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资源、环境问题.ppt

上传人:sccc 文档编号:6151711 上传时间:2023-09-29 格式:PPT 页数:53 大小:8.4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的资源、环境问题.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3页
中国的资源、环境问题.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3页
中国的资源、环境问题.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3页
中国的资源、环境问题.ppt_第4页
第4页 / 共53页
中国的资源、环境问题.ppt_第5页
第5页 / 共5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的资源、环境问题.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的资源、环境问题.ppt(5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中国资源、环境问题,一、资源问题的表现:,()资源总量大,人均量小。(资源基本国情),()资源有效利用率低,浪费、破坏严重,()资源空间分布不平衡,()资源总体质量不高,结构性短缺,我国主要资源情况与世界水平相比较,资源问题的主要表现为:,(“资源大国,资源小国”),人均资源短缺,这是我国自然资源国情的基本特征,表格二:资源利用率,我国目前82%河流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其中20%已完全丧失使用功能.,资源利用率低,破坏与浪费严重(以水资源为例):,水资源污染严重,中国的环境问题,关于环境问题的思考,、我国环境亮起“黄牌”的原因是什么?,环境问题的实质是发展问题。中国开始走上工业化道路,目前正处

2、于工业化快速发展阶段,人口也进入持续增长阶段,加之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和技术、管理水平比较低,人与环境的关系日趋紧张,环境问题日益突出。,、人与环境的关系日趋紧张给我国社会带来哪些影响?,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影响社会安全,危害人民健康的一个重要因素,成为威胁中华民族生存与发展的重大问题。,保护环境是基本国策,环境问题的表现,环境问题形势严峻,生态破坏(三北地区),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环境污染(东部,中部,南部 主要江河湖泊近海),工业三废(废水,废气,废渣),生活垃圾,土地沙漠化,水土流失,森林锐减,物种灭绝,生态失衡,水土流失和荒漠化是中国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大气污

3、染,固体垃圾污染,噪声污染,水 污 染,环境污染,废气、废水及固体废弃物污染是中国主要的环境污染问题,第二部分,因为我国矿产资源需求量大,所以已开发的矿产每年都以惊人的速度在消耗着:河北迁安是我国四大铁矿基地之一,素有“铁迁安”之称。而自1968年起,挖掘了不过40年的迁安水厂铁矿,10亿吨的储量所剩无几。自1958年开采的阜新海州露天煤矿,曾经以亚洲第一矿著称。在50多年的开采之后,只留下了这个方圆8平方公里、350米深的亚洲第一大坑。甘肃白银,以产铜、金、银、铝、铅、锌而闻名,自上个世纪50年代开发以来,到今天这里的矿山已经关闭了80%。,我国资源的利用率十分有限。以能源消耗为例,我国的京

4、津唐、长江三角洲以及珠江三角洲,这三大城市群,平均每创造1美元GDP,消耗的能源是美国的4.3倍,是德国和法国的7.7倍,是日本的11.5倍。,第三部分,1983年12月31日,国务院第二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将“环境保护”确立为基本国策,199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党中央、国务院把可持续发展作为国家的基本战略,为了保护我们环境和资源,中央政府出台了以下的政策:,一些具体措施和方法:,工业污染防治和城市环境综合整治:,指导思想上确立“三个转变”(即:在污染防治基本战略上,从侧重污染的末端治理逐步转变为工业生产全过程控制;在污染物排放控制上,由重浓度控制转变为浓度与总量控制相结合;在污染治理方式上,

5、由重分散的点源治理转变为集中控制与分散治理相结合)推行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防治环境污染和破坏的设施与生产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制度煤炭:发展洁净煤技术、清洁燃烧技术和征收二氧化硫排污费等政策,国土整治与农村环境保护:,防治沙漠化工作的进程,中国政府编制了19912000年全国治沙工程规划要点农业:生态农业建设农村能源建设 1990年开发无污染、安全、优质、营养的“绿色食品”,生态环境与生物多样性的保护:,1978年起,中国先后确立了十大林业生态工程1985年6月18日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通过,自1985年10月1日起施行草原法中国自然保护纲要中

6、国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计划建立自然保护区、动物园、植物园及各种引种繁育基地,环境科学技术和环境宣传教育:,1980年成立了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83年,中国创办了全球第一家国家级环境保护专业报中国环境报1990年中国环境年鉴出版,第四部分未上传 下面是第五部分,我国环境资源法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障碍:,影响环境资源法律实施的因素,制度性因素,具体性因素,制度性因素,1.环境资源法律的立法不足2.环境资源法律体系不健全3.环境资源法律实施评价标准的欠缺,具体性因素,1.环境资源利益与经济利益观念存在冲突2.环境资源执法中存在的问题3.环境资源司法中面临的困境4.公众参与制度的缺失5.环境资源法律实施监

7、督的力度不足,实例:可怕的“中国式”地下排污,山东潍坊许多化工厂、酒精厂、造纸厂将污水通过高压水井压至1000多米下的水层,污染地下水。,其实并不是所有的地下排污都是祸国殃民地下排污有三种类型:1,渗坑、渗井排放;2、浅井水层排放;3、高压深井排放。前两种会造成地下水的污染,第三种则是利国利民的技术创新。,中国也有深井灌注,但缺乏相关标准 我国现行的环境质量标准和污染物排放标准主要是针对大气、地表和地下水水体、浅层土壤这三种介质,由于深井灌注是利用第四类环境介质处置污染物,需要对这种新型的处置方式制定新的质量标准。目前,对地质环境保护的监督管理也没有纳入环境保护部的管理职能。,中国环境资源法律

