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专业发展评监的参考规准.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专业发展评监的参考规准.ppt(6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教師專業發展評鑑的參考規準,張素貞實踐大學家庭研究與兒童發展學系(所)專任助理教授教育部教師專業發展評鑑推動工作小組委員,內容大綱,教師專業發展評鑑的意涵試辦教師專業發展評鑑之目的/內容/方式教師的專業能力、專業成長需求與標準教師專業發展評鑑之參考規準、評鑑工具表現水準與規準之達成,教師專業發展評鑑,教師專業發展評鑑係指教師專業發展導向之評鑑,目的是以協助教師專業發展為主的形成性評鑑,其有別於教師績效責任導向之評鑑。,教師專業評鑑對教師專業發展的意義,1.可以藉由教師專業評鑑瞭解自己專業之不足,以及專業成長之需要和內涵;2.教師專業評鑑可以藉由同儕觀摩、自我省思、專業對話以改進教學,並系統引導
2、教師知、情、技各方面之專業發展,以提升教學成效及學習成效;3.透過教師專業評鑑可找尋學校的特色和發展方向,促使教師專長發揮,塑造學校專業氛圍。,試辦教師專業發展評鑑之目的,協助教師專業成長增進教師專業素養提升教學品質 增進學生學習成果以教師專業發展為導向的評鑑,教師專業發展評鑑內容,得包括:課程設計與教學、班級經營與輔導、研究發展與進修、敬業精神及態度等其規準由學校參照選用本部或直轄市、縣(市)政府訂定之教師專業發展評鑑參考規準,自行訂定之。,評鑑方式,1.教師自我評鑑:由受評教師根據學校自行發展之自我評鑑檢核表,填寫相關資料,逐項檢核,以瞭解自我教學工作表現。,2.他評:(1)由評鑑推動小組
3、安排評鑑人員進行定期或不定期評鑑。(2)評鑑實施應兼重過程及結果,得採教學觀察、教學檔案、晤談教師及蒐集學生或家長教學反應等多元途徑辦理。(3)採教學觀察實施者,由校長或校長指定人員召集,以同領域或同學年教師為觀察者,必要時得加入評鑑推動小組所推薦之教師或學者專家。,教師之專業能力、專業成長需求與標準,教師應具備之專業能力(潘慧玲等,2004),一般對教師教學專業能力的概念包括了知識、能力、態度三部份:專業知識:包括了教育理論、教學知識、課程知識、學科知識、教育脈絡知識等;專業能力:包括了教學能力、經營能力、輔導能力等;專業態度:則包括了專業信念、專業態度與專業責任。一位好的教師教學專業能力必
4、須兼顧認知、技能與情意三方面的表現。,教師專業成長之需求源自:,解決問題導向:學生學習或教師教學問題提升品質導向:教師教學或班級經營精進政策變革導向:課程政策變革生涯規劃導向:透過發展性的概念納入教師生涯規劃,參照教師表現標準及瞭解教師專業需求促進教師專業成長,設定教師表現標準引領教師追求專業成長了解教師專業需求引導形成專業成長目標,美國教師專業表現的認定,一是州際初任教師評估和支持協會(Interstate New Teacher Assessment and Support Consortium,INTASC)另一是全國教學專業標準委員會(National Board for Profes
5、sional Teaching Standards,NBPTS),分別發展教師專業表現標準,(一)INTASC標準,學科相關知識、兒童發展及學習、為不同群體之學習者創造出適當之學習經驗、使用各種教學策略、使用有效之溝通技巧、計畫及管理教學、使用評量技巧、投入並反思教學、終身的學習者及與同事、父母和社區機構發展合作關係的能力。美國有33個州採取這個標準。,(二)NBPTS標準,教師專心致力於學生與學生的學習教師精通該科目並知道如何對學生教授該科目教師負責管理及督導學生學習教師從經驗中去學習及思考自己實務的表現教師為學習型社群的成員。,教師專業發展評鑑 之參考規準、評鑑工具,表現標準、規準、指標,
