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方法和评价实例分析.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6161339 上传时间:2023-10-01 格式:PPT 页数:97 大小:340.4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方法和评价实例分析.ppt_第1页
第1页 / 共97页
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方法和评价实例分析.ppt_第2页
第2页 / 共97页
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方法和评价实例分析.ppt_第3页
第3页 / 共97页
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方法和评价实例分析.ppt_第4页
第4页 / 共97页
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方法和评价实例分析.ppt_第5页
第5页 / 共9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方法和评价实例分析.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方法和评价实例分析.ppt(9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方法及评价实例分析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赵容Tel:650177592005年4月14日,主要介绍内容,职业病危害评价基本概念职业病危害评价程序、依据、内容评价单元的划分及评价方法预评价实例分析,职业病危害评价概述,职业病危害预评价 取得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资质认证的职业卫生评价机构,依照国家有关职业卫生方面的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的要求在可行性论证阶段对建设项目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识别、分析,并将其对工作场所和劳动者健康的危害程度进行预测,对拟采取的职业病防护设施的预期效果进行评价,对存在的职业卫生问题提出有效的防护对策,并做出客观、真实的预评价结论。,

2、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 取得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资质认证的职业卫生评价机构,依照国家职业卫生方面的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的要求在竣工验收阶段对建设项目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分析及确定,并将其对工作场所、劳动者健康的危害程度及职业病防护设施的控制效果进行评价,并作出客观、真实的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结论。,实施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的目的和意义 实施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管理及评价,贯彻国家有关职业卫生方面的法律、法规、标准、规范,提出职业病危害防护要求,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把职业病危害因素控制或消除在建设项目投入使用之前,实现职业病危害源头控制,提高建设项目投产后职业病危害防护水平,防患于

3、未然,从而保护劳动者健康及其相关权益,促进经济发展。,实施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的必要性,当前我国职业病危害形势严峻,必须通过法治手段强化建设单位职业病防治意识,积极预防、控制和消除建设项目产生的职业病危害 是贯彻“预防为主”卫生工作方针的最积极、最有效措施 是预防、控制和消除职业病危害的最佳途径可以直接或间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为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管理工作科学化、规范化提供技术保障,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的原则,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是关系到建设项目建成并投入使用后能否符合国家规定的职业卫生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的要求,能否预防、控制和消除职业病危害,保障劳动者健康及其相关权益,促进经济发展的

4、关键性工作。由于这项工作不但具有较复杂的工程技术性,而且还有很强的政策性,因此要做好这项工作,必须以建设项目为基础,以国家职业卫生法律、法规、标准、规范为依据,用严肃的科学态度开展和完成职业病危害评价任务,在工作中始终遵循严肃性、严谨性、公正性、可行性的原则。,职业病危害预评价原则,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的依据,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的依据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国家、地方、行业颁布的的法律、法规国家、地方、行业颁布的标准、技术规范建设项目的批复文件建设项目的技术资料,法律、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 2001年10月 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第24次会议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 2

5、002年5月 国务院第352号令中华人民共和国尘肺病防治条例 1987年12月 国务院 国发1987105号关于加强防尘工作的决定 1984年7月 国务院国发198497号,法律、法规(续),国家职业卫生标准管理办法 2002年3月 卫生部第20号令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管理办法 2002年3月 卫生部第21号令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分类管理办法 2002年3月 卫生部第22号令职业健康监护管理办法 2002年3月 卫生部第23号令,法律、法规(续),职业病诊断与鉴定管理办法 2002年3月 卫生部第24号令 职业病危害事故调查处理办法 2002年3月 卫生部第25号令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管理办法 2

6、002年7月 卫生部第31号令,法律、法规(续),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规范 卫法监发200263号文 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 卫法监发200263号文职业病目录 卫法监发2002108号文高毒物品目录 卫法监发2003142号,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卫生部2002年4月9日发布 157项,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 GBZ1-2002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387种)(GBZ2-2002)职业病诊断标准(110项)职业照射、放射防护标准(42项)职业卫生专业基础标准(2项)检测方法(1项),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通告卫通20047号,为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保护劳动者健康,现发布工作场所

7、空气中有毒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等86项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其编号和名称如下:GBZ 1592004 工作场所空气中有毒物质监测采样规范 GBZ/T 160-2004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标准方法 以上标准于2004年12月1日起实施。二OO四年五月二十一日,卫生部2004年第4号通告发布实施),WS/T239-2004 职业接触二氧化碳的生物限值WS/T240-2004 职业接触氟及其无机化合物的生物限值WS/T241-2004 职业接触苯乙烯的生物限值WS/T242-2004 职业接触三硝基甲苯的生物限值WS/T243-2004 职业接触正己烷的生物限值,标准、规范(设计标准),工业企业设计

