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送成本管理.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6147315 上传时间:2023-09-29 格式:PPT 页数:59 大小:1.1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配送成本管理.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9页
配送成本管理.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9页
配送成本管理.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9页
配送成本管理.ppt_第4页
第4页 / 共59页
配送成本管理.ppt_第5页
第5页 / 共5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配送成本管理.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配送成本管理.ppt(5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八章 配送成本,第一节 配送成本的含义与特征,一、,二配送成本的特征 配送成本是物流成本的一种,其特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配送成本的隐蔽性。如同物流成本冰山理论指出的一样,要想直接从企业的财会业务中完整地提取出企业发生的配送成本难以办到。通常的财务会计不是完全不能掌握配送成本,通过“销售费用”、“管理费用”科目可以看出部分配送费用情况。但这些科目反映的费用仅仅只是全部配送成本的一部分,即企业对外支付的配送费用,并且这一部分费用往往是混同在其他有关费用中而并不是单独设立“配送费用”科目进行独立核算。具体来讲,在商业企业中,配送所发生的费用是计算在销售费用中的;同样,备货时支付的费用最终也

2、会归入销售费用;而配送中发生的人工费用与其他部门的人工费用一起分别列入管理费用和销售费用;与配送有关的利息和企业内的其他利息一起计入营业外费用。这样企业支出的有关配送费用实际上就隐藏在了各种财务会计科目中,管理人员很难意识到配送管理的重要性之所在。,(2)配送成本削减具有乘数效应。假定销售额为1 000元,配送成本为100元。如果配送成本降低10,就可以得到10元的利润,这种配送成本削减的乘数效应是不言自明的。假如这个企业的销售利润率为2,则创造10元的利润,需要增加500元的销售额。即降低10的配送成本所起的作用相当于销售额增加50。可见,配送成本的下降会产生极大的效益。,(3)配送成本的“

3、效益背反”。就如同物流成本的“效益背反”一样,由于配送中心是一比较综合的物流系统,“效益背反”的现象也比较明显。譬如,尽量减少库存据点以及库存,必然引起库存补充频繁,从而增加运输次数,同时,仓库的减少,会导致配送距离变长,运输费用进一步增大。此时一方成本降低,另一方成本增大,产生成本二律背反状态。如果运输费的增加超过保管费的降低部分,总的成本反而会增加,这样减少库存据点以及库存变得毫无意义。例如,简化包装,可降低包装作业强度,进而降低包装成本。但与此同时却导致仓库里货物堆放不能过高,降低了保管效率,而且,由于包装简化,在装卸和运输过程中容易出现包装破损,导致搬运效率降低,破坏率增加。,三、,四

4、、,配送企业采用制造企业成本计算方法,应用于配送成本的计算有一定的缺陷,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计算不准确,另一个方面是成本控制可能产生负功能行为。传统的成本计算方法注重有形产品成本,而属于服务业的配送作业,产出的无形产品,应该考虑对于配送成本进行归集分配,克服因采用传统的成本计算方法产生的问题,从而保证配送成本计算信息的真实性和成本计算的客观性。作业成本法作为一种被逐渐推广使用的成本计算方法,在配送成本的计算中使用,有其实际意义,第二节 作业成本法一、作业成本法理论的产生 作业成本法(Activity-based Costing,简称ABC)起源于美国,首先是科勒(KohlerEric

5、 L)的作业会计思想,其思想主要来自于对20世纪30年代水力发电活动的思考,作业会计的假设是所有的成本都是变动的,所有的成本都能够找出具体负责人,控制由责任人实施,科勒的作业会计思想第一次把作业的观念引入会计和管理之中,被认为是作业成本法的萌芽;其次是斯拖布斯(G.T.Staubus)的会计思想,斯拖布斯是第二位研究作业成本法的学者,他分别在1954年的收益的会计概念、1971年的作业成本计算和投入产出会计和,1988年的服务与决策的作业成本计算决策有用框架中的成本会计等著作中提出了一系列的作业成本观念;最后是20世纪末作业成本法研究的全面兴起,1984年,美国的罗宾.库珀(Robin Coo

6、per)和罗珀特开普兰(Robert S.Kaplan)两位教授在前人的基础上,对ABC的现实意义、动作程序、成本动因选择、成本库的建立等重要问题进行了全面、深入的分析,系统地提出了作业成本法。从此,作业成本法得到了理论界大力推崇,从而使得作业成本法在理论上日趋完善;在实务上的应用也日益广泛,美、日和西欧诸国的企业,尤其是竞争激烈和人工成本很低的高新技术企业,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二、作业成本法的核心思想及计算步骤(一)核心思想 作业成本法是一种以“作业”为基础,以“成本驱动因素”理论为依据,通过分析成本发生的动因,对构成产品成本的各种间接费用,采用不同间接费用率进行不同成本分配,最终确定产品成

