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流传热的理论基础与工程计算.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6158258 上传时间:2023-09-30 格式:PPT 页数:38 大小:1.4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对流传热的理论基础与工程计算.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对流传热的理论基础与工程计算.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对流传热的理论基础与工程计算.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对流传热的理论基础与工程计算.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对流传热的理论基础与工程计算.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对流传热的理论基础与工程计算.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对流传热的理论基础与工程计算.ppt(3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5-5 管内强迫对流传热的实验关联式,一、综述,管内单相流体强迫对流传热的热流量,1、流态及判断,用雷诺数Re判别层 流:Re104,5-5 管内强迫对流传热的实验关联式,一、综述,由牛顿冷却公式,管内单相流体强迫对流传热的热流量,2、流动边界层的形成与发展,流体进入管口后,开始形成边界层,并随流向逐渐增厚。在稳态下,管中心流速将随边界层的增厚而增加,经过一段距离,管壁两侧的边界层将在管中心汇合,厚度等于管半径,同时管断面流速分布和流动状态达到定型,这一段距离通称流动进口段。之后,流态定型,流动达到充分发展,称为流动充分发展段。,3、换热特征 热边界层同样存在进口段与充分发展段,流动进口段与热

2、进口段的长度不一定相等,这取决于Pr:当Pr1时,流动进口段比热进口段短当Prl时,流动进口段比热进口段长热进口段长度L(L/d10-45)常壁温条件下:L/d0.05RePr常热流条件下:L/d0.07RePr,3、换热特征 在Pr1情况下,当流动达到充分发展时,换热也进入热充分发展段,无因次温度分布达到定型,表面传热系数保持不变。在进口处,边界层最薄,hx具有最高值,随后降低。在层流情况下,hx趋于不变值的距离较长。在紊流情况下,当边界层转变为紊流后,hx将有一些回升,并迅速趋于不变值。,入口段的热边界层薄,表面传热系数高。层流入口段长度:湍流时:,二、管内湍流强迫对流传热 定性温度采用流

3、体平均温度tf;特征长度为管内径di;特征流速f。流体被加热时,n=0.4;流体被冷却时,n=0.3,适用条件:,温差范围:油10,水20,气体50长、直管,否则,需要修正:ct温度修正系数 cl短管管长修正系数 cR弯管修正系数。,(1)温度的影响ct,液体:主要是粘性随温度而变化,气体:除了粘性,还有密度和热导率等,1、影响对流换热的几个因素,当流体温度tf和壁面温度tw相差较大时,温度场影响速度场,从而影响对流传热系数。主要影响流体的粘度,同时管道的安放位置及热流密度的方向不同,速度分布也不同。,下列温差范围需要修正气体:tw-tf 50 水:tw-tf 20油类:tw-tf 10,液体

4、被加热液体被冷却气体被加热气体被冷却,(2)入口效应影响cl,流体进入管道后,从入口处开始,沿流动方向边界层逐渐增厚,并由层流边界层转变为湍流边界层,最后边界层在管道中心处汇合,边界层厚度等于管半径,而进入充分发展段。hx的变化:入口段的hx比充分发展段的hx大,对于L/d 50短管,应进行修正:修正系数见图6-3采用公式,(3)弯管效应,离心力,二次环流,换热增强,修正系数:,气体:,液体:,2、非圆形截面槽道 用当量直径作为特征尺度应用到上述准则方程中去。式中:为槽道的流动截面积;P 为湿周长。注:对截面上出现尖角的流动区域,采用当量直径的方法会导致较大的误差。,3、其它形式的关联式,希德

5、泰勒公式:稠油、高含蜡原油格尼林斯基公式:计算确定度最高,4、强化传热措施,d,h,h,但要考虑经济性 弯管(螺旋管)、短管选用比热大的流体(空气冷却、氢冷、水冷)加强扰动,三、管内层流强迫对流传热,从入口开始,边界层沿程不断加厚,边界层的流速较小。为了保证流量不变,边界层外流速增加,边界层急需增厚,最后在管中心线汇合,整个管子被层流边界层占据。入口段:充分发展段:,hx的变化:入口段的hx比充分发展段的hx大,实际工程换热设备中,层流时的换热常常处于入口段的范围。可采用下列齐德泰特公式:,适用条件:,四、管内过渡区强迫对流传热,五、计算步骤,确定特征温度(有时需假设),查物性参数计算Re,判