8、卫生标准 GBZ1-2002工业企业总平面设计规范 GB50187-93建筑照明设计标准 GB50034-2004建筑采光设计标准 GB/T50033-2001生产过程安全卫生要求总则 GB12801-1991生产设备安全卫生设计总则 GB5083-1999小型工业企业建厂劳动卫生基本技术条件 GB16910-1997-,标准、规范(卫生防护距离),工业企业卫生防护距离标准 GB1165411666-89、GB18068 18083-2000 主要规定了硫酸盐造纸厂、氯丁橡胶厂、黄磷厂、铜冶炼厂(密闭鼓风炉型)、聚氯乙烯树脂厂、铅蓄电池厂、炼铁厂、焦化厂、烧结厂、硫酸厂、钙镁磷肥厂、普通过磷酸

9、钙厂、小型氮肥厂、水泥厂、硫化碱厂、油漆厂、氯碱厂(电解法制碱)、塑料厂、炭素厂、内燃机厂、汽车制造厂、石灰厂、石棉制品厂、肉类联合加工厂、制胶厂、缫丝厂、制革厂、以噪声污染为主的工业企业(棉纺织厂、织布厂、毛巾厂、制钉厂、标准件厂、专用汽车改装厂、拖拉机厂、汽轮机厂、机床制造厂、钢丝绳厂、铁路机车车辆厂、风机厂、锻造厂、轧钢厂、印刷厂、面粉厂、木器厂、型煤加工厂)等45类企业卫生防护距离标准。,标准、规范(职业接触限值),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GBZ2-2002 粉尘 47种 毒物 330种 物理因素 9种 生物因素 1种 共计 387种,标准、规范(检验、检测),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

10、质监测的采样规范 GBZ 1592004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标准方法 GBZ/T 160-2004,标准、规范(卫生工程、空调),排风罩的分类及技术条件 GB/T16758-1997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 GB50019-2003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GB50243-97洁净厂房设计规范 GB50073-2001室内空调至适温度 GB5701-85,标准、规范(分级标准),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 GB5044-85有毒作业分级 GB12331-90生产性粉尘作业危害程度分级 GB5748-86高温作业分级 GB/T4200-1997体力劳动强度分级 GB/T3869-19

11、97低温作业分级 GB/T14440-93冷水作业分级 GB/T14439-93,标准、规范(警示标识),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GBZ158-2003,标准、规范(个人防护),劳动保护用品配备标准(试行)国经贸安全2000189号,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 评价程序,准备阶段组建评价组、签定委托书收集资料现场调查初步工程分析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与分析确定评价范围及评价单元评价方案编制与审核签定评价合同评价阶段工程分析实施评价得出评价结论 报告编制阶段报告编制与审核、签发,收集资料,项目的批准文件项目的技术资料国家、地方、行业有关职业卫生方面的法律、法 规、标准、规范,项目的技术资料,建设项目概况

12、生产过程拟使用的原料、辅料、中间品、产品情况 生产工艺情况生产设备情况 拟采取的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情况 有关设计图 有关职业卫生现场检测资料 有关劳动者职业健康检查资料,预评价方案的编制,建设项目概况评价目的、依据、范围初步工程分析、确定评价单元、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与分析确定类比检测项目、检测点及检测时间组织计划:评价程序、质量控制措施、工作进度、人员分工、经费概算,控制效果评价方案的编制,建设项目概况评价目的、依据、范围初步工程分析、确定评价单元、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与分析确定现场检测项目、检测点及检测时间组织计划:评价程序、质量控制措施、工作进度、人员分工、经费概算,现场调查与工程分析,建设

13、项目概况,包括建设地点、性质、规模、设计能力、劳动定员、总投资、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投资总平面布置生产过程拟使用的原料、辅料、中间品、产品名称、用量或产量主要生产工艺、生产设备及其布局生产或使用过程中可能产生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种类、部位及其存在的形态拟采取的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与分析方法,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识别与分析是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工作的基础。常用的分析方法有对照、经验法;类比法;检测、检验法;系统工程分析法等。,职业病危害因素:是指对从事职业活动的劳动者可能导致职业病的各种危害因素。主要包括:职业活动中存在的各种有害的化学、物理、生物等因素以及在作业过程中产生的其他职

