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义流行病学概述.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6160291 上传时间:2023-09-30 格式:PPT 页数:45 大小:36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义流行病学概述.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广义流行病学概述.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广义流行病学概述.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广义流行病学概述.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5页
广义流行病学概述.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广义流行病学概述.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义流行病学概述.ppt(4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滕国兴,1,广义流行病学,第一章 广义流行病学的概念,2010-4-19,2,滕国兴,【教学内容】,1、广义流行病学的定义2、广义流行病学的应用范围3、广义流行病学研究方法简介4、广义流行病学的特点与用途,2010-4-19,滕国兴,3,【教学要求】,1、掌握:广义流行病学的定义和用途2、熟悉:广义流行病学的特点3、了解:广义流行病学方法分类【教学时数】3个学时,2010-4-19,滕国兴,4,引 言,“流行病学”一词是英语“Epidemiology”翻译而来。英语“Epidemiology”一词又来自希腊语。“Epidemiology”由epi、dem、ology三个词素组成。epi在中

2、(among);dem 人群(people);ology学问(science)。“Epidemiology”一词的直接含义是人群中医学问题的学问。但是,只从字面很难理解“流行病学”真正理念。,2010-4-19,滕国兴,5,引 言,“概念”一词是形式逻辑学中的术语。概念是反映思维对象的本质属性和分子范围的思维形式。概念对思维对象本质属性的反映即内涵(定义),它回答了思维对象“是什么”的问题。概念对思维对象分子范围的反映即外延(范围),它回答了“哪些是”思维对象的问题。本章就是回答:什么是流行病学?哪些属于流行病学?流行病学有什么用途?,2010-4-19,滕国兴,6,第一节 流行病学的定义,2

3、010-4-19,滕国兴,7,一、国际流行病学定义的演变,1927年,Frost的定义:“流行病学是关于传染病的人群现象或传染病自然史的科学。”1927年,前苏联人的定义为:“流行病学,或者研究疾病流行的科学,是研究流行发生及发展的原因,阐明促进流行蔓延的条件,并制订以科学材料及实际材料为依据的防止流行的方法。”1931年,英国人 Stallybrass 的定义:“流行病学是关于传染病的科学它们的主要原因、传播蔓延以及预防的学科。”1936年,前苏联出版的流行病学总论教程中的定义:“流行病学是关于流行的科学,它研究流行发生的原因、规律及扑灭的条件,并研究与流行作斗争的措施。”,2010-4-1

4、9,滕国兴,8,一、国际流行病学定义的演变,1949年,前苏联出版的流行病学总论中的定义为:“流行病学是研究疾病流行的科学,更正确地说,是研究流行过程的规律的科学。流行病学把理论性研究及概括的材料转化为合理的,也就是有科学根据的、实用性防疫措施的形式。”1951年,Maxcy的定义:“流行病学是是研究那些决定人群中传染过程的因子,及影响疾病和生理状态的频率与分布的条件。”1958年,前苏联出版的流行病学教程中的定义:“流行病学是一门研究以传染病在人群中发生、传播与终止为基础的客观规律以及研究预防与消灭传染病的方法的科学。”前苏联出版的流行病学讲义中的定义:“流行病学是研究传染病在人群中发生、传

5、播及消灭的原因,并拟订有科学根据的,也就是合理的预防及消灭传染病的措施的科学。”,2010-4-19,滕国兴,9,一、国际流行病学定义的演变,1960年在布拉格召开的国际流行病学学术会议上,发生了激烈而尖锐的争论。大部分前苏联及东欧国家的流行病学家主张研究范围限于传染病,许多西方国家的流行病学家不限于研究传染病。在这次会议上无法统一,于是形成了两个定义。坚持限于传染病的定义为:“流行病学是医学中的一门学科,研究在自然情况下人群中传染病发生的原因和传播途径,并将研究所得的知识用于传染病的控制、预防和最终消灭。”认为可以研究任何疾病的定义是:“流行病学研究人群中疾病的发生频率及影响发生频率的条件。

6、”,2010-4-19,滕国兴,10,一、国际流行病学定义的演变,1966年,金光正次在流行病学及其应用中的定义:“流行病学是以人群为对象,从宿主、病因、环境方面,综合探讨人群的健康及异常原因,以谋求促进健康和预防异常的科学。”1970年,MacMahon在流行病学原理及方法中的定义:“流行病学是研究人群中疾病的频率、分布及决定的决定因子的科学。”1973年,山本俊一在流行病学总论中的定义:“流行病学是研究人群中与健康有关事件的发生频率和规律的科学。”,2010-4-19,滕国兴,11,一、国际流行病学定义的演变,1970年,MacMahon在流行病学原理及方法中的定义:“流行病学是研究人群中

