌曲表现了一个普通劳动者赶羊者的生活,夜晚还在赶羊,表现了他内心的梦想,憧憬着美好的未来,有一些风趣、有一些无奈,还有一些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有理解、有感情地、完整地演唱歌曲赶羊者的梦。师:师与生互动,共同配合完成以上六项歌曲学唱过程。生:师与生互动,共同配合完成以上六项歌曲学唱过程。设计意图:从学唱到有理解、有表情地演唱歌曲的过程中促进学生更深一步感受作品,突出学生亲身演唱作品过程中从音乐本体中得到的陶冶和享受。,(三)拓展 1分两组进行“节奏模仿创作实践”和“乐句结构模仿创作实践”。师:提出要求:第一组:将给出的赶羊者的梦音乐素材安排在哈埃拉的节奏中。第二组:将给出的音
17、乐动机按照赶羊者的梦 a ab a 的句式结构仿写,发展完成为一个乐段。生:按要求在各自的拓展练习纸上完成相应内容,可与老师和周围同学讨论。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的音乐创造能力,促进学生能够从音乐本体的角度(节奏、旋律、乐句等常用的音乐要素)更深入地认识和分析音乐。2展示拓展练习结果,给出知识拓展与认识升华的观点。师:展示讲解两个小组的拓展练习成果,在讲解中可与学生互动交流,以获得最佳课堂参与度。生:听讲解,可随时发表自己的观点,与教师进行互动交流。教师讲解和师生互动讨论完成后,要与学生产生认识上的升华即:好的音乐是由优美的旋律线条和与之相适应的节奏音型共同结合而成的,他们共同决定着音乐的情绪、风
18、格和表达效果,无论你走到世界上哪个国家和地区,音乐的语言在旋律和节奏的使用上都有着共同的特性。设计意图:在听讲与互动讨论交流中获得对音乐认识上更加深入的亲身体验,促使学生对全世界多元音乐文化中音乐本体的共同特性上有更高层次的把握和认识。,(四)总结 师:今天我们一起体验了两首来自大洋洲的音乐作品,但我们知道,仅凭这两首作品是远远不能涵盖庞大而多元的大洋洲音乐文化的。世界是多元的,音乐更体现着多元的文化,世界上还有更多的音乐文化等待我们去挖掘和探索!我希望多元文化价值观能能够时刻树立在同学们心中。好,今天我们的课就到这里。(宣布下课)生:聆听教师总结并思考,升华自身的认识。设计意图:情感升华,引
19、导学生树立多元文化价值观,珍惜人类音乐文化遗产,鼓励学生进一部探索和了解大洋洲音乐的热情。,六、学习效果评价设计(一)评价方式 把“唱会”“唱好”“会唱”“会分析”“会创作”五个方面作为评价的主要方面,教师和学生在课后对本节学习效果进行“自评”“互评”与“教师评”。(二)评价量规 以下各项共分为 5 分、4 分、3 分、2 分、1 分五个等级进行评价。1唱会(1)熟悉并喜爱上歌曲哈埃拉赶羊者的梦。(2)在学会的基础上获得了丰富的情感体验。(3)老师的标准化范唱为你准确的学会歌曲提供了前提。2唱好(1)能够由内心深处自觉自信的表现。(2)能够把握歌唱中的情感运用,较熟练的掌握歌词。(3)能够在歌
20、唱中控制好速度、节奏,演唱中有身体的律动。3会唱(1)歌唱中保持正确的姿势。(2)歌唱中能使用正确有效的呼吸方法。(3)歌唱中能自如平稳的发音。(4)歌唱中能较深入感人的诠释歌曲。4会分析 能够从节拍、节奏特点,旋律特点,音乐情绪等方面准确地听赏和分析作品哈埃拉赶羊者的梦。5会创作 能够按 老师的要求结合对哈埃拉赶羊者的梦音乐素材的分析,按照节奏、乐句结构将音乐素材进行简易的模仿创作。,一、基本功展示画龙点睛的课堂效果:舞蹈、声乐、键盘是音乐老师的三大基本功,同时也是课堂必须要展示的内容之一,来自济南的赵相甲老师执教的大海啊故乡让我对基本功展示有了更深的认识。一开课,教师让大家以故乡为主题,在