14、业有害因素。职业病:是指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等因素而引起的疾病。,职业病危害因素概念,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随分类标准不同有不同的分类方法:按危害因素的来源分类 按导致职业病危害的直接原因分类(卫生部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生产工艺过程中的有害因素,化学因素:包括生产过程中的有毒物质和生产性粉尘。物理因素:包括异常气象条件、异常气压、噪声、振动、非电离辐射、电离辐射等。生物因素:如炭疽杆菌、布氏杆菌、森林脑炎病毒等传染性病源体。,劳动过程中的有害因素,主要包括劳动组织和劳动制度不合理、劳动强度过大、过度精神或心理紧张、劳动

15、时个别器官或系统过度紧张、长时间不良替位、劳动工具不合理等。,生产环境中的有害因素,主要包括自然环境因素、厂房建筑或布局不合理、来自其他生产过程散发的有害因素造成的生产环境污染。,按导致职业病危害的直接原因分类,2002年卫生部颁布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中将职业病危害因素分为十大类:1.粉尘类 2.放射性物质类(电离辐射)3.化学物质类 4.物理因素 5.生物因素 6.导致职业性皮肤病的危害因素 7.导致职业性眼病的危害因素 8.导致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疾病的危害因素 9.职业性肿瘤的职业病危害因素 10.其他职业病危害因素,经验对照法,对照、经验法是对照有关标准、法规、检查表或者依靠评价人员的

16、观察分析能力,借助于经验和判断能力直观地对评价对象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分析的方法。,经验对照法适用范围,该方法主要适用于一些典型生产工艺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评价人员积累这类典型工艺的职业卫生基础技术资料比较丰富,可以根据以往的工作经验和积累的职业卫生基础技术资料对此类建设项目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识别和分析。,经验对照法优缺点,优点:简便、易行,缺点:是受评价人员知识、经验和占有资料的限制,可能出现遗漏。为了弥补个人判断的不足,常采用评价组或专家组会议的方式,结合对建设项目的工程分析,互相启发、交换意见、集思广益,使职业病危害因素分析地更加准确、到位。,类比法,类比法是利用同类或类似建设

17、项目职业卫生检测、统计资料类推、分析建设项目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类比法优缺点,优点:是通过对类比现场进行现场调查和检测,再结合评价项目的工程分析,类推评价项目产生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情况,结果客观、真实。缺点:是评价对象和类比现场之间一旦存在生产工艺、原辅材料、生产设备、生产规模等方面的不同,就可能出现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种类及职业病危害程度不同的情况,给评价工作带来偏差。,检测、检验法,检测、检验法是利用检测、检验手段分析建设项目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检验法优缺点,优点:是应用现代检测、检验技术能够真实、准确地反应类比现场及验收现场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种类、浓度或强度,为职业病危害定性、定量

18、评价提供科学的技术依据。缺点:应用检测、检验法进行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识别与分析时,如果检测、检验实验室不具有完善的质量保证体系,检测、检验数据可能不能保证真实、可靠、准确、公正。,系统工程分析法,系统工程分析法是采用工程分析的思路和方法全面、系统地分析建设项目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系统工程分析法优缺点,采用系统工程分析法进行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与分析,必须从系统工程分析的角度全面剖析建设项目可能产生或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无论是收集资料,还是现场调研必须认真、仔细、全面、到位,否则会因为某些粗心或疏漏影响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与分析的准确性。,实施职业病危害评价对建设项目生产或使用过程中产生的职业病

19、危害因素进行识别与分析;对建设项目选址、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对工作场所和劳动者健康的危害程度进行分析和评价;对拟采取的职业病防护设施的预期效果进行评价;对存在的职业卫生问题提出有效的防护对策。,建设地点总平面布局车间、设备布局建筑设计卫生要求卫生工程技术防护设施应急救援设施个人防护设施卫生辅助用室职业卫生管理措施等,职业病防护措施:,评价结论,在类比现场调研、工程分析、实施预评价的基础上,经定性分析、定量计算,得出评价结论。评价结论应当客观、真实、明确。,严重职业病危害的建设项目包括:,(一)可能产生放射性职业病危害的建设项目;(二)可能产生在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GB50044-8

