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评价基础知识.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6137897 上传时间:2023-09-28 格式:PPT 页数:75 大小:2.0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环境评价基础知识.ppt_第1页
第1页 / 共75页
环境评价基础知识.ppt_第2页
第2页 / 共75页
环境评价基础知识.ppt_第3页
第3页 / 共75页
环境评价基础知识.ppt_第4页
第4页 / 共75页
环境评价基础知识.ppt_第5页
第5页 / 共7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环境评价基础知识.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环境评价基础知识.ppt(7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二章 环境评价基础知识,第二章 环境评价基础知识,主要内容,第一节 环境标准,第二节 污染源调查与评价,第二章 环境评价基础知识,一、标准与环境标准二、环境标准体系三、我国主要的环境标准,第一节 环境标准,本节重点:环境标准的概念、分类;我国主要的环境标准。,第二章 环境评价基础知识,一、标准与环境标准,1.标准标准是对经济、技术、科学及其管理中需要协调统一的事物和概念所做的统一规定。它以科学、技术和实践经验的综合成果为基础,经有关方面协商一致,由主管机构批准,以特定形式发布,作为共同遵守的准则和依据。,规定的对象,本质,客观基础,制作过程,第二章 环境评价基础知识,标准的划分按使用范围划分

2、有国际标准、国家标准、区域标准、专业标准、企业标准;按内容划分有基础标准、产品标准、辅助产品标准、原材料标准、方法标准;按成熟程度划分有法定标准、推荐标准、试行标准、标准草案。,第二章 环境评价基础知识,JG,HJ,HG,LB,环保行业标准,建筑行业标准,化工行业标准,旅游行业标准,TD,土地行业标准,第二章 环境评价基础知识,2.环境标准又称环境保护标准。国家为了保护人民健康,促进生态良性循环,实现社会经济发展目标,根据国家的环境政策和法规,在综合考虑本国自然环境特征、社会经济条件和科学技术水平的基础上,规定环境中污染物的允许含量和污染源排放污染物的数量、浓度、时间和速度以及监测方法和其他有

3、关技术规范。,第二章 环境评价基础知识,3.环境标准的作用环境标准是国家环境保护法规的主要组成部分环境标准是环境保护规划的体现环境标准是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依法行政的依据环境标准是推动环境保护科技进步的一个动力环境标准是进行环境评价的准绳环境标准具有投资向导作用,第二章 环境评价基础知识,二、环境标准体系,1.环境标准体系的概念环境标准体系是指各种不同的环境标准依其性质功能及其间客观的内在联系,相互依存、相互衔接、相互补充、相互制约所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第二章 环境评价基础知识,2.环境标准体系结构-五类三级环境标准的分类:环境质量标准、污染物排放标准、环境监测方法标准、环境标准样品标准、环

4、境基础标准。环境标准的分级:国家环境标准、环境保护部标准、地方环境标准。,环境评价工作中涉及到的环境标准主要有:环境质量标准和污染物排放标准。,第二章 环境评价基础知识,环境标准体系框架图,环境标准分为强制性环境标准和推荐性环境标准。推荐性环境标准被强制性环境标准引用,也必须强制执行。,第二章 环境评价基础知识,1)环境质量标准环境质量标准是指为了保障人群健康和社会物质财富、维护生态平衡,并考虑技术条件、经济条件,对环境中有害物质和因素所作的限制性规定。环境质量标准是对污染物质的最高允许含量的要求,是使人体不受损害的最小值。,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095-1996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

5、838-2002声环境质量标准GB 3096-2008,第二章 环境评价基础知识,2)污染物排放标准污染物排放标准是以环境质量标准为基础,为实现环境质量标准,考虑污染治理技术和经济的承受能力,对排入环境的污染物和有害因素所作出的限制性规定。是对污染源(污染物)进行控制的标准。我国既有污染物的综合排放标准,也有行业的污染物排放标准。,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纺织染整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162971996)社会生活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 22337-2008,第二章 环境评价基础知识,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修改版)二类区,锅

6、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13271-2001)二类区,第二章 环境评价基础知识,主导风向E、D类稳定度下SO2正常排放时浓度贡献分布图叠加本底值后为0.1218mg/m3,第二章 环境评价基础知识,3)环境监测方法标准为监测环境质量和污染物排放,规范采样、样品处理、分析测试、数据处理等所作的统一规定(是对指分析方法、测定方法、采样方法、实验方法、检验方法等所作的统一规定)环境中最常见的是分析方法、测定方法、采样方法。,水质 氨氮的测定 蒸馏-中和滴定法HJ 537-2009水质 氨氮的测定 水杨酸分光光度法HJ 536-2009pH水质自动分析仪技术要求HJ/T 96-2003烟尘采样器技术