6、表現標準(standard)-教師專業成長努力的目標欲了解表現標準的達成情形,應發展規準(criteria)以作為判斷教師專業指標(indicators)達成情形的依據 表現水準(performance level),區 分表現達成的等級,張德銳等(一)發展性教學輔導系統-較適用於小學教師,評鑑規準,共計五個領域、十七項教學行為、五十個行為指標。五個領域分別為教學清晰、活潑多樣、有效溝通、班級經營、掌握目標。為協助教師達成教學專業規準,該系統有詳細的教師自評、教學觀察與回饋、學生教學反應意見等工具,張德銳等(二)教學專業發展系統-較適用於中學教師,評鑑規準,共計五個領域、十四項教學行為、四十個
7、行為指標。五個領域分別為掌握教學目標、活用教學策略、增進有效溝通、營造學習環境、善用評量回饋。為協助教師達成教學專業規準,該系統有詳細的教師自評、教學觀察與回饋、學生教學反應意見等工具,張德銳等(三)發展性教學檔案系統-中小學教師通用,本系統所採用的教學規準計有精熟學科、活潑多樣、有效溝通、班級經營、掌握目標、專業責任等六個領域廿五個行為。本系統提供六個活動及其表單,可以協助教師建構教學檔案並達成教學規準,這六個活動是:認識自己認識環境、課程設計與實施、班級經營計畫與執行、教學觀察與回饋、學習評量計畫與執行、專業成長與省思。,發展性教學輔導系統,教學清晰 A1掌握所授教材的概念 A1.1能充分
8、了解所授教材的概念 A1.2能將概念轉換成教學活動A2 清楚地教導概念及技能,提供完整的知識架構A2.1能有組織,有系統,由簡到繁地呈現教材A2.2能將過去所習得的知識與現在所教導的概念相連結A2.3能提供多種例證或範例,引導學生觸類旁通A2.4設計有意義的練習或作業,指導學生確實完成A2.5於每節課結束前總結或摘要學習要點,發展性教學輔導系統(續),活潑多樣B1引起並維持學生學習動機B1.1提出和學生生活相關,或有興趣想知道的問題,引起學生學習興趣B1.2能以新鮮有趣的事物或活動,維持學生注意力B2 運用多元的教學方法及學習活動B2.1依教材之需要,應用多元(三種以上)的教學方法B2.2能以
9、學生為主體,提供學生充分(百分之八十以上)參與學習活動的機會B2.3能促進學生相互合作、共同討論或學習,發展性教學輔導系統(續),活潑多樣續B3使用各種教學媒體B3.1能依教學需要選用合適的媒體與資源B3.2能正確地操作視聽器材或教具B4 善於各種發問技巧B4.1能設計問題由淺而深,考察學生是否真正了解教學內容B4.2能使用開放式問題,以激發討論,促進學生深入思考B4.3發問後待答時間適當(三秒以上),容許學生有思考聯想 的時間B4.4發問後能針對學生回答繼續延伸問題,發展性教學輔導系統(續),有效溝通C1 運用良好的語文技巧C1.1 音量足夠,咬字清晰,使全班學生都聽得清楚C1.2 使用學生
10、能理解的語言文字,解釋上課內容C2 適當地運用身體語言C2.1 適當地使用眼神、面部表情或手勢,加強溝通C2.2 適度的移動位置,增進溝通效果C3 用心注意學生發表,促進師生互動C3.1 鼓勵學生發表,傾聽學生說話,不隨便干擾C3.2 複述或澄清學生說話的內容,以確定了解其意C3.3 對學生的反應做建設性的回饋,避免負面的批評,發展性教學輔導系統(續),班級經營D1妥善布置教學情境D1.1依教學活動的類型,適當安排學生座位D1.2配合教學,布置有關的圖片、圖表或展示學生作品D2建立良好的教室常規和程序D2.1訂定合理的班級規約和活動程序,訓練並執行D2.2實施個人與團體之榮譽制度,鼓勵學生自律