7、疾病的频率、分布及决定的决定因子的科学。”1973年,山本俊一在流行病学总论中的定义:“流行病学是研究人群中与健康有关事件的发生频率和规律的科学。”1973年,Lowe在流行病学教学方法指南中的定义:“流行病学是研究决定疾病人群中的频率和分布的因素的科学。”1980年 Lilienfeld的定义:“流行病学是研究人群群体中疾病之表现形式(表型)及影响这些表型的因素。”1983年,Last主编的流行病学辞典中的定义:“流行病学研究在人群中与健康有关状态和事件的分布及决定因素,以及应用这些研究以维持和促进健康的问题。”,2010-4-19,滕国兴,12,二、我国流行病学定义的演变,苏德隆主编的流行

8、病学第一版(1960)第三版(1964)中的定义分别为:“流行病学研究传染病在人群中传播规律以及将其彻底消灭的措施的科学。”“流行病学是医学中的一门学科,它研究疾病的分布、生态学及防治对策。”,2010-4-19,滕国兴,13,二、我国流行病学定义的演变,钱宇平主编的流行病学第一版(1981)与第二版(1986)中的定义分别为:“流行病学是医学中的一门学科,研究疾病的分布及影响分布的因素,借以探索病因,阐明流行规律,拟定防制对策并验证防制效果。”“流行病学是研究人群中疾病与健康状况的分布及其决定因素和预防疾病及保健对策的科学。”,2010-4-19,滕国兴,14,二、我国流行病学定义的演变,连

9、志浩主编的流行病学第三版(1992)与李立明主编的流行病学第四版至第六版(1999、2004、2007):“流行病学是研究人群中疾病与健康状况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并研究防制疾病及促进健康的策略和措施的科学。”,2010-4-19,滕国兴,15,问 题,仔细审视这些教科书,却会发现许多问题:几乎所有的书籍都或多或少地存在逻辑错误,如,“概念不清”、“定义过宽”、“定义过窄”、“同语反复”、“循环定义”、“划分不全”、“多出子项”、“子项相容”、“根据混淆”、“属种不清”等等;多数书籍没有全面、系统、准确地讲解流行病学基本方法的本质、原理、过程、应用条件;多数书籍的流行病学基本内容不全或内容结构不

10、合理,不利于读者学习、掌握流行病学的精髓;有的书籍甚至有很多知识性错误或文学性错误;。,2010-4-19,滕国兴,16,流行病学分支,传染病流行病学慢性病流行病学地方病流行病学 动物病流行病学遗传病流行病学职业病流行病学老年病流行病学妇女病流行病学口腔病流行病学肿瘤流行病学临床流行病学精神卫生流行病学环境卫生流行病学食品卫生流行病学营养卫生流行病学劳动卫生流行病学辐射卫生流行病学生殖卫生流行病学,社会流行病学 血清流行病学 分子流行病学地理流行病学 气候流行病学景观流行病学 健康流行病学 生态流行病学药物流行病学伤害流行病学管理流行病学 行为流行病学 人类基因组流行病学感染性疾病流行病学突发

11、公共卫生事件流行病学,*,滕国兴,17,三、广义流行病学的定义,我们本着事实求是、继承与发展的原则,根据目前流行病学应用范围的实际情况,应用明确概念的方法及其基本要求,将流行病学的定义概括为:广义流行病学,又称一般流行病学或普通流行病学,简称流行病学,是一门揭示公众卫生问题的发生、发展与分布规律、可能影响因素;分析公共卫生问题与某个或某些因素之间关联的有无、性质及强度;研究制定应对相应公共卫生问题的策略和措施;总结完善流行病学理论体系的科学。流行病学研究的最终目的是:“防治疾病、促进健康、保护与改善人类的生存环境”,2010-4-19,滕国兴,18,四、广义流行病学定义的铨释,1、研究的对象:

12、人动物生物物质事物;2、研究的问题:人类疾病人类健康一切公共卫生问题;3、研究的内容:发生规律、发展规律、分布规律、影响因素、应对策略与措施、理论体系;4、研究的方法:描述性研究、分析性研究、实验性研究、理论性研究;5、研究的本质:揭示现象、分析原因、研究对策、理论总结;6、最终的目的:“防制人类疾病、促进人类健康、保护与改善人类的生存环境”。,2010-4-19,滕国兴,19,五、流行病学研究的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揭示分布现象”。第二阶段“找出影响因素”。第三阶段“制定应对策略”。第四阶段“进行理论总结”。,*,滕国兴,20,第二节 广义流行病学的应用范围,2010-4-19,滕国兴,21,