7、条件 HJ/T 48-1999,第二章 环境评价基础知识,4)环境标准样品标准为保证环境监测数据的准确、可靠,对用于量值传递或质量控制的材料、实物样品,而研制的标准物质。,氮气中二氧化硫GSB 07-1405-2001超声波明渠污水流量计HJ/T15-1996环境监测用钠溶液(500mg/L)GSB 07-1262-2000销毁日本遗弃在华化学武器 芥子砜GSB 07-1620-2003,第二章 环境评价基础知识,5)环境基础标准对环境标准工作中,需要统一的技术性术语、符号、代号(代码)、图形、量纲单位及信息编码等所作的统一规定。,水污染物名称代码HJ 525-2009大气污染物名称代码 HJ

8、 524-2009 环境保护图形标志排放口(源)GB 15562.1-1995,环境保护图形标志排放口(源),第二章 环境评价基础知识,3.环境标准之间的关系环境质量标准和污染物排放标准是环境标准体系的主体,是实现环境标准体系目标的基本途径和表现;环境基础标准是环境标准体系的基础,是环境标准的“标准”;环境监测方法标准、环境标准样品标准构成环境标准体系的支持系统。它们服务于环境质量标准和污染物排放标准。,第二章 环境评价基础知识,4.环境质量标准与环境质量基准环境质量基准是指环境中污染物对特定对象(人或其他生物等)不产生不良或有害影响的最大剂量(无作用剂量)或浓度水平。,区别:环境质量基准是由

9、污染物同特定对象之间的剂量反应关系确定的,不考虑社会、经济、技术等人为因素,不具有法律效力;环境质量标准是以前者为依据,并考虑社会、经济、技术等因素,经过综合分析制定的,由国家管理机关颁布,一般具有法律的强制性联系:环境质量基准是制定环境质量标准的科学依据,环境质量标准规定的污染物容许剂量或浓度原则上应小于或等于相应的基准值。,大气中SO2的环境质量基准:年平均浓度0.115mg/L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中SO2浓度限值:年平均浓度0.10mg/L(三级标准),第二章 环境评价基础知识,4、标准的实施,地方标准优先于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优先于综合标准。跨省河流、湖泊以及由大气传输引起的环境质量标准执行

10、方面的争议,由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协调解决,协调无效时,报国家环境保护总部协调解决。国家环境标准和国家环境保护总部标准由国家环境保护总部负责解释;国家环境保护总部可委托有关技术单位解释。,第二章 环境评价基础知识,50,15,80,第二章 环境评价基础知识,山东省饮食业油烟排放标准DB37/597-2006,第二章 环境评价基础知识,三、我国主要的环境标准,我国环境标准的历史我国的环境保护标准是与环境保护事业同时起步、发展的。我国第一个环境保护标准工业“三废”排放试行标准,标准编号:GBJ4-73,自1974年1月1日起实施。,第二章 环境评价基础知识,国务院环境

11、保护领导小组,1974年,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1982年,国家环境保护局,1984年,国家环境保护总局,1998年,2008年,国家环境保护部,制定国家环境保护标准300余项,平均每年发布30余项标准。,现行国家环境保护标准数量已经突破1000项。,第二章 环境评价基础知识,历年发布的国家环境保护标准名录(截至2009 年12 月31 日),第二章 环境评价基础知识,1.大气环境标准体系大气环境质量标准: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第二章 环境评价基础知识,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环境空气

12、质量功能区分类一类区:为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和其它需要特殊保护的区域;二类区:为城镇规划中确定的居民区、商业交通居民混合区、文化区、一般工业区和农村地区;三类区:特定工业区。,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分级一类区执行一级标准;二类区执行二级标准;三类区执行三级标准。,第二章 环境评价基础知识,第二章 环境评价基础知识,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第二章 环境评价基础知识,第二章 环境评价基础知识,2.水环境标准体系水环境质量标准: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污染物排放标准: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第二章 环境评价基础知识,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13、GB3838-2002),地表水功能区分类I类:主要使用于源头水、国家自然保护区;II类:主要使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一级保护区、珍贵鱼类保护区、鱼虾产卵地等;III类:主要使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二级保护区、一般鱼类保护及游泳区;IV类:主要使用于一般工业用水区及人体非接触的娱乐用水区;V类:主要使用于农业用水区及一般景观要求水域。,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分级对应地表水上述五类功能区,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限值分五类。,第二章 环境评价基础知识,第二章 环境评价基础知识,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第二章 环境评价基础知识,3.声环境标准声环境质量标准:声环境

14、质量标准(GB 3096-2008)环境噪声排放标准:社会生活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 22337-2008)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 12348-2008),第二章 环境评价基础知识,声环境质量标准(GB 3096-2008),声环境功能区分类0类声环境功能区:指康复疗养区等特别需要安静的区域。1类声环境功能区:指以居民住宅、医疗卫生、文化教育、科研设计、行政办公为主要功能,需要保持安静的区域。2类声环境功能区:指以商业金融、集市贸易为主要功能,或者居住、商业、工业混杂,需要维护住宅安静的区域。3类声环境功能区:指以工业生产、仓储物流为主要功能,需要防止工业噪声对周围环境产生严重影响