20、5)中危害程度为“高度和极度危害”的化学物质的;(三)可能产生含游离二氧化硅10%以上粉尘的;(四)可能产生石棉纤维的;(五)卫生部规定的其他应列入严重职业病危害范围的。,几点说明,分类管理办法起草背景对接触同一种毒物的其他 行业(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GB50044-85)表2中未列出的)的危害程度,可依据空气中毒物的浓度、中毒患病率、接触时间划定级别。可参考化工行业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HG24001-96)标准(104种毒物)。凡车间空气中毒物浓度经常达到卫生限值,而其发病率或症状发生率低于GB50044-85中相应的值,可降低一级。接触多种毒物时,以产生危害程度最大的毒物的

21、级别为准。,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 格式及内容,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格式(1)封页 封页上应有(建设项目名称)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书、评价机构全称、完成评价报告书的日期(年、月)。(2)封二 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资质证书影印件(3)封三 项目名称、预评价机构名称、法人代表、项目负责人、报告编写人、审核人。,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格式(续)(4)封四 目录(应包括章、节的目录),按照评价目的、评价依据、评价内容、评价方法、建设项目概况、工程分析、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与分析、职业病防护措施分析与评价、评价结论等内容的顺序排列。(5)正文 按照目录内容编写,纸型规格A4纸。(6)附件,职业病危

22、害预评价报告内容(一)职业病危害预评价的目的、依据;(二)建设项目概况;(三)对建设项目选址、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其对作业场所、从业人员健康的影响进行分析和评价;(四)对拟采取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进行技术分析及评价;(五)确定职业病危害类别;(六)确定相应的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七)评价报告结论。,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报告的格式及内容,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报告格式(1)封页 封页上应有(建设项目名称)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报告书、评价机构全称、完成评价报告书的日期(年、月)。(2)封二 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资质证书影印件(3)封三 项目名称、评价机构名称、法人代表、项目负责人

23、、报告编写人、审核人。,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报告格式(续)(4)封四 目录(应包括章、节的目录),按照评价目的、评价依据、评价内容、评价方法、建设项目概况、职业病危害因素分析与确定、职业病防护措施控制效果分析与评价、评价结论等内容的顺序排列。(5)正文 按照目录内容编写,纸型规格A4纸。(6)附件,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报告内容(一)建设项目概况;(二)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的依据、范围和内容;(三)试运行情况;(四)建设项目生产过程中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确定及危害程度;(五)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的运行及效果;(六)评价结论。,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单元划分及评价方法,评价单元的划分,评价单元

24、,作为评价对象的建设项目、装置(系统),一般是由相对独立、相互联系的若干部分(子系统、单元)组成,各部分的功能、存在的物质及可能产生或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危险性和危害性均不尽相同。,评价单元(续),在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的过程中可以在职业病危害因素分析的基础上,根据评价目标和评价方法的需要,将建设项目分成有限、确定范围的单元分别进行评价,再综合为对整个建设项目的评价。,评价单元(续),将建设项目划分为不同类型的评价单元进行评价,不仅可以简化评价方法、减少评价工作量、避免遗漏,而且有助于对建设项目提出真实、客观的评价结论,提高评价的准确性。,评价单元的划分原则和方法,由于至今尚无一个明确通用

25、的“规则”来规范评价单元的划分方法,因此会出现不同的评价人员对同一个评价对象划分出不同的评价单元的现象。由于评价目标不同、各评价方法均有自身的特点,只要达到评价目的,评价单元划分并不要求绝对一致。,评价单元的划分原则和方法(续),在进行职业病危害评价时,往往按照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类别划分评价单元,也可按照生产工艺、工艺装置的分布进行评价单元的划分。,评价单元的划分方法,以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类别为主划分评价单元 以工艺方案、总体布置及自然条件对建设项目影响等综合方面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分析与评价,宜将整个项目作为一个评价单元。将具有共同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场所和装置划分为一个单元。,评价单元的划分方法(续)

26、,以工艺特征划分评价单元 按布置的相对独立性划分 按工艺功能划分 按工艺条件划分评价单元,评价方法简介,根据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的特点,采用检查表法、类比法与定量分级法相结合的原则进行定性和定量评价。,检查表法,依据评价标准、规范,编制检查表,逐项检查建设项目职业卫生有关内容与国家标准、规范符合情况。,检查表法(续),用检查表法对建设项目进行职业病危害评价时,主要目的是识别和分析评价对象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因素,预防、控制、消除建设项目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该方法适用于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和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一般用于定性评价。,检查表法优点,能够事先编制,可有充分的时间组织有经验的人员编