6、别流动形态(若不能求得Re数,先假设流态计算,再校核)根据流态选关联式,考虑修正(知道的先修正,未知的先假设为1,再校核)求Nu和h利用能量守恒定律,求其它物性参数校核,说明:,求管长:求出换热系数后,由能量守恒公式,如何从质量流量求速度,例题5-1:在流体的物性和流道截面的周长相同的条件下,圆管和椭圆管内单相流体的受迫紊流换热,何者换热系数大?为什么?答:椭圆管的换热系数大。因为hd-0.2,椭圆管的de圆管的d。对于周长相同的圆和椭圆,其中椭圆的面积小于圆的面积,而 de=4f/U,则de(椭圆)d(圆)。,例题5-2 在一冷凝器中,冷却水以1m/s的流速流过内径为10mm、长度为3m的铜

7、管,冷却水的进、出口温度分别为15和65,试计算管内的表面传热系数。,解:由于管子细长,l/d较大,可以忽略进口段的影响。冷却水的平均温度为,从附录7中水的物性表中可查得,f=0.635W/m.K,vf=0.65910-6m2/s,Pr=4.31,管内雷诺数为,管内流动为旺盛紊流。,计算壁面温度,核对温差,不在范围内,需要修正温差,重新计算Nu,h,计算壁面温度,5-6 外部流动强制对流传热的计算关联式,外部流动:换热壁面上的流动边界层与热边界层能自由发展,不会受到邻近壁面存在的限制。,纵掠平壁横掠单管(柱)横掠管束,(自学),5-7 自然对流传热,自然对流传热流体在浮升力作用下的对流换热大空

8、间的自然对流传热:边界层的形成和发展不受周围物体的干扰(主要介绍)有限空间自然对流传热:受干扰,一、大空间的自然对流传热,1、形成的主要原因,静止流体与壁面间温度差是流体产生对流和换热的根本原因。温度差密度差浮升力(沉降力)流体沿壁面向上(下)流动 例如:暖气管道的散热、不用风扇强制冷却的电器元件的散热,2、边界层的形成与发展,设板温高于流体的温度。板附近的流体被加热因而密度降低(与远处未受影响的流体相比),向上运动并在板表面形成一个很薄的边界层。如果竖板足够高,到一定位置也会从层流发展成为湍流边界层。自然对流湍流时的换热当然也明显强于层流。(1)温度:与纵掠平板类似(2)速度:中间大,两边小

9、,(3)局部对流换热系数:传热系数开始时因边界层增厚逐渐减小,后又由于层流边界层向湍流边界层过渡,边界层内流体的掺混作用使边界层热阻减小,hx,转变为湍流边界层后,边界层充分发展,hx基本不变。,竖壁、竖圆柱:GrPr109 横圆柱:GrPr1.5108 水平板热面朝上:GrPr5106,(4)判别层流与湍流(不同形状的换热面标准不同):,Gr称为格拉晓夫数,在物理上,Gr数是浮升力/粘滞力比值的一种量度。Gr数的增大表明浮升力作用的相对增大。自然对流换热准则方程式为,工程中广泛使用的是下面的关联式:对于符合理想气体性质的气体,。,二、大空间自然对流换热的实验关联式,式中:定性温度采用膜平均温

10、度,1、恒壁温,特征长度的选择:竖壁和竖圆柱取高度,横圆柱取外径。常数C和n的值见下表。,注:竖圆柱按下表与竖壁用同一个关联式只限于以下情况:,2、恒热流密度(电子、电气元件自然对流),壁面热流密度给定,但壁面温度未知,并且沿壁面分布不均匀,往往需要确定局部壁面温度。对于垂直壁面,引进一个修正的局部格拉晓夫数,层流:,湍流:,小 结,(1)对流换热的影响因素;,(2)对流换热的数学模型;,(3)边界层概念及其特征,对求解对流换热问题的意义;,(4)对流换热问题解的形式特征数关联式;,(5)Nu、Re、Pr、Gr表达式及其物理意义;,(6)相似原理主要内容及其对解决对流换热问题的指导意义;,(7)单相流体管内强迫对流、外掠壁面、自然对流换热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8)会利用特征数关联式计算上述对流换热问题。,本章作业,5-1,5-5,5-8,5-10,5-16,5-21,5-2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