8、实施障碍的解决办法,(一)建立完备的环境法律体系和环境法律机制 环境法经过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环境立法数量比较充分,环境法律及其发挥体系比较完善,但是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的环境立法还有很长的道路要走。,制度的运作需要和外部制度相结合才能完全发挥制度的效用,环境法律制度的运作需要有外界的相关制度予以配合,制度之间相互协调配合才能减少制度运作的摩擦损耗,提高制度的效益。要配套建立公众参与监督制度,完善环境违法监督制度,环境守法奖励制度及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等外部制度互相协调配合,由此降低环境法律制度的成本,以便更好地促进环境法的实施。,(二)配套环境法实施的外部制度降低环境法律制度的制度成本,环境

9、法律监督是影响环境资源法律实施的重要因素,离开了环境法律监督,环境法律法规就得不到很好的执行和实施。环境法律监督是对全社会成员的环境法律行为进行监督,以保障社会成员在实际生活中的环境行为符合环境资源法律规范所设定的行为模式,正确地享用环境权利积极地履行环境义务,严格地遵守环境法律法规,依法办事。,(三)加强环境法律监督充分发挥环境监督的作用,加强国家环保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的宣传,让公众了解并熟习环境法律法规,畅通信息沟通和交流渠道,保障公众及时掌握环境法律信息,提高公众知情权,建立和完善公众参与环保工作的制度,保障公众的环境合法权益。加强环境伦理道德和环境警示教育,提高公众环境责任意识,环保法制

10、观念和守法意识。创建绿色学校绿色社区绿色家庭等绿色系列活动,弘扬环境文化倡导生态文明,广泛开展以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为主题的教育活动,增强公众参与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积极性。,(四)加强环境法律宣传提高公众守法意识,提升公众守法层级,环境执法水平提高的关键在于行政执法机关执法水平的提高,特别是行政执法人员素质的提高,对行政执法人员进行培训,让他们重视环境法的执行,形成良好的环境保护意识,间接地促进环境法的实施,同时还要特别重视提高环境司法水平,司法人员处理环境纷争的经验不足受地方性影响而导致环境司法的效果不佳,环境法律与地方性法规部门规章之间的紊乱等,都会影响到环境法在全

11、国范围内的统一实施,导致环境法实施的不平衡性,出现地方性环境法实施差异,司法人员要在环境法的统一规定下实施环境法,在不违背法治原则和环境法规定的前提下,灵活运用地方性法规和部门规章解决地方的环境法律纷争,多层次地灵活地实施环境法。,(五)提高环境执法水平和司法水平,(六)建立环境资源法律实施的评价标准,评价法律实施的四项标准:第一,国家和社会的利益公民和组织的合法利益是否(或在什么程度上)受到保护,违法者(包括犯罪者)在人口中的比重以及他们是否依法受到制裁,民事纠纷是否得到合理解决。第二,一般公民和国家工作人员特别是国家机关的负责人和执法司法人员的法律意识是否增长(或增长到什么程度)。第三,与

12、其他时期,其他地域或国家的法律实行情况进行可比性研究。第四,法律的社会功能社会目的是否有效实现及其程度。,第六部分,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我们应该:,1、提高“低碳”意识,增强环保观念,培养节约意识。2、从小事做起,以自己做起,热爱自然,热心环保,养好良好的习惯。如:平时节约用水 不使用一次性筷子 积极参加植树造林,坚持“五用”生活原则,弃用:放弃使用一次性产品代用:自备购物袋代替使用塑料袋节用:节省利用能源慎用:珍惜木材,慎用纸张重用:把废物重新使用,如把废物回收或在做成有用的物品,力所能及的小事:,做公交族和自行车族节约用电,随手关灯选购绿色食品选用无磷食品将垃圾分类交换、捐赠多余物品不乱扔垃圾

13、爱护花草树木,不破坏城市绿化,企业,()严格遵守法律,法规,加大环保投入。,()自觉承担保护环境的社会责任,公民,()宣传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和可持续发展策略,()提高自身素质,增强环保意识,在日常生活中 自觉履行保护环境的义务。,()与各种破坏环境行为做斗争,()积极依靠科技,推行清洁生产。,最后一部分,植树造林的好处有:保护环境,维持生态系统,改善人们的生活居住环境;治理沙化耕地,控制水土流失,防风固土,增加土壤蓄水能力;自动的调温器,夏日树荫下气温比空地上低10度左右,冬季又高2-3度;天然除尘器,树叶上长着许多细小的茸毛和黏液能吸附烟尘中的碳、硫化物等有害微粒,还有病菌、病毒等有害物质,大量减少和降低空气中的尘埃;制造氧气,树叶进行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并制造人体所需的氧气.林产品的经济价值;,地球是我家,绿化靠大家。树木拥有绿色,地球才有脉搏。保护树木,就是保护自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农业报告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