13、广义流行病学应用的范围,广义流行病学应用的范围是一切公共卫生问题。公共卫生问题是指影响人民大众健康的事情。如果,某一个或某一类事情影响到某一国家或地区广大民众的健康,那么,就将这个或这类事情称为这个国家或地区的公共卫生问题。公共卫生问题大致可分为五大类:,2010-4-19,滕国兴,22,一、突发公共卫生问题,1、自然灾害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流行病学;2、人为事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流行病学;3、疾病爆发或流行现场流行病学调查。,2010-4-19,滕国兴,23,二、人群健康问题现代流行病学,1、生殖健康问题生殖流行病学;2、人口健康问题人口流行病学;3、生理健康问题健康流行病学;4、体质健康问题健康

14、流行病学;5、心理健康问题健康流行病学;6、行为健康问题行为流行病学;7、人类疾病问题传统流行病学;8、人类伤残问题传统流行病学;9、人类死因问题传统流行病学;10、人类其他健康问题。,2010-4-19,滕国兴,24,三、人类生存环境问题,1、遗传环境移民流行病学;2、个人卫生环境流行病学;3、家庭环境环境流行病学;4、生活环境环境流行病学;5、食品环境食品流行病学;6、饮水环境环境流行病学;7、大气环境环境流行病学;8、气象环境气象流行病学;9、地理环境地理流行病学;10、生物环境生物流行病学;,2010-4-19,滕国兴,25,三、人类生存环境问题,11、辐射环境辐射流行病学;12、生态

15、环境生态流行病学;13、工作环境职业流行病学;14、医政环境管理流行病学;15、医疗环境临床流行病学;16、医药环境药物流行病学;17、社会环境社会流行病学;18、其他环境政治环境、经济环境、军事环境、文化环境、交通环境、治安环境等。,2010-4-19,滕国兴,26,四、影响人类健康和生存环境的因素问题,1、宿主本身:遗传、性别、年龄、职业、民族、种族、免疫、等;2、生物因素:微生物、寄生虫、媒介昆虫、动物、植物、生物代谢物质等;3、化学因素:三大营养素、维生素、微量元素、矿物质、食品添加剂、农药、工业三废、化学药品、机体代谢物质、化妆品等化学物品过高或过低。4、物理因素:外力、声、光、热、

16、电、摩擦、外伤、溺水、机械振动、电离辐射、噪声、尘埃、放射性物质、海拔高度等超出正常范围的数量、强度;5、社会因素:社会制度、卫生制度、卫生机构、卫生人员、社会治安、战争、灾害、宗教、人口、经济、都市化、交通、饮食习惯、宗教信仰、教育文化、居住条件、宗教信仰、经济水平、文化水平、社会地位、生理状态、心理素质、婚姻状况、生活习惯、行为习惯、家庭、职业等。,2010-4-19,滕国兴,27,五、保护或改善人类生存环境和健康的策略与措施,1、方针我国公共卫生指导方针:以农村为重点,预防为主,依靠科技与教育,动员全社会参与,中西医并重,为人民健康服务,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2010-4-19,滕

17、国兴,28,五、保护或改善人类生存环境和健康的策略与措施,2、我国应对公共卫生问题的主要策略:紧紧依靠各级党和政府的领导。坚持“预防为主”和“专群结合”的方针,采取有主导环节的综合措施。建立健全各级专业队伍和有关规章制度或法规。全面提高专业人员业务水平,充分发挥各级卫生防疫机构的联合作用,巩固现有的防治成效。加强健康教育,提高群众防病意识。加强流行病学监测和国境卫生检疫。确立坚持不懈,长期斗争的战略思想。确定目标和重点,制定规划和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进行。因地因时因人而异,选取最佳方案。加强区域性或国际性的科研、合作,以利于更有效的防制。,2010-4-19,滕国兴,29,五、保护或改善人类生

