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体协商和集体合同法.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6148611 上传时间:2023-09-29 格式:PPT 页数:18 大小:266.4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集体协商和集体合同法.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集体协商和集体合同法.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集体协商和集体合同法.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集体协商和集体合同法.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集体协商和集体合同法.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集体协商和集体合同法.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集体协商和集体合同法.ppt(1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五章 集体协商与集体合同法,一、概述二、劳动合同的订立、内容和效力三、劳动合同的履行和变更四、劳动合同的解除和终止,一、集体协商和集体合同概述(一)概念集体协商是指劳动者通过自己的组织或代表与相应的雇主、雇主组织或者其代表签订集体合同进行商谈的行为。集体合同(团体协约、团体合同),是指个别或多数雇主或雇主团体,与代表工人的团体或者由工人依照国家法令选举并授权的代表缔结的关于规定工作条件及雇佣条件的书面契约。(国际劳工组织关于团体协约的建议书),根据我国集体合同规定,集体合同,是指用人单位与本单位职工根据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就劳动报酬、工作时间、休息休假、劳动安全卫生、职业培训、保险福利等

2、事项,通过集体协商签订的书面协议;专项集体合同,是指用人单位与本单位职工根据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就集体协商的某项内容签订的专项书面协议,如劳动安全卫生、女职工权益保护、工资调整机制等。行业性或区域性集体合同,在县级以下区域内,建筑业、采矿业、餐饮服务业等行业可以由工会与企业方面代表订立行业性集体合同,或者订立区域性集体合同。,(二)集体劳动合同制度的特点第一,集体协商的过程是劳资双方共同参与的过程;改变劳动者的不利局面,进行双方利益均衡第二,集体协商的过程中,劳资双方须本着诚实信用的原则履行协商义务;第三,集体协商是劳资双方共同议定劳动条件的过程,包括工资、双方权利义务关系、集体合同的执行

3、等问题。,(三)集体合同与一般劳动合同的区别(1)主体不同。劳动者集体v.单个劳动者(2)目的不同。改善劳动待遇v.建立劳动关系(3)内容不同。全体职工普遍关心的劳动条件、劳动标准、劳动待遇v.劳动关系各方面(4)形式不同。书面v.书面&事实(5)生效方式不同。报劳动部门审查v.双方协商一致(6)效力不同。全体劳动者和用人单位v.单个劳动者与其用人单位,二、我国集体合同的订立和内容(一)集体协商1、集体协商代表概述根据集体合同规定,集体协商代表,是指按照法定程序产生并有权代表本方利益进行集体协商的人员。集体协商双方的代表人数应当对等,每方至少3人,并各确定1名首席代表。双方首席代表可以书面委托

4、本单位以外的专业人员作为本方协商代表。委托人数不得超过本方代表的三分之一。首席代表不得由非本单位人员代理。用人单位协商代表与职工协商代表不得相互兼任。,(1)职工一方协商代表第一,建立工会的,协商代表由本单位工会选派。首席代表由本单位工会主席(无主席的,由工会主要负责人)担任或由其书面委托其他协商代表代理首席代表。工会可以更换协商代表。第二,未建立工会的,在上级工会指导下,协商代表由本单位职工民主推荐,并经本单位半数以上职工同意。首席代表从协商代表中民主推举产生。经本单位半数以上职工同意可以更换协商代表。(2)单位一方协商代表协商代表由用人单位法定代表人指派,首席代表由单位法定代表人担任或由其

5、书面委托的其他管理人员担任。法定代表人可以更换协商代表。,2、集体协商代表权益(主要针对职工代表)第一,协商代表应当维护本单位正常的生产、工作秩序,不得采取威胁、收买、欺骗等行为;应当保守在集体协商过程中知悉的用人单位的商业秘密。第二,职工一方协商代表在其履行协商代表职责期间劳动合同期满的,劳动合同期限自动延长至完成履行协商代表职责之时,除出现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不得与其解除劳动合同:(一)严重违反劳动纪律或用人单位依法制定的规章制度的;(二)严重失职、营私舞弊,对用人单位利益造成重大损害的;(三)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第三,职工一方协商代表履行协商代表职责期间,用人单位无正当理由不得调整

6、其工作岗位。,3、集体协商程序第一,集体协商任何一方均可就签订集体合同或专项集体合同以及相关事宜,以书面形式向对方提出进行集体协商的要求。第二,一方提出进行集体协商要求的,另一方应当在收到集体协商要求之日起20日内以书面形式给以回应,无正当理由不得拒绝进行集体协商。第三,集体协商会议由双方首席代表轮流主持,由一方首席代表提出协商的具体内容和要求,另一方首席代表就对方的要求作出回应;然后双方就商谈事项发表各自意见,开展充分讨论;最后双方首席代表归纳意见。第四,集体协商达成一致的,应当形成集体合同草案或专项集体合同草案,由双方首席代表签字。未达成一致意见或出现事先未预料的问题时,经双方协商,可以中