15、的区域。4类声环境功能区:指交通干线两侧一定距离之内,需要防止交通噪声对周围环境产生严重影响的区域,包括4a类和4b类两种类型。4a类为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二级公路、城市快速路、城市主干路、城市次干路、城市轨道交通(地面段)、内河航道两侧区域;4b类为铁路干线两侧区域。,各类声环境功能区适用相应的环境噪声等效声级限值。,第二章 环境评价基础知识,第二章 环境评价基础知识,第二章 环境评价基础知识,第二章 环境评价基础知识,一、污染源概述二、污染源调查三、污染源评价,第二节 污染源调查与评价,本节重点:污染源的概念 污染源调查方法 污染源评价方法,第二章 环境评价基础知识,一、污染源概述,1.污

16、染物污染物:以不适当的浓度、数量、速度、形态和途径进入环境系统并对环境系统产生污染或破坏的物质或能量。一次污染物二次污染物,污染物发生源,由污染源直接排入环境的,其物理和化学性状未发生变化的污染物。,一次污染物在物理、化学因素或生物的作用下发生变化,或与环境中的其他物质发生反应所形成的物理、化学性状与一次污染物不同的新污染物。,第二章 环境评价基础知识,第二章 环境评价基础知识,2.污染源污染源:污染源是指造成环境污染的污染物发生源,通常是指向环境排放有害物质或对环境产生有害影响的场所、设备或装置。按污染物产生属性:天然污染源和人为污染源;按排放污染的种类:有机污染源、无机污染源、热污染源、噪

17、声污染源、放射性污染源等;按污染的主要对象:大气污染源、水体污染源和土壤污染源等;按污染产生行业:工业污染源、农业污染源、交通运输污染源和生活污染源等。按污染源的排放形式:点源、线源、面源、体源。按移动特征:移动源、固定源。,第二章 环境评价基础知识,火山爆发,2009年1月17日,吉林市龙潭区龙兴村承德街道一化工厂发生爆炸。,第二章 环境评价基础知识,二、污染源调查,污染源调查是根据控制污染、改善环境质量的要求,对某一地区(如一个城市或一个流域)造成污染的原因进行调查,建立各类污染源档案,在综合分析的基础上选定评价标准,估量并比较各污染源对环境的危害程度及其潜在危险,确定该地区的重点控制对象

18、(主要污染源和主要污染物)的分布和控制方法。,第二章 环境评价基础知识,1.污染源调查内容工业污染源农业污染源生活污染源,第二章 环境评价基础知识,工业污染源调查,第二章 环境评价基础知识,农业污染源,第二章 环境评价基础知识,生活污染源,第二章 环境评价基础知识,2.污染源调查方法污染物排放量的确定方法物料衡算法排污系数法(经验系数法)实测计算法,第二章 环境评价基础知识,物料衡算法物料平衡法的原理用质量平衡法建立污染物发生模型,是物质不灭定律在污染源评价中的应用,该模型的推导来自于物质总体的质量平衡。在生产过程中,投入的物料量G投入等于产品所含这种物料的量G产品与这种物料流失量G流失的总和

19、。,第二章 环境评价基础知识,当投入的物料在生产过程中发生化学反应时,可按照总物料衡算公式进行计算:,第二章 环境评价基础知识,例1 某企业年投入物料中的某污染物A总量为9000t,进入回收产品中的A总量为2000t,经净化处理掉的A总量为500t,生产过程中被分解、转化的某污染物总量为100t,A的排放量为5000t,则进入产品中的A总量为(),14000t 5400tC.6400t D.1400t,第二章 环境评价基础知识,在可研文件提供的基础资料比较翔实或对生产工艺熟悉的条件下,应优先采用物料衡算法计算污染物排放量,理论上讲,该方法是最精确的。,第二章 环境评价基础知识,排污系数法(经验

20、系数法)排污系数的概念指在典型工况生产条件下,生产单位产品(使用单位原料)所产生的污染物量经末端治理设施削减后的残余量,或生产单位产品(使用单位原料)直接排放到环境中的污染物量。,第二章 环境评价基础知识,产污系数,即污染物产生系数,指在典型工况生产条件下,生产单位产品(或使用单位原料等)所产生的污染物量。,排污系数与产污系数何时相等?,排污系数与产污系数的区别,第二章 环境评价基础知识,根据生产过程中,单位产品的经验排污系数进行计算。,排污系数是在特定条件下产生的。各地区,各单位由于生产技术条件的不同,污染物排放系数和实际排放系数可能有很大差别。因此,在选择时,应根据实际情况加以修正。,学会