21、背景音乐的伴奏下谈感受,这是大多数老师都会想到的一个导入方式,而其精彩点就在于背景音乐是赵老师现场键盘来演绎的,优美的琴声一下子把同学及现场老师带入了一个真实的思乡意境,同学们积极地举手发言,紧接着,在歌曲伴奏的音乐下老师将自己的故乡情结娓娓道来,那富有磁性的声音又一次吸引了大家,在课堂内容升华这一环节当中,赵老师再一次充分运用了自己键盘基本功的优势,将大海啊故乡这一乐曲用不同伴奏手法分别演绎出了四种情感,让同学针对屏幕上显示的四张图片(童年、少年、中年、老年)来一一对应,并分别用歌声体现,结果,大家很自然地会运用音乐要素的变化来体现他们所要表现的不同感觉的人物,根本不用老师过多的语言去讲解,
22、因此,基本功展示固然重要,但它不是独立存在的个体,更不是显示显耀自己能力,而应始终为教学活动而服务,这样它的存在才具有意义。同时在本次活动中,还出现了更多让人佩服的展示:动感传神的鼓乐表演、正宗地道的山东快板、现场精湛的古琴技艺.让人羡慕之余,更多的是一种动力,在完成教学工作任务同时我们应该更加注重努力提高自己的各项专业技术技能,让其很好地为音乐教学工作服务。,二、相同课题不同呈现同样精彩。此次活动很多课题都会被大家同时选中,12月16日第2、3节,我们就聆听了来自聊城和临沂的两位老师执讲的同一课题非洲的灵感鼓乐,但这两节课却给我们展示了不一样的精彩。聊城的张丽老师:将鼓搬到了课堂,以现场精彩
23、的鼓乐表演为导入,从眼神、呼吸、身体韵动到复杂得让人眼花缭乱的击鼓手法让在场所有师生为之鼓掌,接下来就以“鼓”这一个道具贯穿了整堂课,紧紧地抓住了课堂上每一位同学的目光和思维,这使我想起了在前阶段高区举行音乐教研活动中张腾飞老师曾说过的一个与之相似的教学案例,我想好的案例就应该与大家共同分享,在学习之余可以加以再创作,或是由此激发灵感,以开拓更加广阔的教学思路。临沂的方玉华老师:同样的课题,方老师却选择了一个最为普通的道具课桌贯穿课堂,看似简单但她的课堂却是调动了全场师生的积极性,整堂课45分钟全场自发的掌声数十次。,简短的视频观看之后,师生一起总结出非洲人的性格及音乐感觉:豪放、疯狂、原始、
24、自然.老师就以这几个词为主导,用平实的语言讲述了非洲猎人从清晨起床出猎到夜晚满载而归普通一天的生活,并同时用手拍击桌面打击出不同节奏、不同强弱的音响,开始老师一人讲述一人拍击,但随着故事的进行,老师绘声绘色的表演,带动了全体同学不约而同地加入到了表演的行列,不光手加入,口中还响起了“嗷嗷”的颇具原始野性感觉的叫喊声,有的甚至和老师一起跳起了野人舞,那一刻整个课堂仿佛真回到了原始社会状态,真正地让大家感受到了这节课的主题“灵感”,并同时意识到:恰当运用力度、强度等音乐要素,不光是鼓,就连桌子都能表现音乐。这节课下来之后,虽然大家意见不一,但我认为,课堂是以学生为中心,“以学定教”,只要学生能够自主快乐地参与其中,并且能从中获得知识,这就应该是一堂好课。方玉华老师虽没有组织精美的语言甚至抛弃了优雅的教态和学生一起“群魔乱舞”,但课堂上和学生完全融为一体、手舞足蹈的场面让我感觉,那一刻,学生真得很开心!那一刻,老师真得很美!那一堂课,真得很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