7、止协商。中止期限及下次协商时间、地点、内容由双方商定。,4、集体协商争议的协调处理第一,集体协商过程中发生争议,双方当事人不能协商解决的,当事人一方或双方可以书面向当地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提出协调处理申请;未提出申请的,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认为必要时也可以进行协调处理;第二,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应当组织同级工会和企业组织等三方面的人员,共同协调处理集体协商争议。第三,协调处理集体协商争议,应当自受理协调处理申请之日起30日内结束协调处理工作。期满未结束的,可以适当延长协调期限,但延长期限不得超过15日。第四,协调处理集体协商争议完毕后,应制作协调处理协议书,由争议协调处理人员和争议双方首席代表签字盖章后生

8、效。争议议双方均应遵守生效后的协调处理协议书。,(二)集体合同的订立第一,职工讨论。经双方协商代表协商一致的集体合同草案或专项集体合同草案应当提交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全体职工讨论。应当有三分之二以上职工代表或者职工出席,且须经全体职工代表半数以上或者全体职工半数以上同意,草案方获通过。第二,签字与期限。集体合同草案经职工代表大会或者职工大会通过后,由集体协商双方首席代表签字。合同期限一般为1至3年,期满或双方约定的终止条件出现,即行终止。合同期满前3个月内,任何一方均可向对方提出重新签订或续订的要求。,(三)集体合同的内容1、集体合同分类(1)经济议题这是集体合同内容的核心。包括工资、员工福利和工

9、时等。(2)制度议题包括工会和共同管理制度,如工会安全、工会会费的扣缴、不罢工条款、共同决定条款等。(3)行政议题与非经济性有关的议题,但也影响双方的经济地位和生产效率。如员工纪律、劳动安全卫生、公司的技术改造等。,2、集体合同内容包括劳动报酬、工作时间、休息休假、劳动安全与卫生、补充保险和福利、女职工和未成年工的特殊保护、职业技能培训、劳动合同管理、奖惩、裁员、集体合同期限等各方面。,三、集体合同的履行、变更、解除和终止(一)集体合同的履行1、全面履行原则是指集体合同当事人应严格按照合同约定的具体条件,全面履行合同约定的义务。为确保集体合同的全面履行,双方当事人可建立集体合同履行的定期监督检

10、查制度。2、协作履行原则是指集体合同双方当事人要本着合作、诚实的态度履行合同约定义务。这是因为双方在根本利益上具有一致性。,(二)集体合同的变更、解除双方协商代表协商一致,可以变更或解除集体合同或专项集体合同。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变更或解除集体合同或专项集体合同:其一,企业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用人单位因被兼并、解散、破产等原因,致使集体合同或专项集体合同无法履行的;其二,不可抗力导致集体合同难以履行。因不可抗力等原因致使集体合同或专项集体合同无法履行或部分无法履行的;其三,双方协商一致变更或解除。集体合同或专项集体合同约定的变更或解除条件出现的;其四,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发生变化。如关于劳

11、动报酬、休息休假、劳动保险和福利方面发生变化。变更或解除集体合同或专项集体合同适用集体协商程序。,(三)集体合同的终止(1)集体合同期满(2)集体合同因当事人企业一方因故破产、倒闭(3)企业发生分立、合并。包括以下几种情形:第一,原订立集体合同的企业另成立一个新企业,原企业集体合同继续有效,但该合同对与新企业订立劳动合同的职工没有约束力;第二,两个分别签订集体合同的企业合并成一个新企业,原集体合同终止;第三,一个订立集体合同的企业合并另一个订立集体合同的企业,则被吞并的企业集体合同终止,执行并入企业的集体合同。,四、不当劳动行为(unfair labor practice)(仅作了解)其最初含

12、义是雇主滥用经济优势地位,以违反劳动法律规则的行为对抗工会的措施或行为,现在也包括工会滥用自己的组织优势地位,采取某些措施威胁雇主的行为。(一)雇主的不当劳动行为1、干预、限制或强迫受雇者行使团结权、协商权和结社权;2、控制或干预任何劳工组织的组成或日常行政事务,或提供财务或其他协助;3、在雇佣、解雇或其他雇佣条件方面,对员工采取差别待遇,并以此鼓励或阻止工人加入工会;4、因受雇者提出劳动诉讼或出庭作证而给与差别待遇;防止雇主对员工的报复。5、拒绝对受雇者代表进行集体协商。,(二)工会的不当劳动行为工会的巨大作用,如好莱坞编剧大罢工1、强迫或限制受雇者行使团结权、协商权和争议权,强迫或限制雇主选择协商代表;2、促使雇主对特定受雇者差别待遇;或强迫雇主对未履行劳务之工人给以报酬。3、拒绝与雇主诚信协商;4、从事非法怠工、罢工或抵制行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