11、D3有效運用管教方法D3.1善於運用讚美、公開表揚等社會性獎勵D3.2對於學生不當行為,立即明確妥善地處理,發展性教學輔導系統(續),掌握目標E1充分地完成教學準備E1.1考量學習內容及學生能力,決定教學目標E1.2 能依據教學目標來設計活動、練習及作業E2有效掌握教學時間E2.1上課時儘快地進入教學活動E2.2巧妙地銜接教學活動,維持流暢的教學節奏E2.3 利用走動、察看等監督技巧,促使學生積極學習,發展性教學輔導系統(續),掌握目標(續)E3評量學生表現並提供回饋與指導E3.1利用多元的評量方式,瞭解學生的學習成果E3.2 鼓勵進步的學生,使同儕有學習的典範E3.3 對特殊需要的學生,採取
12、補救教學或加深加廣的措施E4達成預期學習效果E4.1 學生用心學習專注於學習活動E4.2 學生能理解並運用所學的概念和技能E4.3 學生能對學習活動有關的價值,做合理的判斷,以張德銳教授-發展性教學輔導系統舉例說明,A教學清晰/教學領域 A1掌握所授教材的概念/教學行為 A1.1能充分了解所授教材的概念/行為指標 A1.2能將概念轉換成教學活動,中小學教師教室教學觀察指標 張新仁等(一)中小學教師通用,五個領域三十個指標,分別為精熟學科知識內容、清楚呈現教學內容、靈活運用教學策略、掌握有效班級經營、善用良好溝通技巧。此外增列有效進行實驗或實作活動,各領域可根據其特定的教材性質設計合適的評鑑項目
13、,中小學教師檔案評量指標 張新仁等(二)中小學教師通用,檔案評量規準計有六向度36細項:檔案目錄;個人專業背景;課程教學設計與省思;學生成果評量;班級經營與輔導;教師專業成長。,國民中小學教師教學專業能力指標 潘慧玲等中小學教師適用,指標系統共分5層面(規劃、教學、管理、評鑑與專業發展)、12向度(課程規劃、教學規劃、教材呈現、教學方法、學習評量、班級經營、資源管理、課程評鑑、教學評鑑、自我發展、專業成長與專業態度)及35項能力指標,呂錘卿等-教師專業成長指標,層面向度指標三個層次,計有A/B/C/D4個層面,12個向度,48項指標 A.能了解並做課程設計B.能精通所教學科教材C.能有效進行教
14、學活動D.能活用適當的教學方法,以潘慧玲教授版本舉例說明,、課程設計與教學/評鑑內容(13)1-1.瞭解學校課程計畫的理念與架構/評鑑指標1-2.參與學校課程的發展1-3.研擬適切的教學計畫1-4.規劃適切的學習評量1-5.適切呈現教材內容,1-6.善用教科用書1-7.教學內容講解清楚1-8.運用有效的教學方法1-9.掌握學習原則進行教學1-10.善用教學資源輔助教學,1-11.適當說明學習評量的實施1-12.適切實施學習評量1-13.善用學習評量結果,1-5適切呈現教材內容/指標*正確清楚呈現教材/檢核參考重點*完整呈現教學內容*由淺入深、具邏輯性呈現教材,二、班級經營與輔導(6),2-1.
15、營造良好互動的班級氣氛2-2.營造安全且有助於學習的情境2-3.建立有助於學生學習的班級常規2-4.有效管理個人時間2-5.有效運用資源2-6.有效管理教學檔案,2-1.營造良好互動的班級氣氛/指標*建立任教班級共同的願景與目標/檢核參考重點*激發任教班級榮譽感與凝聚力*建立任教班級良好的溝通方式,三、研究發展與進修(11),3-1.具備課程評鑑的基本概念3-2.參與教科書的選用與評鑑3.3參與學校課程評鑑的規劃與實施3.4.運用學校課程評鑑結果改進課程品質3-5.具備教學評鑑的基本概念3.6.參與學校教學評鑑的規劃與實施3-7.進行教學自我評鑑3.8.運用學校教學評鑑結果改進教學品質,3-9
16、.追求專業成長3-10.與同儕分享專業工作心得3-11.因應教育變革,3-1.具備課程評鑑的基本概念/指標*參與課程評鑑工作坊或研討會等相關活動*主動充實課程評鑑相關知能*瞭解課程評鑑的目的與內容項目/檢核參考重點,四、敬業精神與態度(5),4-1維持成熟穩定的情緒4-2反省與悅納自我4-3善於與他人溝通4-4願意投入時間與精力4-5信守教育專業倫理,4-1.願意投入時間與精力/指標*適當利用課餘時間,進行教學相關學習、研 究或準備*瞭解教育專業願以工作完成為導向*願意花時間指導學生積極參加校內、外活動 和競賽/檢核參考重點,教育部綜合板,參考國內學者:呂錘卿和林生傳(2001)、吳政達(19
