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病学第十七章慢性病流行病学.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流行病学第十七章慢性病流行病学.ppt(8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慢性病流行病学,Epidemiology of Noncommunicable Diseases,一、概述,(一)概念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noncommunicable disease,NCD)指从发现之日起超过3个月的非传染性疾病。通常指一些长期的、不能自愈的疾病。,研究范围,肿瘤流行病学(指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病 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疾患 精神疾病 其他:如职业性疾病、营养代谢性疾病、遗传性疾病、出生缺陷的流行病学等,任务,分布(流行特征)及及疾病导致的经济负担揭示危险因素及其引起疾病发生的机制提出并评价预防策略和措施,(二)国内外流行概况,1、全球概况,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应该先控制传染病,
2、然后再对付慢性病?,2、我国概况 慢性病成为主要死因,患病率和死亡率持续上升,2001年北京等36个城市 前10位死因除第5位的损伤和中毒外,其它9类疾病均为NCD,占全死因的86.13%。,NCD在总死亡中占绝大部分,发病人数多,发病增长速度较快,高血压现患人数达1亿以上慢性阻塞性肺疾患患者2 000万糖尿病患者4 000万每年新发病例:肿瘤160万,脑卒中150万,冠心病75万,我国高血压的特点“三高”患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三低”知晓率低、治疗率低、控制率低“三不”不愿意服药、不难受则不服药、不按医嘱服药,疾病负担不堪重负,据统计,2003年中国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经济负担达到8 58
3、0.54亿元,占全部疾病总经济负担的71.45%,占GDP的7.31%。,主要危险因素的暴露水平不断提高,吸烟率升高、吸烟状况堪忧 食物结构改变 体力活动减少肥胖城市化趋向老龄化,同时,人口老龄化还伴随着人口高龄化。我国80岁以上的高龄人口在2000年底已达1 300多万,并以每年5.4%的速度递增。,Age Pyramid 1990-2050,Age 65+,2005,2050,7.69%,23.97%,老年人口比例,(三)研究的重要性与必要性,1NCD是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 2NCD是丧失劳动能力、影响居民生活质量、造成残疾的重要原因 3造成重大的社会经济负担 4在发展中国家NCD发病的上升
4、趋势未得到有效遏止,二、病因研究,(一)主要的危险因素人口老龄化吸烟 饮酒 缺少体力活动,膳食因素、超重和肥胖 血脂异常 病毒感染 遗传易感性与基因,吸烟,吸烟可以引起很多NCD,如心脑血管病;肺癌、食管癌、膀胱癌、胃癌、唇癌、口腔癌、咽喉肿癌、胰腺癌;慢性阻塞性肺疾患,甚至新生儿低体重等2000年 全世界吸烟引起约490万人死亡,占总死亡的8.8%,剂量反应关系交互作用,而且往往呈协同作用,如与饮酒、家属史、病毒感染、p53基因等戒烟与发病呈负相关,戒烟可使吸烟有关的疾病发病率、死亡率下降,不合理膳食,体力活动不足,超重和肥胖,中国几种主要死因与影响健康的四类因素的关系(%),几种慢性病主要
5、危险因素,(二)危险因素的综合作用研究,NCD的发生与流行往往是多个危险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多个因素的作用,常常不是各个单个因素作用的简单相加作用模式比较复杂:不同的疾病不同,不同的群体不同研究多个危险因素之间的交互作用、协同作用与方式十分重要,不同个数危险因素的个体冠心病发病率和相对危险度,5项危险因素:高血压、高胆固醇、高血糖、吸烟和超重,三、主要研究方法,流行病学研究方法 分子流行病学研究行为流行病学研究方法 卫生经济学研究方法,(一)流行病学研究方法,1、描述性研究 病例报告、个案调查、爆发与流行的调查,现况研究疾病筛检疾病监测如疾病登记、疾病统计分析与报告等,2、分析性研究 为最常用的
