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量误差理论的基本知识.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6172254 上传时间:2023-10-02 格式:PPT 页数:38 大小:34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测量误差理论的基本知识.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测量误差理论的基本知识.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测量误差理论的基本知识.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测量误差理论的基本知识.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测量误差理论的基本知识.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测量误差理论的基本知识.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测量误差理论的基本知识.ppt(3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五章 测量误差的基本知识,5.1 测量误差的概念与分类 5.2 偶然误差的统计特性5.3 评定精度的指标5.4 误差传播定律及其应用5.5 同精度独立观测量的最佳估值及其中误差5.6 广义算术平均值及权,本章要点,本章主要介绍测量误差理论的基础知识,包括误差的分类、衡量精度的指标、误差传播定律、中误差的计算方法、同精度观测、不同精度观测、权的含义等内容。学习过程中学生应重点掌握偶然误差的统计特性、中误差计算、误差传播定律的应用、定权的方法。,5.1 测量误差的概念与分类,观测误差真值:观测量客观上存在的一个理论值,用i表示。观测值:对某量观测所得的值,用Li表示。真误差:观测值与真值之差,用

2、i=Li-X表示。测量误差或观测误差:表现为观测值与其真实值之间的差异。i=Li-180,测量实践中可以发现,测量结果不可避免的存在误差,比如:1、对同一量多次观测,其观测值不相同。2、观测值之和不等于理论值:三角形+180 闭合水准 h0,5.1.2 测量误差的来源,等精度观测:观测条件相同的各次观测。不等精度观测:观测条件不相同的各次观测。,1.仪器误差,2.观测误差,3.外界条件的影响,观测条件,粗差:因读错、记错、测错造成的错误。,如:i角误差、尺长误差等,一般由于仪器校正不完善所致 如:照准误差、读数误差等,由于观测者感官有限所致 地球曲率、大气折光等,5.1.3 测量误差的分类,在

3、相同的观测条件下,无论在个体和群体上,呈现出以下特性:误差的绝对值为一常量,或按一定的规律变化;误差的正负号保持不变,或按一定的规律变化;误差的绝对值随着单一观测值的倍数而积累。,1、系统误差:在相同观测条件下,对某量进行一系列观测,如误差出现符号和大小均相同或按一定的规律变化,这种误差称为系统误差。,例:钢尺尺长、温度、倾斜改正 水准仪 i角 经纬仪 c角、i角 注意:系统误差具有累积性,对测量成果影响较大。,消除和削弱的方法:(1)校正仪器;(2)观测值加改正数;(3)采用一定的观测方法加以抵消或削弱。,在相同的观测条件下,对某个固定量作一系列的观测,如果观测结果的差异在正负号及数值上,都

4、没有表现出一致的倾向,即没有任何规律性,这类误差称为偶然误差。,2、偶然误差,偶然误差的特性,真误差,观测值与理论值之差,绝对值相等的正、负误差出现的机会相等,可相互抵消;,同一量的等精度观测,其偶然误差的算术平均值,随着观测次数的增加而趋近于零,即:,在一定的条件下,偶然误差的绝对值不会超过一定的限度;(有界性)绝对值小的误差比绝对值大的误差出现的机会要多;(密集性、区间性),(抵偿性),3 粗差,测量中不小心出现的错误,例如,读错数、记错数,测错目标等,误差处理的原则:,1、粗差:舍弃含有粗差的观测值,并重新进行观测。,2、系统误差:按其产生的原因和规律加以改正、抵 消和削弱。,3、偶然误

5、差:根据误差特性合理的处理观测数据 减少其影响。,5.3 评定精度的指标精度:又称精密度,指在对某量进行多次观测中,各观测值之间的离散程度。,评定精度的标准,中误差 容许误差 相对误差极限误差,5.3.1 中误差,定义 在相同条件下,对某量(真值为X)进行n次独立观测,观测值l1,l2,ln,偶然误差(真误差)1,2,n,则中误差m的定义为:,式中,式中:,例:试根据下表数据,分别计算各组观测值的中误差。,解:第一组观测值的中误差:第二组观测值的中误差:,说明第一组的精度高于第二组的精度。,说明:中误差越小,观测精度越高,定义 由偶然误差的特性可知,在一定的观测条件下,偶然误差的绝对值不会超过

6、一定的限值。这个限值就是容许(极限)误差。,二、容许误差(极限误差),测量中通常取2倍或3倍中误差作为偶然误差的容许误差;即容=2m 或容=3m。,极限误差的作用:区别误差和错误的界限。,偶然误差的绝对值大于中误差9的有14个,占总数的35%,绝对值大于两倍中误差18 的只有一个,占总数的2.5%,而绝对值大于三倍中误差的没有出现。,中误差、真误差和容许误差均是绝对误差。,相对误差K 是中误差的绝对值 m 与相应观测值 D 之比,通常以分母为1的分式 来表示,称其为相对(中)误差。即:,三、相对误差,一般情况:角度、高差的误差用m表示,量距误差用K表示。,例 已知:D1=100m,m1=0.0

7、1m,D2=200m,m2=0.01m,求:K1,K2解:,5.4 误差传播定律及其应用误差传播定律:阐述观测值的中误差与观测值 函数中误差的关系的定律。,函数形式,倍数函数和差函数线性函数一般函数,设非线性函数的一般式为:式中:为独立观测值;为独立观测值的中误差。求函数的全微分,并用“”替代“d”,得,一、一般函数,式中:是函数F对 的偏导数,当函数式与观测值确定后,它们均为常数,因此上式是线性函数,其中误差为:,误差传播定律的一般形式,例已知:测量斜边D=50.000.05m,测得倾角=15000030求:水平距离D解:1.函数式 2.全微分 3.求中误差,二、线性函数的误差传播定律,设线

8、性函数为:,式中 为独立的直接观测值,为常数,相应的 观测值的中误差为。,1.列出观测值函数的表达式:2.对函数式全微分,得出函数的真误差与观测值真误差之间的关系式:式中,是用观测值代入求得的值。,求观测值函数中误差的步骤:,三、运用误差传播定律的步骤,3、根据误差传播率计算观测值函数中误差:注意:在误差传播定律的推导过程中,要求观 测值必须是独立观测值。,误差传播定的几个主要公式:,设在相同的观测条件下对未知量观测了n次,观测值为l1、l2ln,中误差为m1、m2 mn,则其算术平均值(最或然值、似真值)L 为:,最佳估值的计算,L,设未知量的真值为x,可写出观测值的真误差公式为(i=1,2

9、,n)将上式相加得 或故,推导过程:,由偶然误差第四特性知道,当观测次数无限增多时,即(算术平均值)说明,n趋近无穷大时,算术平均值即为真值。,因为 式中,1n为常数。由于各独立观测值的精度相同,设其中误差均为m。设平均值的中误差为mL,则有,二、算术平均值中误差mL,由此可知,算术平均值的中误差为观测值的中误差的 倍。,故,三、精度评定,第一公式,第二公式(白塞尔公式),条件:观测值真值 x已知,条件:观测值真值 x 未知,算术平均值L已知,其中 观测值改正数,,证明:,(i=1,2,3,n),两式相加,有,即,解:,(i=1,2,3,n),设 则,将上列等式两端各自平方,并求其和,则,将 代入上式,则,故,(PQ),又因,由于 为偶然误差,它们的非自乘积 仍具有偶然误差的性质,根据偶然误差的特性,即,例题:设用经纬仪测量某个角6测回,观测之列于 表中。试求观测值的中误差及算术平均值中误差。,算术平均值L中误差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