27、制,保证评价工作的全面性、完整性,避免草率、疏忽和遗漏。应用检查表法,按照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的要求列出了检查要求,使评价工作标准化、规范化。对不同的检查目的、检查对象设置不同的检查表,针对性强。检查表简明易懂、易于掌握。评价人员依据检查表进行检查、分析,结果即是评价人员履行职责的凭证,可有效落实责任制。,检查表法缺点,针对不同的需要,须事先编制大量的检查表,工作量大,且检查表编制的质量受编制人员知识水平和经验的影响较大。,检查表编制的依据,有关法律、法规、标准、技术规范。国家职业卫生方面的法律、法规、标准、技术规范是编制检查表的主要依据。国内为职业病危害事故案例。搜集国内外同行业及同类产品

28、行业的事故案例,从中分析危害因素,这些经验和教训,可作为职业病危害评价检查的内容。通过系统分析,确定的职业病危害部位及防护对策,也是检查表的重要编制依据。研究成果。在现代信息社会和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的更新很快,编制检查表的依据必须是最新的知识和研究成果。包括新技术、新方法、新颁布的法规和标准。,检查表的编制程序,组成编制组剖析评价对象确定编制依据确定检查项目编制检查表格,检查表的格式,类比法,利用同类和相似工作场所检测、统计数据,类推拟评价的建设项目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浓度(强度)、职业病危害后果和应采取的职业病防护措施。,选择类比工程应当遵循的原则,1.基本相同或相似的原辅材料 2.基本相同或

29、相似的生产设备 3.基本相同或相似的生产工艺 4.基本相同或相似的生产规模,选用类比法进行预评价时应注意的问题,选用类比法进行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时除了对生产规模、原辅材料、生产工艺、生产设备、类比企业的职业病危害程度等进行类比调查时,还要对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尤其是卫生工程技术措施进行调查,加上严密的逻辑判断类推拟评价的建设项目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浓度(强度)、职业病危害后果和应采取的职业病防护措施。,检测检验法,依据国家有关职业卫生标准及技术规范的要求,通过现场检测和实验室分析,对拟评价项目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浓度或强度以及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效果进行评价。,MAC、TWA、STEL的正确使用

30、,关于最高容许浓度(MAC),MAC:是指工作地点、在一个工作日内,任何时间均不应超过的有毒化学物质的浓度。是对急性作用大、刺激作用强或危害较大的有毒物质而制定的。应根据不同工种采集有代表性的空气样品。,关于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TWA),TWA:是指以时间为权数规定的8小时工作日的平均容许接触水平。要求采集有代表性的样品,按8小时工作日内各个接触持续时间与其相应的浓度的乘积除以8,得出8小时的时间加权平均浓度。工作时间不足8小时者,仍以8小时计。应用个体采样器采样所得到的浓度值,主要适用于评价个人接触状况;工作场所的定点采样,主要适用于工作环境卫生状况的评价。,关于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STE

31、L),STEL:是指一个工作日内,任何一次接触不得超过的15分钟加权平均的容许接触水平。目的在防止劳动者接触过高的波动浓度,避免引起刺激、急性作用或有害健康影响。工作时间短于15分钟时,仍以15分钟计。该职业接触限值是于TWA相配套的的一种短时间接触限值。当评价该限值时,即使当日TWA符合要求时,仍不应超过STEL。,几点体会,一、完善的质量体系是保证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工作质量的根本保障。,质量方针是评价机构开展质量管理的“纲”是建立质量体系的出发点;质量目标是评价机构各职能部门所追求并加以实现的主要任务。,合理的资源配置是保证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工作质量的基础,人力资源是资源提供中的首

32、要条件 知识要求 全面了解、掌握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的原则、程序、内容和技术方法 能全面了解、掌握相关法律、法规、标准、技术规范,能判断建设单位在遵守职业卫生法律、法规、标准、技术规范方面的符合性。具有职业卫生、卫生工程等相关专业知识,并能灵活应用。,人力资源是资源提供中的首要条件(续)素质、能力要求 很强的逻辑思维与判断能力客观公正谨慎、勤奋、娴熟、明断 善于交往敬业精神 较强的语言和文字表达能力,物质资源是评价机构实现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的基本保证。环境资源是评价机构实现评价工作的必要支持条件。,质量体系的有效运行,领导重视 全员参与 严格遵循文件并有完整记录 所有影响评价质量的因素(过程)都处于受控状态 快捷高效的反馈机制适时开展内部审核与管理评审,持续改进,几点体会(续),二、职业卫生方面标准和技术规范,尤其是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方法和职业接触限值有待于进一步补充、修订和完善。三、评价方法有待于进一步探索、总结和提高。,与您共同学习 共同提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