6、方法,如队列研究,病例对照研究。3、实验性研究用于最终判定病因评价消除病因措施的效果,(二)分子流行病学研究,宏观与微观相结合 既包括流行病学的现场研究,又包括基因组信息研究的实验室方法 基因组信息研究方法包括基因连锁、分离分析和基因信息标志的选择及基因信息获取。,评估不同人群中NCD相关的某种或某些基因变异的分布情况;分析某些基因变异对不同人群中NCD发生的危险性并评估其程度;评估不同人群中基因-基因,基因-环境等相互作用及其与NCD发生的关系;在不同人群中开展NCD基因组信息标志检测试验的实用性、可靠性及影响因素的研究。,(三)行为流行病学研究方法,1、行为流行病学的概念 行为流行病学(b
7、ehavioral epidemiology)是应用流行病学方法对人群的健康相关行为进行诊断、分析、干预和评价。,行为诊断:确定影响健康的行为,描述其流行病学特征;行为分析:确定行为的形成原因和影响因素,即倾向、促成、强化因素;行为干预:采取综合的促使行为改变的手段;评价:对行为的干预方法和干预效果进行评价。,2、行为与健康,(1)行为概念心理学:行为是机体在环境影响下所引起的内在生理、心理反应,即机体对外界刺激的反应。健康行为者:行为是人类为了维持个体的生存和种族的延续,在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时所作出的反应。生物性、社会性,(2)健康相关行为 指人类个体和群体与健康和疾病有关的行为。健康行为:
8、有益于健康基本健康行为:日常生活的行为(休息、睡眠、合理营养、适当运动等)自卫行为:防止意外事故的自卫本领(坐飞机、汽车系安全带,火灾、车祸的自救等),保健行为:正确合理地利用医疗保健服务(定期检查、有病就医、预防接种、健康咨询)避免环境危害行为:包括心理、自然和社会各方面(学会自我放松,正确处理突发事件)戒除不良嗜好行为:(戒烟、戒酗洒、戒毒等),危险行为:不利于健康的行为(不良的生活方式)特点:潜伏期长 特异性差 联合(协同)作用强 易变性强 广泛存在,(3)行为与健康的关系 人类的行为既是健康状况的反应,同时又对人的健康产生巨大的影响。,行为,环境因素,卫生服务,健康,传染病:杀菌灭虫、
9、预防接种、抗菌药物慢性病:社会医学、行为医学、环境医学,基本的健康行为生活方式,每天正常规律的三餐而不吃零食每天吃早餐每周23次的适量运动适当的睡眠不吸烟保持适当的体重不饮酒或少饮酒,具有7项平均预期寿命为78岁3项平均预期寿命为67岁,3、影响行为的因素,倾向因素(知识、信念、价值、态度、自信心等),促成因素(卫生保健条件、社会资源、技能),强化因素(亲属、同行、教师、医务人员、领导决策者),行为,环境,健康,4、流行病学诊断,目的是确定目标人群的主要健康问题。哪些健康问题是最严重的问题哪些行为因素和环境因素引发这些问题,5、行为干预,确定需要干预的行为因素制定严密的研究设计或实施计划 干预
10、措施包括政府立法、媒体宣传、单位教育、学校引导、家庭劝告等。,知信行理论(knowledge,attitude,belief,practice,KABP或KAP),行为改变是目标,为达到行为的改变,必须有知(知识和学习)作为基础,要有信(正确的信念和积极的态度)作为动力。,知,信,记忆信息,印象不深,思考信息,怀疑信息,相信信息,侥幸心理,行,知而不行的原因,改变不良的行为,有时需要割舍个人的爱好;改变不良的行为需付出艰苦的行动;担心改变行为会危及社会关系;担心行为转变的意义不大;存在侥幸心理。,6、行为流行病学研究方法的特点,(1)常用的研究类型 描述性研究与疾病监测 分析性研究 实验性研究
11、,(2)行为因素研究的特点 行为因素主要依据被研究者的自述,不易进行客观核实与定量研究行为因素发生与否主要受个体的思想意识和成瘾程度等主观因素影响,(四)卫生经济学研究方法,应用技术经济分析和评价的方法,对卫生规划和措施的制定、实施过程或产生的结果,从成本和效果两个方面,进行科学的分析,为决策部门提供依据,使卫生资源得到合理配置。,卫生资源如何优化配置?如何发挥其最大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各种干预措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成本效果分析成本效用分析成本效益分析,预防策略与措施研究,?,预防策略与措施研究,三级预防,概念 又称病因预防,主要是疾病尚未发生时针对致病因素(或危险因素)采取措施,也是预防疾病和消灭疾病的根本措施。,一级预防,基本原则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内容健康促进(全人群策略)健康教育自我保健 环境保护和监测 健康保护(高危人群策略)对有明确病因(危险因素)或具备特异预防手段的疾病所采取的措施,在预防和消除病因上起主要作用,二级预防概念 又称“三早”预防,即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是防止或减缓疾病发展采取的措施。方法普查筛检定期健康检查设立专门的防治机构,三级预防(临床预防)可以防止伤残和促进功能恢复,提高生存质量,延长寿命,降低病死率。主要是对症治疗和康复治疗措施。,图11-3 三级预防与疾病自然史的关系示意图,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