7、本的一种成本计算方法。作业成本法在分配成本的过程中,涉及到的概念有:资源、作业、作业成本库、资源动因和作业动因等。(二)作业成本法的计算步骤如下:,1.直接成本费用的归集:包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其他直接费用;2.作业的鉴定:在企业采用作业成本法核算系统之前,首先应分析确定构成企业作业链的具体作业,这些作业受业务量而不是受产出量的影响;3.成本库费用的归集:在确定了企业的作业划分之后,就需要以作业为对象,根据作业消耗资源的情况,归集各作业发生的各种费用,并把每个作业发生的费用集合分别列作一个成本库;4.成本动因的确定:成本动因即引起成本发生的因素,为各成本库确定合适的成本动因,是作业成本法成本

8、库费用分配的关键;,5.成本动因费率计算:成本动因费率是指单位成本动因所引起的制造费用的数量,成本动因费率的计算用公式表示为:R=C/D 式中:R成本库的成本动因费率C成本库的费用D成本库的成本动因总量6.成本库费用的分配:计算出成本动因费率后,根据各产品消耗各成本库的成本动因数量进行成本库费用的分配,每种产品从各成本库中所分配所得的费用之和,即为每种产品的费用分配额;7.作业成本的计算:作业的总成本是作业过程中所发生的直接成本与其他费用之和:总成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其他费用,三、确定配送作业活动内容 按照国家质量监督局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物流术语中关于配送的解释:在经济合理区域内

9、,根据用户的要求,对物品进行拣选、加工、包装、分割、组配等作业,并按时送达指定地点的物流活动。配送作业主要基本环节:由备货、理货和送货三个,其中每个环节又包含若干项具体的活动,一个完整的配送作业结构组成具体如图1所示:,四、对配送作业的成本动因分析(一)取得配送成本信息 成本动因即成本形成的驱动因素,是引起成本发生的那些重要的业务活动和事件的特征,配送的成本动因就是各项配送作业环节,配送作业的每个环节引起了资源的耗用,这种资源的耗用是隐藏其后的某种推动力所引起的,这种隐藏的推动力就是成本动因。成本动因支配着成本行为,决定着成本的产生,是成本分配的标准。因此,配送成本的信息可以用表1表示。,(二

10、)配送作业的资源动因 把配送成本分配到各作业环节中去,必须要了解产生成本的行为有哪些,从而恰当识别成本动因。根据成本动因在资源流动中所处的位置,通常可将其分为资源动因和作业动因两类。资源动因连接着资源和作业,而作业动因连接着作业和服务,把资源分配到作业中的动因是资源动因,把作业环节分配到配送服务成本中的动因是作业动因。由配送作业活动的内容可以看出,配送作业包括了集货、分拣、配货、配装、配送运输、送达服务和配送加工这些环节,根据作业成本法的“作业消耗资源并导致成本的发生”的基本原理,配送作业消耗的资源见表2。,(三)配送作业的作业动因 把作业环节分配到配送服务成本中的动因是作业动因。配送作业动因

11、是配送作业发生的原因,是将作业成本分配到最终产品及劳务的方式和原因,它反映的是产品消耗作业的情况。一般配送活动的作业动因见表3。,五、作业成本法在配送成本计算中的应用 如某配送企业为两个零售店进行某种商品的配送作业,以配送作业中的一个环节分拣作业为例,具体数据见表4、表5。,由上述例子可以看出,零售店甲和零售店乙虽然每月订货数量相同,但是由于订货频次不同,每次的订货量也不同,根据给定的分拣作业环节的单价,得出表6的数据。,由以上例子可以看出,在配送数量相同的情况下,由于订货次数不同,所以反映出的订货频率不同,体现在成本动因上计算出的分拣总成本不同,最后分配到不同零售商单位产品在配送作业中的分拣

12、环节成本分别为0.04元和0.16元,这种不同如果采用前述的三种成本计算法是不能计算出来的。,作业成本法的优点主要体现在:(1)有利于提供具体的配送作业消耗费用的正确信息资料.为客户提供有说服力的配送服务收费标准,做到每项作业有据可依,增强客户对配送企业的信任感,同时提升配送企业自身的价值。(2)有利于降低配送作业的成本.根据作业成本分析,找出增值性和非增值性的作业,对于成本比较高的作业环节,配送企业寻找降低的方法,为客户提供合理的配送方案。,(3)有利于配送企业的正确决策。由于配送企业个性化生产的要求高,配送企业面对众多的客户,每个客户要求的配送服务不同,货物的种类不同,配送的目的地不同,货