18、存环境和健康的策略与措施,3、措施:一级预防,又称病因预防,主要是疾病尚未发生时,针对致病因素(或危险因素)采取措施,也是预防疾病和消灭疾病的根本措施。二级预防,又称“三早”或“五早”预防,即早发现、早诊断、(早隔离、早报告)、早治疗,是防止或减缓疾病发展采取的措施。三级预防,又称对症预防,是在发病后期所采取的防止伤残和促进功能恢复,提高生存质量,延长寿命,降低病死率等措施。,2010-4-19,滕国兴,30,第三节 流行病学研究方法简介,可从三个层次进行分类:宏观角度性质和目的具体方法,2010-4-19,滕国兴,31,一、从宏观角度可分为,(一)观察法观察法就是选择一定对象,进行随机分组或

19、不分组,不给任何人为干预措施,观察、记录、分析。,2010-4-19,滕国兴,32,一、从宏观角度可分为,(二)实验法实验法是指选择有代表性的研究对象,进行均衡地分成一个或多个实验组和对照组,人为地给与实验组干预措施,观察、记录、分析干预措施的效果。,2010-4-19,滕国兴,33,一、从宏观角度可分为,(三)逻辑法逻辑法,就是站在辩证逻辑的立场,应用形式逻辑和数理逻辑的方法和原理,总结、完善流行病学的理论体系。,2010-4-19,滕国兴,34,二、按研究的目的和性质分,(一)描述流行病学描述流行病学,又称描述性研究:是一组描述某个或某类公共卫生问题的发生、发展、分布规律,分析可能影响因素

20、的观察研究方法。,2010-4-19,滕国兴,35,二、按研究的目的和性质分,(二)分析流行病学分析流行病学,又称分析性研究:是一组分析事件与因素之间的关联有无、关联性质、关联强度的观察研究方法。,2010-4-19,滕国兴,36,二、按研究的目的和性质分,(三)实验流行病学实验流行病学,又称实验性研究:是一组研究治疗措施、预防措施以及诊断、筛查、检查、检验、检测等方法的有效性、安全性、经济性、可接受性的实验性研究方法。,2010-4-19,滕国兴,37,二、按研究的目的和性质分,(四)理论流行病学理论流行病学,又称理论性研究:是从辩证逻辑的立场出发,应用形式逻辑和数理逻辑的方法和原理,总结、

21、完善流行病学的理论体系的逻辑思维性研究方法。,2010-4-19,滕国兴,38,三、流行病学研究的具体方法及其归属,2010-4-19,滕国兴,39,描述性研究方法种类,*,滕国兴,40,个案调查爆发调查,普 查抽样调查筛 查重点调查典型调查,流行病学监测历史资料分析随访性调查回溯性调查定期体检,流行病学侦察生态学流行病学研究,流行规律控制流行横向 现况 规律 纵向预防流行流行因素,第四节 流行病学的用途与特点,2010-4-19,滕国兴,41,一、流行病学的用途,1、描述公共卫生问题的发生频率。2、描述公共卫生问题的发展规律。3、描述公共卫生问题的分布规律。4、分析公共卫生问题的影响因素。5

22、、生产公共卫生信息。6、研究公共卫生问题的预防措施。7、研究疾病的临床诊断措施。8、研究疾病的临床治疗措施。9、估计疾病的预后。10、制定、评价防制疾病、促进健康的策略。,2010-4-19,滕国兴,42,二、流行病学的特点,1、研究对象的多样性:以人为主,也可以动物、植物、组织、细胞、微生物以及其他物质为研究对象。2、对象选择的代表性:质量要求越接近目标对象(人)越有说服力,数量要求越多越好,选择方法随机最好。3、研究问题的广泛性:一切公共卫生问题。4、研究内容的层次性:描述发生频率、发展规律、分布规律;分析影响因素;研究应对策略与措施;总结、完善理论体系。5、研究方法的科学性:应用了辩证逻

23、辑、形式逻辑、数理逻辑的有关理念、方法和原理。,2010-4-19,滕国兴,43,二、流行病学的特点,6、研究的问题具有重要性、必要性、创新性。7、技术方法的先进性:抽样技术与采样技术要求有较好的代表性;诊断、检查、检验、检测等测量技术要求具有较好的真实性和准确性;资料统计分析技术应用要求恰当性。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控制选择偏倚、信息偏倚和混杂偏倚。8、研究条件的可行性:理论依据、研究基础、队伍、经费、工具、时间。9、研究过程的简明性:研究过程和技术路线都要求具有简明性。研究过程包括选题、资料查阅、文献综述、科研设计、计划实施、统计分析与逻辑分析、学术总结与工作总结、成果鉴定与申报。10、学习对象的广泛性:适合于一切从事与“防制疾病、促进健康、保护与改善人类生存环境”有关的人员。,2010-4-19,滕国兴,44,*,滕国兴,45,结 束,谢 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