17、99)、吳清山等(2000);張新仁(2004)、張新仁、馮莉雅和邱上真(2004)、張德銳等(2000)、張德銳等(2004)、歐陽教等(1992)、簡茂發等(1998)、潘慧玲等(2004)所提出的評鑑規準國外教師評鑑資料:美國加州、德州與馬里蘭州、奧地利、加拿大、英國、比利時、澳大利亞等,此規準係以中小學教師專業能力為核心,並採取層面指標參考檢核重點為架構,而完整建構的指標系統。18個指標/73項參考檢核重點。,層面,指標,參考檢核重點,教師專業發展評鑑層面與指標,教師專業發展評鑑應蒐集多元資料,但以教師自評、教學觀察、教學檔案為主,輔以訪談、學生意見調查及教師意見調查等其他資料來源。根
18、據所發展的指標選擇適切的蒐集資料方式(除自評外,非每一項指標都要使用全部蒐集資料的方式)。,參考檢核重點是提供使用者參考,可以根據每一個項目進行評量,或以共同結果作為前一層次評鑑指標之評量參考。(A版/B版),A版自評,B版自評,評鑑工具,教育部綜合版研究小組研擬的評鑑規準共有三項搭配的工具:教師自評表、教學觀察表、教學檔案評量表,以及兩項彙整與延伸應用的表件:綜合報告表和專業發展計畫表。,表現水準與規準之達成,表現水準,評量結果之表現水準,可由學校參與者在設計工具時共同討論決定之三等第可採用優良、滿意、待改進;或者值得推薦、通過、亟待改進;或者達成、部份達成、未達成;或者高度表現、中度表現、
19、未表現等。,兩等第,則可採用表現良好及尚可成長或者通過、不通過或者達成、尚未達成或者高度表現、尚未高度等呈現。,表現水準四等級,優異:能深入瞭解指標之意義,掌握涵蓋面向,並 能主動積極表現出來 良好:能大致瞭解指標之意義,清楚涵蓋面向,且 願意表現出來 尚可:能粗略瞭解指標之意義,但對涵蓋面向不完 全清楚,只能被動有限的表現待改進:對指標之意義和涵蓋面向瞭解不足,且未 能表現出來,表現水準例釋信守教育專業倫理四等級(潘慧玲版之例),等級+量化程度的界定舉例,採用指標達成數14個指標達成12個-優異/10個-滿意/7個-尚可/6個(含6個)以下-待努力採用指標達成程度優良-達成指標的90%以上滿
20、意-達成指標的71-90%尚可-達成指標的51%-70%待努力-達成指標的50%以下,表現水準的判斷原則,應就教學表現(或行為)事實進行討論判斷,而非評鑑者的推論表現水準的判斷原則 完整性、有效性、全面性,表現水準等級使用的舉例,優良/滿意/尚可/待改進完全達成/大部分達成/部份達成/待努力直接顯現功能精通熟練級/專業級/見習級/無效,Stronge(2002),針對有效能的老師應具備的特質之判斷規準-1,熟練精通級:能運用該項專業特質,別人能認定他是一個專家,和學生一起工作時展現教師專業。這一類的老師不但對這項特質有概念,還表現出對這項特質的透徹了解。專業級:大部分時間,他都能表現出該項的特
21、質。,Stronge(2002),針對有效能的老師應具備的特質之判斷規準-2,見習級:他能展現該項特質,使得教室運作發揮作用,運用該項特質可能缺乏流暢性,但是結果還是有效的。無效:此類老師必須對此項特質更加了解,需要向專業級或是熟練精通級的教師學習,或是再去修課學習。未能顯現:觀察者從演示中或是行為觀察中都看不到該項特質。,可加上不適用或未能顯現,不適用(NA:not applicable)該指標不適用未顯現(NP:not present)在現場沒有看到,瞭解達成評鑑規準的方法 除自我檢核外針對指標和功能選用,透過自我檢核(必要)呈現教學檔案進行教學觀察晤談教師蒐集學生或家長教學反應問卷管理者的視導紀錄,建議實施流程,教師專業評鑑基本概念確定,確定參與對象之角色,研討評鑑規準選用工具確定方式,實施自評,進行校內評鑑教學觀察教學檔案或晤談,評定結果討論與建議作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