13、物存放的时间不同,配送的频率与数量不同,小批次、个性化服务特点鲜明,采用作业成本法,决策者可以充分了解不同配送模式下的配送成本,为选择合理的配送方式提供依据。(4)有利于实现配送企业的标准化作业.采用作业成本法,对于直接材料和直接人工进行标准消耗量和标准单价的制定,然后根据配送服务数量,直接计算出配送作业的直接材料和直接人工标准成本,大大方便了配送企业的成本与利润核算。,一、,配送服务与配送成本之间的关系?,配送服务提高,成本一定,配送成本增加,配送服务提高,混合策略的基本思想是,尽管采用纯策略易形成一定的规模经济,并使管理简化,但由于产品品种多变、规格不一、销量不等等情况,采用纯策略的配送方

14、式超出一定程度不仅不能取得规模效益,反而还会造成规模不经济。而采用混合策略,合理安排企业自身完成的配送和外包给第三方物流完成的配送,能使配送成本最低。,混合策略的选择案例,当企业拥有多种产品线时,不能对所有产品都按同一标准的顾客服务水平来配送,而应按产品的特点、销售水平,来设置不同的库存、不同的运输方式以及不同的储存地点,忽视产品的差异性会增加不必要的配送成本。,共同配送也称共享第三方物流服务,指多个客户联合起来共同由一个第三方物流服务公司来提供配送服务。它是在配送中心的统一计划、统一调度下展开的。共同配送是由多个企业联合组织实施的配送活动。共同配送的本质是通过作业活动的规模化降低作业成本,提

15、高物流资源的利用效率。共同配送是指企业采取多种方式,进行横向联合、集约协调、求同存异以及效益共享。,这种配送有两种情况:一是中小生产、零售企业之间分工合作实行共同配送,即同一行业或在同一地区的中小型生产、零售企业单独进行配送的运输量少、效率低的情况下进行联合配送,不仅可减少企业的配送费用,配送能力得到互补,而且有利于缓和城市交通拥挤,提高配送车辆的利用率;第二种是几个中小型配送中心之间的联合,针对某一地区的用户,由于各配送中心所配物资数量少、车辆利用率低等原因,几个配送中心将用户所需物资集中起来,共同配送。,4、配送成本控制 配送成本控制是采用特定的理论、方法、制度等对配送各环节发生的费用进行

16、有效的计划和管理。在对配送成本进行计算和分析的基础上,配送成本的控制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加强配送的计划性 在配送活动中,临时配送、紧急配送或无计划的随时配送都会大幅度增加配送成本,因为这些配送降低了设备、车辆的使用效率。为了加强配送的计划性,需要建立客户的配送计划申报制度。在实际配送过程中应针对商品的特性,制定不同的配送计划和配送制度。(2)加强配送相关环节的管理 配送活动是一系列相关活动的组合,加强配送相关环节的管理,就是要通过采用先进、合理的技术和装备,加强经济核算,改善配送管理来提高配送效率,减少物资周转环节,加快配送速度,扩大配送量。进而降低配送成本。,(3)采取共同配送,实现

17、规模效益 在实际配送活动中,配送往往是小批量、多频次的输送,单位成本高,而共同配送是几个企业联合起来集小量为大量,共同利用同一配送设施进行配送。对连锁企业而言,不失为实现规模效益的一种有效办法。(4)确定合理的配送路线 配送路线合理与否对配送速度、成本、效益影响很大,因此,采用科学方法确定合理的配送路线是配送的一项重要工作。确定配送路线可以采用各种数学方法和在数学方法基础上发展和演变出来的经验方法进行定量或定性分析得出。无论采用何种方法,都必须考虑以下条件:客户对商品品种、规格和数量的要求。客户对货物发到时间的要求。车辆容积及载重量。交通管理部门允许通行的时间。现有运力及可支配运力的范围。,(5)建立自动管理系统,提高配送效率 在配送活动中,分拣、配货要占全部劳动的60左右,而且最容易发生错误。如果在拣货配货中运用自动管理系统,应用条形码技术,就可以使拣货快速、准确,配货简单、高效,从而提高配送效率,节省劳动力,降低配送费用。(6)进行合理的车辆配载,提高运输效率 不同客户的需求情况各不相同,订货品种也不大一致。一次配送的货物往往可能有多个品种。这些品种不仅形状、储运性质不一,而且密度差别较大。密度大的商品往往达到了车辆的载重量,但体积剩余大;密度小的商品虽然达到车辆的最大体积,但达不到载重量。实行轻重配装,既能使车辆满载,又能充分利用车辆的有效体积,从而大大降低运输费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