21、利用产排污系数手册进行污染物的产生量与排放量计算,排污系数法计算原理,第二章 环境评价基础知识,例2 某厂上报的统计资料显示新鲜工业用水0.9万t,但水费单显示新鲜工业用水1.2万t,无监测排水流量,排污系数取0.7,其工业废水排放()万t。,A.690,B.6900 C.660 D.6600,例1 某企业年烧柴油200t,重油300t,柴油燃烧排放系数1.2万标m3/t,重油燃烧排放系数1.5万标m3/t,废气年排放量为()万标m3。,A.1.26,B.0.63 C.0.75,D.0.84,第二章 环境评价基础知识,工业污染源产排污系数,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 工业污染源产排污系数手册第一次全

22、国污染源普查 畜禽养殖业源产排污系数手册 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 水产养殖业污染源产排污系数手册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 肥料流失系数手册 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 农药流失系数手册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 农田地膜残留系数手册 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 城镇生活源产排污系数手册,第二章 环境评价基础知识,第二章 环境评价基础知识,第二章 环境评价基础知识,实测计算法 通过在正常的生产情况下,对重点污染源在有代表性的采样点上取样,测得废水、废气、废渣中污染物的浓度及废水、废气的流量,废渣的排放量,经计算得出污染物排放量。,第二章 环境评价基础知识,例 某造纸厂使用矩形排水渠排水,现测得水渠宽度0.6m,水深是

23、0.7m,平均流速0.12m/s,COD浓度 145mg/L(g/m3),求该厂年排放COD总量。解:1)计算体积流量Q=0.12m/s0.6m0.7m=0.0504m3/s3600s/h=181.44(m3/h)2)年排放COD总量M=CQ=145(g/m3)181.44(m3/h)=26309(g/h)24(h/d)365(d/a)10-6(t/g)=230(t/a),第二章 环境评价基础知识,三、污染源评价,1.污染源评价目的污染源评价是在污染源和污染物调查的基础上进行的,是对污染源潜在污染能力的鉴别和比较。通过把具有不同量纲的量进行标准化处理,使其具有可比性,然后进行分析比较。,第二章

24、 环境评价基础知识,2.污染源评价方法等标污染负荷法1)等标污染负荷2)等标污染指数3)污染负荷比,第二章 环境评价基础知识,1)等标污染负荷,a.污染物的等标污染负荷 污染源的某种污染物的等标污染负荷定义为:,Qij第 j 个污染源的介质排放流量(m3/s);Cij该污染源中第 i 种污染物的排放浓度;C0i第 i 种污染物的排放标准。,第二章 环境评价基础知识,b.污染源的等标污染负荷 一个污染源(序号为 j)的等标污染负荷,等于其所排各种污染物等标污染负荷之和。,c.评价范围内某种污染物的等标污染负荷整个评价范围内的多个污染源都含有第i种污染物,则该污染物在整个评价范围内的等标污染负荷等

25、于其境内所有污染源中该污染物等标污染负荷之和。,第二章 环境评价基础知识,整个评价范围内的所有污染源的所有污染物的等标污染负荷之和,称为该评价范围内的总等标污染负荷。即:,第二章 环境评价基础知识,2)等标污染指数,等标污染指数是指所排放污染物的浓度超过排放标准的倍数,简称超标倍数。,Nij 第 j 个污染源的第 i 种污染物的等标污染指数,无量纲;Cij该污染源中第 i 种污染物的排放浓度;C0i第i 种污染物的排放标准。,等标污染指数可确定某种污染物的污染程度。,第二章 环境评价基础知识,3)污染负荷比,a.在一个污染源内 其所排放的某种污染物的等标污染负荷占该污染源的等标污染负荷之百分比

26、,称为这种污染物对于该污染源的污染负荷比,记作Kij。,污染负荷比Kij中的最大值对应于最主要的污染物。,第二章 环境评价基础知识,b.在整个评价范围内 一个污染源所排放所有污染物的等标污染负荷之和占该评价范围总等标污染负荷之百分比,称为该污染源对于这个评价范围的污染负荷比,记作Kj。,污染负荷比Kj中的最大值对应于最主要的污染源。,第二章 环境评价基础知识,在整个评价范围内,所有污染源所排放的同一种污染物的等标污染负荷之和占该评价范围总等标污染负荷之百分比,称为该污染物对于这个评价范围的污染负荷比,记作Ki。,污染负荷比中的最大值对应于评价范围内最主要的污染物。,第二章 环境评价基础知识,作业题已知某地区建有造纸厂,酿造厂和食品厂。其污水排放量和污染物监测结果如表,试确定该地区的主要污染物和主要污染源。,第二章 环境评价基础知识,表 各厂污水排放量和污染物浓度(mg/L)(含污染物排放标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